文/寂寞的紅酒
英國和日本是二戰時期的兩大海軍強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兩大海上力量。在二戰中,英日兩國海軍都有不俗的表現,英國海軍力壓德意海軍,日本海軍更是敢和美國掰腕子,所以人們對兩國海軍哪個更強大爭議很大。有的認為日本聯合艦隊力壓英國皇家海軍,有的認為英國皇家海軍完爆日本聯合艦隊。那麼日本和英國哪國的海軍更強?答案是英國皇家海軍略勝一籌。
我們先來看一下二戰爆發時兩國的海軍力量對比。1939年,英國擁有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遠東艦隊和後備艦隊四支艦隊,擁有航母8艘,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輕重巡洋艦64艘、潛艇69艘以及數量龐大的護衛艦、魚雷艇等輔助艦隻,海軍總噸位超過130萬噸,海軍總體實力和美國不相上下。而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規模一直被限制在英國和美國60%以內,儘管日本偷著造了不少,但直到1941年底,日本海軍才擁有10艘航母,10艘戰列艦、38艘輕重巡洋艦以及112艘驅逐艦,總噸位不過119萬噸,只相當於1939年英國海軍噸位的90%,和英國海軍差距明顯。
從造船能力上來看,英國的造船能力遠超日本。英國不僅本土造船能力強,加拿大等海外領地的造船能力也不弱。加上英國有充足的鋼鐵和資源,又有穩定的後方,造船能力是日本的幾倍。二戰中,英國裝備了50多艘航母,其中31艘是國產的,航母數量比日本多了一倍;英國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產量是日本的4倍,護衛艦產量是日本的20倍。英國和美國一樣屬于越打越多的狠角色,和英國比爆艦日本差遠了。
從造船水平上來看,作為傳統的老牌海軍強國,英國不管是技術底蘊還是造船工藝都遠高於日本。以日本最強的大和級來說,大和級的鋼鐵是用德國進口冶煉設備生產,鑽頭用的是英國貨,而英國幾乎全部是自產,日本在基礎工藝和尖端科技方面和英國的差距非常明顯。要知道,聲納、雷達、深水炸彈、航母蒸汽彈射等海軍技術都是英國人發明的。英國海軍已經普及雷達了,而日本海軍還在使用「貓眼神功」,日本海軍瞭望員固執地認為:人眼就是比雷達厲害。
從戰績上來看,英國海軍比日本毫不遜色。英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區域在大西洋,英國海軍以一國之力硬扛和日本海軍噸位差不多的德國海軍和地中海海上霸主義大利兩國海軍,還順便幹掉了曾排世界第四的法國海軍。法、意、德三國每一個都是能和日本單練的狠角色,英國海軍能力壓三國實力可見一斑。事實上,能在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時作戰的只有英國海軍一家,換成美國也不一定做的比英國好。如果換成日本,僅僅德國的上千艘潛艇就足夠日本頭疼了,把日本放到地中海未必比義大利強多少。
從戰術和海軍官兵素質來看,老牌海軍強國英國和海軍新秀日本可以說平分秋色。不過英國作為日本的老師,在細節和戰術運用方面英國要強於日本。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偷襲珍珠港也不過是英國奇襲塔蘭託的翻版。日本海軍之所以厲害,是因為日本把重點放在了海上決戰,給人以造炮多魚雷多比較猛的假象。而英國海軍以護航和維護全球海上霸權為主,要進行全局的考量,而不是貪大求洋。日本海軍仍在幻想馬島海戰式的艦隊決戰,幻想一次性定輸贏,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缺乏護航能力和防空能力的日本海軍一旦失敗,很快就會輸掉所有的資本,英國輸得起日本輸不起,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國力不行。日本搞得九段截擊戰術其實就是國力不足妥協的產物。海軍是燒錢、耗資源、拼國力的高技術兵種,和英國比,日本是真玩不起。看看二戰後期日本和英國飛行員補給情況就能看出兩國差距有多大。
從工業生產和國力上來講,英國佔有絕對優勢。英國發達的工業和科技,豐富的資源和雄厚的國力,是英國海軍的重要支撐,二戰時的美國如果和英國對耗也未必能佔多少便宜。英國佔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控制了全球除了巴拿馬運河以外的全部海上咽喉要道,和英國相比日本只是區域性強國,日本的海軍也只是區域性海軍。日本之所以喜歡偷襲正是因為海軍實力不足,假如有美國的實力,日本根本不需要偷襲。如果把日本海軍放到大西洋,同樣是打醬油的命。不過如果馬來海戰英國出全力,日本未必會贏,這就是全球新海軍和地區海軍的差距。就像今天的美國和俄羅斯海軍,誰也不能否認俄羅斯海軍不強,也不能否認如果在波羅的海作戰俄羅斯海軍未必會輸給美國,但美國海軍力量就是比俄羅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