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有多難?大概是從清晨起床那刻起,便開始感到痛苦吧。因為不喜歡,所以對工作相關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更加沒有做事的動力。
《奇葩說》曾經有這樣一個話題:「是選擇高薪不喜歡的工作,還是低薪很喜歡的工作?」在賽場上,大家都各抒己見,但其實,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怎麼選都會後悔。
因為長大成人後,面對的人生選擇越來越多,個體的內心也越來越複雜,於是不得不花費時間進行思考、權衡利弊,總擔心自己一步錯、步步錯,什麼都想要但什麼都抓不住。
喜歡的工作的確可以為內心帶來洗滌,但如果那份工作是低薪的呢?在這個凡事都得靠錢說話的世界,無疑很難靠愛好維持生計。
混淆了工作與愛好的界限
當前,我國的就業狀況十分驚人,據相關數據顯示,90後平均在職時間19個月,而95後平均7個月就會離職,不再像老一輩一樣,一份工作便是一輩子。
很多人都表示對自己當前的工作不滿意,有的人在不滿意時就立刻更換工作,認為沒必要委屈自己;而有的人因為沒有找好合適的可替代工作,即便有再多不滿也得硬著頭皮堅持。
自古以來,魚與熊掌便不可兼得,雖然有不少人將自己的喜好變成了工作,但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生活而工作。我們之所以會困於工作中,感到疲憊和不開心,是因為混淆了喜歡與工作的界限。
沒有一份工作是輕鬆的,雖然我們經常會聽到試吃員、旅行家等各式各樣稀奇又好玩的工作,但在令人羨慕的背後,也是需要付出辛勤汗水的。
喜歡頻繁更換工作的人,繞了一圈也很難找到自己心儀的職位。正如《奇葩說》中李思恆的看法,我們生來就不容易,能夠將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做好甚至變得喜歡,更是一種成長。
喜歡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你的內心首先需要承受因為喜歡而帶來的窘迫境地,在不被個體看好的工作裡,依舊有用心付出的人,並在其間散發光芒。
所以,錯的永遠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們的內心。很多人都會在年輕時迷茫、糾結,總害怕自己的未來不夠光明,所以不願意安於現狀,總想著有更美好的遠方。
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人總是要有向陽而生的渴望,畢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可無論在什麼行業,遇到些許挫折就想放棄,這難道就是喜歡嗎?
協調好自己和工作的關係
在一份工作中,如果能學習到些許有利於個體成長的東西,都是件好事。有人認為,一定不要將自己的愛好變成職業,因為這可能改變你的熱愛,你會為了賺取金錢而改變初衷。
因此,無論是何種抉擇都是兩難境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每個人都很努力地在世間闖蕩,創造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沒有人是容易的,大家都在負重前行。
我們應當協調好自己與當前工作的關係,如果你嘗試多次無果,對當前的工作實在無能為力,那麼更換工作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如果你是個換工作頻率很高的人,最終都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因為問題存在於你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沉迷當前的工作,都是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內在動力,所以做事情都無法提起興趣。而擁有動力的第一步,便是確定好目標。
哈佛大學曾有一個實驗,歷經25年,是關於目標對人的影響,結果發現:無目標或目標不清晰者過得很不如意,對生活也總是充滿抱怨。真正擁有清晰目標的人,大都成為社會中上層人士。
如果你不想再繼續迷茫,不妨先了解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時為了什麼。倘若能將這一點想明白,並轉化為內在動力,那麼你便會開始享受工作,也掌握了保養內心的秘籍。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