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2020-12-22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你畢業後,選擇就業還是讀研?

近日,網上有一則小視頻,針對此話題展開了討論和解說。

視頻中,即將面臨畢業的男生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選擇。

一邊是研究生快畢業,逃避工作準備繼續讀博的學長告訴他:現在哪個高薪的工作,不需要碩士起步?

另一邊,是本科畢業後換了好幾家公司,終於找到一份待遇好自己又喜歡工作的學姐說:讀研什麼時候都能讀,哪裡有三年工作經驗更重要呢?

於是,男生最終決定用幾個月的時間去一家公司實習一番,體驗過後再做決定。

可人生之漫長和複雜,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嘗試過後,就能做出堅定的選擇的。這背後,可能還要經歷反覆的搖擺和掙扎。

畢業後選擇工作,到底有多少底氣?

有位一畢業就進入公司工作的匿名網友,對自己的選擇十分感慨。

他說當年看準了那家公司收入高,於是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去到了偏遠的五線城市。甚至和在一起四年的初戀分手。

在公司每天的日子除了匯報、做PPT,能力上沒有得到什麼提升。

拿著不到10萬的年薪,又過了六、七年沒有上升空間的職場生活,感覺自己儼然變成了油膩的中年人。

他無比後悔地表示,早知道應該去讀研,而且也不該為了工作放棄感情。

不難看出,當時他迫切地想要工作,是奔著「賺錢多」去的。

但因為目光的侷促,他忽略了五線城市未來可發展的空間,以及這份工作能否帶給自己成長和快樂,使得自己離開這個平臺後,是否仍有一身技能去到更廣闊的天地。

不過,對於同樣畢業就工作的知乎網友@王錦鯉來說,這個決定是她做得最正確的選擇。

她說自己從小喜歡畫畫。本科學的服裝設計。

畢業剛工作的前兩年非常辛苦,總是加班到深夜,甚至要自己一個人凌晨獨自打車回家。

做的圖紙也經常被要求反覆改動。

不過她熬了下來。後來她換了另一家公司,環境好了很多。用她自己的話說,「每天上班都很開心,畢業之後做了讓自己開心的工作非常幸運」。

如兩位網友所分享的經歷一樣,當你選擇了工作,你可能會獲得:

1)將喜歡的專業知識付諸實踐的機會,有極大的成就感;

2)擁有比同齡人提早賺錢的時機;

3)社會的打磨會讓你的人生快速成長。

但同時,也有可能面臨一些問題:

1)文憑限制,可選工作的起點不會太高;

2)前期付出的體力大於腦力,不利於專業能力的提升;

3)不夠成熟的心智,初期融入社會感到吃力。

畢業後選擇讀研,繼續留在象牙塔?

曾聽說有一位朋友的學姐,本科畢業後選擇了「媽媽喜歡的學校」讀研。

本以為靠著喜歡的專業,會開心度過三年。可是每當論文和導師的壓力壓過來時,她會感嘆還不如當初工作好。

僅僅一個學期,她就從剛入學時滿滿的激情,變成了逐漸被消磨的無力感。

曾經好友圍在身邊,現在因為讀研艱辛,周圍沒有一個知心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孤獨無助。

對於這個女生來說,她讀研的選擇或許有些天真,未經深思熟慮。僅僅因為「媽媽喜歡那所學校」,還有自己的一腔熱情,就衝進了讀研的行列。

當然,並非所有在讀研時感到壓力的人都會後悔。

某大型教育機構的一位講師分享過自己讀研的經歷。

她說,曾經讀研期間,她也被迷茫包圍。

一次,感到挫敗之時,無意中翻出剛讀研時在筆記本上寫下的對專業深沉的熱愛。那些文字讓彼時的她讀起來仍覺得心潮澎湃。

最後她明白,讀研帶給她的最大意義就是在她遭遇生活的打擊和不幸時,對專業的熱愛能夠成為她唯一的避風港,讓她暫時遠離傷痛。

她最終還是慶幸自己讀了研,明白它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其實,於她而言,重要的不是研究生這個學歷帶來的高起點或是高薪工作,而是為自己的精神增添一份寄託和安慰。

同樣,對於想要選擇畢業後讀研的你來說,可能會從中獲得:

1)更高的學歷,更高的就業起點和薪資;

2)進入社會前有一個較長的緩衝期做心理準備;

3)有轉專業的機會,可以重新審視自己本科的選擇。

然而,所面臨的弊端有:

1)比本科後就業的同齡人少3-4年的資金積累期;

2)學業的高度壓力會降低生活質量;

3)畢業後由於與社會脫節太久,又同時面臨婚育等問題,無法短期內在多項人生職責前做到平衡。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工作還是讀研,都並非唯一答案和標準。

而那些做了選擇卻不後悔的人,是因為他們從始至終都緊盯一個目標和理想,並用盡全力去實現。

可對於那些既想工作賺錢、又想要高學歷,魚和熊掌兼得的人,往往很容易撲空。

逃避選擇,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憑什麼和全日制研究生待遇不一樣?

最近,有網友在求職時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遭到HR「歧視」,心中意難平,在微博發起了這樣的靈魂拷問。

「都是一樣的考題,一樣的錄取標準,憑啥非全和全日制不能平等」?

這一問,引起了全日制研究生群體極大的憤懣。

「全日制苦逼在實驗室做項目搞論文,非全說要賺錢不斷供,又想掙錢又想拿一樣的文聘,哪裡有這麼好的事?」

「全日制沒考上調劑到非全,不還是被動才到非全嗎,這不是明知道社會壓力嗎,找工作了開始抱怨。」

「如果一樣,那麼沒人會讀全日制,既能上班又能上學,畢業還可以辭職參加校招,以應屆生身份進入最好單位,那何必區分全日制和非全呢。」

的確,一個人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研究上,和放一部分在研究上,所獲成果和投入的付出是不一樣的。

而每個選擇全日制讀研的人,在抉擇的過程中也並非輕而易舉,而是充滿了猶疑和掙扎,反覆比較後才下定決心。

可無論如何,他們始終是做出了選擇,並為後果承擔了相應的責任。

而對於非全日制人來說,他們惹人憤怒的根源不是想要公平,而是他們抗拒選擇,抗拒做錯選擇後可能帶來的痛苦。

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能倖免於做選擇。

知名教授王曉明曾說:越是主動的選擇,對選擇者來說就越不容易,因為他要為這選擇的後果負全部的責任。

無論是分數沒達到全日制要求被調劑到非全,還是覺得工作壓力大又怕找不到更好的而選考非全,都是在規避主動做選擇帶來的風險和壓力。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本著儘量少負責的心態,又如何能獲得別人披荊斬棘後得到的榮耀呢?

魚和熊掌都想要的結果,就是得了兩件半成品,一件完整的東西都沒有。

有句話說得好。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能全力以赴去實現。無論做什麼,只要是為自己而做,那將毫無怨言」。

無論讀研還是工作,都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知乎網友@薛亦晴說,有個朋友,熱愛法國文化,高中起,人生夢想就是當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的外交官。

於是,他高考去了北外,然後大四考進外交部,據說現在每天都在塞納河畔跑步。

該網友評價道「他沒有讀研,卻是我同學裡唯一一個無比精準地實現了自己年少時候夢想的人」。

因此,無論是想選擇考研還是工作的同學,不妨從這幾個角度去檢驗自己的選擇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1)未來5-8年有沒有無限的提升空間。

早年李誕曾在微博上說「人生不該是奧林匹克,因為人生和奧林匹克不同,沒有準確的輸贏」。

無論選擇做什麼,都不要只拘泥於「起跑線」前的得失。有些選擇在當時當刻看來可以給予人快速的回報,可這種回報的時效也非常短暫。

那些在前三年給予你眼花繚亂「承諾」的選擇,要警惕在之後更長久的年限中,還會不會給予你源源不斷的選擇餘地和上升空間。

就像文章開頭那個停滯六、七年的網友一樣。如果當初他眼中看重的不只有短期的工資,而是長線發展,就不會將人生變成越走越狹窄的胡同。

所以,選擇,不是圖一時之快,一定要考慮未來是否還有像當下一樣無窮無盡的發展空間,再決定。

2)是更看中「做喜歡的事,但錢不一定多」,還是「能忍受不喜歡,但工資一定要高」;

《奇葩說》第五季曾辯過一個話題:找工作,選高薪不喜歡,還是低薪我喜歡?

其中有個觀點說:選擇高薪但不喜歡。我可以攢一段時間錢,再去養我喜歡但錢不多的工作。

另一個觀點是說:選擇低薪但喜歡的工作。做喜歡的工作讓我開心,而開心就可以一直讓我奮鬥下去,總有一天能熬到高薪又喜歡。

其實,這兩種觀點展現的是人生選擇的長線與短線之拼。正如讀研和工作一樣。

有些人,或許等不了長線,當時當刻就要將所學轉化成現金流,為自己帶來利益,在他們看來,蒼蠅腿也是肉,只要有錢賺,無關多少,總比讀書無收益要好;

而有些人,更願意萬事俱備之後,再開始行動,因此他們更希望花更多時間提升學歷,再將自己的知識,可以用最大化的方式轉化成利益。

因此,選擇工作或讀研,前提是明白自己更適合長線還是短線。

3)能不能結識對未來三年內成長有幫助的人脈;

有句話說,未來五年內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當前跟什麼樣的人結交。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三年內。

也許有些人,短期內不會對你產生有效的幫助和影響,但在長期來看卻能對你的人生有著莫大的助益。

比如,工作時結交的上司和客戶,在未來可以引薦你去到更好的平臺;讀研時認識的教授,可能有些許資源豐盈的朋友,也可以成為你日後去到高起點公司的契機。

無論哪個選擇,除了眼前可見的量化利益,人脈這樣無形的資產也是我們衡量的重要選項。

畢竟,擁有更強更多的人脈連結,也會在不久的未來,間接提供給我們更多的選擇和資源。

4)本科所學內容能不能讓自己在適應社會的時候,有用武之地;

雖說很多人的工作與專業並不對口。除了一部分人是出於各種原因被迫選擇當時的專業,但仍有一部分人是出於熱愛和喜歡,選擇了本科的專業。

特別是專業性強的,比如:動漫設計,音樂製作,建築等。

對於這些人來說,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將自己所學,真正變成一份職業,學以致用。

雖然專業並不會成為太過於限制我們找工作的條件,但做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剛入社會時的迷茫。

因此,如果是對自己本科專業並不滿意,或是並不喜歡的同學,不妨將讀研當成一次「二次投胎」,重新定位自己日後希望的工作方向。

5)這個選擇是不是在朝著自己人生終極夢想的方向前進。

人生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短期指的是「能獲得多少的收益」、「獲得怎樣的職位」、「幾年能買房買車」等;

而長期目標更多的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塔尖所代表的「能否實現自我價值」、「能否讓自己長期生活在愛與被愛的環境中」等。

就像那個在塞納河畔跑步的男生,獲得令人尊敬的工作、享受悠哉的自然環境就是他的「塔尖」目標,這是比短期內獲得多少薪資、能否買房更值得深思和更長遠的目標。

萬裡之行,始於足下。能否達成人生的終極目標,第一步選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歸根結底,一個人清楚了自己的喜好,明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指引他朝希望的方向走去。

既然如此,糾結於考研還是工作,不如沉下心來,仔細思考自己最終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End.

相關焦點

  • 研究生擴招18.9萬: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怎麼選?
    畢業後,選擇就業還是讀研,又成了無數人的艱難選擇。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惑,相信能在這裡找到答案。01畢業選擇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視頻中,即將面臨畢業的男生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選擇。一邊是研究生快畢業,逃避工作準備繼續讀博的學長告訴他:「現在的高薪工作,哪個不需要碩士起步?」另一邊,是本科畢業後換了好幾家公司,終於找到一份待遇好自己又喜歡工作的學姐說:「讀研什麼時候都能讀,哪裡有三年工作經驗更重要呢?」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人。我經常也能收到讀者的留言,到底是學歷重要還是經驗重要。
  • 畢業後直接工作 or 畢業後讀研
    「畢業了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之後想讀研再申請」最後發現每天工作累成狗!申請出國讀研的執念已慢慢磨滅...畢業後的2年時間最痛苦究竟是繼續深造?還是畢業即刻去累積經驗?畢業後讀研2年 vs 畢業後工作2年如何選擇?
  • 大學畢業是選擇讀研還是工作?其實,也可以這樣選
    現在大學畢業選擇讀研深造的同學越來越多,而研究生生涯,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轉瞬即逝,往往很多同學在研究生畢業時發現讀研期間一片空白,找工作時更是一片迷茫。但是有的同學過得就很充實了,因為他(她)們選擇了CFA…對於,大學畢業是選擇讀研還是工作?其實,也可以這樣選。CFA,被視為金融界的MBA,華爾街的「入場券」,它被眾多財經學子視為金融投資界最高級別的證書,全球範圍內的認可度都非常高。
  • 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找工作?選擇真的很重要
    每年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較大,有很多同學就想著要讀研,以獲取更高的學歷,在就業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有利於長遠的發展。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很多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其實,每個人情況是不一樣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客觀分析,看自己到底適合讀研還是工作。
  • 畢業後直接工作 vs 畢業後讀研
    「畢業了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之後想讀研再申請」最後發現每天工作累成狗!申請出國或是考研的執念已慢慢磨滅...畢業後讀研 vs 畢業後工作如何選擇?心情會因實驗成敗跌宕起伏,喜怒哀樂更多以「論文」為中心。身體虛弱時就去操場跑幾圈。生活相對枯燥,對外交流也少了不少。剛剛適應了讀研兩年的校園生活,卻馬上就要找工作了!還未來得及感受就已經結束,拿什麼去拼?拼什麼?文憑?畢業論文還是一道大山。
  • 本科畢業直接讀研還是工作以後再讀研?
    現在的大學畢業後,考研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直接去就業的人也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不管學歷是本科還是碩士,為的都是以後有一個好工作,那麼是儘快的投入到工作當中還是繼續深造就成為了學生的一大困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一起來看看過來的人的生活吧!
  • 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排名,工作OR讀研,你會怎麼選?
    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排名,工作OR讀研,你會怎麼選?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排名,工作OR讀研,你會怎麼選?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排名,工作OR讀研,你會怎麼選?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排名,工作OR讀研,你會怎麼選?
  • 讀研選導師,看人品還是看成就?畢業學長說出實話
    我們先排除那些人品有問題的導師,導師對於你而言,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而決定適合不適合的關鍵點,在於你讀研的目的,也就是說,你是來這裡「鍍金」混學歷,還是「科研」搞學術。兩種目的,對應著兩類截然不同的導師。如果你想混學歷,然後找一個好工作。
  • 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大數據分析讀研3年VS工作3年的差別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考研還是工作已成為2021屆畢業生當下考慮的重點問題。那麼讀研3年跟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的同齡人有哪些差別呢?齊魯人才網依託大數據平臺對此進行了調查並發布調查報告,為您帶來分析。
  • 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大數據分析讀研3年VS工作3年的差別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考研還是工作已成為2021屆畢業生當下考慮的重點問題。那麼讀研3年跟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的同齡人有哪些差別呢?齊魯人才網依託大數據平臺對此進行了調查並發布調查報告,為您帶來分析。
  • 本科畢業後工作還是考研?
    何去何從本科畢業後工作還是考研,看著身邊開始實習的小夥伴,或是從大一就打算考研並開始付諸行動的同學,我們或多或少會產生焦慮,我們的人生該怎麼選擇?怎麼選擇其實還是看個人意願,畢竟是替自己的人生做決定,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可以一起分析一下,工作三年和讀研三年之後會有什麼不同吧~讀研三年研究生第一年:帶著好奇新鮮踏入研究生階段,不料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課,要麼也就是一些集體活動。
  • 大學畢業後,選擇讀研還是工作,哪個更有前景?過來人經驗告訴你
    讀研和工作,3年後哪一個更有前途? 其實畢業之後不管是選擇考研還是選擇工作兩者之間都會有不同的好處。筆者有兩個學生,兩位學生學習的專業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都是與金融、財經相關的,但是兩個人選擇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一個畢業之後選擇了考研另一個畢業之後選擇直接工作。 大家也都知道,金融專業是非常有前途的專業。一旦在工作上有所成就,薪資肯定是非常不錯的,但是這個專業對學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 畢業後工作5年了,再去讀研,是不是不太好?
    今天我還不講這個,我講我的讀者中更常見的,畢業後工作好幾年了,要不要去讀研。有人說,你幽哥為何不講最難的那個?當然不是不講,之前講過了,好多次,此外,你看下圖,去年的一次調查,你看下誰是我的最大受眾?之前講過多次,一直有人來問:「我如果再讀研我就27歲了」「我如果出國讀研2年後回來我就28歲了」「家人都說我現在工作了再考研即使拿到碩士學位時我也已經30歲了」.這幾個問題,叫做最正確的廢話,30歲哪怕40歲,怎麼了?你現在不提升學歷,你也會有27、28歲,到了36、45、62、76歲,你也還是個本科生啊。
  • 畢業後工作5年了,再去讀研,是不是不太好
    進入社會後,發現學歷真的是個職場決定性要素。「我先就業以後邊工作邊考研、學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本科畢業和研究生畢業沒什麼區別、文憑不代表水平.」當初這幾個認知,貌似都錯了。「家人都說我現在工作了再考研,即使拿到碩士學位時我也已經30歲了。」這幾個問題,叫做最正確的廢話,30歲哪怕40歲,怎麼了?
  • 大學畢業以後幹什麼?讀研、找工作,還是……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除了傷感之外,更多的是對未來選擇的糾結與迷茫。對於很多大四的學生來說,他們必須面臨這這樣的選擇問題:讀研?找工作?考公務員?繼承家業?出國留學還是自己創業?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容易陷入盲目,我到底應該幹什麼,什麼工作才是我應該選擇的?
  • 大學本科畢業後,直接工作 vs 讀研,區別究竟有多大?
    在大學畢業時,每一個人都會進行不一樣的選擇,有人選擇去工作、有人選擇去考公務員,也有人選擇去讀研。可是不管選擇了哪一條路,都會覺得自己的處境挺苦,可能屬於自己最美好的時代要數大學四年的時光了。不過,到底是考研苦還是工作苦呢?一起來看看學長的總結吧!
  • 是繼續讀研還是工作?
    每年考研大軍總數都直線上升,今年又碰上疫情,我想大概會有更多的人扎進考研的大軍吧,畢竟很多人都說,讀研就是在增加個人競爭力。同時,個人預估今年考研人數將會比去年高出百分之二十之百分之四十。讀研到底是在讀啥?讀研理由千千萬萬,就像你離職時,決心從一個平臺跳到另一個平臺。無論是不爽還是對錢更幹行過去,最終還是拜拜了。
  • 就要讀研了不知道如何選導師?來看985研究生的吐血建議
    這幾天研究生應該陸續開學了,有很多學校是在考研複試結束後馬上敲定導師,然後籤一個師生互選的文件,選導師的事情就結束了。實際上,這種做法對學生和老師都不友好,因為雙方都不夠了解彼此,在認識了幾天後就要決定未來兩年或者三年內朝夕相處的老師是誰,似乎時間太緊了。
  • 洗衣機選波輪的還是滾筒的好?聰明人會這麼選,還好我家沒選錯
    洗衣機選波輪的還是滾筒的好?聰明人會這麼選,還好我家沒選錯洗衣機是家家戶戶都必備的家電,有了洗衣機,人們再也不用手洗衣服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洗衣機的用處固然大,但在選擇還是要注意,因為洗衣機產品和款式都比較多,如果沒有選購經驗還是會踩坑的,從洗衣機的款式來看,一般有波輪洗衣機和滾筒洗衣機,很多人對此很糾結,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才好。為此我特地諮詢了賣家電的朋友的,她是這麼給我分析的:一般人都會選擇滾筒洗衣機,因為用起來好比波輪洗衣機好一些。
  • 商科生讀研3年VS工作3年,你選好了嗎?
    2020考研初試已經結束很對人都在糾結考研還是工作?是繼續深造與300多萬人競爭考研上岸名額還是直接工作與即將畢業的800多萬應屆生競爭工作崗位 還有45%的考研人是往屆生許多人辭職考研稱為人生「最後一次任性」 當然基於不同的考量與人生規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