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初試已經結束很對人都在糾結考研還是工作?是繼續深造與300多萬人競爭考研上岸名額還是直接工作與即將畢業的800多萬應屆生競爭工作崗位 還有45%的考研人是往屆生許多人辭職考研稱為人生「最後一次任性」 當然基於不同的考量與人生規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01 考研到底為了什麼?
在討論考研到底值不值之前,我們先得知道大家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有人選擇考研,原因可能包括:
1、對本科院校/專業不滿意,想以學歷作為自己的「賣點」之一。2、所學專業不深造太強,大學四年達不到要求,還需要繼續提高。3、暫時逃避就業的壓力,考研成功就能多享受三年校園生活,重新做會「應屆生」。
而麥可思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的主要原因是碩士研究生就業前景好(53%)和職業發展需要(49%),另外還有17%的學生是因為就業難所以暫時讀研,只有30%的學生讀研是想做學術研究。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考研到底值不值的問題,最後都會落到,考研,真的能獲得更好的工作嗎?畢業就就業,憑一個本科學位學歷,可能不足以直接命中心儀企業的offer;職業發展也許會因學歷不夠高而受影響。如果本科學校再不好,企業從招聘條件上對「雙非」(非985非211)畢業生是進行了門檻設置的,考研也算是自己高考專業報考失利的跳板吧。校招時,HR經常會在短短幾天收到3000+的簡歷,面對海量簡歷,雖然文憑不能代表全部能力,但當研究生和本科生同臺競爭,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02 並不是所有專業都適合讀研!
雖然研專業研究生與本科之間固然存在差距,但不同專業/行業的分區可能更大。
1考研對哪些專業收益最大?
根據招聘網站上不同崗位和行業的企業需求,在對工作經驗要求都只有「1-3年」的崗位中,碩士與本科薪資差異最大的Top 20崗位類型如下:
總結下來:首先,如果本身專業性就比較受就業趨勢青睞,比如數據分析、法律等,那麼碩士文憑對你的職業發展大有增益。其次,如果身處網際網路運營、市場等技術性不強但競爭人數眾多的熱門行業,那麼碩士文憑也可能是突出重圍、向上走的敲門磚。
有人考研就是因為校招沒找到工作,但是,如果考研變成了逃避就業的藉口,那麼即便讀到博士也一樣找不到好工作。考研或出國的最終目的也是就業,一紙文憑未必一定強於三年工作經驗。
2哪些工作直接就業也挺好?
相關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畢業3年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計算機類、臨床醫學的月收入漲幅位居全行業前4名。雖然不能簡單地認為進入了以上幾個行業就是有了光明的職業前景,畢竟剛畢業就想做管理、本科生就想做臨床醫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財經類的相關專業都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主,社會需求也是這樣,所以大部分更看重的是工作經驗。比如,會計學類及相關專業,社會上各種用人單位對財務人員需求人數遠遠大於從事教學科研人才的人數。
而眾多財經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質,與實際工作的需要距離很大,如果在本科畢業後立即選擇考研,就會與實際需要相差更遠。
03 考研3年VS工作3年
看完了數據,我們再來看一看那些選擇讀研和選擇本科畢業工作了的人現在是什麼樣的?實習君搜颳了一些網友的真實情況:
1.讀研3年
@萌塵曾經是上海一所雙非高校的工科生,從小熱愛歷史學的她不甘心把未來限制在不擅長的專業裡。她選擇考研,並且,要考就考頂尖學府。她敢想敢報,在研究生報考系統裡填了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今年,從北大畢業後,她順利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從上海到北京,從浦西到未名湖,我有了更大的平臺,更廣闊的視野,更加豐富的體驗,我現在可以說,這是沒有虛度的兩年。」如果說能力決定了你的上限,那麼學歷決定了你的下限。擁有了學歷,就代表你比很多人多了那麼一些優勢。「北大研究生」,是她獲得更優質機會和資源的前提和踏板。學曆本就是一張「職場入場證」,讀研人用兩到三年青春換來一紙碩士文憑,更有底氣地去敲開新機會的大門。
2.工作3年16年畢業於廣州一所大學的@怡萱選擇本科畢業直接工作。三年來一路摸爬滾打,她從職場小白到部門經理,所有的辛酸和經歷都成了她職場道路上的墊腳石。「畢業三年多,我毫不羨慕別人的生活。因為我憑實力過得挺好,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人幸福,感情美滿。」「可無論怎樣,我都不曾改變想努力的心情,畢業後的每一天我都認真且沉浸其中的度過了,我從不怕選擇任何一條道路,因為每一條我都有自信走好。現在,我願意走好選擇的路。我很渺小,但我不想平凡,我還需要更努力,更好。願明年的今天,會有我期待中的不同與成長,願我所有的朋友,快樂且牛逼。」
最後實習君想說,工作經驗決定你的廣度,讀研能決定你的高度。二者不存在對立關係,應實個人情況及理想目標而論,而不是絕對的主觀選擇道路,更應是客觀條件決定了哪條道路更適合自己。
選擇考研,你凌晨6點在圖書館孤軍奮戰,晚上10點在擁擠吵雜的圖書館走廊大聲背書,你或許會覺得很苦,但自己選的路只能自己走下去.
選擇就業,你擠上早上7點的地鐵,晚上11點仍在忙忙碌碌地修改著甲方的提案,你或許會覺得很累,但自己選的路只能自己走下去。
沒有一條路會適合所有的人,當你依據自己的內心,綜合衡量各方面因素後,做出的選擇,或許不是最完美的,但至少能問心無愧 。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