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工作5年了,再去讀研,是不是不太好

2021-02-20 文化人才在線

昨天,2021考研正式拉開帷幕。

還記得上個月,部分考研的學生在室外背書的視頻衝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的點讚與共鳴,也成為學校的一道風景線。

一位考研學生稱學習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選擇在室外路燈下背書,是因為環境安靜便於記憶,又不會影響他人。

「2021研考報考人數377萬」

「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學歷貶值嗎」

「三本生高考2次失利頂著嘲笑考研」

「女子學校自習室偷走考研生平板:裡面有學習資料,心態崩了」……

上岸,是年輕人求職時常用的一個比喻。在這段紛亂的時光裡,慌張的心總要歸於平靜,數以百萬計的年輕面孔,還在為了自己的未來繼續拼搏!

看了職場蛙幽哥的文章,似乎就明白了考研大軍努力的價值!尤其是對於已經踏入社會的人而言,考研意味著什麼?

進入社會後,發現學歷真的是個職場決定性要素。

「我先就業以後邊工作邊考研、學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本科畢業和研究生畢業沒什麼區別、文憑不代表水平.」

當初這幾個認知,貌似都錯了。

「家人都說我現在工作了再考研,即使拿到碩士學位時我也已經30歲了。」這幾個問題,叫做最正確的廢話,30歲哪怕40歲,怎麼了?你現在不提升學歷,你也會有27、28歲,到了36、45、62、76歲,你也還是個本科生。

其實,跳槽、升職、加薪、副業、買房等,莫不如此理。有人在42歲時想職場再上一個臺階但是再也上不去了,你看TA卡在哪裡了?學歷!後悔話不多說了,畢業幾年後再去讀研,有如下且不限於如下的好處。那些只招應屆生的單位,你屆時碩士畢業前努力下,多方投遞,不談100%,但至少80%概率能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央企、國企、學校等。相比之下,假設你接下來1-3年維持目前狀態繼續工作,1-3年後你就能不靠關係進體制內?只怕你即使有關係回老家體制內,也沒啥好工作崗位給你。
即使不考慮啥體制內外的,將來你應屆碩士畢業時只怕有18個Offer。這還不是一線城市,且在新冠疫情之年,否則不是18個Offer,估計36個Offer都有可能。當然,不是說你碩士畢業時也要拿這麼多Offer,只是說你屆時選擇空間廣闊。基本國內城市對於海歸碩士落戶都是優先的。比如上海,你國內本科畢業需要在上海工作並連續繳納7年社保,才有轉戶口資格,否則你連買房都沒資格。你如果是中國香港畢業的碩士,畢業後可以直接落戶上海的,當然第一年月薪要高於社會平均工資。你再想想你的兒子和女兒高考時,比在你老家分數線要低200分,是什麼概念。當然,大城市戶口的其他好處我就不多講了,總之,應屆碩士落戶容易,哪怕國內碩,名校更容易落戶。
跟同齡碩士相比,工作經驗年數並不少於他們,只不過這個碩士放在後面1-3年而已,你的工資市場價不會低於他們,你只是不會找工作且輕看了自己;跟你的碩士同學相比,儘管你歲數比他們大幾歲,但他們絕大多數隻參加校招,你則社保+校招可以同時參加。這下好了,你想想看,此刻你已經畢業工作幾年了,現在突然讓你回到學校讀研,你多麼厲害?!你肯定跟那些一直讀書至今的弟弟妹妹同學不一樣,你比他們更能學到東西,平時也更認真。且你這幾年工作經驗在身,在校期間大把的時間,更容易開發副業,增加收入。而同學們喜歡打遊戲,要麼談戀愛,這些你已經多年前經歷過了,至少你不會沉迷於此。碩士期間你開發1-3年的副業,根據統計規律,在你碩士畢業時副業月入2萬,都是很有可能的。

這點跟世俗認知相反,世俗認為你這婚前讀研是浪費時間。不然,這是最大化自己的時間效率。你也看到了《女朋友為何不支持我考研?老公為什麼反對我讀MBA?》,這叫機會成本。結婚後,即使你老公/老婆及其父母都支持你去讀研,孩子小無力反對你,你自己也不願意去了,一輩子維持現在的低學歷。實際上,讀研是給自己婚後增加了砝碼,甚至未來的結婚對象都提升一個檔次。
脫產讀研期間,更有可能找到另一半,不是因為學校裡異性同學多,而是你的時間多了。工作的人,根本沒時間好好談戀愛,上班之外吃喝拉撒睡,所剩時間已經不多,誰還記得抽時間去找對象、談戀愛?「剩女」「剩男」叫法不好聽,但主要就是沒有時間而剩下來的,很難否認。我有很多大齡單身職場徒弟,男女都有,問TA之前這10來年為何不找對象,他們居然好多說「忘了談」。忘了談戀愛,主要是沒時間照顧到這一塊。工作很多糟心事,除了工資低、老加班,還被PUA,雖然讀研後還是要工作,但好歹可以緩一緩。換一個學歷,也許可以換一種職業人生。你想想,此刻你不是在上班,而是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已經在研一上學了,你還有三個舍友來自全國各地,現在周三下午就2節課,3:00就可以回宿舍了,你準備下課後去周邊逛一逛,順便去下圖書館。再回校讀一次,這類似回爐再造,人生也會增加各種可能。
「學生生活還是令人嚮往了,但我有家庭啊,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的,且我這年齡過大,客觀主觀條件都不允許。」有人會這麼問。不用擔心碩士同學比你小几歲,更不用嫉妒本科同學就這兩三年內正好做了總監,他們現實大多也很苦,低薪、被PUA等。這時你就不一樣了,還可以開發副業。研一才入學兩周,就開始接一對一指導的單子了,每單不低於一千。相較於原來,碩士畢業後,考公考編都更有資格、更方便,筆試容易過,面試容易被錄取等等好處。有人畢業三四年就怕自己「碩士畢業屆時30歲了」.其實條件合適,又是單身的情況下,當然可以讀研啦。

本文資料來源:職場蛙(ID:hoppings)作者幽哥,圖片來自網絡

所推送文章非商業用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分享職場智慧,解讀熱點話題。這裡是文化行業人才招聘的權威平臺,投稿與合作請聯繫:eastcollege@126.com,請關注微博@文化人才在線,頭條號:文化人才在線】


相關焦點

  • 畢業後工作5年了,再去讀研,是不是不太好?
    今天我還不講這個,我講我的讀者中更常見的,畢業後工作好幾年了,要不要去讀研。有人說,你幽哥為何不講最難的那個?當然不是不講,之前講過了,好多次,此外,你看下圖,去年的一次調查,你看下誰是我的最大受眾?之前講過多次,一直有人來問:「我如果再讀研我就27歲了」「我如果出國讀研2年後回來我就28歲了」「家人都說我現在工作了再考研即使拿到碩士學位時我也已經30歲了」.這幾個問題,叫做最正確的廢話,30歲哪怕40歲,怎麼了?你現在不提升學歷,你也會有27、28歲,到了36、45、62、76歲,你也還是個本科生啊。
  • 畢業後直接工作 or 畢業後讀研
    「畢業了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之後想讀研再申請」最後發現每天工作累成狗!申請出國讀研的執念已慢慢磨滅...畢業後的2年時間最痛苦究竟是繼續深造?還是畢業即刻去累積經驗?畢業後讀研2年 vs 畢業後工作2年如何選擇?
  • 畢業後直接工作 vs 畢業後讀研
    那我去讀個研究生好了」最後發現到頭來研究生畢業也很難找工作!「畢業了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之後想讀研再申請」最後發現每天工作累成狗!申請出國或是考研的執念已慢慢磨滅...畢業後讀研 vs 畢業後工作如何選擇?
  • 本科畢業直接讀研還是工作以後再讀研?
    現在的大學畢業後,考研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直接去就業的人也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不管學歷是本科還是碩士,為的都是以後有一個好工作,那麼是儘快的投入到工作當中還是繼續深造就成為了學生的一大困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一起來看看過來的人的生活吧!
  • 為何很多人讀研後很難找到高薪的工作?研究生是不是不值錢了?
    為何很多人讀研後很難找到高薪的工作?研究生是不是不值錢了?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研這條路,2019年考研人數已經突破到290萬人,雖然超過200萬人落榜,但是今年錄取的人數也有70多萬。在畢業季的時候,本科生找工作難,研究生找工作也難,高薪的工作都不敢想。所以,很多人就開始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現在,研究生是不是已經貶值了?研究生畢業後月薪不到四千?為何現在研究生找工作那麼難?
  • 乾貨|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你畢業後,選擇就業還是讀研?近日,網上有一則小視頻,針對此話題展開了討論和解說。視頻中,即將面臨畢業的男生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選擇。一邊是研究生快畢業,逃避工作準備繼續讀博的學長告訴他:現在哪個高薪的工作,不需要碩士起步?
  • 專科畢業沒找到好工作,可以在畢業兩年後讀研,這是不錯的出路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專科畢業時,就進入一家私企工作,口才伶俐的他很快就得到上司的賞識,也在短短一年的時間的快速晉升到了經理位置,然而,當他以為再努力個兩三年就能晉升時,卻發現來了本科生,工作兩年就成為他的頂頭上司,這讓他很不服氣,就去找了老闆理論,老闆才道出實情,由於學歷的原因,我暫時不能給你晉升的機會
  • 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大數據分析讀研3年VS工作3年的差別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考研還是工作已成為2021屆畢業生當下考慮的重點問題。那麼讀研3年跟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的同齡人有哪些差別呢?齊魯人才網依託大數據平臺對此進行了調查並發布調查報告,為您帶來分析。
  • 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大數據分析讀研3年VS工作3年的差別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考研還是工作已成為2021屆畢業生當下考慮的重點問題。那麼讀研3年跟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的同齡人有哪些差別呢?齊魯人才網依託大數據平臺對此進行了調查並發布調查報告,為您帶來分析。
  • 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找工作?選擇真的很重要
    每年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較大,有很多同學就想著要讀研,以獲取更高的學歷,在就業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有利於長遠的發展。本科畢業後,讀研還是工作,很多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其實,每個人情況是不一樣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客觀分析,看自己到底適合讀研還是工作。
  • 90後吐槽:畢業六個月後,我決定辭職回去讀研
    90後吐槽:畢業六個月後,我決定辭職回去讀研現在你們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喜歡工作呢?有多少人在畢業之後選擇的工作其實是在向父母妥協。我是國內,某985高校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我選擇回到老家當一名公務員。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向父母妥協,聽了他們的話,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在父母的眼裡,穩定就是基礎,公務員這些事業單位其實就是保障。說白一點呢,就是在未來工作穩定,也不需要他們擔心,看起來很體面的一個工作。
  • 一本本科生去二本大學讀研,是否不太值得?考慮好這些再決定
    每年考研都有這樣一類學生,本科畢業的院校雖然不是985、211這類名牌高校,但是也是一所一本院校。想在學業上更進一步選擇讀研,考研後卻被調劑到二本院校讀研。這時候相信這些學生一定是十分迷茫的, 是就這樣讀研拿個研究生文憑,還是選擇考研二戰,又或者是直接放棄參與工作?
  • 在國外讀研,但沒畢業,如何在國內找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
    在國外讀研,但沒畢業,如何在國內找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在國外讀研沒畢業,這種情況也很正常,畢竟國外好一點的大學寬進嚴出,而且研究生學制很短、課程很緊、強度很大肯定是有不少學生畢不了業的。沒能畢業,說明學習算不上優秀,在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上也還很不夠。也不必過於自責,意識到自己的劣勢,慢慢去培養、慢慢去磨鍊。回國後總是要找一些出路的,其實無外乎這麼幾種:一是回國後再考研,目前應該還年輕,應該還有時間去上個研究生。
  • 大學畢業後,要不要出國讀研?
    通常大學畢業後會面對的幾條道路——求職就業、待業、國內考研,出國留學。究竟該走哪條,哪條更適合自己?自己在哪條路上才能走的更遠?還有很多學生糾結到底是選擇在國內讀研還是出國留學呢?出國留學有萬分吸引力也有萬分挑戰,面對著很多不確定性,但這不確定之中又有很多的可能。
  • 商科生讀研3年VS工作3年,你選好了嗎?
    有人選擇考研,原因可能包括:1、對本科院校/專業不滿意,想以學歷作為自己的「賣點」之一。2、所學專業不深造太強,大學四年達不到要求,還需要繼續提高。3、暫時逃避就業的壓力,考研成功就能多享受三年校園生活,重新做會「應屆生」。
  • 體育英語專業畢業後,他工作三年,我讀研三年
    秋風是我本科體育英語專業的室友,會英語,懂籃球,2017年畢業之後在鄭州USBA籃球學院擔任翻譯至今。三年時光一瞬而過,在筆者研究生畢業之際,特意向他約稿,聊一聊這三年各自的經歷。他的職場體驗和我的讀研經歷放在一起,便湊成了今天這篇文章。按照內容劃分了幾個小標題,分別是選擇、起步、轉機、迷茫、收穫、家庭、未來。在內容方面,他的感想在前,我的感謝在後。
  • 大學本科畢業後,直接工作 vs 讀研,區別究竟有多大?
    在大學畢業時,每一個人都會進行不一樣的選擇,有人選擇去工作、有人選擇去考公務員,也有人選擇去讀研。可是不管選擇了哪一條路,都會覺得自己的處境挺苦,可能屬於自己最美好的時代要數大學四年的時光了。不過,到底是考研苦還是工作苦呢?一起來看看學長的總結吧!
  • 本科畢業後工作還是考研?
    (有的人可能不滿工作,不到半年就做跳槽族,漂泊的日子開始了!)第二年: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狀態,有的發現工作不太適合,自己很疲倦。因此就360度換工作,又開始求職旅程;有的挺滿意自己工作,開始思考怎麼進步,培訓、教育、績效等都是提高的路徑;有的覺得社會險惡,還是校園好,於是辭職選擇考研……第三年:這時掂量自己的工資,發現很難,蝸居和裸婚行嗎?這時也發現職業很重要,因為職業的不斷進步和鍍金才會有經濟基礎!也會慢慢去給自己的5年,10年定目標了!!
  • 不讀研「畢業就失業」,考研3年後難就業,本科生:我太難了!
    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試,341萬考生報名參考。按照最新公布的招考計劃,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將達到110萬人,相比上一個年度,擴招了18.9萬人。同時還有一個數據,也非常引人關注,那就是2020年湧現就業市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將達到創紀錄的874萬人。
  • 熱議:985本科生畢業都哪去了?出國讀研你去不去?
    經常有朋友在一起討論:985本科生畢業都哪去了?根據我耳聞目睹的常見結果是:1.通過選拔成為國家公務員;2.被理想的單位招去參加工作;3.本科階段表現優秀,保研(或者考研)到國內985大學繼續讀研究生,將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4.對國外大學的學術氛圍感興趣,參加選拔,到國外大學讀研究生繼續深造;5.也有極少數不讀研,不到理想單位上班,在社會上自主創業,發展不理想,經常被大家作為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但這只是極少數幾個人,可以不作為我們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