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985本科生畢業都哪去了?出國讀研你去不去?

2020-12-17 百家號

經常有朋友在一起討論:985本科生畢業都哪去了?根據我耳聞目睹的常見結果是:1.通過選拔成為國家公務員;2.被理想的單位招去參加工作;3.本科階段表現優秀,保研(或者考研)到國內985大學繼續讀研究生,將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4.對國外大學的學術氛圍感興趣,參加選拔,到國外大學讀研究生繼續深造;5.也有極少數不讀研,不到理想單位上班,在社會上自主創業,發展不理想,經常被大家作為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但這只是極少數幾個人,可以不作為我們討論的重點。

經常有人問我,到國外讀研究生你去不去?雖然沒去過國外,但對國外讀研的優點略知一二,發表在這裡供大家分享交流討論之用:學術沒有國界,近幾年,出國留學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對於對於出國留學利弊的爭議持續不斷,有的人認為出國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利,有的人認為出國依然利大於弊。那麼,對於已經大學畢業的同學來講,出國讀研究生到底好不好呢?出國讀研有哪些優勢呢?

好多同學都覺得出國留學好貴,負擔不起,其實留學的國家不同,費用也有很多差別,而且有很多花費並沒有比國內高很多。比如一些歐洲國家,像是德國和義大利的公立大學免學費,每年只需負責自己的生活費。不大手大腳地花,6-8萬就差不多了!其他一些國家則要多些,加拿大一年15-20萬,美國和英國一年25-30萬左右。拋開費用不考慮,出國留學讀研究生還是有一些實實在在的作用的。

1、非凡的人生體驗

現代社會的信息已經非常發達,你可能覺得在媒體、網際網路上可以了解到發達國家的一切,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在國外是如何生活的。但這種想像絕對與你實際在國外生活是兩碼事。呼吸清新的空氣,體會人文關懷,這將是你在國內無法效仿、無法品味的一種經歷。留學生活會極大地開闊你的視野、真實體驗多元文化、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坦然面對勝利和失敗的心態,並且有助於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社會,還會讓你更加關心和熱愛祖國。

2、學習年限更短,效率更高

國內本科大多都是四年制,而研究生大多是三年制,有個別院校是兩年制或兩年半。在這段時間內,本科課程大多都是在三年到三年半,研究生大多只有一年半課程設置,也就是說,有半年到一年半的空餘,很多人在這段時間內找工作,寫論文,但是另外一些人就無所事事,荒廢掉了。

國外本科是三年到四年設置,研究生學制一般是一到兩年,在這幾年內課程設置很緊湊,內容也很豐富。

也就是說,拿到同等學位,國內需要更長時間,而在課程上並沒有更豐富,反而白白延長了學制,耽誤很多同學的就業時間。

3、錄取機會更大

在國內無論是讀大學還是讀研究生,都是只看一次考試:「一考定終身」的模式。多少人就敗在了一次高考和研究生考試上!而且近幾年,考研大軍隊伍龐大,國內研究生考試競爭壓力倍增,熱門專業錄取率甚至到了1:10。

在國外,讀本科讀研究生一般是申請,只要具備本科學位都有申報資格。國外大學對申報者的高中或本科成績很關心,一般好一點的國外大學要求學生國內的GPA達到80分上。此外,還需要語言成績,英語系的要求有SAT、GRE、託福、雅思等成績。例如,英國澳洲要雅思,美國要託福,GMAT,GRE等。

4、學習模式更多樣化

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外大學開設專業非常廣泛,很多專業在國內還是空白,或者國內同等專業不被國外普遍承認,典型的包括臨床醫學和法律專業。如果你想在國外執業,那麼你只有選擇拿國外的學位。二是在中國,報考研究生時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專業的背景,而去國外讀碩士則比較靈活,不需要學術考試,而且轉專業比較方便。比如,英文專業畢業生可以申請會計、教育、傳媒甚至IT專業———這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5、畢業前景好

未來發展也是很多小夥伴們關心的問題。在國內大學生普遍的情況下,國外留學歸來的小夥伴們情況的確要好很多。起碼他們有兩個選擇,留在國外或回國。目前很多國家為了吸引人才都放寬了工作、移民政策,例如前段時間加拿大新總理上任,頒布了一系列留學生移民利好政策,所以留學生在國外工作,留下定居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想要回國就業,海歸的含金量也要高些,他們面向的企業多是一線大公司。即使專業經驗有限,語言是一大優勢,尤其是在外企公司。另外從事一些對外貿易的翻譯工作也是很有優勢的。不難看出,在國外留學的綜合競爭力顯然要更加優越一些。

很多人出國留學是為了改變現狀。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已經在國內擁有非常好的工作,但是他們渴望一份在職業發展上的超載。儘管收入頗豐,但是他們鑑於企業中的競爭壓力,認識到要保持持久的競爭力需要不斷地充電和學習;或者他們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職位高度,覺得再難以向上突破了,這時候選擇出國深造可謂是恰逢其時。還有一些希望改變現狀的人,是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滿意,希望通過留學獲得一個相關的海外學位後轉行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去發展,這也是可行的。

留學從長遠發展上看,還是值得的,這種經歷給我們的,其實不是知識本身,也不是鍍了一層金的海歸這個頭銜,而是給了我們更多的見識和不一樣的思維方式。這種見識和思維方式,可能在做基礎工作的時候,顯現不出來它的作用,但等工作到達一定層面,就會發揮作用。

站的高才能看的遠,學術無國界,出國留學是一項長遠投資,大家必須要衡量一下這投資成本,因為它的收益並不會隨著投資結束就即刻顯現,但是對於大家的終身發展,是會非常有幫助,如果你的家庭經濟允許的話那就出吧,千萬不要讓自己以後後悔。

相關焦點

  • 985院校的學生保研都去了哪?
    一般來說雙非院校和211院校的保研學生都會選擇保研到985高校,那麼985高校的保研學生去哪裡了呢?據我了解的情況是大部分保研學生會留在本校,少部分會去專業頂尖985大學,再少部分學生會出國,也就這幾種選擇了!
  • 985高校畢業生不考研不考公,他們都去哪了?普通本科生:羨慕
    很多普通本科生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往往會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從而實現逆襲。而很多985高校畢業生沒有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那他們最後都去哪了呢?這裡給大家列舉一些985高校畢業生常見的畢業去向,很多普通本科生都表示羨慕。
  • 為什麼他們放棄985院校讀研,花上百萬去留學?
    關於「在國內讀研好」還是「出國留學好」這個話題,每一年大家都在爭論。有些人認為出國留學收穫更多,還有人覺得國內研究生教育好,今天我們一起看看究竟哪個好?
  • 「985、211」大學的畢業生都去了哪裡?為什麼考研的很少?
    可能我們一直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身邊準備考研的同學,大多數都來自「雙非」大學呢,為什麼「985、211」大學中考研的同學比較少?他們都去了哪裡?佔到總畢業人數的42.7%。清華大學2019畢業生構成那麼,這2971名本科生都去了哪裡呢?
  • 本科清北去普通985甚至211讀研,你會反向讀研嗎?
    現在本科名校研究生去普通985、211高校甚至普通雙非這一波「反向讀研」的操作越來越多,比如從本科北大歷史去復旦讀管理,有本科北大去考廈門大學計算機結果失敗調劑到廈門大學物理,清華北大去上海大學如果學生想要跨專業讀研無疑是非常難的,不管是保研還是考研想要跨專業都會使得自己的目標院校降低,比如你本科211成績排名也還不錯,按照以往的慣例可以保研到非常不錯的985名校,但是如果你跨專業保研的話,很可能只能保研到普通985高校甚至211高校!
  • 考上985的大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就業」了?這4個行業佔大半部分
    那些985名校畢業的學生,他們畢業後都往哪個方面就業了呢?據調查,985畢業的大學生大多走了這幾個方向,這幾個行業佔了大半,工資待遇著實讓人羨慕。 不過相比較之下,可能985畢業生的成功上岸率會比普通本科生高上很多。本科生想輕鬆成為公務員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 為何985本科生考研失敗,寧願出去工作也不願調劑到二本讀研?
    起初調劑成功後,他還蠻開心的,但是看到同學們去讀的大學都比他的學校好,自己又猶豫了。最後選擇了放棄在該所二本學校讀研。很多考生並不理解,為何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讀研機會平白無故被他放棄了呢?除了心理上落差較大之外,很多人不懂其中的緣故。一般說來,考生這樣選擇,大都有以下的考量。
  • 為何在考研大軍中很少見到985大學的本科生?並非是他們不考研!
    很多人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備戰考研的大軍中以普通本科的同學居多,很少有人遇到985本科生的,即使是那些985名校的複試中來自名校的考生也不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不是985大學的本科生都不願考研呢?為何985大學的本科生考研的並不多?這些原因只有讀研的人才懂!
  • 為何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畢業後都不會去工作?那他們去幹什麼了?
    一般的工作都會設置學歷門檻,一般的工作現在都是本科學歷,尤其是在我國北上廣一些城市,至少都是985,211大學的畢業生才有資格進入一些公司面試,還有不少工作是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為何多數清華北大的高材生,畢業後都不會去工作?因為他們更多的是選擇了要去考研深造。而且本身學校會有保研名額,對於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直接升入本校的研究生。
  • 畢業後工作5年了,再去讀研,是不是不太好?
    去參加全國聯考搞個在職碩士,倒也不錯,貌似最近國家規定都是雙證一視同仁;也不少人衡量自己的家庭情況不錯,又是獨生子女,幽哥說這可以出國讀研,性價比最高還省了時間;還有人自感考試水平比較弱,去「水」一個申碩,單證碩士也是碩士;後來有人發現,幽哥還提供了一個「外國大學國內辦學點」的解決方案,懶人開始欣喜若狂;在以上多種學歷提升現象中,最難的叫做「大專生如何提升學歷」。自考還是成教本?這種本科有沒有用?
  • 人才都去哪了?清北畢業生到底去哪兒了?
    整體來看,清華學生在2015-2019這5年時間裡,大部分本科生選擇國內讀研,這一比例平均達53.8%。而碩士、博士生選擇就業的比例都是最高,平均分別達89.7%和66.8%。至於北大學生,在2015-2019年間,整體趨勢與清華沒有變化,同樣是大部分本科選擇國內讀研(44.7%),而碩博選擇就業的比例更高(90.8%、74%)。較之清華,北大本科生出國深造的比例更高,平均達30%以上。   這五年裡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 985本科生工作5年年薪50萬,感慨:想去美國留學工作,不回國了!
    對於現在應屆畢業的大學生來講,真的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啊!每年大學畢業的人很多,甚至還有很多985或者211大學畢業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應屆生面試的競爭壓力就越來越大了!當然了,如果有好的學歷或者從比較好的學校畢業,其實還是有很大的競爭力的。在最近的職場論壇上,就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帖子:985本科生工作5年年薪50萬,感慨:想去美國留學工作,不回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網友表示自己是985學校畢業的本科生,畢業到現在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而且目前也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年薪在50萬左右。
  • 那些放棄985、211讀研,花幾十萬去留學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最近的新聞太多了,都是關於國際關係的,而留學生免不了成為了被攻擊的一個群體,很多人說去留學的都是上不了學的,國內混不下去的,甚至說賣國賊!本來就沒學上的同時,又要被自己人嘲諷,這一屆留學生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屆了。因此,就會產生一種爭論,那就是,到底是國內讀研好,還是出國留學好。
  • 某985本科生自述:拒絕了網易華為有贊,我去做了一名高中老師
    某985本科生的自述:拒絕了網易華為有贊,我去做了一名高中老師很多應屆生畢業後都要找工作,能夠進華為、網易等這些公司,是很多應屆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也有些應屆生並不願意進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因為加班強度大,沒有自己的生活。
  • 985本科生工作5年,年薪50萬卻想去美國工作,原因太過現實
    985本科生工作5年,年薪50萬卻想去美國工作,原因太過現實 在當今社會,對於那些名牌大學的人來說,畢業之後都有很多更好的就業機會,畢竟這些名牌大學都是各大公司爭搶的對象,而他們的收入更是比普通大學多,可是不管什麼工作,做久了都會容易迷茫。
  • 大學畢業後,要不要出國讀研?
    通常大學畢業後會面對的幾條道路——求職就業、待業、國內考研,出國留學。究竟該走哪條,哪條更適合自己?自己在哪條路上才能走的更遠?還有很多學生糾結到底是選擇在國內讀研還是出國留學呢?出國留學有萬分吸引力也有萬分挑戰,面對著很多不確定性,但這不確定之中又有很多的可能。
  • 為何很多人去讀研卻後悔了?
    為何很多考生去讀研卻後悔了?2020年研究生調劑即將結束,對於那些沒有進入一志願學校複試的考生來說,通過調劑讀研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多少人羨慕不來。但是,考研調劑到二本院校有必要讀嗎?想必不少考生在考研初期擇校的時候期望都很高,選擇的學校不是985或211名校,就是雙一流大學。
  • 985碩士畢業,應聘去監督食堂師傅做包子?
    該網友為985碩士畢業,共面試兩個崗位,一是某985高校編外後勤管理崗,另一是某學院編制行政管理崗。兩場面試中不乏北大、浙大、吉大等國內頂尖院校碩士的身影,這位網友表示雖同為985院校畢業,但在畢業院校上的對比上感到壓力。而讓網友們議論的焦點還在於某985院校的一位面試官對求職者們的發問:如果需要你們去做基層,比如監督食堂師傅做包子,你們能接受嗎?
  • 既然碩士畢業也去搞開發,那還去讀研值嗎?
    都讀了碩士還是去做開發崗,那我還讀個喵的研啊?讀研的意義究竟是為何?到底能學到啥?我到底要不要上船?...就以我當年畢業時實驗室同學的就業情況為例。我自己導師手下畢業的小夥伴共5個,有兩個去了某網際網路廠做開發,有一個去了某通信廠的銷服崗,另外一個也去了某通信廠,不過也是做開發,有且僅有一個小夥伴去了某算法研究院繼續做圖像相關的算法。這樣算下來,從事老本行圖像相關算法研究的也只有一個,不嚴謹的計算也就是只有20%的比例。
  • 一本本科生去二本大學讀研,是否不太值得?考慮好這些再決定
    每年考研都有這樣一類學生,本科畢業的院校雖然不是985、211這類名牌高校,但是也是一所一本院校。想在學業上更進一步選擇讀研,考研後卻被調劑到二本院校讀研。這時候相信這些學生一定是十分迷茫的, 是就這樣讀研拿個研究生文憑,還是選擇考研二戰,又或者是直接放棄參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