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國臺灣新竹市正舉辦風箏節活動,在現場,一位女孩被風箏纏繞卷到天上,引發現場尖叫聲四起。
從視頻可見,風箏形狀巨大呈長條型,在升空的剎那隨著風向,巨型風箏的尾部能直接纏住小女孩的身體飛到半空上!
目測小女孩已經被風勢帶到離地2-30米高的距離,場面緊急。幸好隨後風勢減慢,小女孩被風箏帶下,加上在場眾人合力營救,最終化險為夷。
雖然沒有釀成大禍,但局長真的捏了一把冷汗。風箏看起來漂亮好玩,很多家長都愛帶孩子進行戶外放風箏活動,但風箏背後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很多人卻沒有概念。
一根小小的風箏線,足以致命!去年就有一個4歲女孩奔跑時不小心撞上風箏線,脖子被勒出了一道血印。
可是群裡卻有不少家長對風箏線的傷害要麼不知情,要麼沒有足夠重視。
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做父母的,對風箏線真的很有必要來好好了解一下!
01
小小風箏線,殺傷力有多大?
上海金山消防專門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風箏線「鋒利如刀」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
實驗結果觸目驚心:
實驗人員手帶手套,以傾斜角度划過風箏線,結果怎樣?
瞬間,香蕉就被切成了兩段!
那更硬的蘋果和胡蘿蔔呢?結果也是一樣。
纖細的風箏線就像菜刀一樣,連肉也很快就被切成兩段。
圖片來源網絡
事實上,更堅硬的鋼鐵都能被風箏線割破,網上就有名車瑪莎拉蒂被風箏線割開大口子的圖。
圖片來源網絡
看過這裡,人的肉體遇上正在飛速向外放線的風箏線,結果會如何?答案不言而喻。
而風箏線一旦劃開了人脖子上的大動脈,那場面更是不堪設想。
浙江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李勇在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曾做出過專業解釋:有力度支撐、緊繃的風箏線在遇到移動的物體時,就會對其造成傷害。
物理學原理說明,風箏線越細、接觸面越小、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和風箏線接觸的時間越短,作用力就會越強,對人造成傷害的力量也就會越大。
因風箏線致人喪命的新聞也早有報導:
2013年3月,河南一位摩託車駕駛員半個脖子被風箏線切割開來。
2002年,廣州一女子因風箏線喉部動、靜脈幾乎被割斷。
了解到這些,爸爸媽媽們,對小小的風箏線,你還敢掉以輕心嗎?
02
帶孩子放風箏,要注意這五點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不想我們的寶貝受到哪怕一絲絲傷害。
對於風箏線,我們除了要有警覺和風險意識,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防範和事後工作,把傷害的可能性減到最低。
除了注意小心慢行,避免在放風箏區域奔跑、遠離風箏線,碰到風箏線時,迅速向反方向躲開之外,與孩子放風箏時,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選擇平坦、空曠、安全、無電線、人少的地方。
4月14日,大理一父親帶著七歲的孩子在路邊放風箏,雖然沒有傷到行人,男孩自己卻在撿落在牆角的風箏時,卻不慎踩進排水溝中,導致左腳被排水溝的鋼網卡住。
後來,消防隊利用液壓擴張器把鋼網慢慢撐開,才順利拔出孩子左腳。
另外,還有多地出現風箏纏住鐵路高壓線,逼停動車的事故,萬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電網頭條曾特意發文說明:把風箏從電線上取下,過程很複雜。供電小哥等電位帶電作業,摘一次風箏需耗時3小時。
所以為人為已,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地方放風箏。
二、風箏宜小不宜大,最好風箏線為彩色或線上有標記物。
選擇彩色及有標記物的風箏線是為提醒他人,防止誤傷,而戴好手套則是好好保護自己。
小豬佩奇裡有一集,要不是爸爸及時拉住孩子,喬治和佩奇放風箏時差點被大風帶上天。
這不只是動畫片裡的故事。除了文章開頭提到女孩被帶上高空的案例,在2015年3月的越南風箏節上,一名5歲男孩也被一巨型風箏帶上了20米高空,墜下後不幸身亡。
風箏越大,風力越強,被風箏帶上天的重量就越大,別說小孩,重達百餘斤的大人都能被風箏拉離地面。
2011年江蘇男子就被巨型風箏拉離地面7米,最後被眾人合力救下。
三、放風箏時戴好手套等防護工具,遇到大風、及雷雨等天氣時候一定要及時收線。
幾乎每個風箏愛好者都被線割傷過手指,但還是很少有人意識放風箏時戴好手套來防止割傷。
江蘇南通曾有兩名放風箏的中年男子就為此後悔不已。
當天下午,未戴手套正在收風箏線的他們,因為一場大風,一人的四根手指被割斷,另一人的半個手掌也被割斷。
雖就醫及時,手指手掌都接上了,但是手指功能將大受影響。
除了手的防護,家長們也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迎面看太陽,防止太陽光對孩子眼睛的傷害。
四、放風箏同時要看好孩子!
在放風箏時,大人過於關注天上的風箏,小孩走失報警的求助每年都有不少。
2月23日,白銀平川分局交警在廣場東執勤時就撿到了一個男孩。
當時孩子無措地站在斑馬線上,旁邊車來車往,十分危險。民警攔停過往車輛,準備帶孩子過馬路,孩子卻一頭扎進他的懷裡大哭起來。
不斷安慰後,民警才了解到,孩子和爺爺出來放風箏,結果放著放著,爺爺不見了,他只能自己想辦法回家。
民警將孩子送回了家,並提醒:「放風箏也要記得看緊孩子。」
五、放風箏防止誤傷他人。
去年,南京一對小情侶就曾因風箏掉落,風箏線誤傷行人,承擔不小的賠償費用。
所以風箏突然墜落時,注意提醒並儘量避免傷到路人。
另外,風箏線繃斷,更應及時把線整理帶走。要是掛在樹上難以取下,也要儘量剪斷懸掛的風箏線,以減少安全隱患。
03
出遊還要注意這些潛在危險
除了容易傷人的風箏線,帶孩子外出遊玩時家長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動物發狂
對可愛的貓狗,不少大人孩子都沒有抵抗力,喜歡親近它們,與它們進行互動。
但是貓狗畢竟是動物,也潛藏著危險。
3月22日,有一男童就被狗狗咬傷面部,縫了100針,作為一個媽媽,最不忍就是看到這樣的新聞。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讓孩子接近野生動物和陌生的貓狗,哪怕是熟悉的貓狗,也要禁止孩子挑逗、玩弄、踢打和拉扯,以減少孩子被抓傷和咬傷的機會,更不要讓動物舔到皮膚的傷口。
若不慎被咬傷,要及時清洗受傷部位,並及時就醫和注射狂犬疫苗。
二、蚊蟲叮咬
一年四季,許多蟲蟻都伺機而動。
有調查數據顯示,66%的寶寶都曾有過被昆蟲蟄傷的經歷,其中有33%的寶寶甚至被昆蟲蟄傷3次以上。
紅火蟻、隱翅蟲就是常見的喜歡叮咬人群的蟲蟻。被叮咬後,易過敏者可能會出現休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除了蟲蟻,還有蛇及各種蜂類,也多有毒性。蛇就不用說了,蜂類的毒性也不容小覷。
其中,蜜蜂毒性最小,黃蜂、大胡蜂、竹蜂毒性較大,而馬蜂的毒素甚至可致人死亡。
曾看到新聞,雲南一個2歲男孩被野蜂蜇傷昏迷一個多月,多器官受損。出了重症室後,又出現創面感染。
所以出行時,不要帶著孩子過於靠近花叢或直接坐在草叢中,以免被蟲蟻叮咬。
並且媽媽在出行儘量不要噴灑香水,不帶甜食和含糖飲料。
碰到野蜂不要拍打,最好等蜂自行飛走。
三、食物中毒
出遊前家長都會細心為孩子準備一些食物,雖然天氣已入秋,但部分城市還是高溫狀態。
隨著氣溫上升,是細菌滋生的活躍期,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使食品發生黴變,所以春夏最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某些食物如香蕉、草莓等水果,以及奶油蛋糕和自製輔食等如果儲存不當,很容易出現變質。
寶寶吃後容易出現肚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
出門遊玩難免就會選擇在外就餐,我們就更需要注意飲食安全。
四川有一幼兒園在結伴出遊時,食用了農場提供的自製酸奶,一些家長和孩子就出現了食物中毒症狀。
安全無小事!父母最痛的,除了孩子受到傷害,可能就是眼看著傷害在眼前發生,自己卻無能為力。
在歡樂出行時,以一顆警覺的心做好預防,將可預見的危險扼殺於萌芽之中,是每一個父母應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