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段時間最令人唏噓的新聞——
8月4日,法庭宣判張玉環故意殺人案庭審結果:
張玉環無罪。
他入獄26年,共9778天,是迄今為止被羈押時間最久的伸冤者。
從被捕時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到現在消瘦佝僂的中年人。
含冤26年的張玉環,終於回到了家鄉。
他換上了妹妹給他買的新衣服,披上了哥哥給他準備的紅緞帶。
村裡鞭炮齊鳴,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定睛愣神,下一秒將老母親抱入懷中。
周圍的哥哥,兩個兒子,妻子,也跟著一起痛哭。
妻子宋小女,更是一度激動到暈倒。
26年了。
26年,曾經的家園,早已物是人非。
張玉環的老房子,現在已經坍塌了一半,長滿了荒草。
兩個兒子已經成了家,面對闊別多年的父親,眼裡還有一些陌生和埋怨。
母親從一個中年女人,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曾經深愛的妻子早就改嫁他人,成了前妻。
26年前的一起冤案,永久地改變了這個普通家庭。
直到現在,這個糅雜了離奇、慘痛、悲情的故事,才終於迎來它的結局……
時間回到1993年。
那年張玉環和宋小妹已經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育有兩個兒子。
張玉環會做木工,手藝不錯,生活在當時村裡還是中上水平。
他對老婆也很寵,不出去做木工的日子裡,就自己攬下所有農活家務。每次買回豬肉,做成三碗分給她和兒子,自己從來捨不得吃。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張玉環買回來的。
日子本來能這樣安穩地過下去。
但就在那年10月,張玉環鄰居家有兩個小男孩失蹤了。隔天他們的屍體在水庫被發現。
三天後,張玉環在村長家吃飯時,被埋伏好的民警逮捕。
這是1993年的10月27日。
10月29日,張玉環被正式拘留。
11月3日,張玉環作出第一份有罪供述。
1995年1月26日,南昌中院一審判處張玉環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整起案件從偵破到判決,都極為神速。
一般來說,只有鐵證如山的案件,才能做到這一點。
但張玉環殺人案提供的證據是什麼呢?
物證有兩個:
張玉環家的一段麻繩,與在拋屍現場提取的麻袋,有相同的麻黃纖維。
張玉環左右手上各有一道傷痕,懷疑是受害人被掐死時掙扎留下的。
此外就是張玉環的自我供述。被拘留六天後,他作出了如下供述:
受害的兩個小孩曾欺負過他的孩子,還跑到他家裡幹過撒鹽倒油的惡作劇,導致他心生怨恨。
於是,他就把兩個小孩掐死拋屍。
你應該也發現了。
證據極其草率簡單,就連張玉環的自我供述也不大靠譜。
當時江西高院就曾將案件駁回,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張玉環在庭審時也兩次「翻供」。
他在監獄第一次見到妻子宋小女時,淚如雨下地說:
我是冤枉的!
他們不給我睡覺,吊打我,電擊我,還讓我蹲樁,放狗咬我......
這是刑訊逼供!
即便如此。
在判決被駁回的六年後,即2001年,南昌中院在沒有律師辯護的情況下,依然維持了和一審同樣的判決,並堅稱:
「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充分」。
張玉環不服,他絕不能背著殺人犯的名號死去。
他決定上訴。
但誰能想到,這條洗清冤屈的路是如此漫長,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上訴之路,有三個人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位是張玉環的哥哥,張民強。
他堅信弟弟是冤枉的。
他曾經問過弟弟:
「我說如果是你做的,你就該死,他說他沒有,我相信他」。
秉著這份信念,他為弟弟奔走了整整26年。
26年裡,他每周至少跑一次法院。
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跑了6次。
寫過的申訴材料,一麻袋都裝不下。
每次探監,他都要帶去100個信封和100張郵票,讓弟弟每周也寫一封申訴信。
2017年,哥哥學會了上網,開始在微博上喊冤。
也正是在微博上,張玉環的案子才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並幸運得到了王飛、尚滿慶兩位律師的無私援助。
這場曠日持久的抗爭,才終於迎來了轉機。
手足情深,患難時最真。
災難落到了弟弟頭上,哥哥就義無反顧地扛起來。
第二位,是援助張玉環的律師。
2017年,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王飛、尚滿慶兩位律師接手了張玉環的案子。
他們提出了六大疑點:
1. 張玉環的有罪供述存在出入
2.本案證據鏈嚴重缺失
4.證人證言與警方認定的「作案時間」矛盾,但該證言未被採納
5.當年的審理存在刑訊逼供嫌疑
6.當年在沒有辯護律師在場的情況下單方面宣判死刑,程序嚴重違法。
據此,他們向江西省高院提交了申訴材料,並最終促成了案件重審。
如果沒有律師對正義的執著追求,張玉環的伸冤之路還遠遠看不到希望。
第三位,是張玉環的前妻,宋小妹。
這二十多年,宋小妹過得太苦了。
張玉環被捕後沒多久,死者家屬已經不管不顧地找上門來。
他們把家裡的玉米花生都搶走了,碩大一塊石頭砸在宋小女頭上,血譁譁流。
家裡的頂梁柱塌了,兩個孩子還嗷嗷待哺。
為了生計,她帶著2個孩子四處漂泊。
她幫人洗過盤子、賣過菜,做好了等一輩子的準備。
即便生活困苦,伸冤也從未停下。只要攢到一點錢,她就跑到南昌為丈夫申訴。
1998年案件再審,她獨自一人跑到南昌找主管部門。人家見她可憐,便同情地多問一句:
你家沒有男人嗎?這事還得男人去跑。
宋小女眼淚刷的就下來了:
我家的男人一個8歲,一個9歲,我就是男人。
1999年,命運再次跟宋小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
她患上了宮頸癌。
孩子還那麼小,丈夫還在監獄裡,伸冤還遙遙無期……
她怎麼能死?
她必須活著,活著直到看到張玉環重獲自由。
為了照料兩個小孩的生活,兩人含淚籤下了離婚協議書,隨後宋小妹改嫁他人。
這些年來,人人說他是殺人犯,唯獨她不信;人人喊她放棄,她怎麼也不肯。
這一次,她要用另一種方式,去守護自己曾經的愛人。
婚前,宋小妹提出了兩個條件:
1,要對兩個孩子好。
2,無論什麼時候她要去看望張玉環,他不能攔著。
現任丈夫答應了。他是個善良的男人,在隨後的多年裡,他只一心一意對宋小妹母子好,宋小妹要去伸冤,他從不阻攔。
每次宋小女回南昌看婆婆,男人也陪著,沒有一句怨言。
今年7月,宋小妹得知張玉環即將出獄,決心要回去迎接他。
臨走前,現任丈夫給了她5000元錢,讓她給張玉環買點生活用品,讓她買件新衣服。
他就是這個故事中隱藏的第四人——他用沉默堅韌的愛支持著宋小妹,為她掃平了生活中的一切障礙,最終將故事引向了相對美好的結局。
不,與其說是他們中的某一人。
不如說是一種每個人心中共通的、偉大的力量——
人性的光輝。
人類間最真摯的情感,一定能打敗黑暗。
2020年7月9日,江西省高院再審開庭。
8月4日,張玉環終於被宣判無罪,法院向他賠禮道歉,
小兒子說,得知庭審結果的那一刻,媽媽笑了,不是一般的笑,是仰天大笑,一度笑到身體抽搐。
宋小女帶著兩個兒子,早早地就從福建一路搭順風車回到江西,全程花了9個小時。
面對記者的採訪,宋小女激動得難以自控。
她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想著過去心酸落淚,想著明天又欣喜不已。
她手舞足蹈,她聲音顫抖。
她說:等張玉環出來了,我非要他抱著我轉!
那一刻,人到中年的她,眼睛裡竟也綻放出少女般天真懵懂的光彩。
她在與張玉環見面的那一剎那,本來下意識地喊出了「老公」。
卻又不好意思地改口,叫他「張玉環」。
這一句簡單的稱呼背後,隱含了多少人間悲愴。
84歲的老母親知道兒子終於要回來了,她拿著一個白色塑膠袋的大米,在家門前晾著。
經歷南昌七月的暴雨,大米泡水生出了蟲,她還捨不得扔,因為那是給兒子回家準備的。
這些年來,她說的最多的那句話就是:我就擔心我等不到他回家的那天。
兩個兒子早已在村口等候,他們擺開了一掛30多米長的紅衣鞭炮,只等父親進村,便點燃鞭炮。
但真正見到父親的那一刻,大兒子張保仁卻下意識地推開了父親的擁抱,躲進已經頹敗的老房裡哭得撕心裂肺。
這不能怪他。
這二十多年,大家都過得太苦了。
兒子張保仁從小被孤立,被叫做殺人犯的兒子;
母親年邁,看著兒子受罪卻無能為力;
前妻宋小妹顛沛流離,一直堅持著看不到希望的上訴;
張玉環從青年到白頭,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在獄中度過……
而如今一切終於塵埃落定,也許所有人都應該大哭一場。
為了逝去的27年光陰,為了本應擁有的家庭幸福,為了曾受過的冤屈,吃過的苦頭……
而最值得好好哭一場的,就是張玉環。
與世隔絕的他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會開冰箱,不會用煤氣灶。
房子塌了,母親老了,妻子不在了……
他卻只得到一個賠禮道歉。
他不過中年,人生還可以重新開始。
他說,他還會繼續追討賠償,也希望能種上幾畝薄田,好好孝敬母親。
坍塌的房子可以再修,應得的賠償可以追回。
但逝去的27年人生,是再也回不來了。
但願張玉環和他的家人,能安穩幸福的生活下去。
但願他們的下半生,不再有眼淚和苦難。
但願這世間,不會再有下一個張玉環。
*本文配圖選自相關電影劇照、新聞資料圖片及網絡,版權屬原作者及機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