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僅懂「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還知「悶聲發大財」

2020-12-11 唯晨說

文/唯晨

過去的日子裡有沒有哪件事改變了你?

不知何時「越長大越孤單」成了萬能句子,小到幼兒園大到養老院,但凡是稍經風雪的人都會感到人生的孤獨和不被理解。

沈復在《浮生六記》裡記錄了他與妻子陳芸在遭遇生活磨難急需用錢時,向各自親人借錢的經歷,結果卻受盡了冷眼,從此發誓不再去求親人任何事,以免再受屈辱。

其實不光古人這般冷漠,人性一直如此。

一位言辭犀利的名人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概意思如此「如果別人說你是婊子,那你最好就默認自己是婊子,否則他們還會說你是虛偽的婊子」這話聽起來有些扯,細品會發現生活確實如此。

人的舌頭果然是這世上最鋒利的武器,一個人能改變的唯有自己,至於別人的看法和說法,不過是他人的品味與認知。

智者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懂得保護自己,不要以為智者的一生都會高高在上,他們可能從低谷中來也可能在某時某刻再次回到低谷,但無論經歷哪種生活,聰明的人都懂得適時地保持沉默。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老話又說「悶聲發大財」說來說去都是教人平時不要話太多,言多必失。

人在窮的時候哪怕真心實意勸人好,對方也不會放在心上,在富的時候更是要句句小心,畢竟黑暗處不知道藏了多少雙恨不得讓你馬上破產的眼睛。

這些古人通過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哪怕聽起來不近人情,卻往往是最值得參考借鑑的良言。

成熟是真正懂得了「沉默是金」的道理,並不是為了保持沉默而刻意忍著,忍不是個好詞,它暗藏著情感上的痛苦。

當有一天有些道理真正想得通嚼得透,坦然一笑,胸中不再有急切表達的欲望,那便是成熟。

從古至今都是智者善學,而愚者好為人師。

不信你去觀察,那些有著急切表達欲的人,背後往往都藏著明確的目的,要麼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要么正在裝滿自己的口袋。

人窮莫要尊重,人富別聽掌聲。這句話說出來容易,聽進去卻很難,很多人越窮便越在乎臉面,越在乎臉面便越得不到臉面,如此惡性循環只會讓自己越來越低端。

要知道絕大多數人都達不到一視同仁的修養,攀高踩低是再普通不過的人性。

大部分富人更是聽慣了掌聲,但凡身邊出現一絲質疑之聲都會覺得尤為刺耳,最終時間會證明掌聲是敷衍,質疑才是提點。

低調一直以來都是值得傳承的傳統,無論是有才的文人還是有財的商賈,所表現出來的都是虛懷若谷。

人生不易,沉默是金,有些人,有些事,就這樣吧。

今日話題:有沒有哪件事改變了你?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相關焦點

  • 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 老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不僅如此,這些文化還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其中,俗語也是我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大都是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所以能在他們當中流傳開來。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樣說?
  • 古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是說透人性
    比如「天旱誤甲子,人窮誤口齒」就是說人如果窮的話,那麼你講的話也是沒有分量的。 甚至會越說越窮,因為沒人愛聽你說的話,說多了只能讓人遠離你,有什麼好事也不會找你了,久而久之就可能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增廣賢文》裡「貴人語少,貧子話多」這句,更是赤裸裸的說富貴的人一般話不多,而貧窮的人則會遇人就滔滔不絕。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說透現實!
    今天跟一位朋友聊天聽到了一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老話,仔細想了想確實是這樣的事情,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總結的非常的到位。 從字面意思上就是說,一個貧窮的人儘量別在聚會之類的場合裡說太多話,而一個地位地下的人也別在別人產生糾紛時做調解。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為經典
    古人警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讓我們看一下「人窮別說話」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可能會想到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比較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說多做,直接做比多說要好。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古人曾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大致的意思是講人在窮的時候,在人群中要少說話;沒有社會地位,處於社會的下層時不要來勸別人。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錢在人群裡可以說沒有發言權。位卑沒有權的人,也真的是很難讓人信服。
  • 古人云:「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講透人性
    古人經常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下半句更是經典,講透了人性。其實關於大部分的俗語,我們基本上只知道其中的半句俗語而已。古人云:「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講透人性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遇難莫尋親,這些詩句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人窮別說話,人在窮途就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了,因為別人從心裡就根本就看不起我們了,即使我們現在擁有才華橫溢,只要我們沒有成功沒有錢,沒做出一番事業有成的樣子。說白了就是我們還是窮逼一個,那麼即使說得再對的話,也沒有人去願意聽我們的。
  • 人到中年,看透了人心的人,都懂得「悶聲發大財」
    可是,生活中有些人,經常就是努力了大半輩子,有錢了,卻不想要安穩,經常想著要顯示自己的能耐,引來別人的羨慕。其實,說到底,大可不必這麼做,這樣做不僅可能會讓別人難受,自己安逸的生活,也會受到打擾,甚至是被人的阻撓。能安穩的時候,就不要弄得那麼勞力傷財,何必呢?所以,人到中年,自己有錢了,別給自己增加沒必要的煩惱,要懂得「悶聲發大財」。
  •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悶聲發大財」
    一時間,這句「心靈雞湯」讓多少埋頭於當下,又苦不堪言的人,振奮了精神,重燃了希望。「詩和遠方」之所以充滿誘惑力,是因為它全然不同於當下,對比之下,最鮮明的一點,就是不必再為錢而發愁。因此,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悶聲發大財」。
  • 人到中年,能悶聲發大財的人都是什麼樣的?都有哪3個特徵?
    很多人活到中年,都不知道那些能悶聲發大財的人是什麼樣的,只覺得自己過得太差,是運氣原因,能力原因,實際上,你是缺少了悶聲發大財的3個特徵:悶聲發大財的第一個特徵,少言很多人以自己能說會道為榮,覺得自己會說話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悶聲發大財」
    相反,有些沒什麼本事的人,為了引起人們對自己的重視,他們打腫自己的臉、充胖子,總是想方設法製造一些有利於自己的噱頭。他們喜歡向周圍的人炫耀自己的能耐,獲得別人的羨慕與認可,用虛張聲勢來獲得別人的認同與誇耀。
  • 悶聲發大財之人,往往都有3個特徵,你有嗎?遇到抱緊大腿別錯過
    我當時就愣了下,因為公司的人都知道老闆娘的姐夫很有錢,是我們這裡有名的地產商,資產以億計數,但實在沒想到是這樣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人,接人待物也沒有想像中有錢人那種趾高氣揚的感覺。 現實生活中,能悶聲發大財之人,往往都喜歡專注做事而少說話,自己取得一點成就也不會隨便往外說,因為他們明白低調才能避開那些眼紅之人,從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說得多不如做得多。
  • 做生意,真正低調的人,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深度好文)
    做生意,真正低調的人,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賺錢往往也不難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它的意思是說少說話多做事,低調不張揚地賺錢發財,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只要能賺錢就好,不需要讓別人知道你是做什麼賺錢或者有多賺錢
  • 古諺語「人窮別說話」,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那才是生活哲理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句古諺語的上半句是「人窮別說話」,那麼大家知道這句古諺語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人窮別說話」的下半句是什麼?「人窮別說話」這句古諺語的下半句就是「位卑莫勸人」。如果單看這上半句話的話,我估計很多人都會很氣憤,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心裡不舒服,「什麼嘛,人窮了,連話都不能說了是吧,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了是吧」。
  • 真正能悶聲發大財的,是這四種人,看看你是不是
    這類懂得「悶聲幹大事」的人,往往才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一門心思鑽研如何將事業、工作做大做強,並儘量隱藏自己的實力和財富,低調是他們的代名詞,亦是他們的保護傘。 在生活中,真正能悶聲發大財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四種特徵,快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吧。
  • 古人智慧:「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海明威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便是在說懂得「說話之道」的重要性,而這一點,咱們的古人,也早就參悟到了。咱們的古人對錯常有才智的,在說話方面也對錯常重視的,因而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話來告誡後人,比如今日跟咱們分享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這三種人看起來很單純,但不要小看,他們才是真正悶聲發大財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身邊,總有一種人愛炫耀,愛攀比,在外人面前表現出自己很厲害的模樣,但是實際上,他內心卻沒有一些底氣。還有另一種人,他們默不出聲,很少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人群中也不顯眼,十分低調,但是,當你知道他豐厚的身家時,你就會大吃一驚,他們正是我們口中所說的悶聲發大財的人。
  • 人生感悟:低調做人,「悶聲發大財」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孫子兵法》中國有句古語:「悶聲發大財」。對於這句話,褒貶不一,正面可以理解為發財有道,反面也有人理解為「做賊心虛」。正反各有說辭。我們身邊不乏有這樣的人:很少發朋友圈,從不結群結黨,總是獨來獨往,聽別人說他幹了什麼生意,賺了大錢。讓你內心充滿好奇,他究竟在悶聲做些什麼?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再正常不過。然而成功之路變數太多,誰也無法肯定會在哪一步失敗,與其面對失敗的打擊,在未取得任何成果之前,「悶聲」便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