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商場,去超市溜達玩的時候,孩子都在玩具櫃前挪不動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碰到孩子喜歡的也就抓住不撒手。其實最後買回家也是在玩兒一段時間之後就被擱置了,會被新的玩具所吸引。這就是孩子,雖然孩子還小,但是孩子的這種消費習慣就是很不理智的。
孩子消費觀念是由家長培養成的,如果孩子的消費不是很理智,家長就是要及時的調整,保證孩子有理智的消費觀念。
孩子這種不理智的消費行為,讓孩子不管任何場合,為了得到想要的玩具,撒潑打滾兒落在地上就是不走的現象屢見不鮮。
對這樣的熊孩子,這位奶奶用一句話就把孩子解決了。果然,面對熊孩子,薑還是老的辣。
一天,這位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子去逛商場,就逛到了玩具店面前。畢竟孩子喜歡,奶奶就帶孩子進去逛一圈。然後孩子就看上了一輛小汽車,嚷著讓奶奶給買。
奶奶看到這裡,突然間想到家裡還有很多類似的小汽車,就決定不給孩子買了。可是孩子依舊糾纏不放,執意要玩。
所以,這位奶奶跟她的孫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談話。最後就用一句話打消了孩子想買小汽車的念頭。
孫:「奶奶,這個車好酷啊,你必須要給我買!」
奶:「這樣的車我們家裡好多啊,這個有什麼不一樣嗎?」
孫:「這個最好看,別的都比不了。」
奶:「可奶奶覺得家裡紅色那個擎天柱更酷炫啊,那個還能變身呢,這個顯然比不上家裡的啊」
孫:「我不管,我現在就要這個。」
奶:「那行吧,你可以買。但我們約定過,買同類型的要用你自己的零用錢。據我所知,你的錢可不多了哦,你確定要買這個還沒家裡的好的玩具嗎?」
孫:「那還是不浪費這個錢了,我們去玩別的吧奶奶。」
很多網友看見奶奶這麼做,給予很大的稱讚,紛紛都誇奶奶做的對,很支持奶奶的做法和教育。
我很贊成奶奶的做法,我們一定要杜絕孩子這種不理智的消費,畢竟這種消費對孩子的未來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長期的不理性消費,給孩子帶來的只有一種對錢財沒有意識的狀態,不會在乎掙了多少,只會在乎自己怎麼花的開心,花的舒服。只要孩子在未來也不會攢下錢,等到有著急用錢的時候,孩子就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很多家長面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都會選擇這兩種辦法,讓孩子脫離玩具櫃。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就是將孩子的注意力從玩具上轉移走,比如去買其他東西,或者是帶孩子去哪裡玩兒。這樣,因為孩子這樣來讓孩子忘記對於玩具的喜愛,從而就可以讓孩子放棄買玩具的想法。有時候家長也會說,先去買些東西,回來再買玩具,這種想法也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辦法。
2、強制帶走
相比於帶走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更加粗暴一些,使用家長的威嚴壓制孩子,告訴他不能買就是不能買,把東西放放下,直接把孩子再拽走,無論孩子怎麼哭鬧,怎麼反抗都不予理會。
1、培養財商
家長們不要吝嗇與孩子談論錢的問題,不要覺得孩子小,就沒必要跟孩子討論錢是怎麼來的,該如何攢錢花錢等等這類問題。在孩子一生中,除了培養智商、情商,財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這樣,孩子才上有利於孩子提高理財能力和對自己和對孩子金錢意識的培養,這樣就會讓孩子自然地去對金錢上有一些正確的理解,才不會大手大腳的花錢。
2、樹立正確的金錢意識
很多家長傾盡所有去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這個時候,孩子就不知道掙錢有多麼辛苦,也會肆意的揮霍。並且我們有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然而,由於家長的做法就會變成:「誰知盤中餐,粒粒不辛苦」的情況。
3、理性消費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學會做計劃,做安排,一個人在購物中的行為,可以看出許多品質。在孩子想買東西的時候不妨問問孩子的原因,一起和孩子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