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場景一:
一次去超市,選東西的時候聽見一位媽媽和孩子的對話。母女倆正在收銀臺付款,小女孩大概上幼兒園的年齡,想要一個玩具娃娃,但媽媽不同意。小女孩一直央求著,但媽媽並沒有給買的意思,小女孩升級成大哭。
見女兒沒有要停下的架勢,那位媽媽就吼起來:「你總什麼都要,家裡都有了還要新的,你說說你花多少錢了…」。後面的話已經記不太清了,就感覺這位媽媽把對生活的不滿都發洩在了孩子身上,最後把女兒拖回了家。
場景二:
發生在玩具店,小男孩看上一個遙控汽車,汽車確實很酷,但功能太複雜了,並不適合他的年齡,但他還是央求媽媽買。後來媽媽沒辦法就答應說:咱們先去趟衛生間,回來再拿。」可母子倆也沒有再回來。這種方式用多了,可以猜到,小男孩會對媽媽失去信任,這也為將來的教育埋下了隱患。
以上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曾經看到這樣一位奶奶,面對類似情況的做法就特別聰明。
孩子逛超市抱著玩具不鬆手,奶奶的舉動讓眾人點讚
玩具櫃旁,一個小朋友拿著毛絨玩具說:「奶奶,我想要這個」。奶奶:「咱們家裡不是已經有佩奇了嗎?」小朋友:「家裡那個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好看,也沒有這個大。」奶奶:「但這兩個也差不多大,顏色也一樣,這隻買回家,也會像那隻一樣變舊的。」小朋友還是猶豫,想買,抱著毛絨玩具不肯鬆手。奶奶只好拿出殺手鐧:「你要買也可以,但我們之前是不是約定,買同類的玩具要花自己的零花錢,你零花錢就那麼多,自己看著買吧,想一想到底合不合適。」小朋友仔細想了想,決定不買了。
這位奶奶的做法沒有吼孩子,沒有生拉硬拽,更沒有欺騙,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拒絕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規則定得也非常好,執行度也很高,真可謂是「高情商舉動」了。路過的眾人見此場景,也都紛紛表示點讚。
當然,溺愛孩子的老人也很常見
不知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老人:每當孫子孫女有任何要求,第一時間就馬上滿足,每天接孩子回家首先去超市,有些甚至每天一個玩具。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馬上出來護短,反倒批評家長的不是。
父母擔心孩子被慣壞,跟老人反映問題,老人卻說:這孩子在我身邊待不了幾年,等長大了,想慣都沒地方慣。仿佛誰家老人能把孩子寵上天,哪個孩子就是最幸福的,等孩子長大自己就好了。
但事實情況是這樣嗎?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的個性在小時候已經打好基礎了,長大再想改變也只是微乎其微。而且,之後在社會中闖蕩,要比別人多走許多彎路。
遇見孩子撒潑耍賴要買東西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
①如果被孩子拽進超市,就告訴他沒帶錢,硬是拽到了收銀臺,也還是沒帶錢,記住一定堅持住。
②如果孩子在街上撒潑打滾,那就讓他鬧去,等鬧夠了再回家。有的家長可能覺得丟臉,但如果孩子第一次這樣做被滿足了,那麼下次他就明白套路了。
③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按周,或其他周期,一次性給孩子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當然,花完的讓孩子自己記帳,如果支出合理,帳本記得好還有額外獎勵。
今日互動話題:面對同類事情,大家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