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總抱著毛絨玩具不鬆手?這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這種意識在形成

2020-12-20 蘑菇老師育兒

每個孩子都至少會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的好朋友的一樣,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個玩具就能給他帶來安全感。但是有些孩子,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癖」。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主要是孩子在形成「自我意識」。那什麼是自我意識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也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不僅包含自己的心理特徵,還包含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自我意識主要就是從認知開始的,在這個階段他會先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然後就是人物之間的關係,最後就是自己的所屬物。剛開始時孩子會問家長自己的身體為什麼和其他人不一樣,緊接著就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最後就是具有強烈的物品歸屬感,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孩子抱著毛絨玩具不鬆手。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不用過多的擔心和幹預,只要確保毛絨玩具的材質安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就可以了。

自我意識的重要性

自我意識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只會在兒童時期的某一階段才會出現,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各種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步完善,他的某些奇怪的行為就會改善。因此家長不能在孩子開始擁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就急於去剝奪他們抱毛絨玩具的權利。如果孩子上學期間還是要求抱玩具的話,家長可以給他準備一個小的毛絨公仔,這樣他帶著也比較的方便,也可以掛書包上,幫助他順利地度過自我意識的形成期。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度過

在培養孩子自我意識的階段裡,家長可以採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幫助他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和鼓勵孩子,讓他正確地認識自己,然後就是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形象,或者是讓他自己畫一幅自己心目中的自己,鼓勵孩子學習優良的品質,對他的各種行為要表示理解的態度,千萬不要強硬的改變他的某種行為,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甚至還會加重他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

孩子的兒童時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一時期,不論是人格的形成還是性格的形成,都是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裡來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階段。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別急著剝奪,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體現
    每個小孩子的小時候都至少會擁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們的小夥伴一樣,可以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但是有的孩子卻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有些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情結了。她跟我說,自己家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十分的喜歡抱著毛絨玩具,之前也沒有這種情況。你一把她的玩具拿走了吧,她絕對會哭得讓你還給他。她覺得是不是應該試用一下強硬的手段讓他們家孩子跟他的毛絨玩具分開一段時間。我聽完基本情況之後跟他說,其實不需要這麼做的。孩子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是形成自我意識的時候,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十分的敏感。
  • 4歲兒子抱著玩具不鬆手,媽媽不打不罵一招就制服,店主也稱讚
    4歲兒子抱著玩具不鬆手,媽媽不打不罵一招就制服,店主也稱讚當了父母以後就知道了,帶娃真的很難,尤其是孩子小時候,總是會有很多讓人頭疼的想法。小孩子都很喜歡玩具,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是一樣的,女孩子一般很喜歡那種芭比娃娃或者是毛絨玩具類型的,男孩子一般都喜歡變形金剛、車的模型、玩具槍等等。像這種玩具,一般家庭都有,而且還不會少了,或者是相同類型的玩具也有很多,但是,問題來了,孩子每次逛商場看到的時候,都會吵鬧著要買,孩子對這些玩具的需求真的是無止境的。
  • 孩子睡前總盤指定小毛毯,是缺乏安全感?不,他們思維細膩更獨立
    這個被賦予特殊意義的物品,有可能是一個小被子、小毛毯、棉柔的睡衣或毛絨玩具。面對孩子的這些「小怪癖」,有的家長會覺得焦慮又無奈,也有的家長會因此而自責,總覺得孩子之所以「戀物」,是自己做的不夠好。關於孩子依戀小毛毯、小被子這件事,究竟還有多少是被我們誤解的呢?
  • 娃這4個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別大意
    寶寶的身體健康一直是父母關心的重點,寶寶稍有些不舒服就會大驚失色。但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心靈上的健康也同樣重要。如果家長忙於工作,關愛和陪伴寶寶的時間少,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這很不利於寶寶心理健康成長。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了以下4個表現,家長就要注意了,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別大意。
  • 孩子逛超市抱著玩具不鬆手,奶奶的高情商舉動,讓眾人紛紛點讚
    母女倆正在收銀臺付款,小女孩大概上幼兒園的年齡,想要一個玩具娃娃,但媽媽不同意。小女孩一直央求著,但媽媽並沒有給買的意思,小女孩升級成大哭。見女兒沒有要停下的架勢,那位媽媽就吼起來:「你總什麼都要,家裡都有了還要新的,你說說你花多少錢了…」。後面的話已經記不太清了,就感覺這位媽媽把對生活的不滿都發洩在了孩子身上,最後把女兒拖回了家。
  • 一些毛絨玩具「安全感」有點兒弱
    如此寒冷天氣,不少兒童都樂於抱著軟綿綿、萌萌噠的毛絨玩具睡覺,既可以用來取暖,還可以增加安全感。然而,有些憨態可掬的毛絨玩具,身份證件並不齊全,無法帶來足夠的「安全感」。「毛絨玩具進貨都是整箱打包來的,不可能每個玩具都打上標籤,如果你要送人,我可以給打標籤。」為什麼要如此麻煩「自貼標籤」?對方表示,這是節省成本的絕佳方法,那些標註身份信息的毛絨玩具,進貨價格會高出很多,導致銷售價格有所提升,不少市民難以接受相對高昂的價格,因此那些價格較高的商品並沒有良好的銷售前景。
  • 孩子如果有這幾個動作說明缺乏安全感,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但是,孩子2歲以後,仍然存在吮手指的現象,這時,父母就需要注意,如果孩子由於缺鋅而有這種習慣,則意味著孩子可能沒有安全感,父母應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髮育。在很大程度上,孩子會過於興奮或不舒服,但其中一些原因是孩子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引起的,例如,一些孩子害怕黑暗,會用毛絨玩具入睡,縮著睡覺,這些都是孩子不安全感的具體體現,抱著毛絨玩具並打開燈睡覺也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它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感到安全。
  • 金毛愛上毛絨玩具,每天抱著睡覺,沒玩具就發脾氣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喜歡毛絨玩具的朋友,他們的床上往往會放著各種各樣的毛絨玩具,在睡覺的時候必須要抱著一個毛絨玩具才能夠睡得著。其實喜歡毛絨玩具的並不是只有我們人類,一些動物也會對毛絨玩具情有獨鍾。例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隻狗狗,就是一個典型的毛絨玩具控。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會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34;,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2、 喜歡抱著被子或者是毛絨玩具睡覺,這個行為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因為被子和毛絨玩具的觸感比較柔軟,孩子抱著會覺得內心非常安穩和踏實
  • 孩子總摸著媽媽的胸入睡,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別不當回事
    其實很多的媽媽都反應自己的娃也存在和小劉家孩子一樣的情況,讓媽媽們很是著急,又不知所措。然而,孩子的這一舉動正是缺乏安全感的有力證明,需要媽媽們引起注意。擁有安全感,不僅可以讓孩子輕鬆安穩的入睡,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勇敢,變得堅強樂觀。而很多孩子不管是受到外界因素,還是父母撫養過程中形成的原因,以及自身性格導致,都會存在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怎麼都丟不掉的毛絨玩具和小毛毯,孩子行為背後的小心思您知道嗎
    ,但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抱著個毛絨玩具不放手;有些已經是很破舊的玩具,孩子還是愛不釋手走哪裡都帶著,怎麼看都有點不合時宜。傅爸爸解釋說,這根紅繩傅園慧從小就帶著,吃飯睡覺從不離身,一根紅色的帶子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能讓她變得安靜很多。戚薇的女兒也是走哪裡都不能離開「彩妝蛋」,易烊千璽睡覺的時候也總是抱著一隻小熊。那麼,這種行為到底正不正常,爸爸媽媽要怎麼看待孩子的這個行為呢?今天開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孩子戀物的那些事。
  • 熊憑什麼稱霸毛絨玩具屆?
    △某毛絨玩具品牌下的動物分類即使是品牌名字裡不含熊,各家也都有必然有暢銷款的毛絨熊。比如玩具大戶迪士尼的達菲熊就圈走了不少毛絨愛好者的錢包。據傳,190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密西西比州打獵,幾天都未發現熊,助手卻先發現了一隻黑色的小熊,於是將它套住讓羅斯福射殺,這隻熊不到正常熊重量的一半,羅斯福動了憐憫之心,認為這個時候射殺黑熊是缺乏體育精神的,所以又把這隻小黑熊放了。
  • 寶寶喜歡被抱著走,是缺乏安全感的體現,這3種安撫方法寶媽必學
    每天晚飯後,家裡人都必須抱著他在屋裡走來走去,至少一個小時,期間不能放下才能慢慢睡著,這一段時間裡,是媽媽抱累了換奶奶抱,奶奶抱累了換爺爺抱,爺爺抱累了,剛加班回家的爸爸繼續…… ……其實,像小杜家的寶寶的情況並不是一個孤例,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抱起笑眯眯、放下哭啼啼'的寶寶。那麼,為什麼一個嬰兒總是喜歡被人抱著呢?
  • 寶媽離世後,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不撒手,得知原因的寶爸淚流滿面
    媽媽去世了,寶寶毛絨玩具不離手,知道原因讓人心碎張先生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兒子天天,和一個感情很好的妻子,一家人總是歡笑不斷。天天呆呆地搖著頭,手裡抱著毛絨玩具,靜靜地坐在陽臺椅子上,望著窗外,等著媽媽回來。一連幾天,孩子變得越來的沉默了,但是手裡面總是抱著一個毛絨玩具不撒手,甚至晚上睡覺,都不讓爸爸拿走。張先生感覺到疑惑,孩子為什麼總是拿著這個玩具呢?
  • 孩子睡前有這三個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幹預
    童年時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階段,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更易養成自信、樂觀、熱情等性格,生活幸福指數比較高;相反,如果孩子在童年沒有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那他就更易養成自卑、敏感、不信任他人的性格,幸福指數比較低。那家長要如何看出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呢?其實從孩子睡前的一些小細節就能觀察出來。入如果你家孩子睡前有這些小動作,那就說明他內心缺乏安全感,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了!
  • 寶寶睡前有3種小動作,不是有多動症,而是覺得有安全感
    如果不滿足她,她就沒辦法入睡。有一次,這位媽媽自己帶娃睡覺的時候忘了摘掉手上的戒指,結果沒想到這個娃不停地用嘴巴摩擦媽媽的手,把嘴皮子都磨破了。最後,這位媽媽有點無奈地說:"雖然孩子和自己親近很開心,但是這入睡前的小動作也太多了,而且每個停下來的時候。我很擔心她這種行為是不是太多動了啊。"
  • 是安全感缺乏的表現
    安全感這東西說起來虛無縹緲,但我們卻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安全感。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更加自信,擁有開拓未來的勇氣和堅韌。但安全感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需要家長從小培養。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幾個行為,就需要當心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爸媽們擦亮眼:迷戀毛絨玩具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病」?
    有些育兒焦慮,是因為看了太多「不靠譜」的東西?一個小女孩是毛絨玩具迷,她迷的是一隻毛絨玩具熊。玩耍的時候,她要一手抱著玩具熊,另一隻手玩其他的;吃飯時,玩具熊也要抱在懷裡;當然,她睡覺也一定要抱著玩具熊,否則難以入睡……除此之外,她還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玩她的玩具熊。
  • 盤點:毛絨玩具的幾大好處!如何挑選毛絨玩具?
    哈嘍大家好,我是澤寶媽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毛絨類玩具,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能擁有一個自己喜歡的毛絨玩具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孩子在心理獨立的過程中,會把對媽媽的依賴轉移到他們熟悉的物品上來,孩子依賴毛絨類玩具,也就是說這些毛絨類玩具成為了孩子的媽媽替代品,在心理學上這叫做「過渡性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