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五筆打字法的人,多是70後、80後,也有60後,很多90、00後年輕人,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五筆輸入法。當年的五筆輸入法火熱到什麼程度?只要是計算機培訓班,教會學員初步的電腦開機、關機後,首推的培訓項目就是「五筆輸入法」。
提到「五筆輸入法」,不能不提發明者王永民。1962年,王永民從南召一中畢業,6門功課均分99.75,以南陽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王永民「訥言敏學」,平時言語不多,生活樸素節儉,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六年的大學生活,完全靠助學金應付日常的學習、生活的開支。
因為計算機起源於英語世界,它的鍵盤也是按照西文的思維設計,26個字母可以拼出所有的英語單詞,而漢語博大精深,可是漢字的書寫結構難以輸入電腦,一些人認為,「計算機將是漢字的掘墓者」,更有人叫囂「拉丁文代替漢字」。
王永民分析研究《現代漢語詞典》中的12000個漢字,尋找字源和結構規律,用了整整4年時間,終於在1983年摸索出五筆數輸入法,可以用26個鍵盤,把無數漢字敲進電腦。
五筆輸入法雖名為「五筆」,其實每個字最多只需四碼便能完成輸入,五筆的真正含義是把字型的第一筆筆畫「橫、豎、撇、捺、折」分為5種,並在26個字母鍵上劃分了5個區域。五筆輸入法重碼率低,只要掌握字根,可以實現「肌肉式」盲打,熟練後一分鐘可以輸入近二百個左右的漢字。
那麼,五筆輸入法為什麼會被90後、00後拋棄?一是五筆輸入法有「先天缺陷」:入門難。背誦字根表,把漢字「本能」地拆成五筆規定的「字根」,掌握拆字技巧,一般要五天時間。很多90後、00後根本沒有這樣足夠的「耐性」,能省事就省事,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費時費力學五筆輸入法?
二是拼音是小學必須掌握的知識,90後、00後已經背得滾瓜爛熟,所以更樂於接受拼音輸入法。經過不斷完善輸入法的功能,拼音輸入法的速度完全不輸於五筆,通過幾個字母就可以打出很多想要的字。
最後,是手機的普及率提高。聊天的時候,可以是語音,也可以視頻。如果想聊天,手機鍵盤是九宮格設計,採用拼音打字,背後有強大的聯網詞庫支持,絕對比五筆輸入要快捷很多,即使是70後、80後,很多人在平時聊天時,手機用拼音,電腦打字用的五筆。
漢字的五筆輸入法,堪稱是一項傳奇式的發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五筆輸入法在很多地方被拼音輸入法取代,但在一些特別專業的領域,比如翻譯、現場記錄,因為很多人還是採用五筆輸入法。
「五筆輸入法」屬於70、80年代的產品,在90、00的網際網路時代,創新產品層出不窮,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機對話式輸入法已經開始走上舞臺。
霸屏一個時代的五筆輸入法慢慢被90、00後拋棄是正常的。你平時用什麼輸入法打字?對於五筆輸入法和拼音輸入法,你感覺哪一種使用起來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