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女孩在和母親去輔導班的路上,她和母親說口渴了,母親給她倒了一杯水,隨後她拿起這杯水直接潑在母親的身上。
母親當時被嚇壞了,但是女兒卻很鎮定,很顯然她是故意的。後來這個小女孩被送去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後發現,她有中度抑鬱,當醫生問她為什麼要用水潑母親的時候,小女孩回答說:我小時候她就是這樣把我養的蠶全部潑到地上的……
現代人越來越提倡身心健康,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似乎心理健康更加重要,因為一旦一個人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引發很多不幸的開端。而抑鬱症也已經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現在全球已經有大約3.5億人深受抑鬱症的困擾,這些個體在承受抑鬱症折磨的同時,他們的親人也同樣感到痛苦。但是讓人更加無奈的是,抑鬱症個體不幸的背後,又和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01
無所不能的母親
實際上現在很多抑鬱症患者集中在青少年群體,他們也是急需通過心理幹預治療的人群,因為抑鬱症如果無法早期發現,往往年紀越大越難以康復,也容易讓個體和家庭承受更大的痛苦。
張女士是一位職場女強人,她一直認為自己是一位完美的人妻,也是孩子的驕傲,可是直到她得知兒子已經重度抑鬱時,張女士才意識到自己的這個小家出了很多問題,她在幫助兒子擺脫抑鬱症陰影的過程中,也開始不斷檢視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可見抑鬱症患者其實和原生家庭有直接關係,這兩者絕對不能被區分開來。而且很多成年人的抑鬱問題也是從家庭引發的,即便他們後來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也已經生兒育女,可是如果他們始終沒能正視抑鬱症,也沒能接受治療,原生家庭的陰影將會一直伴隨著他們。
張女士的兒子叫做劉強,他在學校裡是優等生,成績非常好,老師和同學對劉強的評價很高,所以張女士一直把兒子當成是炫耀的資本,劉強上高中的時候是保送,而且班主任還和張女士打包票,將來劉強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就在張女士夢想著兒子步入理想學府的時候,她卻突然接到班主任老師的一通電話。
班主任在電話裡告訴張女士,劉強在班上突然肚子疼,而且很嚴重,所以需要張女士親自去接兒子。就這樣張女士把兒子從學校接了回來,也去了醫院,但是醫生告訴張女士劉強的身體沒有大礙。可是隨後這樣的情況卻頻頻發生,劉強還出現了失眠的症狀。這個號時候張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隨後她讓兒子去見心理醫生,醫生告訴張女士,她的兒子是重度抑鬱。
02
飽受病痛折磨的少年
劉強在接受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醫囑服用藥物,而且劉強的身邊不能缺少家人的陪伴。張女士在陪伴兒子接受治療期間已經認識到抑鬱症的嚴重性,有一次她因為臨時有事出去了一趟,結果回來的時候發現兒子正站在窗臺上,如果她晚回來一步,也許就會發生不幸。
還有一次,劉強趁張女士不注意拿起刀劃向手腕,當時張女士被嚇壞了,因為血流了一地,從那以後張女士就再也不敢離開兒子半步。而對於劉強來說,看到母親一直陪伴自己卻沒有任何感觸,他後來和很多同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在一起學習和活動,期間劉強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不會知道我們的絕望!
劉強的絕望是沉默的,張女士看著兒子也非常痛苦和無奈,因為她想要幫助兒子康復過來,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過去那個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的女強人,第一次低下了驕傲的頭。
後來張女士接觸了很多家裡有抑鬱症患者的家庭,她發現這些患上抑鬱症的孩子們似乎都有一個無法遺忘的童年陰影。有的孩子因為小的時候被家長暴打而慢慢得上了抑鬱症,以至於後來看到那位暴打自己的親人會產生恐懼感。有的孩子在抑鬱症發作期間會因為目睹了相類似的場景,他們會因此暴怒,甚至對身邊的人大聲嘶吼。
03
正視家庭問題
張女士也漸漸認識到,每一個抑鬱症個體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不幸的家庭。過去張女士和大部分家長一樣,認為只要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就萬事俱備,所以她一直努力賺錢,平時把家裡都託付給丈夫。
丈夫為了把孩子管教好,平時對他很嚴格,這樣時間久了劉強變得完美主義,他也很懼怕父親,每當他需要被安慰的時候,卻看著忙碌的母親而感到失望。
雖然抑鬱症患者得病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卻有很多相同點,比如在生活中比較敏感多疑、過度自省、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完美主義等。如果他們承受的壓力過大,或者壓力長期無法得到排解,就容易患上抑鬱症。而大部分抑鬱症患者的家庭無法看到病源,所以只會用消極的態度對待他們,甚至放任不管,這樣長大的個體,將來會繼續複製原生家庭的問題,下一代也可能會繼續承受抑鬱症的困擾。
所以抑鬱症需要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也需要給予更高的關注,只有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機會擁抱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