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快要到了,對於寒窗苦讀12年的學子來說,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是很多人的夢想。
為了這個夢想,學子們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努力。
無論是周末還是寒暑假他們從來不敢鬆懈,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甚至買飯等候時都不忘用功,吃飯時更是狼吞虎咽十分鐘吃完,有考上大學的學子說高三那年,晚上就沒睡過一個好覺,為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一生。
而有的人卻想著靠走捷徑,通過加分步入自己嚮往的大學。曾經有很多人為了考上一個心儀的大學,或是通過改民族,或是通過高考移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採取了這些手段就能如願以償了嗎?
01
小明的父母為了他將來高考時能上一個好大學,特意給他把戶口遷到了內蒙古,也就是所謂的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指的是,一些考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利用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及錄取率的高低,通過轉學或者遷移戶口等手段,轉到高考分數線低的地區應考。
小明的父母為了他將來能有一個好的前途也算是煞費苦心。
但國家也出臺了一些阻止高考移民的應對政策。
小明的戶口遷到了內蒙古,就得按照內蒙古學校的規定來。
小明每學期必須在當地的高中上夠多少個學時的課程,才能在本地參加高考。
原本小明的父母給他在河北聯繫了一所當地最好的高中,想的是學習時享受最好的教學資源,高考時再享受內蒙古的低分政策。
小明聽從父母的安排,每學期先去內蒙古上夠當地高中要求的學時,然後再回到本地高中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小明的媽媽為了照顧他,還辭了工作和他一起來回奔波。
但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冷酷的,小明這樣來回在兩個學校之間穿梭了三年,學習卻越來越差,高考時的分數隻達到了大專的分數線,而這個分數線還是內蒙古的低分數線。
雖說沒考上他父母想像中的好大學,但最終也算是沾上了內蒙古低分數線的光吧。
他媽媽說起此事很後悔,說小明的高考分數還沒有曾經學習不如他的本地同學小亮的分數高,沒有任何關係的小亮卻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早知如此,還不如不給孩子遷戶口。
高考即使有加分項,但是自己能力不夠,有一些人還是無法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學。
世界是公平的, 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努力最可靠。
我們再來說說那位被北京大學拒收的學生—何川洋。
02
何川洋是重慶市2009年的高考文科狀元,高考分數659分。
他本身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高中三年一直是年級前十名,這個成績考重點本科大學基本是沒有問題的。為了能讓何川洋圓夢北大,他的父母千方百計為何川洋更改了民族,從漢族改為土家族。
很多參加過高考的同學都知道,少數民族是可以有加分的,在成績相同的情況下,少數民族是優先錄取的,
何川洋的父母都是當地的公務員,父親是招辦主任,母親是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所以才有條件為他改民族。
2009年6月9日高考結束後,何川洋以659分成高考狀元,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時的他就等北大開學了。
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這時有群眾反映重慶巴蜀中學考生中有兩百餘人享受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存在弄虛作假問題。
6月22日,重慶市對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分,試圖騙取高考加分的學生,做出取消加分資格的處理。其中就有何川洋。
6月29日,何川洋的父母被免職,隨後北京大學做出了拒絕錄取何川洋的決定。
何川洋的父母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坑娃「,害慘了孩子,也害了他們自己。
本來憑藉自己的能力有希望考入北京大學的何川洋,卻因為父母糊塗的愛斷送了自己的北大夢。
事情發生後,何川洋把自己鎖在屋裡哭了整整一夜,他的父母還因此被免職,整個家庭陷入崩潰狀態。
03
從哪裡摔倒的就從那裡爬起來,何川洋選擇了復讀。復讀的學校還是原來的高中。在復讀的這一年,他沒有放棄學習,反而比平時更努力,更用功。
經過一年的努力,何川洋以674分的成績,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光華學院,他用高考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圓了北大夢。
人生沒有捷徑,靠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實力,看似最艱難的路,其實是最好走的路。
所以,靜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才是最好的王道。
願今年的高考學子們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如願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擁抱自己兒時的夢想。
作者簡介:蘭月溫馨屋,一個熱愛生活的70後,通過文字抒發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