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回答記者提問。馬曉光在答問環節表示,臺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
此外,針對蔡英文勝選之後,網際網路上主張「武力統一臺灣」聲音迅速升高的情況,馬曉光表示,這是被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倒行逆施逼出來的,他們應該認真思考,到底要把臺灣和兩岸關係帶向何方。
記者:在近期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獲得連任,請問這一結果對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之下,大陸對臺政策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馬曉光:1月11日晚,國臺辦發言人已就臺灣地區選舉結果發表了談話。在這裡,我再強調3點:
第一,臺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無論臺灣地區選舉結果如何,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不會改變;無論臺灣地區政局如何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島內廣大臺灣同胞的呼聲和民意。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改善和發展,臺灣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就會得到維護與增進。反之,兩岸關係就會遭到破壞,臺海形勢就會出現動蕩,臺灣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就會受到損害。
第二,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我們願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搞對抗沒有出路,搞「臺獨」更是絕路。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第三,我們對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大政方針保持高度的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繼續團結廣大臺灣同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記者:蔡英文在勝選之後提出所謂「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是兩岸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支持縱容「臺獨」分裂活動,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挾洋自重,不斷拋出充斥「兩國論」的分裂言論,肆意攻擊大陸,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這是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協商對話中斷、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根本原因。在這裡,我作出4點回應:
第一,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不可動搖的基礎。「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
第二,「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是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最大禍害,必須堅決予以遏制。
第三,臺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第四,臺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臺灣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臺灣,臺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記者:蔡英文勝選後聲稱,這次選舉彰顯了拒絕「一國兩制」,堅持所謂「主權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40年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對臺基本方針。在這一基本方針指引下,我們打破了兩岸的隔絕狀態,開啟了兩岸的協商談判,實現了兩岸「三通」,形成了兩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兩岸關係的歷史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一國兩制」最能照顧現實、尊重差異、保障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的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的意見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的利益和感情。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在這次臺灣地區的選舉過程中,蓄意栽贓抹黑大陸,煽動對大陸的敵意,在兩岸同胞之間製造隔閡、對立和對抗,謀取政治私利,損害的是臺灣同胞的發展機遇和利益福祉。
記者:蔡英文勝選之後,大陸網際網路上主張「武力統一臺灣」的聲音迅速升高,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剛才我已經多次重申,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會改變。
我倒是要提醒,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應該嚴肅思考一下,為什麼近些年來大陸民間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武統」聲音?這是被他們的倒行逆施逼出來的,他們應該認真思考,到底要把臺灣和兩岸關係帶向何方。
延伸閱讀:
蔡英文連任只是「茶壺裡的風波」,無法阻擋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幕,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連任。這一結果可能與許多民眾的心理預期之間存在落差,甚至讓不少同胞對臺灣政局發展及和平統一前景有所憂心。可若從辯證、全局和長遠的視角來看,此次選舉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波」,沒有脫離臺灣政治發展的既有邏輯,更不會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客觀事實,無法阻擋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
蔡英文連任,是多重因素相互疊加使然。一來,美國「反中挺臺」勢頭兇猛,藉機大打「臺灣牌」,以各種方式介入選舉。二來,香港「反修例」運動延燒不退,「港獨」分子與「臺獨」勢力勾連,民進黨藉機從中漁利。內外環境綜合作用下,使得兩岸關係及臺灣政治生態重新回到傳統格局,「挑起對立——製造敵意——政治動員——選舉獲利」的選舉套路再度發揮作用。然而,競選主軸、選戰模式及投票行為的簡化與極化瞄準的只是政治利益,忽略了臺灣同胞的切身福祉,遮蔽了求和平求發展的真實需求,壓縮了臺灣人民的選擇空間。因此,此次選舉是民進黨之勝,卻非臺灣人民之福。
話又說回來,蔡英文雖然連任,但祖國統一的大勢不會因此改變。正所謂,「謀定而後動」,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臺灣歸回祖國、祖國統一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要我們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經濟發展了,我們實現統一的力量就不同了」。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崛起,兩岸之間的綜合實力差距不斷拉大,讓我們牢牢掌握著祖國統一的主動權。更重要的是,立信攻心。中央政府在涉臺問題上立場堅定、政策連貫,爭取和平統一的信念、遏制「臺獨」的決心不動搖。在維護「一個中國」、增進民眾福祉等方面更是言必行、行必果,為自身積累了相應的威望和信譽,也使得臺灣社會感知到統一的必然性,統一的心理基礎逐步累積。當前,臺灣社會普遍認識到了兩岸實力的翻轉,也對大陸推進祖國統一的決心有清晰感知,對於兩岸關係的理性判斷、對於大陸的感性認同都在提升。
眼下,臺灣問題的島內面向和國際面向發生了量的變化,但新時代推進祖國統一的優越條件前所未有,需要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做好發展與鬥爭、壓力與引力的協同工作。一方面,繼續堅持與強化「紅線思維」「底線思維」,堅決阻絕「臺獨」冒進行為,對「一個中國」原則須臾不可退讓。另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也要強化一個中國框架,敦促美國等外部勢力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信守承諾,不要給「臺獨」勢力傳遞錯誤信號。而更重要也更為根本的是,繼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將「反獨」及「促統」緊密結合,將「硬實力」轉化為「軟引力」。對臺灣而言,大陸的吸引力主要通過經濟優勢、文化優勢、發展前景等體現。我們當多從這些方面不斷拓展和平統一路徑、深化和平統一層次,用精衛填海的毅力填平溝壑,用春風化雨的善意化解心結,進一步將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發展進步的好評轉化為「好感」,將臺灣社會「認清現實」的理性轉化為兩岸統一的認同感。
蔡英文剛勝選,美國就上門來收「保護費」了?
針對臺灣2020大選蔡英文勝選的結果,外交部1月12日罕見地連發兩則聲明,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慶四表示,雖然沒有直接點名美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外交部就是在對美國喊話,要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克制收斂,不要得寸進尺,妄圖打「臺灣牌」向大陸施壓。外界也普遍認為,這次蔡英文勝選,其中美國公然介入選舉、給蔡英文撐腰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國介入臺灣選舉,未曾有此次之深。
12日是蔡英文勝選後的第一天,她的首項行程就是在辦公室會見「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表達加強與美日合作交流決心。
在接見酈英傑時,蔡英文表示,經過這次選舉,臺灣民眾再一次用手中選票,向全世界傳達「民主價值」。「臺美關係」已從「雙邊夥伴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未來她會在過去3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臺美」全球議題合作。
蔡英文隨後接見大橋光夫時表示,這次大選,臺灣民眾向世界表達了捍衛「主權」、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新的一年,希望臺灣地區跟日本在經貿、文化及體育等各領域有更多交流合作,讓「臺日關係」更上層樓。而早在11日深夜,蔡英文就在推特發表日文推文,盼望深化臺灣地區和日本的關係。
12日下午,蔡英文的非公開行程則是在寓所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日本自民黨眾議員岸信夫會面。蔡英文表示,作為區域的一分子,會盡最大的力量來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並強調將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原則下,與中國(大陸)開啟對話,希望可以持續改善兩岸關係,以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13日上午,蔡英文會見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民主及印太戰略訪問團。蔡英文致詞強調,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臺灣會持續維持臺海穩定,一起促進區域的繁榮發展。
蔡英文還在幻想「臺美關係」將從「雙邊夥伴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沒想到「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在華盛頓的一席話,直接給蔡英文和民進黨潑了一盆冷水。
莫健11日參加臺當局「駐美代表處」與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舉辦的一項研討會,被問及是否希望在蔡英文第二任內解決美豬、美牛進口問題時,莫健響應,美方確實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並希望取得進展。
莫健的這段談話,顯示開不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已是蔡英文第二任期內無可迴避的問題。多名島內農業界人士認為,過去臺灣還能用各種理由拖延美豬、美牛進口,未來恐怕未必還能有這樣的空間。臺大農經系系主任雷立芬表示,現階段美國也要選舉,在美國選舉前仍有一小段緩衝期,不管美國總統川普是否連任,臺灣是否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是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但選後臺當局有許多事要做,應該不會把這個爭議議題放在這麼前面處理。
島內農業界人士還希望蔡英文能對美豬、美牛進口一事能拖就拖,但臺灣《聯合報》卻認為:
蔡英文破紀錄的817萬票,加上臺立法機構民進黨掌握過半多數席次,會讓美國認為,民進黨當局對島內政經情況有完全掌控,大到「反滲透法」,小至美豬、美牛進口,只要蔡英文下定決心,都可以貫徹實施。蔡英文可以用「民主」做擋箭牌,囂張地對中國大陸說「不」,但是很難拒絕美國的要求,尤其是選後的政治優勢讓她無法推託,這是隨著勝利帶來的「苦果」。
對此,東南衛視記者採訪了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教授。李教授認為美國確確實實給蔡英文提供了很多幫助,而香港「修例風波」也給臺灣這場選舉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長安街知事 北京日報客戶端 東南衛視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