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大內侍衛有多不容易?退休老侍衛回憶:五條禁忌死都不敢違反

2020-12-10 騰訊網

貴胄子弟的侍衛

「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江湖之上那些豪情萬千的草根英雄英姿颯爽引人羨慕,除開這些廣為人知的人物,那居於廟堂之上的大內侍衛因其隱秘的存在也不由引人探索其中的故事。

然而關於大內侍衛可供考據的文本不多,只能通過一些曾經當過侍衛的人寫下的文章和一些歷史的記載才逐漸勾勒出那大內侍衛的輪廓。

粉身碎骨護帝皇,夙興夜寐守深宮

大內侍衛的前身早在出現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此時他的身邊儘是血性勇士,也並無侍衛一說。

清朝歷史上第一個留名的侍衛則是是努爾哈赤的僕人洛漢。憑藉著武藝高強,守候在努爾哈奇身邊,幾次救他於危難之間。好景不長,隨著清太祖徵戰四方的洛漢依舊逃不過馬革裹屍的命運。

這也是早期侍衛的命運,每逢戰鬥,不僅要保護主人,還要上陣廝殺。

侍衛上陣廝殺

隨著努爾哈赤開疆拓土,慕名而來的勇士紛至沓來,其中就包括他的族人,還有附屬部落首領的兄弟子侄,這些人的身份註定不可能成為上陣殺敵的死士,因此成為他的貼身侍衛,大內侍衛的雛形就此形成。

而侍衛制度的真正成形,歸功於皇太極。1636年,皇太極繼位,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開始在宮中設立專門統領和管理侍衛的職位——「內大臣」,隨時應差御前,大多數侍衛都來自皇太極直接控制的鑲黃、正黃、正藍三旗子弟。

皇太極逝世後,權傾一時的多爾袞,將正藍旗替換成了其餘六旗之中的正白旗,並稱為「上三旗」。 由此正式確立了「三旗侍衛」一說,而大內侍衛皆出自「上三旗」之中。

按照當值地點的不同,清代侍衛可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與三旗侍衛,他們在不同的地點保證帝王、三宮六院及紫禁城的安全。

可以說,宮廷守衛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整個王室的安全,這就是為何清初的侍衛選拔非常嚴格。除此之外,大內侍衛所做之事也是極為辛苦。

侍衛選拔

侍衛平時的首要任務之一是為宮內值宿。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的時候,上三旗侍衛分為六班,按所管地區分頭巡視,確保無事後,內宮各門上鎖,鑰匙由景運門司輪長鋶、統一保管。之後,侍衛協同護軍在外朝各門分班值宿。

內廷侍衛及護軍等還設有傳籌之制。走籌次數分為「內五」與「外八」。內以大內侍衛為主,內起景運門,內止要繞回到景運門。外為參領率護軍,外則起至東華門。內、外分正逆陰陽方向,內依五行為陽,順日晷走向,外循八卦為陰,逆日晷走向。如此反覆五次,井然有序,風雨無阻。

六個時辰後,收回籌棒。執事再歸白日,夜長時早接替班;夜短時,再擠出一班輪休。除宮內值宿外,清帝在京及在外省舉行各項活動,侍衛均需隨同前往,如天壇祭天、熱河木蘭秋獵、盛京謁陵等,無一例外。

縱觀清代,侍衛一途是勳貴子弟飛黃騰達的終南捷徑,對滿蒙子弟尤其如此。

清代位極人臣、權傾一時的名臣大都出身侍衛,如康熙朝的明珠、索額圖,雍正朝的鄂爾泰隆科多,乾隆朝的和珅傅恆、福康安昆仲等。

清朝侍衛

為使英勇永留存,條條禁令箍其身

然而,隨著清朝的發展,繁榮至沒落的過程中,侍衛的素質與前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滿族人進入關口前,這些衛兵英勇善戰,但進入關口後,由於長期與遊牧業隔絕,同時,統治者還給予「上三旗」許多特權。

八旗子弟開始無所事事,不僅不善馬術、不精箭術,而且變得越來越傲慢、奢侈、浮誇,逐漸喪失了戰鬥力,導致人才匱乏,包括乾隆時期的乾隆帝。

在乾隆五十年,乾隆帝即指出:「近來在京文武大臣及外任大臣、官員子弟,多有在館行走……不願挑取侍衛、拜唐阿者甚多,是以挑取侍衛、拜唐阿時,不能得人。」

嘉、道以後,盛世不復,清廷政治日趨腐敗。世風日下,清初八旗侍衛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已喪失殆盡。滿洲貴胄子弟貪圖安逸、玩世不恭,不願再充任艱苦的侍衛之職,紀律渙散,乃至玩忽職守。

清朝侍衛

有的宮門侍衛站崗時,竟然不帶佩刀,待大臣巡查時,方匆忙掛上,敷衍塞責。對於人才匱乏造成的情況,嘉慶曾試圖改正;「當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雖經再三告誡,舌敝筆禿,不足以動諸臣之聽。」

儘管當時的統治者也看到了人才的匱乏,但是由於八旗子弟長期享有特權,各種弊端根深蒂固,各方盤根錯節,任是嘉慶皇帝也無法撼動這「龐然大物」,只能無能為力抱怨道「朕唯返躬修身耳」。

嘉慶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發生了震驚朝野的陳德行刺案。當陳德持刀直奔嘉慶帝時,周圍侍衛足足百餘人竟被嚇得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多虧有御前侍衛丹巴多爾濟等六人上前奮力將陳德擒獲,嘉慶帝倖免於難。此事已然充分暴露了清官警衛制度的渙散及侍衛的低能。

渙散的侍衛

嘉慶十八年八月天理教義軍百餘人攻入皇宮時,宮內一片混亂,侍衛們手足無措,猶如驚弓之鳥,國公永玉、護軍統領石瑞齡等人卻是幫皇帝后妃們備車,準備逃離皇宮。

可見,清代警衛制度管理之混亂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為了制止這般混亂無比的警衛制度,迫不得已,只能開始實行種種苛刻的禁忌。據一名退休的晚清大內侍衛的人所說,有五條禁忌死都不能違反。

退休的晚清大內侍衛

第一條便是杜絕口臭。因平日會遇有吾皇萬歲、太后娘娘招呼隨扈,行執事時必然會與之交談,因此嘴臭被嚴令禁止。

為了確保這些侍衛不會有嘴臭,值班大臣每隔一天便會發給他們「糖」吃。糖含嘴裡裡香氣撲鼻,沁肺舒氣,一時間便滿處芳香無比。

第二個不得打呼嚕。 無論是誰,都不得打呼嚕,若是在睡覺時打呼嚕的,都會被調至其他門戶,或由內務府發其一片竹板,在睡覺時含至口中一半,來防止打呼嚕。除此之外,大內侍衛還講究睡覺需頭要衝北,腳需對南。

第三條是非禮勿視,且要隨扈帝、後,寸步不離。宮中規矩,不經允許,絕不可直視聖上,遇意外需要不惜身軀前來護駕。除此之外,不可穢淫亂宮,凡遇嬪妃等王親女流之輩,不經呼喚不可定目而視。

第四條是隨時警惕。需要體態端正,抬頭挺胸,目如虎視,攝於前上方,視面前若無人,視人若假想敵。還要不卑亢,只識人面,分準著裝,眼觀六路八方,御前侍衛更是要每刻手不離刀柄,以備不虞,側身待人隨時應戰,即可擒拿。倘若一時放過不熟之人進入內門,其必將引來殺身之禍。

第五條要財不亂看。需要做到內廷到處,御寶御物,奇珍異寶,須「見若未見」,凡盜物者,則一概驅逐。

內廷的侍衛

除了以上的五條禁忌之外,還有幾項雖不致命,但依舊重要的條規:不可敞胸露懷、露腋、露足及暴露下身、衣著不檢點;要武功須勤練,武功若疏於操練,一旦遭人比武,必將顏面大失;不可借出入宮,為他人攜帶「犯忤」之物,尤其宮女、太監、蘇拉等人物事。

雖然這些晚清的侍衛制度已經算是形同虛設,但真正享樂的還是那些出自名門的「上三旗」,仍有不少衰落家族為了爭取成為大內侍衛,謹遵執法,不敢懶惰。

可是八旗子弟日益驕奢,追求享受,總不乏寒門子弟與這些人物同流合汙。日積月累下,這些名譽一時的大內侍衛逐漸被酒肉掏空了身體,武功也不復當年勇武,皇宮內頻頻有外賊入侵,也是望塵莫及。

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帝制的取消,清朝正式宣告結束,這群大內侍衛也從歷史舞臺徹底消失了。

辛亥革命爆發

大內侍衛雖不易,驕奢淫逸不可行

當我回首,那威風凜凜,躊躇滿志的大內侍衛形象,至此已是蕩然無存,而他們由盛轉衰的經歷正是大清國的縮影。

我想,一開始的清代侍衛是清王朝為了維護皇帝及三宮六院、皇城的安全而設立的,進而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但通過那些侍衛子孫的親筆描述不難看出,清代中後期的侍衛,生活在日漸奢靡浮華、腐敗不堪的政治群體中。

鑑於貧富差距和等級制度造成的地位差異,他們變得漠不關心自己的職責,一心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僅如此,他們還染上了八旗子弟,變得精於世故,追名逐利,完全不復清初八旗子弟那種英勇、矯健的品質。由這樣的侍衛來維護清朝統治者的安全,已然是痴人說夢。

腐敗不堪八旗子弟

侍衛制度對於清朝來說究竟是利是弊,實在難以言明,但日漸腐敗的清朝無疑是對侍衛制度有著致命性的打擊。

哪怕設立了再多苛刻的禁令,若是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其中的問題,始終是於事無補。因此,如今的我們應當汲取其中的教訓,「斬草要除根」,不可任由肆意橫生,否則只會換得一片狼藉。

相關焦點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向為侍衛備宿直,史家捉塵說興亡——清代巨貪和珅出身黏杆處侍衛
    黏竿長頭等侍衛一人,二等內揀補。二等三人,三等內揀補。三等二十有一人,藍翎內揀補。藍翎十有五人。拜唐阿內揀補。協理事務頭等侍衛一人,黏竿長頭等侍衛兼充。筆帖式三人。庫掌一人。庫拜唐阿內揀補。本處掌協衛扈從。上虞備用處又稱為尚虞備用處。其具體職能是協助護衛與隨侍皇帝釣魚娛樂的機構。
  •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這才是真實的晚清老照片,圖9是慈禧太后的貼身侍衛
    所以就有了很多清宮劇的產生,而且效果還非常的好,比如《 慈禧秘史》、《大太監李蓮英》和《末代皇帝》等。再說了電視裡的肯定和歷史上有差距的,說好聽點那就是「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現在分享一些清朝的真實老照片,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近來有讀者私信詢問清代的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有何區別,哪一個品級更高?其實這兩個職位都和清宮侍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們都屬於侍衛的範疇,其主要職責都是負責皇宮的安全。侍衛起源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也就是努爾哈赤統治的時期。當時的後金國的滿洲貴族都有自己的私人衛隊。努爾哈赤用包衣、重要盟友的弟弟和兒子、宗親和著名武士充當自己的衛兵,這個時期不稱「侍衛」,而稱「蝦」或「喀達拉哈多爾吉昂邦」。他們不但保證了努爾哈赤的個人安全,而且在公開場合打他的旗號,在軍隊與將領之間傳遞文書並保衛皇宮安全。
  • 《楚喬傳》月七和風眠都死了,編劇對男侍衛有想法
    《楚喬傳》第一季就要結束啦,在這部電視劇中不只是三大主角讓人印象深刻,連配角的演技也是在線。其中小編最喜歡的還是燕洵世子的侍衛風眠以及宇文玥的侍衛月七。說到這個風眠,這可是從小開始陪伴燕洵世子的男人,在燕洵世子受難的時候,也是風眠一個人四處奔波,燕洵世子被囚禁的3年內,風眠一人為燕洵的事業不惜創立商會,可以說願意為了燕洵世子付出一切。可是他的結局卻是悽涼。為了保護楚喬不被燕洵世子的陷阱抓獲,捨身前去報信,最後竟死於自己一輩子守護的燕北軍手裡。
  • 別再讓清宮劇給騙了!這組清朝老照片告訴你真實的御前帶刀侍衛!
    別再讓清宮劇給騙了!這組清朝老照片告訴你真實的御前帶刀侍衛! 觀眾印象中的御前帶刀侍衛就是清宮劇裡的那樣,個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甚是帥氣。可從這張清朝老照片裡來看,清朝帶刀侍衛長相很是普通,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英俊瀟灑,看來我們平時都被清宮劇騙了。
  •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更牛?你看看領侍衛內大臣手下都是誰
    守衛北京九門門禁、負責京城治安的九門提督;掌管宮中戍衛、負責皇室尤其是皇帝安保問題的領侍衛內大臣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清代地位顯赫、權勢至高的武職官員。那麼,負責京城安危的九門提督和負責皇宮安危的領侍衛內大臣,到底誰更牛呢?
  • 大內侍衛有多厲害?晚清老照片真實還原!英氣逼人,一看就是高手
    大內侍衛說到這幾個字大家都一定想到了武林高手,大內侍衛到底是幹嘛的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些精挑細選的保鏢,在過去的時候,就是在皇帝身邊,保護皇帝人身安全的人,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圍著皇帝轉,保護皇帝的生命安全,替皇帝擋刀。
  • 在清朝,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大內侍衛?漢族人可不可以當?
    皇帝,作為天之驕子,必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他的安全尤為重要,所以,就誕生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大內侍衛!那麼,在清代,什麼樣的人可以當「大內侍衛」呢?主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身份條件,畢竟裡的皇帝比較近,所以,當大內侍衛的人必須是旗人,所以,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均可備選。但是,一般的漢族高手,即使您武術最好,也不會選他。
  • 寵文:「老婆,我再也不敢納妾了」魔帝跪搓衣板乾嚎,侍衛笑瘋了
    希望各位品貌非凡,英俊瀟灑,傾國傾城的小主們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就給我的文章點個讚吧,今天我作為資深書蟲就給大家推薦寵文:「老婆,我再也不敢納妾了」魔帝跪搓衣板乾嚎,侍衛笑瘋了。《冷帝獨寵小貪妻》【小說簡介】貪吃又有點小花痴的冰芯芯,不服氣閨蜜說自己是老處女去搭訕,結果卻出了意外。一朝醒來,變成了美若天仙,卻就要死了的公主襄陽芯兒。「什麼!獻祭大冥國?暴君?吸血魔鬼?」聽說大冥國國主,冷血殘暴,武功絕世。
  • 清朝九門提督和大內侍衛首領,都是一品官,哪個更厲害?
    而為皇帝效勞的人,也分成了不同的官品,比如一品官員,在古代的時候,便是非常威嚴的存在,也是很有權勢之人,比如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臣便是如此。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們都是一品官員,到底哪個更加厲害呢?顯然的,九門提督這個職位關乎京師的防備,也是對皇帝安危的一種保障,因此設立之後一般都由滿族大臣擔任,並且大多都是皇帝的信任之人。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能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的橋斷,但我們可能更多的人都不會留意到御前侍衛這一角色本身,大不了,就以為他們只是皇帝身邊的一群保鏢而已。的確,比起歷史上的什麼宰相、丞相、太尉、尚書、將軍、知府大人等等如雷貫耳的官職名號,這御前侍衛確實好像不值得什麼一提,不就是個「侍衛」麼。
  • 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侍衛和大臣都有黃馬褂,但二者表示的含義和性質卻不同,連衣服的製作也不同,表面上看起來都是黃顏色,實際上,官員的黃顏色要比侍衛的更加好看一些,且官員的黃馬褂身上的花紋圖案更加精美,侍衛的僅僅是普通製作罷了。此外,皇帝賞賜給大臣的黃馬褂,紐扣顏色與褂子顏色是一致的,可賞給侍衛的黃馬褂,紐扣顏色卻是黑色的。
  • 西晉最牛縣令,自作主張給犯人放年假,還敢逮捕宮廷侍衛
    縣令是古代官職中很小的一個,但西晉時期,有個縣令卻做了很多牛事,不但自作主張給死刑犯放年假,還敢逮捕宮廷侍衛。這個人叫曹攄。曹攄在做臨淄縣令時,縣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寡婦,年紀輕輕的就死了丈夫,寡婦對婆婆很好。
  • 古風,狠辣無情皇子×呆萌侍衛「可惜我罪孽深重,佛都渡不了我」
    十八歲登基,不出半年雲南便鬧起內亂,朝中一幹老臣心思雖不盡相同,卻都在等著看新帝要如何收場。豈料這頭還沒來得及出響動,千裡之外,西南王段白月早已親自率部大殺四方,不出半年便平了亂。宮內月影稀疏,楚淵親手落下火漆印,將密函八百裡加急送往雲南——這次又想要朕用何交換?筆鋒力透紙背,幾乎能看出在寫下這行字時,年輕的帝王是如何憤怒。段白月慢條斯理攤開紙,只端端正正回了一個字。你。
  • 都是正國級幹部,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正一品品秩對應的文職官職並不多,除了相當於政治委常委兼任的省委書記,即內閣大學士兼領總督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武職官職中,除了八旗駐守地方的駐防將軍,在清朝建立初期擁有正一品品秩,後改為從一品;駐守邊塞要地之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擁有正一品品秩外,正一品對應的武職官員同樣少見於中央官職。
  • 九門提督和侍衛內大臣,哪一個官更大?更有前途?對比很有趣
    提督九門很好理解,就是管理九個城門的安全工作,哪些人可以放,哪些人不能放;步軍巡捕則代表了它的警察職能,它的組成是由滿、蒙、漢軍八旗步兵以及京師綠營的馬步兵組成,其職責就是在京城內巡邏維持治安;五營統領就是兼管中、南、北、左、右五個兵營的事務以及訓練工作,所以九門提督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看城門的,它是一個融合了軍隊和警察等兩個部門
  • 康熙和侍衛下象棋,半個月後看到侍衛的屍體,康熙愧疚不已
    例如,李世民、朱元璋、康熙等帝王,都曾有和大臣對弈的故事流傳下來。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邀請徐達下圍棋,徐達不敢推辭,每次都故意輸給朱元璋。朱元璋很不過癮,下旨讓徐達不能再相讓,徐達拿出真本事和朱元璋下了一盤,最終徐達獲勝。
  • 罕見歷史老照片:看夠了慈禧和妃子,那麼晚清大內侍衛長啥樣?
    在清代,侍衛是加官進爵、平步青雲的踏腳石,隆科多、和珅、福康安等歷史名人都是從侍衛開始的。 按照清制,只有滿蒙勳戚子弟及武進士才能選為侍衛。侍衛又分三等,其中以御前侍衛及乾清門侍衛為最高級。
  •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大內高手:圖2貼身保護慈禧,圖5是侍衛總管!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大內高手:圖2貼身保護慈禧,圖5是侍衛總管!大內高手是指在皇宮裡武功高強的侍衛,負責保衛皇宮的安危。影視劇中有很多的大內高手都是高大威猛的,圖中4位真實的大內高手卻有點嬌小了。不過,他們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確是習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