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門提督和大內侍衛首領,都是一品官,哪個更厲害?

2020-12-20 無風卻起念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人的社會地位有著很大的區別,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擁有對整個國家的掌控之權。而為皇帝效勞的人,也分成了不同的官品,比如一品官員,在古代的時候,便是非常威嚴的存在,也是很有權勢之人,比如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臣便是如此。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們都是一品官員,到底哪個更加厲害呢?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該官職設立於康熙十三年,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其實換一種理解的話,九門提督便是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剛開始設立的時候,九門提督的品級為「正二品」,後來升了半格為「從一品」。

顯然的,九門提督這個職位關乎京師的防備,也是對皇帝安危的一種保障,因此設立之後一般都由滿族大臣擔任,並且大多都是皇帝的信任之人。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民國北洋政府依舊保留著這個官職,只不過將其改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轄左右翼總兵,直到1924年11月之時才最終被裁撤。當然,九門提督顯然是非常重要的職位,因此也湧現了不少優秀的人物,比如和珅便是經典存在。

領侍衛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和調度人,是正一品官員。在《清史稿》中有這樣的記載,侍衛處三旗領侍衛大臣一共有六人,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各有二人,他們主要負責掌管侍衛親軍,協理、主事、筆帖式,分掌章奏文移。領侍衛大臣的代表人物非常著名,比如鰲拜、明珠、傅恆和福爾康等人就曾經擔任過這個職位,他們是皇宮侍衛的掌管者,也是對皇帝安危起到非常重要的人物。

顯然地,從職位上講的話,正一品是高於從一品,而領侍衛大臣自然也就高於九門提督。不過原因不僅僅是如此,領侍衛大臣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稱得上是皇帝身邊的近臣,一般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人,未來的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而領侍衛大臣的手下們也非常不簡單,包括了60個一品侍衛(正三品)、160個二等侍衛(正四品)、270個三等侍衛(正五品),後面還有不少官職較小的存在。當然,這樣的人數雖然比起九門提督的領兵三萬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些大內侍衛大多都是滿族亦或者是蒙古族的上三旗的貴族之人,大多背景都不簡單。

如此一來,倘若想要服眾的話,亦或者是有自己的威懾力的話,領侍衛大臣的出身一般都不簡單,並且能力也是非常之強的,否則的話,根本無法讓這些貴族子弟順從。同時,由於整日與皇帝有所接觸,因此領侍衛大臣在皇帝的身邊擁有很高的話語權,而這是九門提督所遠遠不及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中國通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風卻起念


相關焦點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有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哪個官職高?
    而反觀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置,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而這和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顯然沒法比。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
  •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更牛?你看看領侍衛內大臣手下都是誰
    隨著諸如《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這兩個直接關係皇宮安危、皇帝安保的武職官稱,廣為人知。清朝時期,京畿地區尤其是皇宮之內的安危關乎皇權、統治根基的穩固而被統治階層視為重中之重。
  • 九門提督和侍衛內大臣,哪一個官更大?更有前途?對比很有趣
    九門提督不僅管理著九個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開啟和關閉工作。而且還負責維持京城的治安工作,它既是衛戍部隊,同時又是管理治安的警察部隊,換句話說,任何人只要進入京城,那就進入九門提督的管理範圍了,就算總督進入京城,譬如喝個酒喝開心了和老百姓鬧了矛盾。
  • 清朝九門提督有多少人馬?步軍統領為何總是更換?嘉慶提升其官銜
    當然了九門提督最直接的作用,那就是看大門。不過人家看的大門卻比較特殊,那是紫禁城的大門。當時的紫禁城分為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直門、阜成門、德勝門以及最後一個安定門。這九門可了不得,每一個門都是出入京城的重要通道,雖然在使用的時候,大家各司其職,可是敵人入侵的話,隨便哪個門都能打進來。
  • 清朝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的官職?很多人都想錯了
    在我們經常觀看的清宮劇之中,經常會發現有一個這樣的職位叫做「九門提督」,可以說清朝前期的皇位變遷都圍繞著九門提督所展開。毫不誇張的說,在清朝歷史上,等於是「得到了九門提督就等於得到了天下」,那么九門提督究竟是一個多大的官,他的職務放在今天究竟相當於有多大呢?
  • 清朝時期的九門提督,到底是個什麼官職?
    由於文學、影視等藝術作品的影響,九門提督已經成為了大家極為熟悉的一個官職。九門提督實際上只是簡稱,又稱步軍統領,其全稱乃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清朝的高級駐軍武官。代表人物就是隆科多、蔣臨照和榮祿。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一說起宮禁,我們腦子裡可能馬上會冒出一個詞∶ 大內高手。大內高手是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說法。大內高手究竟是什麼人?大內高手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禁衛軍)將士的俗稱,御林軍是最基本的宮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皇帝安全。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侍衛處統領三種侍衛: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侍衛)和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統領侍衛處的領侍衛內大臣或者御前大臣,都是皇帝極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中挑選出任。這種掌管皇帝近身護衛和隨扈的侍衛隊伍,一直保持在600人左右,是皇帝安危的最後一道防線。一般情況而言,如果不發生類似嘉慶朝「林清事變」一樣的惡性事件,侍衛處一般不會有用武之地。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所謂軍門,其實就是清朝對提督的尊稱。提督,全稱提督軍務總兵官,簡稱提督,為武職從一品官員。因其統帥的軍隊為綠營、不包括各地的駐防八旗,所以有時候提督也被稱為「綠營提督」。清朝的提督主要分為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共設十二員陸路提督和長江、福建、廣東三員水師提督。換言之,只有這十五員提督才是最「正牌」的軍門!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哪一個官更大?
    在很多關於清朝歷史的影視劇和史書記載中,九門提督這一官職經常被提及,因此被人熟知。而八府巡撫這一官職,同樣出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是個多大的官位呢,這兩個官位的權力哪個更勝一籌呢?
  • 九門提督:惹不起的打工人
    能在北京城打工是一件多麼令人嚮往的事,即使是一個保安,也能讓身處老家的父母驕傲一陣,更別說是清朝紫禁城的保安了。普通人能在紫禁城保安科任職那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啊。因為普通人根本進不去,在裡面當值的都是些有頭有臉的八旗子弟。那又咋樣,那也得起早貪黑守著城門,也得值夜班,也得站的直直地守著,也只能悄咪咪打瞌睡。打工人不僅遍布各個角落,還有各個朝代。
  • 大清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官職,說了你別不信
    長官簡稱「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京師內城共有城門九座,分別為: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成、西直、德勝、安定)。和坤這個人大家都是非常知道的,知道他是乾隆時期的大權臣,權勢大到被大家稱之為「二皇上」的程度,另外他是一個很有經濟才能的人,不但將本來混亂狀態的經濟問題,給弄得井然有序,協助乾隆多收了許多得稅,並且還利用諸多方法,讓自己也變成了首富。
  • 九門提督是什麼官?幾品官階啊?
    九門提督,是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將官員。九門提督除了負責巡夜、禁令、斷獄、緝捕等工作,同時還是負責京城內城九個城門的守衛。 那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是幾品官階? 九門提督,就是負責京城內城九座城門的守衛。
  • 清朝:提督是多大的官,與總督相比,誰的官職大?
    那提督是多大的官與駐紮在同一省或地區的總督相比較,誰聽誰的,誰的官位比較大?水師提督劇照一、總督總督從字面上意思理解就是總理和督促的意思,在清朝總督掌管一省或者數省的政務和軍務,陸路提督是一省或數省綠營的最高長官(九門提督比較特殊)
  • 清代九門提督厲害了,辦公室就在帽兒胡同,最多能管三萬多精兵
    熟悉清代歷史的人,對「九門提督」一詞並不陌生。在清代,它是一個官職,即步軍統領(保衛京師重要力量步軍統領衙門首領)的俗稱,因為最初要負責京城內九城的安全,所以民間也叫「九門提督」。在步軍統領衙門的眾多保護措施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在危急時刻發射「信號炮」,召集官兵到各自地點集合,以應對不策。
  • 九門提督是什麼官?幾品官階?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這個
    九門提督雖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卻有點不一樣。在清朝,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是一省綠營兵的最高統帥。何為綠營兵?其實是相對於八旗兵而言的。綠營兵,由漢人自成(相對應的八旗兵由旗人組成),軍營旗幟為綠色,故而得名。
  • 「清朝侍衛」和「知府」,誰的地位更高?哪一個更厲害呢?
    清朝歷史中,官制是一個無法忽略的階段。而在清朝官制裡,知府跟侍衛都是不可忽略的官職。把這兩個職位拿來一起對比,多少有些奇怪。但是,如果把侍衛跟知府的職權、級別、工作範圍,乃至將來升遷機會進行碰撞,就會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情況。先單獨說說這兩個職位。侍衛的制度,在清朝關外時,就已經成立。當時侍衛的主要任務,仍是為了保衛皇帝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