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九門提督,到底是個什麼官職?

2020-12-20 香茗史館

由於文學、影視等藝術作品的影響,九門提督已經成為了大家極為熟悉的一個官職。九門提督實際上只是簡稱,又稱步軍統領,其全稱乃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清朝的高級駐軍武官。代表人物就是隆科多、蔣臨照和榮祿。

九門提督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同時擔負著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職責。

九門提督始設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一直到民國時期還曾存在,直到1924年才被裁撤。而從其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不難看出,這乃是個典型的武官衙門,不過從其職能來講,除了平時負責戍衛京城九門這一軍事職能外,其餘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職責更像是警察部隊,典型的軍事編制、警察職能。

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人數雖然不算很多,但由於其職能太過重要,因此不僅人員精幹,而且裝備極為精良。而步軍統領衙門除衙門本部外,還下設八旗步軍營、巡捕五營、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門。

從設立過程來看,「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其實是幾個衙門合併之後產生的部門。步軍統領最早設立於清初,主要是統轄八旗步兵營的一個官職,是個純粹的武將官職。而提督九門事務的職責,最早則隸屬於兵部管轄。

康熙十三年(1674年),提督京城九門事務被從兵部分割了出來,開始由步軍統領兼任,品秩為正二品。

康熙三十三年(1691年),步軍統領除了提督九門事務之外,又開始監管巡捕三營事務,官銜也隨之被改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

雍正七年(1729年),官署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

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宣武門內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後遷至北城帽兒胡同,又稱「北衙門」。

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設左、右兩營,變成中、南、北、左、右五營,故該衙門的主官改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嘉慶四年(1799),改官秩為從一品。

相關焦點

  • 大清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官職,說了你別不信
    但是或許知道和坤實際出任過什麼官職的人,可能就很少了,在領班軍機大臣、領護衛內大臣、主管內務府大臣這些一聽就赫赫有名的官職以外,還有著一個相比沒有那麼赫赫有名,甚至是聽起來還有一些「不值一提」的官職,那便是「九門提督」,這一官職聽起來極易就給人一種「保安」的感覺,殊不知並不是這樣的?
  • 清朝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的官職?很多人都想錯了
    在我們經常觀看的清宮劇之中,經常會發現有一個這樣的職位叫做「九門提督」,可以說清朝前期的皇位變遷都圍繞著九門提督所展開。毫不誇張的說,在清朝歷史上,等於是「得到了九門提督就等於得到了天下」,那么九門提督究竟是一個多大的官,他的職務放在今天究竟相當於有多大呢?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這麼說吧,提督就是軍門,但軍門卻不一定是正牌的提督。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軍門到底是什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何謂軍門軍門與制臺、撫臺屬於「同一系列」,並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職名稱。比如制臺指的是總督、撫臺指的是巡撫,但制臺和撫臺卻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稱而僅僅是一種尊稱,大多用於下屬對上司的稱呼。
  • 清朝九門提督和大內侍衛首領,都是一品官,哪個更厲害?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人的社會地位有著很大的區別,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擁有對整個國家的掌控之權。而為皇帝效勞的人,也分成了不同的官品,比如一品官員,在古代的時候,便是非常威嚴的存在,也是很有權勢之人,比如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臣便是如此。
  • 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哪一個官更大?
    在很多關於清朝歷史的影視劇和史書記載中,九門提督這一官職經常被提及,因此被人熟知。而八府巡撫這一官職,同樣出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是個多大的官位呢,這兩個官位的權力哪個更勝一籌呢?
  • 清朝九門提督有多少人馬?步軍統領為何總是更換?嘉慶提升其官銜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九門提督一定不會陌生。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成為了雍正順利登基的有力保障。那麼大家知道九門提督到底是掌管著什麼嗎?隆科多憑什麼能夠輔佐雍正順利登基呢?九門提督其實就是掌管京城九門的武將,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有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哪個官職高?
    而反觀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置,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而這和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顯然沒法比。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 九門提督是什麼官?幾品官階啊?
    九門提督,是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將官員。九門提督除了負責巡夜、禁令、斷獄、緝捕等工作,同時還是負責京城內城九個城門的守衛。 那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是幾品官階? 九門提督,就是負責京城內城九座城門的守衛。
  • 清朝的一品大員,官職到底有多大,拿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地位?
    但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討論的是在大清朝時期的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那麼這個職位和大家想的一樣嗎?清朝時期的官職和傳統意義上的官職有些許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清朝時滿族人創立的,必然會留下一些滿族人的氣息,就比如攝政王,在我國歷史上的朝代就從來沒有過,但是攝政王的權力非常之大,以至於可以籠絡朝政,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副主席的位置了,然後就是接下來的正一品官職,正一品在清朝的統治下能夠做一些什麼職位呢?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不過,為了方便管理,按照清朝慣例,總督一般都會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而使總督名正言順地擁有領兵的權力和督查官員的權力,官階也因此提升為從一品。值得一提的是,總督的這個兵部尚書和北京六部的兵部尚書不是一回事,前者在名義上是兵部尚書,但只是個空銜,並非實職,沒有權力對兵部事務進行幹預。
  • 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九門提
  • 九門提督是什麼官?幾品官階?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這個
    九門提督是什麼官?是幾品官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九門提督是清朝比較特殊的一個職位。我們言歸正傳,回到九門提督這個話題上來。九門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樣,也是武官,其品級初為正二品,後升為從一品。九門提督駐京武官的身份決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麼地方?那可是皇帝及其家屬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
  •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但是仔細去看我國古代時期的官員的分布系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組織架構。 而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地方官職名字叫做布政使,和其他的官職名稱比起來,好像布政司這個名字顯得非常陌生。那麼這個官職到底有什麼內容,能做什麼主呢?
  • 清朝:提督是多大的官,與總督相比,誰的官職大?
    水師提督劇照一、總督總督從字面上意思理解就是總理和督促的意思,在清朝總督掌管一省或者數省的政務和軍務兩江總督劇照二、提督在清朝提督的全稱為提督軍務軍務總兵官,分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兩種,是從一品武官,陸路提督是一省或數省綠營的最高長官(九門提督比較特殊)
  •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更牛?你看看領侍衛內大臣手下都是誰
    隨著諸如《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這兩個直接關係皇宮安危、皇帝安保的武職官稱,廣為人知。清朝時期,京畿地區尤其是皇宮之內的安危關乎皇權、統治根基的穩固而被統治階層視為重中之重。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官銜位列一品比肩尚書,實權卻還沒有知縣大
    要說在中國古代,有一些官職看起來一樣,實際上大不相似。比如說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看起來他們似乎只是左右之分,並無什麼差別。但實際上,左都御史可比右都御史的權利要大得多。再有就是這個官職,它聽起來似乎跟總督差不多,官銜也是一品的,可它要說實權,甚至連知府都不一定比得過。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清順治年間,順治皇帝廢黜「巡按制」,施行「督撫制」,總督和巡撫的權力才開始逐漸確立和穩固,成為朝廷管理地方政府的主要官職。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提督學政,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事宜,因為一般由皇帝欽派,帶有「欽差」意思,所以排位靠前,僅次於一省巡撫;按察使,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執掌一省公、檢、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