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有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哪個官職高?

2020-12-20 歷史中郎將

那麼這個職位是幾品呢,其實不要小看它,因為這個職位是標準的正一品。而反觀作為京城衛戍區司令的九門提督,其實剛開始也只是正二品設置,只是後來考慮到地位重要,提升了半格,也就是從一品,而這和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顯然沒法比。

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這裡就明確了領侍衛內大臣的品級和定員。侍衛處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組成,負責保衛皇宮、皇室成員安全、守衛宮門、引導官員覲見、保衛皇帝出巡等。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都是侍衛處長官,上三旗各二人,另有從二品散秩大臣若干輔助處理各類事務,也都由上三旗選拔。下屬正三品一等侍衛60人(上三旗各20人);正四品二等侍衛150人(上三旗各50人);正五品三等侍衛270人(上三旗各90人),藍翎侍衛90人(上三旗各30人)。後各侍衛人員由武進士中選取補充,不再局限於上三旗,但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必須是上三旗勳貴。侍衛外放官員後往往飛黃騰達。

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為「從一品」。

九門提督一職由於關乎京師防務,擔任該職的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自設立以後主要由滿族大臣擔任。在清朝要發動武裝政變,第一個要擺平的人就是九門提督。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立刻判處和珅死刑 。次日就宣布撤銷他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以防止發生叛亂。

領侍衛內大臣手下有六百名左右精挑細選的御前侍衛,再加上侍衛親軍一千多人,以及宗室侍衛總共有兩千人左右,雖然人數不及九門提督的多,但是地位更高,畢竟離皇帝更近。

相關焦點

  • 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更牛?你看看領侍衛內大臣手下都是誰
    隨著諸如《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這兩個直接關係皇宮安危、皇帝安保的武職官稱,廣為人知。清朝時期,京畿地區尤其是皇宮之內的安危關乎皇權、統治根基的穩固而被統治階層視為重中之重。
  • 清朝九門提督和大內侍衛首領,都是一品官,哪個更厲害?
    而為皇帝效勞的人,也分成了不同的官品,比如一品官員,在古代的時候,便是非常威嚴的存在,也是很有權勢之人,比如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臣便是如此。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們都是一品官員,到底哪個更加厲害呢?九門提督是中國清朝時期駐京武官,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 九門提督和侍衛內大臣,哪一個官更大?更有前途?對比很有趣
    九門提督不僅管理著九個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開啟和關閉工作。而且還負責維持京城的治安工作,它既是衛戍部隊,同時又是管理治安的警察部隊,換句話說,任何人只要進入京城,那就進入九門提督的管理範圍了,就算總督進入京城,譬如喝個酒喝開心了和老百姓鬧了矛盾。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大清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官職,說了你別不信
    長官簡稱「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京師內城共有城門九座,分別為:正陽、崇文、宣武、朝陽、東直、阜成、西直、德勝、安定)。但是或許知道和坤實際出任過什麼官職的人,可能就很少了,在領班軍機大臣、領護衛內大臣、主管內務府大臣這些一聽就赫赫有名的官職以外,還有著一個相比沒有那麼赫赫有名,甚至是聽起來還有一些「不值一提」的官職,那便是「九門提督」,這一官職聽起來極易就給人一種「保安」的感覺,殊不知並不是這樣的?
  • 清朝九門提督有多少人馬?步軍統領為何總是更換?嘉慶提升其官銜
    比如說,太師、太傅、太保以及領侍衛內大臣,全都是正一品。各部門的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全都是從一品。這些官銜的人數可不在少數,全都比九門提督這個正二品的等級要高。雖然他們也很重要,而且對全國局勢來說,六部尚書這些人顯得更加重要。但是對皇帝而言,九門提督才是最重要的官職。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會壓著九門提督呢?
  • 都是正國級幹部,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正一品品秩對應的文職官職並不多,除了相當於政治委常委兼任的省委書記,即內閣大學士兼領總督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武職官職中,除了八旗駐守地方的駐防將軍,在清朝建立初期擁有正一品品秩,後改為從一品;駐守邊塞要地之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擁有正一品品秩外,正一品對應的武職官員同樣少見於中央官職。
  • 清朝時期的九門提督,到底是個什麼官職?
    由於文學、影視等藝術作品的影響,九門提督已經成為了大家極為熟悉的一個官職。九門提督實際上只是簡稱,又稱步軍統領,其全稱乃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是清朝的高級駐軍武官。代表人物就是隆科多、蔣臨照和榮祿。
  • 清朝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的官職?很多人都想錯了
    在我們經常觀看的清宮劇之中,經常會發現有一個這樣的職位叫做「九門提督」,可以說清朝前期的皇位變遷都圍繞著九門提督所展開。毫不誇張的說,在清朝歷史上,等於是「得到了九門提督就等於得到了天下」,那么九門提督究竟是一個多大的官,他的職務放在今天究竟相當於有多大呢?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近來有讀者私信詢問清代的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有何區別,哪一個品級更高?其實這兩個職位都和清宮侍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們都屬於侍衛的範疇,其主要職責都是負責皇宮的安全。內大臣一般由蒙古和滿族英雄及愛新覺羅氏充任,內大臣在戰場上充當先鋒,他們在將帥與軍隊之間傳遞信息,或者接替倒下將領的職位。皇帝也委派侍衛精英充當特使前去拜會蒙古部族首領,出使明朝和朝鮮,或者充當蒙古額駙、皇室王公或其他重要人物的護衛。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清史劇和清宮劇近年來頻頻出現在熒幕上。拍攝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時,清史也最樂意被參考的,畢竟離今天比較近。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何謂軍門軍門與制臺、撫臺屬於「同一系列」,並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職名稱。比如制臺指的是總督、撫臺指的是巡撫,但制臺和撫臺卻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稱而僅僅是一種尊稱,大多用於下屬對上司的稱呼。
  • 清朝的一品大員,官職到底有多大,拿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地位?
    但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討論的是在大清朝時期的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那麼這個職位和大家想的一樣嗎?清朝時期的官職和傳統意義上的官職有些許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清朝時滿族人創立的,必然會留下一些滿族人的氣息,就比如攝政王,在我國歷史上的朝代就從來沒有過,但是攝政王的權力非常之大,以至於可以籠絡朝政,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副主席的位置了,然後就是接下來的正一品官職,正一品在清朝的統治下能夠做一些什麼職位呢?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清朝官職對應現代官職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相當與中央的直屬機構】。軍事系統: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
  • 明清六部尚書都只是二品,那一品都是什麼官?
    以清朝官制來講一下品級:清朝官制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從正一品到從九品,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制分文官、武官等,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接下來為大家帶來品級為一品的中央、地方大員。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侍衛處統領三種侍衛: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侍衛)和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統領侍衛處的領侍衛內大臣或者御前大臣,都是皇帝極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中挑選出任。這種掌管皇帝近身護衛和隨扈的侍衛隊伍,一直保持在600人左右,是皇帝安危的最後一道防線。一般情況而言,如果不發生類似嘉慶朝「林清事變」一樣的惡性事件,侍衛處一般不會有用武之地。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之前,君王身邊就有侍衛,入關之後擴充成侍衛處。侍衛處只選擇上三旗的強健子弟來擔當侍衛。如果下五旗有本事特高的,先把他從下五旗抬到上三旗,再當侍衛。同時,全國武舉的第一名,也就是武狀元,按例授一等侍衛。第二名武榜眼和第三名武探花按例授二等侍衛。侍衛處的首領大臣叫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的武官。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能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的橋斷,但我們可能更多的人都不會留意到御前侍衛這一角色本身,大不了,就以為他們只是皇帝身邊的一群保鏢而已。的確,比起歷史上的什麼宰相、丞相、太尉、尚書、將軍、知府大人等等如雷貫耳的官職名號,這御前侍衛確實好像不值得什麼一提,不就是個「侍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