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2020-12-18 調侃歷史

一說起宮禁,我們腦子裡可能馬上會冒出一個詞∶ 大內高手。大內高手是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說法。大內高手究竟是什麼人?

大內高手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禁衛軍)將士的俗稱,御林軍是最基本的宮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皇帝安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御林軍有∶漢朝的羽林軍、唐朝的神策軍、明朝的錦衣衛。清入關之後,龐大的錦衣衛機構投降,所以,清朝開國之初,把錦衣衛恢復為侍衛的初始職能,不再讓他們刺探情報,後來又改編成了"鑾儀衛"。鑾儀衛的最高負責人叫掌鑾儀衛事大臣。在他的下面還有鑾儀使、冠軍使、雲麾使等。但是並不受到重用,只負責單純的皇家儀仗。鑾儀衛下面有養馬所、修車所,還有馴象所。鑾儀衛的工作人員有滿族人也有漢族人。清宮戲中看到的鳴鞭的禮儀官,就隸屬於鑾儀衛。鑾儀衛的普通工作人員就是侍衛。武舉錄取的武進士中,有百分之四十是不用去軍隊的,而是給皇帝當侍衛。後來溥儀當皇帝的時候,鑾儀衛名字中有一個字犯了皇帝的忌諱,所以鑾儀衛就改名叫鑾輿衛。

但是,皇帝的安全顯然不能完全靠鑾儀衛來保衛。他們的主要作用還是顯示皇家威儀。鑾儀衛舉著彩仗、金瓜,看著好看,真打鬥起來確實不頂用。所以,皇帝把自己的安全主要寄托在侍衛處。

之前,君王身邊就有侍衛,入關之後擴充成侍衛處。侍衛處只選擇上三旗的強健子弟來擔當侍衛。如果下五旗有本事特高的,先把他從下五旗抬到上三旗,再當侍衛。同時,全國武舉的第一名,也就是武狀元,按例授一等侍衛。第二名武榜眼和第三名武探花按例授二等侍衛。

侍衛處的首領大臣叫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的武官。下面還有內大臣、散秩大臣、一等到四等侍衛、藍翎侍衛。不要以為侍衛是普通保鏢,人家可是品級很高的軍官,其中一等侍衛是三品官,最低的藍翎侍衛也是六品官。有很多讀書人,一輩子也當不了三品官。一等侍衛編制只有六十個人,缺一個補一個。他們可能最接近大家在影視劇當中看到的大內高手。所有侍衛處的侍衛合在一起,滿編制是五百七十個人。這五百七十個人當中,跟隨皇帝左右、皇帝最信任的通常只有兩三個,這些人能帶刀跟在皇帝身邊,叫御前侍衛。再低一級是御前行走,再下面還有乾清門侍衛、乾清門行走。乾清門侍衛不是只能守衛乾清宮,而是跟著皇帝走,守衛皇帝的寢宮。皇帝在哪,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就守衛在哪。

皇帝跟前的侍衛,一般都前程似錦。當年,和珅就是從侍衛起步的,因為在御前被乾隆看中了,從此平步青雲。和珅長得很英俊,又精明能幹,在御前被皇帝發現的機會就多。大家會發現侍衛升官都比較快。《清史稿》裡面,很多封疆大吏的履歷都是從侍衛開始的。

可是,就算侍衛們的本事再高,若遇上有大規模叛亂,五百七十個人顯然是不夠的。侍衛處還下轄一支直屬於領侍衛內大臣的軍隊,叫作親軍營。這是皇帝能夠直接調動的、最快的一支軍隊。親軍營的挑選標準比侍衛稍低一些,但也是在八旗當中挑選最精明強幹的子弟來當兵。滿員一共是一千七百七十人。皇帝的安保工作,如果有一個同心圓層次,那麼,最內層就是由侍衛處和親軍營組成的。

在侍衛處外圈保護帝王的、規模更大的軍隊,主要有駐紮北京城內外的各營。其中,護軍營總額有一萬五千多人,從八旗子弟中挑選官兵。上三旗的護軍守衛紫禁城,下五旗的護軍守衛都城,首領是護軍統領。

還有皇帝額外建立的,像特種部隊一樣的各營∶前鋒營,有一千七百七十人。皇帝每次出巡的時候,前鋒營在前面清道、突擊,有重大活動的時候警戒扈從。這一千七百七十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是裝備火器的。清朝的火器叫"鳥槍",持鳥槍的這部分官兵叫鳥槍前鋒。在冷兵器時代,鳥槍前鋒的威懾力還是挺大的;康熙時期,清朝專門建立了火器營,裝備有紅衣大炮和長槍,有七千八百多人,駐紮在紫禁城和圓明園行宮之間;健銳營,是乾隆皇帝鎮壓西南少數民族叛亂的時候,發現清朝軍隊行動遲緩,缺乏翻山越嶺、攻城拔寨的銳氣,所以挑選了一些身手矯健的官兵,還包括部分藏族人和西南少數民族士兵,建立了健銳營。士兵不到三千人,行動方便,攻堅克難。北京現在還有很多地名保留著清朝御林軍的痕跡,比如,火器營、健銳營。

以上所說的軍隊都是八旗軍隊,合起來的人數不到三萬。皇帝還建立了一支規模更為龐大的步軍營,人數超過了三萬兩千人,可以和上述的所有各營對抗。步軍營是混編的,其中既有八旗士兵又有漢族士兵,八旗士兵兩萬多,漢族士兵編為五個巡捕營,兵員一萬左右。步軍營的職責不單單是保護皇帝,還負責整個北京的治安和警備工作。北京內城有九座城門,這些城門的關閉和開啟就由步軍營負責,步軍營還管京城的治安事件。通俗一點講,步軍營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警備區司令部,兼武警、公安局、消防局、交管局,等等。它的人數最多,負責的事情也最多。

步軍營的首領是步軍統領,全稱叫作"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民間又俗稱九門提督,因為他主管北京內城九個城門。九門提督是很要害的崗位。因為他職權廣泛、位置重要,而且他掌管的京畿部隊數量最多,所以常常成為清朝政治鬥爭當中的重要角色。傳說隆科多幫助雍正篡位,當時他的職務就是九門提督。

主皇帝禁衛部隊的最外層,是留駐在北京周邊的八旗軍民。八旗組織寓兵於民,軍民合一,每個旗都有自己的武裝。每個旗都組織驍騎營,來保衛皇帝。但八旗大關後,迅速弱化,各旗驍騎營組織多名不副實。真正遇到戰爭,還得依靠護軍營、步軍營等。另外,清朝還有虎槍營(陪同皇帝打獵)、善撲營(陪同皇帝摔跤的)、嚮導處(給皇帝開路打前站的)等規模很小、職責單一的武裝,在整個制度層面可以忽略不計。

禁衛軍隊的很大部分,駐紮在通州、豐臺等地,建立了俗稱的通州大營、豐臺大營。因為和紫禁城最近,離皇權最近,所以這些大營控制在誰的手裡就直接影響北京城政治鬥爭的走向。自古以來,禁衛軍隊都很重要,劉裕、趙匡胤等人都是依靠禁衛軍篡位的。所以,皇帝很看重負責禁衛軍隊的大臣人選。在清朝,皇帝最看重的是領侍衛內大臣,接下來就是步軍統領(九門提督)。跟領侍衛內大臣相併列的是掌鑾儀衛事大臣。跟步軍統領相併列的還有很多人,比如護軍統領、掌管前鋒營的統領,但是因為他們部隊的實力比不上步軍營,所以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也比不上步軍統領。

相關焦點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其他封建王朝,到最後的幾個朝代都是各種無能,各種享受,最後江山斷送也屬正常。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從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到負責京城門禁守衛、治安緝捕並有權「頒其禁令以肅清城垣」的步軍統領衙門,從根本上講,都屬於皇宮警衛,都是皇帝一人的護衛力量。皇宮警衛皇宮警衛主要包括侍衛處和親軍營。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統領侍衛處的領侍衛內大臣或者御前大臣,都是皇帝極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中挑選出任。這種掌管皇帝近身護衛和隨扈的侍衛隊伍,一直保持在600人左右,是皇帝安危的最後一道防線。
  • 清朝什麼人會被選為「大內高手」?武功高強還不行,身份很重要
    和歷朝歷代一樣,清朝皇帝自視為「上天之子」,擁有天下和萬民;紫禁城是他處理政事、居住生活的場所,也是清朝權力中樞,甚至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如何守護紫禁城、保衛皇帝的安全,實屬天大的事。我們常常從影視劇、小說中看到「大內高手」這個詞,這些人就是皇宮裡的衛士。
  • 大內侍衛有多厲害?晚清老照片真實還原!英氣逼人,一看就是高手
    大內侍衛說到這幾個字大家都一定想到了武林高手,大內侍衛到底是幹嘛的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些精挑細選的保鏢,在過去的時候,就是在皇帝身邊,保護皇帝人身安全的人,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圍著皇帝轉,保護皇帝的生命安全,替皇帝擋刀。
  • 清朝最後一位大內高手是誰,武功到底有多高?許世友曾專程拜訪他
    要說起清朝末期到民國時期的「武林高手」,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霍元甲、陳真、黃飛鴻、葉問、大刀王五等人。但其實,在清朝末年的時候也有這樣的一位武林高手,他雖然沒有像霍元甲、黃飛鴻這樣的武術家出名,但是他的地位和武學功底卻是不容小覷的。 此人便是清朝大內第一高手——「宮寶田」。
  • 歷史冷知識,皇帝不止一個玉璽,清朝皇帝手中居然有25方玉璽
    古代皇帝的玉璽通常尺寸都很大,一隻手難以拿住。玉璽的數量其實不只有一個,秦朝皇帝的玉璽有六方,到了後世朝代竟然越加越多,清朝皇帝手中的玉璽數量居然高達25個。為什麼皇帝要研究出這麼多的玉璽,玉璽又有哪些分類呢?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清朝是從後金過渡而來,從後金建立,到清朝滅亡,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其中10位皇帝是大統皇帝,坐朝北京,統治全國。在這12位皇帝中,誰是最開明的皇帝呢?是康熙還是雍正?
  • 清朝八大總督都有哪些,轄區是哪裡?
    清朝沿襲明制設置總督,清朝總共設有八大總督,管轄一省或數省的軍政、民政等事務。能當上握有兵權的總督的都是不一般的人,最出名的非曾國藩和李鴻章莫屬。清朝的八大總督都有哪些,都管轄哪些省呢? 清朝的八大總督從北往南,從東往西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這裡穿插一下總督的意思,總督指的是統領一個省或是幾個省的最高行政、經濟以及軍事長官,相當於如今某個地區的省委書記。在清朝,最火的官職就是直隸總督了,因為直隸總督可以管理首都北京的所有事務,能當上直隸總督的,大都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或是朝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
  • 清朝最後的大內高手,徒手躲張作霖2發子彈,一句話道出武學精髓
    文/溫酒講歷史相信大家都看過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裡面對大內高手的刻畫可謂是十分深刻,各種飛簷走壁、化骨綿掌、絕世神功讓人看後激動不已。但是小說歸小說,可能你會問現實中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人?那肯定是有的。古代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在他們身邊的侍衛絕對都是武藝高強的,當然並沒有小說寫的那麼誇張。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清朝最後一位大內高手—宮寶田,看看他的武功究竟有多高?他到底做了些什麼讓人對他刮目相看。宮寶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他是清末有名的拳師,是清末皇帝的貼身保鏢,是清朝最後一位大內侍衛總管。
  • 南巡中的耀武揚威,皇帝苦心孤詣,時刻告誡八旗軍要防止軍事鬆懈
    02王朝危險在乾隆皇帝看來,巡幸和射箭攜手,都是軍事演練的形式,而它們的荒廢,對於清朝極其有害。乾隆皇帝認為,八旗內部的軍事衰敗威脅著整個清朝政體。在他看來,以清朝帝室及旗人為代表的士氣和紀律,就是盛世、開明政體以及廣袤帝國的堅實基礎。換言之,乾隆皇帝將清朝統治的輝煌成就一一全體人民所享有的文明、穩定與繁榮歸因於徵服者精英在所有國家事務尤其是軍事事務中紀律嚴明的積極行動。
  • 清朝皇帝為什麼有蒙古和漢人血統?看看清朝皇帝的生母是哪些人
    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建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的血統卻不是純正的滿族人,因為清朝的后妃裡面有著大量的蒙古人和漢人,而且自康熙帝之後,清朝歷代皇帝都帶有漢人血統,這一點是需要的大家注意的。首先清朝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注重吸收蒙古人作為滿族的同盟,努爾哈赤與蒙古的科爾沁部聯盟,他迎娶科爾沁明安的女兒。努爾哈赤二子巴圖魯貝勒娶蒙古扎嚕特部鍾嫩之女為妻,五子莽古爾泰娶該部內齊之妹為妻,可以說蒙古和清朝的聯姻早就開始了。
  • 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_菜餚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
  • 清朝皇帝年終獎發什麼 清朝皇帝年終獎賞賜什麼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清朝皇帝年終獎賞賜什麼?年終獎都是大家一年中最期待的,在古代也是有年終獎的,那麼清朝的時候皇帝會給官員們什麼作為年終獎呢?大家都想要知道賞賜的內容,遊戲鳥小編這就帶著大家來了解下。螞蟻莊園1月8日課堂問題答案古代官員也有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正確答案:裝有金銀的荷包
  • 你知道清朝到底有多少個皇帝嘛,他們分別都是誰?
    清朝是離我國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歷史朝代,清朝的滅亡標誌著我國封建歷史的結束,今天我們來看看清朝時期都有哪些皇帝。清朝的統治從公元1636皇太極正式建立清朝以來直至公元1911年隆裕太后代宣統皇帝溥儀宣布退位,一共歷時有275年。
  •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萬裡長城自秦朝以來一直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標識,早年秦漢王朝修長城是為了防備匈奴,明朝修長城則是為了防備蒙古。久而久之,長城不僅作為一個軍事設施,更成為一個特有的文化現象,還是把中原農耕民族與草原遊牧民族隔離的分界線。自清王朝的康熙時期開始,萬裡長城開始徹底失去兩千年來的軍事意義。康熙帝總結歷史經驗認為,歷代的漢族大一統王朝修築長城是為了防備塞外遊牧民族的侵擾,但是並沒有徹底解除邊患。
  • 故宮有九千房間 清朝皇帝在哪裡睡覺?在哪裡辦公?
    故宮很大,光是建築面積就有15萬平方米,房間則有9000多間——假如皇帝心血來潮,每間房子睡一晚,他得花3年時間,才能將每一間房子睡遍。那麼,故宮那麼大,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哪間房呢?第一個搬到故宮居住的皇帝是順治皇帝。
  • 清朝時期,只有皇帝是「正國級」?你對清朝官制的誤解,有多深
    01 皇帝皇帝乃係中國帝制時期的國家最高統治者。對於將中央集權、皇權至高無上發展到極致狀態的封建王朝,清朝將皇帝在皇權國家的特殊和絕對「一把手」的地位,予以絕對確定。在清朝所有的政治機構中,從內閣到六部;從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級政府,雖有都有皇帝或者朝廷委派的「當家人」,但從根本上講,皇帝才是絕對的領導者、話事人。
  •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大內高手:圖2貼身保護慈禧,圖5是侍衛總管!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大內高手:圖2貼身保護慈禧,圖5是侍衛總管!大內高手是指在皇宮裡武功高強的侍衛,負責保衛皇宮的安危。影視劇中有很多的大內高手都是高大威猛的,圖中4位真實的大內高手卻有點嬌小了。不過,他們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確是習武之人。
  • 清朝之前的皇帝都將兄弟趕到封地,清朝卻把兄弟們都摁在京城?
    有鑑於西漢七王之亂的爆發,此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不斷削弱諸侯藩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但藩王分封制度,還是成為了一種傳統。朱元璋的做法很聰明,在大肆屠戮功臣武將後,朱元璋希望在地方上具備一定武力的兒子們,能為皇帝戍邊,拱衛京師。在朱元璋利用兒子們管理地方的同時,他也限制了兒子們管理地方的權力。可以說大明的藩王們空有被限定的兵權,卻沒有財權。這樣的藩王們,是便於皇帝約束、管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