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_菜餚

2021-02-17 家庭養身每日推送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原標題: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

中國是一個很講究「吃喝」的國度。每一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除夕),當然得以一場盛大的晚宴來宣告結束——這一頓晚宴,人稱年夜飯。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因為,這頓飯要等家裡所有成員都到齊了才開動,有闔家聚餐的含義。

清朝皇宮裡,有著自己的年夜飯。這頓年夜飯,通常是擺在乾清宮裡的。

乾清宮是皇宮內三宮之首(另外兩座是交泰殿、坤寧宮)。在清朝初期,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將年夜飯放在乾清宮舉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後來,從雍正皇帝開始,清朝皇帝將寢宮搬到了養心殿,乾清宮不再作為寢宮,成為皇帝召見和選派官吏、批閱奏報,處理日常政務和舉行重大賜宴活動的場所。皇帝家的年夜飯,依舊在乾清宮舉行。

皇帝家的年夜飯,當然是以皇帝為主角。此外,還有皇后、妃嬪參與。眾所周知,在平常日子裡,皇帝吃飯都是一個人一張桌子,不會與皇后、妃嬪一起進餐。皇后、妃嬪有自己的廚房和進餐場所。只有到了除夕之夜的年夜飯,皇后、嬪妃才有機會與皇帝一同進餐,給這頓晚宴賦予了一絲「闔家團圓」的特殊含義。

為什麼我要說「一絲」呢?

這是因為,在皇家的年夜飯裡,沒有成年皇子的身影。他們只能參加第二天(正月初一)在乾清宮舉行的宗室宴會。據《起居注》記載,1906年正月初一早餐,35歲的光緒皇帝在給慈禧太后「請安道新喜」、接受大臣的朝賀和后妃的行禮、陪慈禧太后看戲後,就來到乾清宮,「賜王、貝勒、貝子、公等宴座」。

按照清朝典禮制度,在皇宮裡,只有皇帝一人有資格與宮內的女性一同飲宴。皇子作為他們的兒子,都沒有這種資格。所以,皇宮的年夜飯與民間的年夜飯,都有很大區別。

而且,雖然是年夜飯,皇帝和后妃並不在同一張桌子上進餐。皇帝獨自在一張金龍大宴桌上進餐。皇后的餐桌位於左邊,坐東朝西擺放。其餘嬪妃的餐桌依照級別在左右依次擺放。同時,皇帝和后妃所使用的餐具也不一樣。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更像是分餐制,而非合餐制。

每到除夕這天,乾清宮內外懸掛著萬壽天燈、萬壽寶聯等,營造出過年的氣氛。上午,太監和宮女會將餐桌等擺設到乾清宮裡。中午12點左右,太監和宮女陸續給餐桌上點心和涼菜。下午4點,皇后、妃嬪悉數到場,等候皇帝駕到。晚上6點,夜幕剛剛降臨,皇帝趕到年夜飯現場,年夜飯正式開始。

年夜飯正式開始後,大家並不能動筷。皇后、嬪妃要向皇帝行禮,隨即才能入席,享用美食。期間,皇帝、后妃一起觀看承應宴戲。皇帝賜酒時,各位后妃均須離開坐席,向皇帝跪拜行禮,表示感謝。如果皇帝賜酒的次數比較多,整場宴會,后妃都在不斷跪拜中進行,相當勞累。

承應宴戲結束後,這場年夜飯也進入了尾聲。后妃給皇帝跪拜行禮,感謝賜宴。皇帝離去,后妃各回各家,年夜飯正式結束。

那麼,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是不是都有山珍海味呢?這倒不是。

根據清宮膳食檔案記載, 1784年的年夜飯上,御膳房為乾隆皇帝金龍大宴桌準備的食材,有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7隻、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隻、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隻、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白面5斤4兩、白糖6兩。這些食材除了鹿肉、野雞、鹿尾等少數「山珍」外,就是尋常之物,並無鮑魚、龍蝦之類的海鮮。

這與清朝皇帝的生活習慣有關。清朝皇帝先祖生活在關外,對於海鮮沒有格外的興趣,只是偶爾吃點各地進貢的河鮮。

當然,在清朝皇帝年夜飯的菜餚數量還是有很多,看上去琳琅滿目。

根據乾清宮家宴檔案記載,1779年,乾隆皇帝的金龍大宴桌上一共擺設了109碗(盤)菜餚,加上宴禮中所進湯膳、酒宴,共計153品。乾隆皇帝食量再大,也處理不了如此多的菜餚。絕大多數菜餚,他甚至連看都沒看,就被撤下去了。

這些撤下去的菜餚,會被賞賜給太監、宮女,以免出現浪費。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話題|紫禁城裡,古代帝王的年夜飯都吃啥?
    最近,故宮角樓餐廳的年夜飯引發關注。一頓賣6688元的故宮年夜飯,3天內,發生了多次反轉。圖片來源:故宮角樓餐廳微博不過,這也勾起了不少網友好奇心:六百年前的清朝,皇帝們在紫禁城裡,都是怎樣準備過年?他們過年時也像今天的人們一樣要吃年夜飯嗎?
  • 清朝皇帝吃飯規矩有多繁瑣?一天兩頓,妃子不可以陪著一起吃!
    妃子若想留下,除非是得到皇上的特別允許,即便如此留下的妃子也只能是負責給皇帝夾菜伺候著,自身並不能坐下來一起吃。另外,妃子在伺候皇帝進膳的時候還不能勸食,不可以主動勸皇帝去吃哪些,不吃哪些。那這些妃子們平時是怎麼用膳的呢?據記載,不同等級的妃子們日常膳食標準也是不同的,皇宮裡的御膳房會根據她們各自的品級準備提供不同的夥食,並不是她們想吃什麼就能吃什麼的。
  • 一張福州人的年夜飯菜單,看完都流口水了!
    在福州,除夕晚上叫「三十暝晡」,有句老話說:「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不管在哪裡,都要回來吃上團圓飯。在老福州人的眼裡,過年可以說是相當值得期待的事情。最為期盼和重要的莫過於那頓闔家團圓的年夜飯。
  • 清朝皇帝每天吃什麼?看了菜單卻讓人羨慕不起來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極盡奢華。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在當時人的觀念中,天下萬物都是屬於皇帝的,皇帝在日常生活中鋪張浪費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朝皇帝每天吃什麼。
  • 福州記憶裡最甜的年夜飯!
    因為在福州話裡蒜和海蠣的發音與孫和弟一樣,為避免爺爺奶奶吃孫,哥哥吃弟。所以蒜和海蠣在老福州年夜飯中不可以單獨上桌。芥菜粥是年夜飯裡一定要有,最好放在頭道吃。↓↓↓古時候,福州有一對窮夫妻,丈夫是個屢考不中的窮書生。一年除夕,他們家只有一把芥菜可以做年夜飯。妻子就用芥菜煮粥,撒上一些便宜的蝦米、蟹米和魚米。吃飯時,夫妻互相謙讓,丈夫說「你吃蟹,我吃魚」,妻子說「你吃魚,我吃蝦」。鄰居們聽了,以為他們家很富有,年夜飯都是山珍海味,就傳開了。第二年,書生中了狀元,他們果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 帶你領略福州人的年夜飯!看完都流口水了!
    在福州,除夕晚上叫「三十暝晡」,有句老話說:「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不管在哪裡,都要回來吃上團圓飯。在老福州人的眼裡,過年可以說是相當值得期待的事情。一年除夕,他們家只有一把芥菜可以做年夜飯。妻子就用芥菜煮粥,撒上一些便宜的蝦米、蟹米和魚米。吃飯時,夫妻互相謙讓,丈夫說「你吃蟹,我吃魚」,妻子說「你吃魚,我吃蝦」。鄰居們聽了,以為他們家很富有,年夜飯都是山珍海味,就傳開了。年糕是必須吃的,年糕諧音年高,有發財、步步高、甜蜜的意義。
  • 山東2018年夜飯吃什麼菜好 在臨沂這些菜必須要有
    除夕夜的年夜飯是我們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也是最豐盛的一頓飯。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年夜飯吃哪些菜也很有講究,除了要吃好吃飽,還要有好的寓意。小編來為您介紹一下北方年夜飯必備的佳餚。
  • 清朝皇帝為什麼有蒙古和漢人血統?看看清朝皇帝的生母是哪些人
    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建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的血統卻不是純正的滿族人,因為清朝的后妃裡面有著大量的蒙古人和漢人,而且自康熙帝之後,清朝歷代皇帝都帶有漢人血統,這一點是需要的大家注意的。首先清朝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注重吸收蒙古人作為滿族的同盟,努爾哈赤與蒙古的科爾沁部聯盟,他迎娶科爾沁明安的女兒。努爾哈赤二子巴圖魯貝勒娶蒙古扎嚕特部鍾嫩之女為妻,五子莽古爾泰娶該部內齊之妹為妻,可以說蒙古和清朝的聯姻早就開始了。
  • 這皇帝竟餓到偷太監食物吃,真相令人不忍
    ,古代皇帝都是錦衣玉食,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玉盤珍饈,但是清朝有個皇帝在吃的方面,卻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經常餓得肚子咕咕叫,有時候甚至不得不搶太監的食物。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把皇帝的膳食總結為四句話:「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顛覆了一般人對於宮廷內美食的想像。 溥儀揭露了宮廷處處講究排場,卻是華而不實的真相。
  • 108道御膳還不夠吃?為什麼天天山珍海味的清朝皇帝都是瘦子呢?
    所以,從歷代清朝皇帝的畫像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帝中除了皇太極略有富態之外,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瘦子。舉辦餓了麼917有範節,並在那一天進行吃貨科舉考試,尋找最強吃貨狀元!望天下吃貨可以為四爺分憂解難,參加吃貨狀元考試,共謀「吃飯」大事!
  • 回古代過年,年夜飯吃什麼?
    在春節前的這一晚,中國人還要過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現在的年夜飯越來越豐富,但要是在古代,中國人在年夜飯上能吃到些什麼呢?唐朝出現餃子,宋朝出現湯圓,孔孟先聖的過年主食只有「粗糧」先秦時吃「麥飯」,唐朝以後米、面才普及無論年夜飯上有什麼山珍海味,人們也少不了要吃主食。
  • 清朝皇帝吃飯能精緻奢侈到什麼程度?能有幾道菜?
    前言:吃飯是人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吃的菜也更加注重營養以及搭配方式。古代的皇帝也是人,肯定也免不了吃飯,各朝各代皇帝吃飯是的吃法也不盡相同,也會根據皇帝口味喜愛程度的不同,調整飯菜的搭配程度和豐盛程度,那清朝皇帝吃飯時有多少道菜呢?能奢侈到什麼程度呢?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年夜飯,越南人都吃啥?
    每家每戶的這桌年夜飯,飽含了每個家庭這一年來的酸甜苦辣,也許豐盛,也許簡單,也許獨特,也許平常,但總有一種味道是相似的,那就是溫暖和幸福。 越南和我們中國一樣,也將春節視為全年最重要的節日。當然,年夜飯也是越南人必不可少的過年項目之一。
  • 別羨慕皇帝,你吃的可能比他好
    清朝標準御膳,每頓飯就有120道菜,要擺三張大桌。 後來隨著大清國力日益衰退,菜譜數量減少,從原來的120道減少為64道,之後又減為32道、24道。不過到了慈禧太后掌權時期,又恢復了早期的排場,每頓飯必須上百道菜。 但實際上,慈禧真正吃的也就是離自己最近的那幾道,遠處的菜是什麼她可能都沒看清。
  • 雞鴨魚肉都得有 上海人的年夜飯有哪些講究?
    上海人的年夜飯有哪些講究?  最重要的一頓大餐  對中國人來說,「民以食為天」,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吃飯。而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就是春節,所以年夜飯自然也就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大餐。不論富裕還是拮据,家家戶戶都會想方設法把這頓大餐安排得隆重而豐盛。
  • 乾隆皇帝的年夜飯,飯菜多,規矩也不少,吃頓飯也不容易啊
    那麼古代皇帝都吃什麼呢?清宮檔案的《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了乾隆皇帝1781年的年夜飯。這頓年夜飯,不僅菜品多,規矩也是不少的。清朝皇帝平時一天正式的飯是兩頓,早上6點多吃早飯,下午2點多鐘是晚膳。年三十這天,晚膳推遲到下午4點多鐘開始。晚宴擺在乾清宮殿內,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
  • 年夜飯的由來 閩南人年夜飯習俗盤點
    這事兒慢慢傳到了人間,有一戶人家,比別人都奸,很快想到了應對之策。吃年飯時,把大門關得緊緊的,家人誰也不準大聲說話,等鐵拐李來討飯時,他家年飯已經吃過,打開大門時,桌上空空蕩蕩的,無以施捨給鐵拐李,鐵拐李一看,這家夠窮了,連年飯都吃不起,於是在他家門口放上幾個元寶就走了。  這下,這戶人家便發了,但沒有不透風的牆,別家也看出了他家發財的原因,便都跟著學起來。
  • 年夜飯常吃美食的寓意
    除夕的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 ,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 ,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俗話說得好,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頓飯。
  • 皇帝每天過的是什麼日子?光吃一樣,每天伺候他的人就不計其數
    吃飯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皇帝吃什麼菜?怎麼吃?什麼時候吃?誰來做?誰來送?都有著嚴格的流程安排,絕非我們印象中的那般簡單。清朝的皇帝,吃飯餐次並不固定,有時兩餐有時三餐,具體視皇帝胃口而定。正常情況下皇帝只吃兩餐,即早餐與晚餐。在就餐之時,只有皇帝一人入食,其他太監、宮女則在一旁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