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總督都有哪些,轄區是哪裡?

2020-12-11 騰訊網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對陝甘總督年羹堯比較熟悉,年羹堯本是四阿哥的人,他能當上總督,得益於九子奪嫡的幾個阿哥之間的勾心鬥角。先是八阿哥為了挖老四牆角,年羹堯被舉薦為四川提督,而後又是被和老八一夥的老十四舉薦成為陝甘總督(實際上應該是川陝總督),其實也是為了挖老四的牆角,總督這種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是奪嫡阿哥們重點拉攏的對象。

總督並非清朝首創,在明朝時已有,不過明朝時最初總督並非固定的官職,而是臨時性的,由朝廷派出到地方處理大事,類似於欽差大臣,辦完事權力就被回收,後來慢慢形成固定的官職。清朝沿襲明制設置總督,清朝總共設有八大總督,管轄一省或數省的軍政、民政等事務。能當上握有兵權的總督的都是不一般的人,最出名的非曾國藩和李鴻章莫屬。清朝的八大總督都有哪些,都管轄哪些省呢?

清朝的八大總督從北往南,從東往西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也有清朝九大總督的說法,不過那是到了清末,東三省建省以後才設立了東三省總督。

一、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駐保定,清朝末期移駐天津。直隸總督管轄直隸省,大概範圍是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直隸總督因為管轄京畿重地,負責保護皇帝身家性命的。尤其是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更是權傾朝野。所以這個最為重要的總督之位,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深得皇上信任的人才可以擔任,如榮祿、琦善、李衛、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

二、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駐江寧(今南京),管轄兩江地區,即如今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兩江總督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存在。因為兩江總督所轄之地土地肥沃,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是朝廷的經濟命脈(錢、糧、稅賦)和主要文官來源地。後來兩江總督又兼任南洋大臣,成為南方封疆大吏的領袖。出任過兩江總督的牛人也很多,比較出名的如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人。

三、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駐武昌(今武漢),管轄湖北、湖南兩省。兩省位居長江中遊,有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富饒土地,而且據長江航運之便利,也是經濟比較富足之地。尤其是清末,湖廣地區成為重要的經濟和軍事中心,如大漢口當時是僅次於上海的世界級大城市。洋務運動時漢陽兵工廠是晚清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廠。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等都出任過湖廣總督。

四、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駐福州,管轄福建(包括臺灣,當時屬福建省)、浙江兩省。兩省位於沿海地區,肩負國家海防的重任,尤其是倭寇、海盜橫行的年代,因此當時駐紮在閩浙地區的綠營官兵是最多的。比較出名的閩浙總督有鄧廷楨、左宗棠等。

五、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駐廣州,管轄廣東(包括海南,當時海南屬廣東)、廣西兩省之地。當時的兩廣地區是僅次於兩江地區的富庶之地,還有當時最重要的港口。在清朝海禁後,廣州港是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出任過兩廣總督的比較有名的有:林則徐、琦善、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

六、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駐蘭州,管轄陝西、甘肅兩省。但是陝甘總督還要兼顧青海,在清朝後期新疆建省以後,陝甘總督還要兼顧新疆地區。可以說,陝甘總督是八大總督裡面管轄的地盤最大的。當然了,當時西部地區的經濟和兩江、兩廣地區完全沒法比的,但是那裡的事可不少,主要是軍事方面戰事多,因此駐軍最多。和兩江、兩廣等地區對總督的要求不同,陝甘總督的任命對軍政能力更看重。比較出名的陝甘總督如福康安、林則徐、鄧廷楨、左宗棠等。

七、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駐成都,管轄四川省(包括如今的重慶市)。四川總督雖然只管一省,但是四川面積實在是太大,地形複雜,而且還要兼顧西藏、雲南等地區的事務。西藏有情況,四川第一個得上,如清初平定川西的西藏、青海、大小金川等地,大都是先從四川調兵,或者四川作為後勤基地。比較出名的四川總督有策楞、丁寶楨、趙爾巽等。

八、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駐昆明,管轄雲南、貴州兩省。雲貴總督所轄區域位於雲貴高原,環境惡劣,經濟落後,民族多,事務繁雜,要肩負治理內亂和防守邊疆的重任,同時還要兼顧部分藏區事務。進京面聖還得跋山涉水,可以說是最累、最不好幹的總督了。山高皇帝遠,幹好了皇上看不到,幹不好出了事還得挨罰。因此,雖然擔任過雲貴總督的人不少,但是熟悉的不多,比較出名點的有趙良棟、鄂爾泰、尹繼善等。

清末的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總督比較特殊,駐奉天(今瀋陽),管轄黑龍江、吉林、奉天(今遼寧)三省。東三省因為是清朝皇帝的老家,所以設置柳條邊禁止內地人流入,這樣的造成的結果就是東北地區的大片領土被侵佔。到了清朝快要滅亡的前夕,即1907年,才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在東三省設省,盛京將軍任東三省總督。不過存在了沒幾年,清朝就亡了。東三省有過三位總督:徐世昌、錫良、趙爾巽。所以,清朝八大總督是一般比較常見的說法,並未把東三省總督包括在內。如果算上的話,就是九大總督了。

此外,還有一些時間比較短的總督,如川陝總督(轄四川、陝西、甘肅,如年羹堯、嶽鍾琪)、山西總督、山陝總督(轄山西、陝西)、河東總督(轄河南、山東,有說是專門為田文鏡設置的)、廣東總督、廣西總督、浙江總督、江南總督等等。

清朝還另外設有專項的總督,如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等,專管漕運事務和河道的疏浚維護等。

相關焦點

  • 清朝為何設兩江總督,轄區是江蘇和江西嗎?
    清朝疆域遼闊,而如果不算邊疆地區,清朝設有八大總督,以及不設總督的河南巡撫、山東巡撫、山西巡撫。這八大總督是:轄區包括河北省、京津、內蒙古中南部的直隸總督。轄區包括甘肅省、陝西省、寧夏的陝甘總督。轄區包括福建省(當時包括臺灣島)、浙江省的閩浙總督。轄區包括江蘇省(當時包括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的兩江總督。八大總督加上三個巡撫,清朝共有11個總督或巡撫轄區。這11個轄區對清朝來說都非常重要,沒有輕重之分。但如果一定要挑出兩個最重要的,按清朝人的說法,則是北直隸、南兩江。
  • 清朝總督在轄區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兩百多年的清朝歷史中,總督可分為兩類。一類以職權為劃分,如漕運總督、河道總督。一類以轄區劃分,如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但這兩類總督的命運,卻有極大不同。前一類走向衰落,後一類影響力卻不斷提高。這跟形勢變化有關。清朝初年,地方曾設提督、將軍職位。以級別而言,它們也被列為封疆大吏。
  • 清朝的總督要比巡撫官職大,可為何地方巡撫經常與總督對著幹呢?
    總督和巡撫是清朝管理地方的兩個要職,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大員、一屆封疆大吏,但總督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後為從一品)、巡撫是從二品,總督的管理範圍、權利也要比巡撫大一點,可清朝卻經常出現巡撫不聽總督命令、不把總督放在眼裡的情況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不過明朝也有中央派出官員,不止一個,有三個,叫總督、巡撫和巡按。清代沿襲明朝制度,但派出官員只有兩個,叫總督和巡撫。這就是總督的來歷,明清都是總督最大。那麼,現在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其實,無論是六部尚書還是總督,他們不是一個類別的,無法比較,一個橫向,一個縱向。
  • 清朝的陝甘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清朝時,總督屬於封疆大吏,正二品官員,級別不低。陝甘總督,就是其中之一。這一職位最早可追述至明朝。清朝建立後,依舊延續這一職位。陝甘總督也是清朝九位最高級別的封疆大吏之一。跟一般的總督不同,除了掌管軍務、政務,還兼任巡撫的職位。
  • 清朝六部尚書和地方總督誰的實權、品級更高一些?
    清朝尚書是清朝朝廷中央的六大部部長,清朝的尚書與明朝有一些不同,清朝的六部尚書是有十二個人的,這十二個人有六個是辦實事的漢人大臣,有六個人是基本不辦事情的滿人貴族。如果要說到清朝總督和清朝尚書的誰的權力更大一些,這其實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清朝每個總督、每個尚書手中掌握的權力都是不一樣的。
  • 正二品的總督和從一品的總督有什麼區別?
    清朝的時候,總督作為同時掌管幾個省份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屬於清朝最高級別的官員。正因為總督位置重要,所以清朝對於總督,曾設立多個不同官階,讓他們行使不同職權,處理不同事務。清朝官職中,總督規定官階為正二品。這是清朝授予總督的基本官階。清朝官職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
  • 兩江總督是哪兩江?轄區內這個省如果存在至今,將是最發達地區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官秩從一品。兩江總督的管轄範圍在今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及上海市,由於清初江蘇(含今上海市)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稱為兩江總督。
  • 清朝的制臺、撫臺、藩臺、臬臺、學臺、道臺、府臺都是些什麼官?
    在清朝,制臺、撫臺、臬臺、藩臺、道臺、學臺、府臺,這些稱呼都是對清朝地方官員的一類尊稱。首先來說,為什麼清朝官員要用「臺」來對其進行尊稱呢?因為自秦漢以來,朝廷便以「臺」來為中央高級官署命名,比如尚書臺、御史臺等。到了清朝,「臺」便演變成了對某些地方高級官員的尊稱。
  • 清代的總督與巡撫到底有什麼區別?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提起清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就會不難發現,它實行的是一種「督撫制」。也就是由總督和巡撫共同構成了對地方的行政管理核心。然而,總督與巡撫雖然職能非常相近,但又有哪些區別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探尋一番。
  • 清朝的省級地方文官制度: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在清朝,省一級的官員大概有七個人∶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將軍、提督,這是最理想的狀況。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其中的文官: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太子太師這類的也一樣,都是榮譽稱號。況且康熙朝後,清朝是不立太子的,太子的老師又有什麼用呢?與大學士一樣,雖然沒有實權,但都是一、二品的大官。領侍衛內大臣侍衛處的最高長官,負責皇帝的貼身警衛工作。侍衛處就好比中共中央警衛團,就是熟知的「8341部隊」。
  • 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大,為何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犯上作亂?
    清代的總督,承襲自明朝的制度,全名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權力也看上去很大,號稱可以「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也就是軍事民事吏治都歸總督管。而且大多數的總督,都是一口氣要管兩三個省。理論上說,這些總督大人,很有機會成為權傾一方的土霸王。不過,這也只是理論上。首先一條限制清代總督權限的事實,就是官員人事任命大權。
  • 清朝的兩江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了解清朝後期歷史之後,我們知道了兩江總督,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形成兩江總督的主要原因,兩江總督在當時官居一品,就我們所熟知的代表有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幾人。所以兩江總督是統管江南(江蘇和安徽)和江西兩處地方。因此被稱為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總督署處於南京中心。
  • 清朝總督的權力為何如此之大?難道皇帝不害怕他們造反嗎?
    總督,通常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許多國家都有或曾經有設置過總督職位。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制軍」等,官階為正二品。但是,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最高配至從一品。並且,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的同時,在政務之外還兼掌著軍務與經濟。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知府,來說一下知府的上級長官道臺,道臺這個官職是清朝獨有的,道臺這個官職是介於巡撫和總督以及知府之間的官職,道臺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不過也有特殊的時候,在清朝時期駐外的道臺中二品和三品的也有,不過道臺這個官職一般都是同品級的官員兼任,這個官職的職責有時候分工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作為專門負責督糧和糧儲道,也被稱為糧道,以及負責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些什麼官?
    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高級武職官員。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勢必會出現一些滿漢二元化的制度設計,尤其在軍事制度上更是如此。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分為兩個系統,其一是八旗系統,其二是綠營系統。其中,將軍和都統屬於八旗系統,提督和總兵屬於綠營系統。
  • 清朝:提督是多大的官,與總督相比,誰的官職大?
    看過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的官》人一定有印象,當水師提督常坤喊來人,給二位公子拿餅的時候,是刑部尚書端過來,刑部尚書對水師提督畢恭畢敬,這裡明顯可以看出是刑部尚書比水師提督官小。這只是在電影裡面,真實的是這兩人是平級的,而且刑部尚書職權比水師提督大多了。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總督是一省或二三省的最高長官,掌管治下省份的行政、經濟及軍事大權,官階為正二品。不過,為了方便管理,按照清朝慣例,總督一般都會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而使總督名正言順地擁有領兵的權力和督查官員的權力,官階也因此提升為從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