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降」壓力下,網貸平臺借道AMC將新增業務轉表外

2020-12-17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在金融風險出清的過程中,互金平臺整體「三降」效果明顯。但《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平臺轉型的特定階段,一些網貸平臺為了控制平臺業務總量,而「繞道」實現新增的資產轉移「表外」。具體而言,由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地方AMC」)收購併打包網貸平臺的新增資產,然後在交易所上掛牌轉讓,最後由個人投資者認購。

自2018年開始開展網貸平臺「降餘額、降人數、降店面」(業內稱為「三降」)行動至今,業內網貸平臺均在逐步轉型或者退出。然而,這類網貸平臺將新增業務「繞道」轉移的模式,與監管導向相悖。此外,這一類產品是否適合個人投資者購買也有不同爭議。

多位互金平臺從業者對本報記者表示,「互金平臺在平臺出清、轉型的關鍵期,雖然大的方向是按照監管要求降存量,減少新增,但由於有些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於平臺的三降數據限制比較嚴格,就出現網貸平臺將部分新增的資產通過『設計』『包裝』,走機構通道消化掉。」

一位與地方AMC有過業務合作的從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地方AMC主要參與處置的資產以大中型企業借款居多,這種底層資產為小微企業或個人消費金融資產為主的資產,一般沒有抵押物以個人信用為主。這種資產AMC接手的非常少,可能是由平臺主導產品架構,底層資產和增信措施都是由平臺主導,然後由AMC做通道的業務。」

虛設2萬元認購門檻

記者注意到,這一類產品經由AMC打包後,最終仍是流向網貸平臺的理財項目中。對於部分平臺提供的AMC債轉產品,該平臺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存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產品,是平臺的過渡期產品,是會很快退出歷史舞臺的一個產品。」對方同時表示,該產品可以對標的是此前出現過的網貸平臺銷售的信託通道類產品,在政策要求和平臺轉型後會消失。

事實上,AMC的資產處置的產品實際上並不適合個人投資者購買,更適合機構認購。

自2018年12月,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介入信融財富後,資產管理公司開始介入網貸不良資產處置,隨後由多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處置網貸資產。在這一過程中,網貸平臺的新增資產,在監管限額要求下也找到新機會。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資產管理公司接手的網貸資產,一般底層資產是企業借款,最後這些不良資產的常規處置方式是資產管理公司拆分、拍賣或者催收回款等。

對於目前業內悄然出現的這類模式,主要有兩部分與常規認知不同,一個是資產管理公司經營信用消費借款,另一個是通過網貸平臺售賣底層資產為資產管理公司的消費金融資產的債權轉讓類產品。這種情況此前較為少見,在業內人分析看來,具有明顯的網貸平臺新增業務「出表」的特徵。

此外,對於這類產品目前的另一爭議點在於與個人投資者的風險適配性,是否適合個人投資者認購?多位相關人士認為這一產品更適合機構投資者,應對照私募類產品標準判斷。

頭部財富管理平臺人士觀點認為,「地方AMC的債轉產品,應該有購買的門檻限制,這個產品是類私募性質」。

記者了解到,目前網貸平臺會將此類產品包裝為合規性的產品。針對「類私募」性質產品設置了2萬元起購的銷售門檻,產品購買入口在「高端理財」名錄下。這一類產品給出較高投資收益,部分可以達到13%。

與AMC有業務合作的人士進一步表示,「地方AMC收購債權的價格非常低,以1~3折的價格收購,這一類的資產即便給投資者超過10%的收益,資管公司也是賺錢的。」

此外,雖然通過互金平臺銷售,但用戶的認購方式也缺乏監管,因該產品是非網貸產品,僅支持通過公眾號,通過線上銀行支付或者線下大額轉帳的方式認購。

「通道」類業務也違規

在這一類產品的設計結構中,網貸平臺新增業務出表違背監管層的「三降」要求外,參與的另一主體地方AMC也違背了對於禁止地方AMC經營通道業務的要求。

2019年,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19〕153號)(以下簡稱《通知》),從多方面加強對地方AMC監督管理、促進地方AMC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的要求。

《通知》中提到地方AMC在收購處置不良資產時的違規操作:與轉讓方在轉讓合同等正式法律文件之外籤訂或達成影響資產和風險真實完全轉移的改變交易結構、風險承擔主體及相關權益轉移過程的協議或約定;設置顯性或隱性的回購條款;以各種形式幫助金融企業虛假出表掩蓋不良資產;以收購不良資產名義為企業或項目提供融資;收購無實際對應資產和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債權資產等。

事實上,對通道模式的傳統定義,是指資金方和資產方都由銀行提供,其他金融機構在交易結構中僅起渠道作用的模式。在實施時,銀行先將不良貸款打包出售給非商業銀行金融機構,隨後,金融機構再將不良貸款賣回給/反委託銀行或者銀行子公司等與銀行有著共同利益的主體。

這一模式早在 2016年就明令禁止,「資產公司委託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或代理處置不良資產,不得約定各種形式的實質上由受託方承擔清收保底義務的條款」。

在部分網貸平臺和地方AMC的業務結構中,網貸平臺提供消費金融資產,引入融資擔保擔保公司對本息提供擔保等增信機制,最終資金募集也通過網貸平臺完成。

目前全國運營掛牌的全國性和地方性的AMC有超過60家,有公開的報導介入參與網貸不良資產處置的平臺有東方資產、華融資產、信達資產,以及順億資產和國厚資產。

有AMC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通過對資產的經營、管理,提升資產的價值,積極採用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債轉股、產業併購、資產證券化、基金化等綜合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資產的價值最大化。」此外,通過訴訟、協議調解、債務重組、追加投資等各種措施,解除影響項目復工阻礙因素的方式也比較普遍。

從法律角度來說,AMC多是以「債權受讓」形式介入資產處置,而債權由眾多出借人持有,處置難度增加,面臨債權轉讓的折扣率、債權轉讓需要出借人同意等。收購無抵押的個人消費金融資產,將債權包掛牌金交所後,流向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化解手段,在全國性和地方性的AMC中都比較少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存管業務生變,網貸平臺需未雨綢繆
    合作存管行沒有進入首批名單的平臺,在等待銀行通過測評與更換存管銀行之間徘徊。另一方面,受行業負面影響,不少銀行對於開展存管業務持謹慎態度,有的不再新增相關業務,有的甚至直接退出存管服務,使得相關平臺進一步承壓。
  • 快看丨老牌網貸平臺你我貸宣布P2P業務清零,今年以來壓縮待收超百億
    記者| 苗藝偉11月10日,美股上市公司嘉銀金科(JFIN.US)旗下網貸平臺你我貸發布網貸業務清零公告,所有出借用戶的本金和預期收益均已得到兌付。公告稱,平臺已完成所有網絡借貸存量業務的化解工作,目前在貸餘額已經全部清零。你我貸表示,網絡存量業務的完全化解標誌著公司自此告別P2P業務模式,母公司嘉銀金科已徹底轉型為金融科技公司。
  • 上海互金協會闢謠本地網貸平臺全停 風聲鶴唳下P2P出路在哪裡?
    10月30日午間,一封標註為「華夏信財」發布的「告投資人書」在市場上流傳,稱「上海市及全國網貸平臺將陸續停止相關業務,上海市所有正常運營平臺於2019年10月28日下午全部籤署停止業務承諾書」,該消息一經發出迅速引起市場恐慌。
  • 獨家:網貸108條壓力測試,平臺合規度兩極分化(附重點指標)
    其中,對於信披系統中的集團公司或資產端平臺,樣本具體到集團旗下、或資產端對應的P2P網貸平臺。壓力測試採用定量分析法,採用「一票否決制」。比如保本保息監測項,平臺的若干產品中只要一個產品類型保本保息或變相保本保息,即認定平臺保本保息。樣本平臺不同壓力測試項通過率呈現兩極分化。
  • 僅剩的三家在營網貸機構是誰:將走向清退還是「剩者為王」?
    僅剩的三家在營網貸機構是誰:將走向清退還是「剩者為王」?11月6日上午,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澎湃新聞詢問了多名業內人士後發現,大家對「實際運營」的口徑並不清楚,因此很難說在營網貸機構究竟是哪三家。不過,網上流傳在營的3家P2P網貸機構是翼龍貸、宜人貸和恆昌。
  • 理財-哪些網貸平臺易下款網貸借款有何注意事項?
    網貸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但不是所有網貸平臺都很容易通過審批的。那麼,哪些網貸平臺易下款?網絡貸款的對象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企業,現在越來越多的網貸平臺出現,但各網貸平臺對貸款者要求不同導致下款容易程度不同。現在向大家介紹哪些網貸平臺易下款以及網貸借款時的注意事項。
  • 什麼樣的P2P網貸平臺才是符合標準的平臺?
    2月13日,北京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發布消息稱,近日,北京多家網貸平臺正式接入央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即徵信系統),平臺所有借款人借款相關的信用信息將定期報送徵信系統,目前這些接入平臺的借款人已經可以在個人徵信報告上查詢到相關借款記錄。
  • 拍拍貸宣布完成網貸業務清零和退出:已經成功向助貸平臺轉型
    來源:澎湃新聞拍拍貸宣布完成網貸業務清零和退出:已經成功向助貸平臺轉型澎湃新聞記者 葉映荷原網貸平臺,現轉型更名為信也科技(NYSE:FINV)的拍拍貸成功清退網貸業務,成為首家完成清退的上市網貸機構。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玖富官宣退出P2P業務 一P2P被曝逾期拖延兌付
    本周,玖富普惠發布公告稱,宣布將退出P2P業務。同時,玖富普惠推出三種退出方案引發眾人熱議;知名P2P平臺PPMoney被曝逾期拖延兌付;上海公布第一批聲明退出且已結清P2P名單,共涉及146家網貸機構。
  • 昭化區:深陷「網貸」,曾經的業務標兵將手伸向公款
    債臺高築深陷「網貸」陷阱2008年2月至2020年3月,趙芯蕊在廣元市公安局昭化區分局交通管理大隊車輛管理所從事查驗崗等工作。在車管所工作的12年裡,趙芯蕊獲得的各類榮譽證書有十多個,是所裡的業務能手。「業務標兵」為何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呢?一切還得從「網貸」說起。「2015年,我生小孩以後,前夫一直沒工作,所有的經濟壓力都在我頭上。交警隊工資不高,一月1600元,要租房子、管小孩生活,因沒人帶娃兒只好請人照顧……實在沒辦法,我就在網上貸款維持生活。」
  • 網貸平臺清盤調查:投資人討債難於登天
    進入6月,已有數家網貸平臺發布公告暫停業務進行清盤。隨著監管的持續深入,網貸平臺的暴利通道被堵住,新增平臺數量銳減。公開數據顯示,5月新增平臺4家,同比下降82.6%。而那些嚴重逾期或者資金鍊出問題的平臺不得不退出行業,發布清盤公告。不過,也有一些平臺以清盤之名拖延時間,行跑路之實,清盤變成「清盤雷」。在這背後,是投資人維權的艱難,以及平臺兌付的拖延。
  • 網貸平臺Top10都是如何煉成的?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目前陸金所業務中佔比最大的是活期和定期理財,其次依次是P2P網貸、基金、保險。不過即便如此,陸金所依然是累計交易規模最大的網貸公司。目前累計交易規模已經突破兩千億。這得益於陸金所背後是持有金融全牌照的平安集團,有平安普惠等機構可以提供資產,對接線上投資人。2015年4月計葵生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資產或產品端,平安提供的產品可能佔接近一半。到2015年年底預計會降到佔比三分之一。
  • P2P借貸餘額1年下降75% 深圳地方AMC可處置網貸不良
    三地申請地方AMC牌照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監管層此前考慮在上海、浙江和深圳三地設立從事P2P不良資產處置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協助化解P2P網貸形成的不良資產。申請主體一般為地方國資,浙江省由當地一家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提出申請。
  • 網貸被監管後,不輕易放款的那些網貸平臺真的只是風控調高而已?
    網貸自從被監管後,對於經常申請網貸的朋友來說,能夠在P2P網貸平臺申請到貸款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部分P2P網貸自從被監管之後,無論貸款人資質好壞一概均不放貸,有些貸款人甚至一次逾期記錄都沒有,但是當再次申請貸款的時候,還是因綜合信用分不足被網貸平臺所拒,
  • 疫情當前:借款人申請延期還款,網貸平臺有苦難言
    某網貸平臺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不是我們不響應國家的號召,但如果延期還款的口子一旦撕開,平臺的逾期率將會迅速攀升,也直接將公司推到生死存亡的邊緣。用戶陷入焦慮近年來,在網際網路+新業態的影響下,網際網路消費信貸快速崛起。
  • 網貸平臺從五六千家降至29家,還能從哪裡借到錢?
    網友小王說,2018年的時候,他借了差不多有20多個網貸,那時候網貸平臺比較多,貸款門檻也相對較低,很多產品都可以順利下款,而從去年開始,小王就發現不少平臺就不下款了,能借的貸款平臺也已經寥寥無幾。
  • ...千家到僅29家 網貸平臺「大掃除」漸近尾聲 對投資者教育意義很大
    數據顯示,自2018年6月份以來,實際在運營網貸平臺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開始持續下降。在2018年初,全國實際在運營網貸平臺大致為1644家,當年底降至約1040家,到2019年底進一步降至248家。在2020年6月底,實際在運營網貸平臺僅有29家,這意味著網貸平臺的清退已經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
  • 反思P2P:從遍地開花到完全歸零|p2p|lendingclub|p2p平臺|網貸
    盈利困難背景下,包括Lending Club在內的頭部平臺紛紛向數字銀行轉型,結合銀行牌照優勢與自身技術優勢拓寬業務邊界。展望未來,一方面,目前我國P2P平臺已完全清退,各大正規平臺陸續轉型;另一方面,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未來隨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監管能力將持續提升。
  • 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猛降,將導致網貸平臺被加速團滅?
    8月20日,最高法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明確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調整為15.4%(即7月20日公布的最新LPR3.85%的4倍),與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表述相比,想必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因為降幅實在是太大了!
  • 避開互金雷區 業內總結網貸平臺跑路前有四大預兆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1日,本月新增問題平臺13家。行業監管愈發嚴格之際,P2P平臺面臨較大考驗。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1日,本月新增問題平臺13家。曾經的高返利平臺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全部爆雷,或者宣布「清盤」,或者「跑路」等。現狀:嚴監管下多家平臺清盤隨著監管趨嚴,不少P2P平臺在感到自身很可能無法通過備案的情況下,選擇退出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