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葉映荷
2020-11-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
在營P2P網貸機構再降一半。
11月6日上午,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
澎湃新聞詢問了多名業內人士後發現,大家對「實際運營」的口徑並不清楚,因此很難說在營網貸機構究竟是哪三家。不過,網上流傳在營的3家P2P網貸機構是翼龍貸、宜人貸和恆昌。
一位接近翼龍貸的業內人士表示,他不清楚口徑,但認為翼龍貸應該算「實際運營」中,因為「所有的運營都是正常的」。他所理解的在營就是正常發標。但該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都是在「三降」,嚴格意義上都是沒有新增的,基本上都是老客戶復投。
另一位接近宜人貸的業內人士也透露宜人貸目前也有新標。
剩者恐怕也不能為王僅剩的3家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會「剩者為王」嗎?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講三個字:退、清、轉。」多位業內人士也向澎湃新聞表示,未來會配合監管,擁抱監管。
「從政策上看網貸的退出是必然的,想做也不太可能」,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因為牌照的發放權限在監管手中」。
實際上,從官方透露出來的消息看,近幾個月來,實際運營的網貸機構數量快速縮減。8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採訪時表示,到6月底只有29家網貸機構在運營;9月14日,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截至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15家;10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逾5000家壓降至9月末的6家。直到今日,銀保監會給出的數字是僅剩3家。
實際上一些原來的頭部網貸機構也已紛紛走向清退之路,出清網貸存量。
以上海為例,多家頭部網貸機構清退路線已經明晰,有的已經完全清零。10月12日,拍拍貸(現名信也科技,NYSE:FINV)發布公告稱,截止到2020年9月,在監管指導下,基於保護出借人和借款人雙方利益的原則,已經完成存量業務的清零和退出。拍拍貸還表示,目前已經成功向助貸平臺轉型。
10月20日,你我貸(現名嘉銀金科,NASDAQ:JFIN)在官網論壇發布公告稱,為了積極響應監管部門關於P2P平臺壓降退出的指示精神,計劃在近期對未到期的原服務進行提前結清。
而原來的P2P龍頭陸金所則在上市招股書中載明,其網貸產品存量已從2017年年末的3364億元減少至2019年年末的1033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陸金所的P2P產品存量降至478億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網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