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老友來詢問:關於網貸清退中,誰來決定這個平臺繼續清退還是刑事立案處理?以及誰來決定平臺的罪與非罪?這兩個問題蠻有趣,颯姐將給出答案,順便提一下網貸平臺高管的自保策略,僅供參考。
繼續清退?or 刑事立案?
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誰來決定平臺繼續清退還是刑事立案?答案:出借人。
出借人群體如果集體多次激動地向辦案機關(通常是本地經偵)反饋情況,將直接影響平臺是否刑事立案,甚至直接影響是否抓人。除此之外,出於對刑事政策的敏感或發現主犯有逃匿傾向,辦案機關也會出動出擊。
也就是說,清退過程中,影響是否被刑事立案的不是本地金融辦而是平臺出借人,出借人是通過對辦案機關施加一定程度的press來影響案件走向的。
法院決定平臺的罪與非罪
再來解決第二個問題:誰來決定平臺的罪與非罪?答案:法院。
在經過合法審判程序審判之前,任何人都是無罪的,即便是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不能搞輿論審判,立案的時候受到輿論壓力效果比較明顯,但判決時法官還是要嚴格按照刑法和刑訴法的規定進行審理,決定罪與非罪+罪輕罪重。
網貸平臺高管的自保策略
攀附辦案機關,錯上加錯。我們發現某些網貸平臺高管,通過社會能人找辦案機關乃至審判機關的人吃飯交朋友,試圖達到「就此饒過」之目的。這種想法是危險的,涉眾金融案件從嚴從重,颯姐辦案多年從未見過真的「手下留情」的辦案人,多數還是該咋辦就咋辦了。攀附他們,也許只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重起爐灶,參與郵幣卡、大宗交易市場、虛擬幣市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網貸涉刑案件多數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刑期可控,但為了還出借人的債,不少實控人和高管積極投入「造血項目」,由於飢不擇食,加入傳銷組織、詐騙組織的大有人在。
颯姐建議審慎考慮,郵幣卡、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虛擬幣交易市場涉嫌詐騙罪的案件比比皆是,切勿飲鴆止渴。
積極退賠,給家人留生活費。關於退賠問題,首先要把自己在網貸平臺的工資和提成退出來,記住不要直接給個別出借人而是要給到公安機關的指定辦案公戶裡。不少嫌疑人家屬把唯一住房賣掉,颯姐認為必須給贍養人和撫養的兒童留有必要的生活費,務必保護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生存權(出借人也能夠理解,財產權與生存權相比,後者更重要)。
提前選擇律師,不要把難題留給家屬。說實話,網貸高管在家裡都是頂梁柱,有見識有學識,對於自己的事情心裡很明白。而家屬多數不是本行業內的人,一旦突然遭遇變故,不是慌就是怕,依靠熟人介紹一些萬金油律師或在網上搜索某度排名,這些臨時抱佛腳的做法顯然沒有提前準備更妥當。
另外,建議接到公安機關電話後,去之前務必找一趟律師,對於基本法律+程序+權利要有認識,切勿被熬鷹、被誘供。
寫在最後
我們同樣尊重出借人朋友,在目前我國司法制度下,偵查階段的信息確屬國家秘密,辦案人不能全面如實告知,懇請大家體諒,切勿動輒就去投訴,反而影響案件進度。
一般而言,二審結束後(涉眾金融案件多為共同犯罪,上訴概率極高,因此多有二審)法院會對扣押、凍結的資產進行處置,按照比例給出借人返回集資款。我們知道等待是痛苦的,但除了等待別無他法。
好的,今天就聊這些,感恩讀者!
獲取詳細資訊,請聯絡颯姐團隊
【 sa.xiao@dentons.cn 】
肖颯,垂直「網際網路+科技」的深度法律服務者,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申訴委員、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兼職導師、金融科技與共享金融100人論壇首批成員、人民創投區塊鏈研究院委員會特聘委員、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寫委員會委員。被評為五道口金融學院未央網最佳專欄作者,互金通訊社、巴比特、財新、證券時報、新浪財經、鳳凰財經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