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0%癌症患者死於這種不可逆疾病!4大常見癌前病變,越早幹預越好

2021-01-14 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多種癌症的發病率卻不斷攀升,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不少尚未步入中年的人也因癌症喪命。


不過,癌症患者最後都是死於癌症本身嗎?那倒未必,也有20%左右的人死於癌性惡病質……




有數據顯示,20%的癌症患者死於癌性惡病質,5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亡時患有癌性惡病質。胃癌、胰腺癌等癌症患者中,80%可能出現癌性惡病質;頭頸癌患者在治療前後,也有約60%~70%的患者可能發生癌性惡病質。


那麼,究竟什麼是癌性惡病質,它又有哪些表現?



惡病質,又叫惡液質,它來源於希臘語,是「惡劣狀況」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全身多臟器障礙導致的一種「中毒狀態」


惡病質可伴隨癌症、愛滋、嚴重創傷、嚴重敗血症、手術後等多種情況出現,是一種複雜的多因素身體紊亂,其中癌症伴發的惡病質最為常見,多出現在癌末患者身上,稱為癌性惡病質


癌性惡病質已經被認為是癌症的一種共患病,患者一旦出現惡病質,身體狀況會不斷衰退,表現為食慾下降、疲倦無力、極度消瘦等。很多癌症末期患者都骨瘦如柴、皮包骨頭。


出現癌性惡病質的患者營養狀況不佳、免疫力低下,非常容易發生感染;如果長期臥床,還很可能產生血栓,誘發栓塞,甚至導致猝死。



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癌性惡病質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惡病質前期:患者可出現厭食、體重輕微下降(小於5%)、代謝異常等症狀,由於症狀表現較輕,或被誤解為治療後的不良反應,往往很容易被忽視;


惡病質期:患者可出現食量減少,半年內體重下降>5%,或BMI<20且體重下降2%以上,或少肌症(男性四肢骨骼肌指數<7.26,女性<5.45)伴體重下降2%以上;


惡病質難治期:腫瘤持續進展,患者出現治療抵抗,肌肉組織被大量分解代謝,表現為皮包骨頭、體能差,在3個月內死亡的機率非常高。





癌性惡病質的發生與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密切相關,不同類型或分期的癌症,癌性惡病質的進展也有所不同。癌症究竟是怎樣誘發癌性惡病質的?


正常情況下,細胞會通過有氧的方式代謝葡萄糖,而癌細胞則是通過無氧酵解的方式進行代謝,將糖類轉化成乳酸。乳酸消耗產生的能量遠大於葡萄糖,更有利於癌細胞的生長增殖。


癌細胞還會釋放毒素,改變機體糖、脂質及蛋白質等的代謝,導致能量和身體營養素過度消耗,造成胰島素抵抗、脂肪轉變、骨骼肌丟失等一系列後果,使患者體重減輕,骨瘦如柴。



隨著腫瘤的不斷長大,它本身也會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出現疼痛、味覺改變等表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會影響患者對食物的攝取,降低食慾,導致患者營養不良、體重減輕。


如果腫瘤發生在消化系統,比如食管或胃腸道,則影響更為直接,不僅食慾受到影響,消化吸收功能也會有所下降,患者更易快速消瘦。腫瘤太大還可能引起進食困難或腸梗阻,甚至致死。



癌症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放化療後,難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併發症影響,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疲倦等不適症狀,影響患者食慾,進而導致營養攝入不足,身體機能衰退。


此外,化療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白細胞也會受到無妄之災,導致白細胞數量減少,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調理,也會加速癌性惡病質的發生。



如果患癌後過分悲傷、憂慮,會抑制免疫作用,反而加速癌症進程。同時,不良情緒也會大大影響食慾,更容易造成體重大幅減輕、機體功能下降,誘發癌性惡病質。





癌性惡病質一旦發生就不可逆,只能通過治療延緩病情發展,儘可能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避免惡病質的出現更為重要。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癌細胞是餓不死的。由於癌細胞生長增殖快,對營養需求更高,如果營養沒跟上,癌細胞就會搶奪正常細胞的養分,導致身體消瘦、免疫力下降等。


因此,補充營養是首要任務,不僅要選擇豐富多樣的食物來刺激食慾,還要少吃多餐,適當增加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並且多喝水。另外,癌症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會有所增加,所以食物建議低糖為主。



在治療癌症的同時,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黃體素、類固醇等藥物,促進食慾,幫助避免體重迅速減輕。


但這兩類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黃體素可能造成水腫、血栓等;類固醇可能引起水腫、高血糖、肌無力等。一定要在醫生評估下合理使用


多鼓勵病人,多與他們進行溝通,時刻關注心理變化,幫助他們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必要時,也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癌性惡病質的發生,歸根結底,還是源於癌症。及時發現癌前病變,避免發展成癌症,就能有效降低癌性惡病質的發生。哪些常見病症屬於癌前病變?


腺瘤性息肉是否癌變與患者年齡、息肉數量及大小有關。通常,息肉數量越多息肉越大,癌變機率越高。如:1cm以下的息肉癌變率為1~3%;1~2cm的息肉,癌變率為20%;2cm以上的息肉癌變率則為50%。


結直腸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沒有經過治療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0~20年的癌變機率是100%!建議有家族性腸息肉的人群從20歲後開始做腸鏡檢查,普通人可從40歲後開始篩查。



嚴格來說,慢性萎縮性胃炎不算癌前病變,但如果胃黏膜萎縮,出現腸上皮化生,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異型增生,成為癌前病變,最後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就應該積極治療。


乳腺增生屬於正常現象,一般不會發生癌變,但如果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乳腺囊性增生,或出現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等,則可能是癌前病變。


女性平時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壓乳房周圍,自查是否存在質地較硬、邊界不清、難以推動的腫塊,也可到醫院進行乳腺彩超、鉬靶照相等影像學檢查。



黏膜白斑是鱗狀上皮過度增生或角化引起的黏膜上白色斑片,常發生在口腔外陰兩個部位。白斑可能不痛不癢,沒有症狀,但據臨床數據顯示,這兩個部位白斑有4%的機率發生癌變。



此外,肝硬化、交界痣發生變化、子宮頸非典型增生等也是較為常見的癌前病變,一旦發現應積極治療,有很大機會可以避免或延緩癌症的發生。


相關焦點

  • 科普丨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得癌前,經歷的「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癌前病變就等於癌症嗎
    「癌前病變」其實是包含了很多疾病,這些病或許就是身體出現癌症的癌前階段,也就是說,癌前病變,它是有可能會發展成大家口中真正的癌症,癌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但是大家體內的細胞,不會突然就變異成為癌細胞,通常它都是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真正出現癌症之前,身體會出現很多疾病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沒重視!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可控甚至可逆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 癌前病變是指什麼?醫生說到4種癌症,要留意身體的早期變化
    臨床上將癌症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癌前病變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原位癌階段,第三個是浸潤癌階段。第一階段的癌前病變階段,指的不是癌症之前身體的變化,而是指癌症已經發生了,對身體已經產生破壞的,如果再不採取科學有段幹預,那麼就要開始形成癌症了。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 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當一個正常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它就開始被「賦予」了癌變的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即癌症正式形成之前的一個「預備」狀態。
  • 癌前病變 4 大問題,一文幫你搞定
    在早期時,患者無明顯症狀,到後期會出現肝功能損害或門脈高壓、多系統受累表現。因此,千萬可不要單純的把我當成是感冒、氣管炎等某一種單一的疾病。 癌前病變是癌症嗎?
  • 患癌前,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常見病是癌症「敲門聲」,別不知道
    二、癌前病變一定會成癌症嗎? 雖然癌前病變中帶有「癌」字,有癌前病變的人患上癌症的風險也會比別人高,但並不是所有癌前病變都會變成癌症。 目前,在腫瘤界最權威的《NCCN 指南》中指出,患有家族腺瘤性息肉這種癌前病變的患者,他們一生中患上胃癌的風險是1%到2%,也就是平均每100個家族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中,最終可能有1到2個人會患上胃癌。
  • 什麼是癌前病變?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希望你早點知曉
    癌症通常可以分為三步走,分別是癌前病變、原位癌以及浸潤癌,所以癌症的發展過程一般極其漫長,而癌前病變就是說人體內的某個細胞開始出現增生異常,潛伏在人體持續發展一直到有可能變成癌症。幾乎所有的癌症在發作之前都有癌前病變的症狀,但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最後都會發展為癌症,不僅如此,他們還有可能會恢復到原先的正常狀態中。所以癌前病變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發展成癌症,但是認識癌前病變對於大家來說,可以幫助大家防治癌症,因此今天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
  • 癌症來臨前,或會經歷癌前病變:做好2件事,及時逆轉
    一個原本紅彤彤的蘋果從出現斑點到完全腐爛只要一到兩周的時間,那麼癌症呢?很多癌症患者總是天真的認為癌症發生在一瞬,實際上癌症的發生緩慢隱匿,有癌前病變之餘也具有一定的發生規律。那麼查出癌前病變,距離癌症到底有多遠?實際上癌前病變,是慢性良性疾病發展到惡性疾病的中間過度狀態。然而,由於癌前病變多為慢性炎症性疾病而被忽視,所以往往得不到重視,病情因此被拖延,繼而發展成癌症。
  • 什麼是「外陰癌前病變」,等於癌症嗎?婦科醫生一次說清楚
    「外陰癌」,有人聽說過嗎?它是女性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有數據顯示,15%的癌變發生在四十歲以下的女性,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長期瘙癢或伴隨著出血、分泌物增多、疼痛等情況。很多女性可能存在瘙癢的情況,誤以為是普通的陰道炎症,從而錯過治療,誘發癌症。
  • 醫生提示:看似是小病,其實是癌前病變,這4種病,很少人放心上
    雖然現在醫學飛速發展,但是癌症依然是沒被攻克的難症之一,人們會「談癌色變」,但卻會對癌前病變放鬆警惕,什麼是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指的是在沒有任何幹預、治療的前提下,有機率發展為癌症的病理性改變。雖然有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需要一段時間,雖然並不是所有癌前病變都會發展成癌症,但是有一部分癌前病變不可逆轉,且具有高危性的,因此需要引起警惕,積極幹預,積極治療,切不可不管不顧。比如以下這幾種癌前病變,危險性較高,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以及醫療方面進行幹預,這樣才能將危險性降到最低。
  • 所有人,江蘇首次發布癌症防控「核心知識」
    交匯點訊 全國每年約新發癌症病人380萬,死亡約260萬;江蘇每年約新發癌症病人25萬,因病死亡居民中有三成死於癌症。癌症正嚴重地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健康,但與此同時,大部分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那麼如何預防?如何提高全民的防癌意識?
  • @所有人,江蘇首次發布癌症防控「核心知識」
    交匯點訊 全國每年約新發癌症病人380萬,死亡約260萬;江蘇每年約新發癌症病人25萬,因病死亡居民中有三成死於癌症。癌症正嚴重地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健康,但與此同時,大部分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那麼如何預防?如何提高全民的防癌意識?12月19日,第四屆江蘇腫瘤防治年會暨江蘇省腫瘤醫院建院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全省腫瘤醫防界大咖齊聚,共商腫瘤防治大計,攜手託舉生命。
  • 檢查出宮頸癌前病變怎麼辦?宮頸癌前病變的誘因,你都知道嗎?
    每個人在提到「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痛苦和死亡!事實也的確如此,癌症帶給患者的折磨,是健康者想像不到的,而且癌症可能病發在任何一個人,任何一處有細胞的部位上,且發展到晚期後的癌症治療難度相當大!對於女性而言,最常見的癌症種類就是乳腺癌、宮頸癌一類。而恰恰宮頸癌是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殺手,其病發和死亡率僅次於乳腺癌。曾經有一項數據研究統計表明,我國每年因宮頸癌死亡的女性達到了3.7萬人之多!
  • 宮頸癌前病變能治好嗎 宮頸癌前病變的病因
    像子宮頸電環切除這種手術只需在部分麻醉下實施,大概5~10分鐘便完結,手術後也許會有一段時間的陰道排液,4~6周手術創傷便癒合,手術後3個月可恢復夫妻生活。宮頸癌前病變不可怕,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甚至可以達到100%。專家建議女性朋友們在21歲或有三年性行為後開始進行子宮頸癌篩查直至65歲結束,每年一次子宮頸細胞學刮片檢查。
  • 科學保健警惕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來自遠東西伯利亞大自然的饋贈...
    該項研究一共納入了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肺癌、子宮頸癌和頭頸癌等17種常見癌症,共計達34項研究,研究的癌症患者樣本量達到了1272681名。研究發現,如果延遲4周接受治療,那麼死亡風險就會增加10%;如果延遲8周治療,那麼死亡風險則會增加20%;而如果延遲12周治療,那麼死亡風險會增加高達31%。
  • 5種常見的「小毛病」,說不定就是癌前病變,提前了解下沒壞處
    前段時間痛的受不了,才來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還伴隨著腺體增生,是胃癌前病變症狀,胃癌前的最後階段!醫生們都直嘆氣,年紀輕輕,胃就已經被折騰的「千瘡百孔」。什麼是癌前病變?很多人以為癌前病變就是已經患上了癌症,其實癌前病變是指,如果病情沒有得到控制和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有很大可能會發展成為癌症。癌前病變還有著很大的不可逆轉性,病情具有高危險的癌變可能,所以一旦有癌前病變的症狀,就一定要積極及時的進行治療,千萬不能再拖了!
  • 癌前病變就是宮頸癌?沒有這3個症狀,或許還不算太晚
    通過健康檢查可以了解是否有疾病出現,很多人在體檢的過程中被告知出現了癌前病變,有這種情況需要足夠重視,因為癌前病變可能是即將出現癌症,如果沒有積極治療,通過有效的手段來控制,可能會因為病情的不斷發展而讓癌細胞產生,癌症出現後再去處理,難度已經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