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願意國家分裂,為何當年馬來西亞,卻要逼新加坡獨立出去

2020-12-12 故事三分鐘

從二戰以後,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就慢慢減弱,英國的殖民系統也逐漸崩潰。英國的各個殖民地藉此機會紛紛開始要求獨立。馬來西亞作為英屬殖民地也不甘示弱,經過了長期的獨立對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共同組成的馬來西亞聯邦最終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兩年之後,馬來西亞便強迫新加坡獨立,。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自己國家的土地搞分裂,把自己的國土分離出去,為何馬來西亞卻不同,甘願放棄擁有優質港口資源的新加坡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經濟原因

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合併之前,兩國政府談判的時候曾經建立和提出過單一市場政策的要求,馬來西亞政府雖然同意了這個要求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新加坡要提供貸款一起五千萬並且需要在15年以內還清這些錢。在當時新加坡的經濟狀況其實並不好,因為和印尼的對抗運動所以經濟持續下滑。

因為這個原因,馬來西亞的單一市場政策,遲遲沒有推進,而新加坡這邊因為經濟原因也決定延遲付款。因此,兩邊分別指責對方不守信用,在此同時新加坡對馬來西亞的貿易也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最終經濟矛盾的爆發是在1964年,馬拉西亞政府將新加坡需要上繳的稅收從40%提升到60%,雖然馬來西亞對此行為提出了解釋,當時新加坡政府仍然認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在此同時,馬來西亞中央政府還以資助馬來西亞反對黨為由,強制關閉了新加坡中國銀行的分行,這個銀行實際上承擔著中新兩個地區貿易的重要角色,新加坡極力反對關閉,但是馬來西亞政府無動於衷,最終中國銀行分行還是被迫關閉了。

馬來西亞的主導權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於馬六級海峽的十字路口,擁有很多重要的海上港口。雖然如此,新加坡的佔地面積缺非常的小,不過是北京的1/23,但是在如此狹小的面積中,卻生活著五百多人的人口。

由於新加坡當時突出的戰略地位,歷史上的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對此進行過長久的爭奪,而最終新加坡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1961年的時候,馬來西亞的國父東姑阿都拉曼提出了一個獨立整合的方案,打算把馬來西亞、汶萊和北婆羅洲、砂拉越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但是但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新加坡本土人民的50%所以沒有考慮讓新加坡加入進來。

不過英國人阻止了馬來西亞這個做法,要求他邀請新加坡加入,原因就在於新加坡本土華人群體高,怕以後會有投靠紅色政權的威脅。最終馬來西亞聽從了英國人的建議邀請新加坡加入,新加坡為了自身的發展也採取了這個建議,加入馬來西亞。但是合併之後問題就出現了。

馬來西亞好不容易獨立,擺脫了殖民統治,所以希望把馬來西亞建成本土馬來人的國家,國家政權都由馬來人控制,當時新加坡一加入,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迅速增加,從30%到了40%多,華人數量甚至比馬來本土人還要多,這就引起了馬來人的不滿。

而馬來西亞奉行馬來人至上的態度也引起了華裔和其它人民的不滿。就如新加坡州長李光耀所說的一般,馬來西亞應該是整個馬來西亞人民的國家而不僅僅是馬來人的國家。在1963年李光耀憑藉自己的威望,成功奪走了原本屬於馬來人的三個選區,這使雙方的矛盾更加加深。

這種權利的爭奪使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甚至還發生了流血事件,這讓馬來西亞政府認識到再這樣下去馬來的形式將不受控制,於是為了解兩方之間的根本矛盾,中央政府通過修改憲法,將僅僅加入2年的新加坡趕出了馬來西亞聯邦。

相關焦點

  • 被迫獨立,新加坡是如何脫離馬來西亞的
    但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認為「時機還未成熟」,拒絕了李光耀的這一請求。為何李光耀兩次提出重返馬來西亞聯邦,新馬之間又有何歷史瓜葛呢?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回教徒的群島上,我們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裡如何生存呢?」
  • 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把新加坡踢出去,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呢?
    在歷史上並沒有馬來西亞這個國家,雖然在馬來半島上曾經有過數個國家,但並沒有統一過,到了近代這裡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二戰後,英國徹底讓出了老大的地位,國力迅速衰退。世界各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 新加坡是由華人組建的國家,獨立後為何不回歸祖國?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於1965年正式獨立。是亞洲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口560多萬,當然並不全是華人,其中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印度人佔10%。
  • 新加坡為什麼被踢出馬來西亞?
    如今,面積和人口都遠遠不及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卻在GDP總量上與馬來西亞大體持平。在人均GDP上,新加坡更是遠遠超過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卻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按道理講,馬來西亞應該把新加坡留在自己的內部,重點發展這個港口,卻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踢出去呢?一、新加坡為何加入馬來西亞?
  • 為啥老一輩新加坡人都說,如果新馬沒分家,馬來西亞必定會姓李?
    諸如北歐五國,國土面積都不大,但卻是世界公認的"福利最高國家"。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亞洲國家,崛起之路比北歐五國要勵志的多。 而李光耀則覺得既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就應當和平共處,馬來西亞是歸屬於馬來西亞人的。此外,馬來西亞覺得新加坡地域如此狹小,還屢次在各種問題上指手畫腳,而新加坡則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 二戰日本戰敗,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與英國爭奪,卻被迫獨立意外崛起
    在蔚藍的馬六甲海峽,就有著這麼一個只有一座城市的小國——新加坡,很多人都很好奇,新加坡一個小小的國家,如何夾在馬來西亞的腹地崛起的呢?為何馬來西亞政府很少幹預新加坡事務,而這個小國能夠輝煌的創造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新加坡的崛起,不僅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地帶,帶來的便利地位,更關鍵的還得是這個國家的人都夠勵志。
  • 這個花園城市國家,淡水都要進口的新加坡,為何這麼多人都想去?
    而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成功人士願意加入新加坡國籍,自然也是有它的原因的。新加坡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島國,也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大都市。它地理位置優越,政府廉潔,經濟和文化高速發展,最主要的是這個城市的多元化發展讓它願意去包容所有來到這裡的人!新加坡是全世界最小的國家之一,但是在這裡定居的新加坡人當中,有高達77%的人,都是華人。
  • 馬來西亞為何是海外中文教育最完備的國家?為什麼不是新加坡?
    ▲年過七旬的老人捐出所有積蓄支持華教,獲得了「熱心教育」榮譽稱號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開端,最早要追溯到1819年在馬來西亞檳城市由華人創辦的五福書院。五福書院初期創辦的目的是為來自廣府十二縣的華裔子女提供教育。
  • 新聞加點料:國家鬧分裂,英國人為何不生氣?
    國家鬧分裂,英國人為何不生氣?  蘇格蘭鬧獨立!對這一樁事關國家將面臨分裂的「嚴峻事件」,這個國家的一些民眾卻顯得十分淡定。這在同樣面臨領土主權糾紛的中國的百姓看來,頗為不可思議。  2012年曾有多個獨立民意調查顯示,在蘇格蘭民眾中支持獨立的比例在1/4到1/3之間搖擺,反倒是英格蘭人更支持蘇格蘭獨立出去。真是奇怪了,英國人居然有人公然支持「國家分裂」?這是咋地了?政府也不管管嗎?  這是為啥呢?很簡單,英國人對「過好自家小日子」問題的關心,遠遠要超過國家主權的問題,如果國家分裂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反倒會得到民眾支持。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李光耀說:假如新加坡全部都是華人,沒有馬來人和印度人,把華語當成國語、行政語言,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誰願意來和我們做生意,我們該怎麼繼續下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把華語作為官方語言,新加坡必定會分裂。
  • 俄羅斯最富共和國,當年鬧獨立堪比車臣的韃靼斯坦,今為何歸心?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日子並不好過,對外要面對來自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對內還得處理經濟問題與持續不斷的分裂主義。   也正因為如此,韃靼斯坦人的骨子裡是好戰的,民風較為彪悍,韃靼斯坦是被沙俄徵服的國家之一,幾百年間也沒能讓他們歸心。俄羅斯獨立之後,韃靼斯坦人看到了機會,因此才會鬧獨立。
  • 泰國為何不挖一條運河,打通泰國灣水道,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也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可以這麼說,新加坡經濟這麼發達,都是馬六甲海峽帶來的。如果沒有馬六甲海峽,新加坡經濟會一落千丈。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  「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則是強加在它頭上的。每當我們回顧籤署協議,使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那個時刻,我們總會感到痛苦,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許許多多的人。」
  • 新加坡華人高達74%,為何國語是英語卻不是漢語?三個原因很重要
    提到新加坡這個國家,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新加坡又叫做「獅城」,當地的石獅則是一個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對於新加坡的歷史,很多人不太了解,實際上在19世紀的時候,新加坡就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另外在1942年的時候又被日本所侵佔,直到後來加入馬來西亞又正式獨立。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你怎麼看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剛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當時很多人都希望把中文選定為官方語言,但遭到李光耀的堅決反對。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在那時候,很多人都感到疑惑,李光耀自己也是華裔,他為什麼會表示反對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威權體制下的民主轉型: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為例
    在本文中,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比較政治研究中心教授李路曲認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稱為「體制內」民主化的典型案例:這兩個國家雖然長期被西方主流政治轉型理論視作威權主義國家,但事實上,兩國內部都有合法存在的反對黨和競爭性選舉;在沒有發生政黨輪替的情況下,兩國又都長期保持了民主的穩定發展並實現了治理的高度現代化。
  • 殖民地都希望獨立,為何法屬蓋亞那,卻堅決不同意獨立出去
    二戰之後,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意識風起雲湧,歐洲列強數百年建立的殖民體系分崩離析,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當年,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蓋亞那,被英國、荷蘭、法國一分為三,獨立運動興起後,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率先獨立,分別成為今天的獨立國家蓋亞那和蘇利南。
  • 新加坡十大富豪,9個都是華人,為何新加坡當年卻選英語當母語?
    新加坡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香港、臺灣、新加坡跟韓國曾經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在經濟總量上跟香港並駕齊驅,不過人口卻比香港還有少一兩百萬,新加坡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其實去過新加坡的人就知道,這裡街上見到的人幾乎都是華人。其實新加坡有7成的人口都是華人,其他的人口才佔了3成。
  • 馬來西亞指著新加坡地圖:你這塊地是我的,新加坡39年後才奪回
    而當英國人在全球殖民地獨立的浪潮之下,承認新加坡不再是自己殖民地,給予新加坡獨立的時候。白礁作為新加坡海域重要的樞紐型設置,移交給了新加坡。拿到白礁的獨立新加坡,跟當年的英國新加坡殖民政府一樣,出於維護自身海域的航行安全,對白礁上的燈塔進行定期的檢修。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1965年,馬來西亞舉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在這次投票中,馬來西亞以128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讓剛剛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的新加坡被獨立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