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2020-12-10 趣觀歷史

引言

《漢書·劉向傳》有言「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1961年5月,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又作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李光耀舉行了全國投票,並獲得了71%的支持率。於是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加入了馬來西亞。

▲東姑阿都拉曼舊照

但是,由於治國理念上的矛盾,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治衝突愈演愈烈。1965年,馬來西亞舉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在這次投票中,馬來西亞以128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讓剛剛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的新加坡被獨立了出去。

剛剛邁入獨立的新加坡人口只有兩百萬左右,人均GDP只有450美元,而淡水資源也十分緊缺,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來滿足人民的日常所需。

面對這個爛攤子,李光耀也十分頭疼,但是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他還是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承擔起兩百萬人的生存問題。

▲李光耀舊照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上,在以前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時候,當地僅僅被作為一個貿易的中轉站使用,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農業基礎也不算發達,經濟結構十分單一。在英國撤離的時候,人們普遍想的就是,今後的生活全靠馬來西亞的了。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小國家。

雖然老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於新加坡人民來說,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要知道,在新加坡,足足有著70%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就連李光耀他自己也不例外.使用漢語不是該更加方便嗎?

▲剛獨立時的新加坡

對此,李光耀沒有做任何解釋,他還是堅定地將這條政策推行了下去。下面的人民對於這條政策雖然感到詫異,但還是接受了,畢竟,這裡一個多世紀以來都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人民或多或少都會英語。

對於新加坡的國情,李光耀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自然資源也並不豐富,想要拉動國民的經濟,就必須吸引外商來投資。為此,他更是親自前往發達國家,遊說各大企業入駐新加坡。

▲李光耀晚年近照

李光耀對於人才的培養同樣是相當地看重,他設立了高額的獎學金,選拔出優秀的人才,並親自將他們送往國外,希望他們在學成歸來後可以為新加坡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李光耀慢慢變老,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了。1990年,他辭去了總理職務,不過保留了內閣資政身份,依然為國家的發展而殫精竭慮。2013年8月6日,他發布新書《李光耀觀天下》,從這本書中,我們終於知道了李光耀為何會將英語作為國語,而不是將漢語作為國語。

▲《李光耀觀天下》

在書中,李光耀提到,如果以漢語作為國語,可能在國內交流會很方便,但是外來人很可能聽不懂,所以他選擇了將全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英語作為國語。這樣一來,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還能夠更好地吸引外資企業,這對新加坡以後的發展是有絕對的好處的。

李光耀在採訪中曾經說過,他很慶幸以前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如果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法國或是其他國家的話,他們就必須忘掉法語或是其他語言,轉而學習英語,這個過程是極為難熬的。

▲新加坡現照

以現在的目光來看,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證明李光耀的做法是對的。到2011年李光耀卸任內閣資政一職的時候,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經翻了好幾十倍,高達53890美元,成為了亞洲東部僅有的三個發達國家之一。

結語

新加坡的發達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依賴於李光耀在建國初期定下的國策,而有些國策,時至今日也依舊值得我們去借鑑,例如對待人才的態度等。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的國家能夠愈加強盛。

參考資料:

《漢書·劉向傳》

《李光耀觀天下》

相關焦點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在這次投票中,馬來西亞以128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讓剛剛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的新加坡被獨立了出去。 剛剛邁入獨立的新加坡人口只有兩百萬左右,人均GDP只有450美元,而淡水資源也十分緊缺,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來滿足人民的日常所需。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當然,李光耀做到了,他帶領著新加坡走向了富強。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過世,新加坡舉國哀悼。一代國父的輝煌一生,就此終了,但他所帶來的話題熱度,並未有所消減。這其中,就包括了李光耀當時定英語為國語的舉措。七成華人的新加坡,英語為國語新加坡被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時,情況並不容樂觀。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不然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新加坡國父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華人眾多,一度成為新加坡自治的阻礙之一。"局勢的逼迫,讓新加坡的分離政治自我成立國家變得尤為艱難。李光耀是一個優秀的掌舵者,他在動蕩不安,交雜反覆的國際關係中,找到合適的鏈條,相互搭建,最終華人眾多的馬西亞聯邦將其分離,新加坡也利用好時機正式成為自知自主的新國家。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說起新加坡這個國家,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新加坡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不僅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新加坡還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國家,其中單單是華人就佔了7成。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0%,無數華人為新加坡的獨立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伊始,有很多居住於新加坡的華人富商為了傳承和宣傳中國文化,創辦了很多中文學校。然而,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在上臺之後,卻對漢語採取了一系列禁止措施,不僅廢除了漢語,禁止漢語的相關學習,還停辦了南洋大學(近代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當時新加坡的中華總商會代表成員為了自身組織的長遠發展,曾多次遊說其總理李光耀,建議把漢語定位新加坡國語。那就是,李光耀決定把英語定位為官方語言,這一行為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因為新加坡原本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其本土國民少之又少,多達%74.2的人口是從中國南方的廣東福建一帶移居過去,有著絕大多數的華人血統。而其他部分也絕大多數是印度尼西亞血統和歐洲血統以及馬來西亞血統。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而獨立之後的新加坡,積極開始了自己的改革,而其十分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漢語,以英語作為國語。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新加坡此舉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進步,加強了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繫,尤其是身處東南亞腹地,它需要更為激進的政策來為自己謀發展。
  • 新加坡七成人口為華人,為什麼要以英語為國語?
    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然而,新加坡的獨立已成現實。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就是,國內華人,馬來人,泰米爾人之間的種族矛盾。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興衰與發展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發展,與當政者有著離不開的關係。李光耀祖上是廣東梅州人,骨子裡他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並且新加坡75%的人都會漢語。在設立國語的時候,理應將漢語作為國語。可沒想到的是李光耀卻說將華語定位新加坡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為何李光耀會這樣說呢?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吉姆梅爾  與中國一樣,同為黃種人佔比達到絕大多數的國度,新加坡如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是逐年增高,要知道,這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是由華人組成的,其他四分之一人口則來自於印度與馬來西亞。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國土面積724.4平方公裡,人口564萬,華人佔77%,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19世紀初,被英國殖民佔領;1942年2月15日,被日本侵佔;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 新加坡華人高達74%,為何國語是英語卻不是漢語?三個原因很重要
    正因為新加坡的歷史因素較為複雜,當地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只不過大家所熟知的只是新加坡華人較多。為何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根據了解,上個世紀末,新加坡的華人高達230萬,佔據總人口的77.3%,其中閩南人有20%;客家人不足10%。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 新加坡華人眾多,李光耀為何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我懷著比對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聖和嚴肅,去愛國家的利益—— 莎士比亞 有這樣一個國家,它的人口74%左右都是華人,然而其領導人卻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時,曾有華人代表找到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一口回絕。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對於他的這一行為,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不明白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