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2020-12-13 小城講歷史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對於此事,李光耀曾經做過解釋,他認為固然華人數量佔到新加坡總人口的七成以上,但畢竟還有三成的印度人和馬來人,如果執意將一個民族的語言定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都勢必會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滿,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新加坡分裂。考慮到國家穩定團結的大局,李光耀曾坦言這三個族群的語言都不會成為新加坡的國語。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點原因,另外一點是因為李光耀認為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

李光耀認為,如果不是從小就開始學習,很難真正掌握漢語,漢語屬於單音節語言,每一個字的發音都有4個到5個聲調,這對於初學者而言十分困難。除此之外,漢字筆畫複雜難於書寫,這也是舉世公認的,並且每個字的背後都有其深意或者歷史背景。

李光耀雖然是華人後代,但他年輕時候並不會講漢語,從政後因為經常要向華人演講,所以才學習了漢語。李光耀坦言雖然自己花了50年時間去學習漢語,但卻從未真正掌握精髓,因為學習漢語的難度係數太大,相比較而言,英語簡單易學,更具有優勢。

李光耀曾說:「很幸運,過去統治我們的是英國和英語。」李光耀認為如果新加坡要想和全世界做生意,就必須掌握英語這種世界性的語言,在其看來只有將英語定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才能讓新加坡保持繁榮。雖然隨著中國不斷崛起,新加坡和中國做生意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中國對新加坡的GDP貢獻不到20%,其餘的80%均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

晚年的李光耀在和老友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聊天時,施密特問他這輩子幹過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李光耀回答:「我把英語而非華語作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基於現實考慮,李光耀放棄漢語把英語定為了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因為他認為漢語劣勢明顯,無法提高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李光耀甚至曾斷言,如果未來新加坡將華語定為工作語言,那將是非常愚蠢的,因為現在即使是中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也都在學習英語。

相關焦點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1965年新加坡建國之初,李光耀就公開表示過: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乍一看,是不是感覺滿滿的排華意味呢? 而這僅僅是李光耀針對於新加坡國語政策推行的前奏而已,之後,在新加坡正式獨立成國之時,李光耀宣布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而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他對外宣稱:將漢語作為新加坡國語絕對不可能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喜歡看新聞聯播的人們大都知道李光耀,他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也是他一手主導了將英語變為新加坡通用語言這件事。他認為,在新加坡,漢語語言劣勢很明顯,因而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此外,他實施的語言政策,推行英語為工作語言,也令一些華人頗為不解。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你怎麼看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剛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當時很多人都希望把中文選定為官方語言,但遭到李光耀的堅決反對。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在那時候,很多人都感到疑惑,李光耀自己也是華裔,他為什麼會表示反對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對於此事,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有過這樣的記錄:「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當時很多人想不通,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並且他曾坦言,自己非常清楚得罪了中華總商會,對政治前途非常不利,那他為何寧願承擔風險,也仍然堅持不把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呢?
  • 李光耀直言:漢字「缺陷」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印度裔和歐亞裔,其中華人就佔了新加坡總人口的74.2%,若是將漢語定為工作語言,似乎也很正常,李光耀為何不願意呢? 新加坡在李光耀大刀闊斧的改革下,經濟發展相當快,新加坡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繼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對於這些改革,李光耀認為最難的還是語言改革。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時,曾有華人代表找到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一口回絕。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對於他的這一行為,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不明白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 新加坡超7成華人卻廢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劣勢,英語有一大優勢
    參政議政1950年,李光耀與讀書時的同學柯玉芝結婚,他的妻子柯玉芝也是一位在當地頗有名氣的律師。二人婚後非常恩愛,共育有二子一女。同年8月,李光耀與妻子回到新加坡,繼續從事與律師有關的工作。廢除漢語,去中國化1965年8月9日,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宣布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實現獨立,成為一個有主權和民主的國家,在是一個讓人異常難過悲傷的消息。
  • 李光耀:漢字影響雖大,但「缺陷」明顯,不可能成新加坡通用語言
    亞洲各國文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漢字影響,新加坡這個華人人口數量佔據該國人口77%以上的國家就更是如此,漢字和漢語都是該國官方文字、語言之一,街上到處都是漢字寫的廣告牌。儘管漢字在新加坡的覆蓋率很高,但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說漢字有」缺陷,在新加坡不能成為通用語言。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至於為何不將漢語或者馬來西亞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考慮到,新加坡是由多層國民結構的,如果以漢語或者馬來西亞語又或者以印度語為主,勢必會造成其他國民結構的不滿,最終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而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則不會有這種問題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在當時新加坡的居民結構中,由7成華人和3成的印度人及馬來西亞人共同組成。所以在本國哪種語言的使用率最高則可得出分曉。 不過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考慮到,本國畢竟由這三種人群組成,所以採用漢語、馬來西亞語和印度語這三種中的任意一種作為官方語言,都會引起其他群體的不滿。 恐怕會滋生許多禍端、甚至引起暴亂什麼的。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圖】"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時代更迭,戰爭不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李光耀求學回歸新加坡,正式走進政治領域,把馬來西亞聯邦的港口變成了如今的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國際舞臺上一顆姣姣明珠。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01深知這個國家人民的厲害這個人就是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的國父,自他上臺以後,就直接將漢語廢除了,並且還全面禁止了有關漢語的學習項目,甚至連當時有名的南洋大學都關閉了,之後他便開始大力宣傳英語的好處,並且積極推動,讓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於新加坡的華人數量佔比比較大,所以其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通過觀察新加坡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國家不是在成為殖民地就是在成為殖民地的路上。總之就是一直被殖民統治。在當時新加坡的人口數到達了兩百萬,其中有一大半的人口是華人。就連喝的水也需要從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進口。而此時周圍國家對於新加坡剛剛成立的共和國還保持著不友好的態度。 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他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在被馬來西亞趕出來以後,新加坡只能自己獨立建國。當時很多人建議,要求將華語定為官方語言,該建議被李光耀斷然拒絕。李光耀說:假如新加坡全部都是華人,沒有馬來人和印度人,把華語當成國語、行政語言,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誰願意來和我們做生意,我們該怎麼繼續下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把華語作為官方語言,新加坡必定會分裂。
  • 上世紀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打壓漢語推廣英語,現如今新加坡後悔不已
    新加坡70%以上的人是華人,那麼按道理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獨立之後,漢語應當理所當然的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然而小國的大政治家,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當時就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他選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和第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