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2020-12-22 爾格說歷史

對華夏人民而言,漢字代表的是國家的精神,它傳承了五千年之久,一撇一畫之間都蘊藏著百轉千回的故事。而漢語則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國魂,是中國人的根本。

它猶如血脈筋骨一般,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

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從這個詞條當中也能夠感受的到,新加坡居民對漢語的了解程度之高。

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本以為這個華人比重如此高的國家,將漢語當做國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

興衰與發展

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發展,與當政者有著離不開的關係。當政者如果懂的如何去改造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必定會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就好像新加坡一樣,1964年長期被殖民和壓迫的新加坡獲得了重生,謀取了當家做主的權利。

但剛剛獨立的時候,新加坡不過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很多的經濟設施和武器裝備都比不上馬來西亞。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當政者李光耀費盡心血不僅帶著新加坡加入了聯合國和大英國協。

為了改善人均消費水準,解決失業問題,李光耀還從外國引進資源,做金融轉口貿易。同時,李光耀還發現到新加坡的優勢,將新加坡打造成旅遊大國。

正因為他一次的突破,一次次的改變,才讓新加坡的狀況越來越好,慢慢的便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其實通過李光耀當政階段的政績也能夠感受出來,李光耀對新加坡,以及新加坡人民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毫不誇張地說,他是新加坡人的國父。

一個國家的內核除了經濟外,最重要的便是文化。而語言則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靈魂。雖然說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帶領下經濟問題得到了緩解,但語言大關卻成為了他比較頭疼的問題。

李光耀祖上是廣東梅州人,骨子裡他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並且新加坡75%的人都會漢語。在設立國語的時候,理應將漢語作為國語。可沒想到的是李光耀卻說將華語定位新加坡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為何李光耀會這樣說呢?

突破語言大關

作為新加坡的當政者,李光耀很清楚要將新加坡打造成怎樣的一個國家。更知道相比於漢語,英語才是國民需求。

就好像他晚年與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聊天時候談到的,這輩子幹過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將英語作為了新加坡的主導語言。為什麼李光耀如此看重英語,其實有下列三點原因。

首先國情所致,雖說新加坡半成都是華人,但畢竟還有三成人是印度和馬來西亞人。如果將執意將漢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必定會引起其他種族的不滿,甚至還會造成分裂的現象。一個剛剛建立的國家,必定是無法承擔起分裂的風險的。

當然除了漢語之外,其他兩族的語言也不會成為新加坡的國語。畢竟引用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對新加坡的發展只有弊沒有利。而英語就不同了,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爭端,還能夠讓新加坡在國際上取得一定的優勢。

再就是順應時代,之所以沒有將漢語當做新加坡的國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所有的新加坡的青年們,都是在英式文化的薰陶下長大的,就好像李光耀一樣。

英語已經成為了紮根於他們骨子裡面的語言,不管是工作、交友還是經商也好,他們使用最多的語言便是英語。因此很多的新加坡居民掌握英語的程度遠遠高過於漢語。

並且在當時的世界大環境下,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能夠讓新加坡獲得更多外國的資源,吸引諸多的目光。因此英語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曾經李光耀在設立英語作為國語的時候說過,母語是以家庭為基礎的,是可以用一生去慢慢學習的。但英語確實賺錢的工具,是當下當務之急的事情。無疑,在生存與發展的面前,英語比漢語的利用率更為廣泛。

記得在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也提到了為什麼會選擇英語「新加坡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文化阻隔,不過是新加坡在實時局勢下的一種文化選擇吧!」,只有學習英語才能夠提高國民綜合實力,提升國際的經濟水平,讓新加坡朝著更高更強邁進!

最後便是難以掌握,很多國際友人在學習漢語時都曾表示漢語是最難學懂的一門語言。

確實如此,漢語每個字都有不同的聲調,並且不同的組合方面還會有不同的意思。如果沒有特定的語言環境和語言天賦,很難在一朝一夕之間掌握漢語的精髓。

就連李光耀本人也曾表示,自己為了學習好漢語足足花了50年的時間。如此見得,漢語學習的困難之處。

但相比於漢語,英語學習便簡單很多了。除了有很好的語言環境之外,英語的語法也比漢語要簡單不少。自然英語要比漢語更加容易掌握。

特別是那些已經離開中國很多人的華人們,他們在新加坡的土地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在他們該的骨子裡,根本沒有將自己認同為中國人,更別說有多麼深厚的中國文化。而學習漢語自然也就成為難上加難的事情!

尊重選擇

雖然,漢語並不是新加坡的母語,但是李光耀卻從未放棄過漢語。他一直銘記著「民族的」字眼,記得「傳承」兩個字。為了讓更多的華人學習到漢語,他不僅實施了「雙語政策」,還堅持讓每個民族的人都要學習本族的語言。

並且作為國家領導人,李光耀以身作則。不僅自己努力學習漢語,還將孩子送進了漢語學校之中,讓孩子漢語的氛圍裡面學習漢語。

當然除了傳承之外最終的一點是找尋民族歸屬感。李光耀自小接受的就是正統的西方文化,他無法像正常的華夏子孫一般去接受中華文化。

為此他希望通過學習漢語來找到民族的歸屬感,找到身份的認同。同時也希望將這種民族的歸屬感傳輸給每個紮根在新加坡的居民們。

平時生活中李光耀,除了會用英文是演講之外。也經常會用中文與華人演講,其實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華人們也能夠學習漢語,讓大家記得漢語的重要性。

結語:

從大局觀上來說,李光耀將英語作為國語是一次明智的決定。畢竟當時的中國不夠強大,也不足以讓新加坡所依靠。但世間萬物都是瞬息萬變的,國家亦是如此。曾經那個被人人喊打的國家,如今宛如一隻雄獅一般矗立在世界之巔,被萬人所敬仰。

而漢語也因為中國強盛,變成了主流語言,在全球內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漢語也將像英語一樣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人民通用的語言。

相關焦點

  • 李光耀:我為什麼寧願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是一位華人後裔,不過他對祖國的情感就要淡化很多。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中華總商會的兩位華人董事康振福和郭佩弦就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遭到了李光耀的嚴詞拒絕。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記錄當時的場景:「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地處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要組成的國家,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正因如此,1965年新加坡剛剛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口回絕。
  • 李光耀為何說:如果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
    在「新馬泰」三國之中,新加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國家,新加坡中近75%的人都是華人,其開國元首李光耀的祖籍也是屬於我國的。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並沒有選擇漢語,而是選擇英語作為了自己國家的第一語言。李光耀更是聲稱如果選擇漢語,那麼將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為何李光耀會發出這種言論,其中有著什麼隱情嗎?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按道理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數量佔據絕大部分,而並沒有其他種族的人來能夠對其形成競爭關係,那麼,新加坡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時,曾有華人代表找到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一口回絕。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對於他的這一行為,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不明白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 李光耀:想華語選為國語,就先把我打倒,很慶幸統治我們的是英國
    【鶴吹牛】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這樣描述過一件事:新加坡剛剛獨立的時候,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建議,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國語。這件事並不奇怪,當時新加坡絕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漢語。但是李光耀卻回答說「你得先把我打倒!」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新加坡裡好多人都說中文。"許多短評中都涉及到這樣一句話。"但是我們並不說中文,理論上我們只是會說。"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 李光耀是個聰明的政治家,運籌帷幄,一系列的問題逐漸解決,新加坡最後還是散發出了它的邊界光芒,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但是我們並不說中文,理論上我們只是會說。"在無數短評中有這樣一位新加坡網友這樣談到。01 新加坡的船長是華裔"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州生在新加坡的華裔。李光耀選擇這樣的文化阻斷,也是在新加坡的實時局勢下的文化選擇。或許他的中國名字和血液裡的中華因素讓他一直存留在我們的文化認同裡,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過於主觀地評判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國家的選擇。原來新加坡剛剛獨立後,當地中華總商會代表們就組團遊說李光耀,希望將漢語作為新加坡國語。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李光耀舊照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上,在以前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時候,當地僅僅被作為一個貿易的中轉站使用,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農業基礎也不算發達,經濟結構十分單一。在英國撤離的時候,人們普遍想的就是,今後的生活全靠馬來西亞的了。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李光耀本人對於新加坡的獨立,是如此提及的,他直言新加坡的獨立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加的。他也未曾預料到,自己會在四十來歲的年紀去承擔獨立管理一個國家的責任。李光耀奉命脫離了馬來西亞,要求自行摸索一條前行的道路。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壓力。他的每一個舉措,可能都關係到新加坡所有人民的生計和安危。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不然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新加坡國父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當時華語運動最直接的目的是要扭轉新加坡華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貫,而使用不同方言這個根深蒂固的習慣,改以華語(北方官話)作為溝通的共同語言。李光耀還出版了《學語致用: 李光耀中文學習心得》,讓讀者分享他堅持學習的心得與經驗。在新加坡的巴士、建築物、報章、廣播、電視上,隨處可以看到鼓勵人們講華語的醒目廣告。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人會講漢語,各大政治經濟機構中也存在著大批以"中華"為號的組織協會。因而當新加坡剛一成立,就有人提出將漢語作為國語,畢竟新加坡%70以上國民是炎黃子孫的後裔。當然,連李光耀自己的祖上也是中國廣東人,但是他卻執意要將盛行於西歐國家的英語定為國語,對於其深層原因也並未做過多解釋。以英語作為國語的政策落實之後,李光耀開始馬不停蹄的提出各種政治經濟政策,來扶持新加坡的發展成長。
  • 新加坡七成人口為華人,為什麼要以英語為國語?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再次獨立,對於新加坡來說,再次獨立並不是那麼高興的一件事情,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到:「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在新加坡有77%的人口是華人,也就意味著漢語應該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語言,雖然漢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同被列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事實上,在新加坡以漢語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更多的人以英語為日常交流語言。那麼,為什麼在華人人口佔據七成的新加坡,漢語卻沒能成為國語呢?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數量太高,馬來西亞的人擔心在之後會不會慢慢的被華人掌控馬來西亞。於是在1965年,進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中,以128票同意,零票拒絕的絕對優勢讓新加坡被迫獨立了。到這裡,剛剛來到馬來西亞才不到兩年的新加坡被趕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