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為何說:如果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

2020-12-25 騰訊網

世界上的兩大語種分別是漢語和英語,其中漢語更是蘊含了中華五千多年歷史的底蘊,漢字的進化史就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進化史。漢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沒有哪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簡單大方又磅礴大氣,也沒有哪種文字像中文這樣形式豐富。

漢語不僅在我國通用,在中國周邊很多國家也都通用,尤其是以旅遊著稱的「新馬泰」,更是把漢語看做了自己國家的第二語言。在「新馬泰」三國之中,新加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國家,新加坡中近75%的人都是華人,其開國元首李光耀的祖籍也是屬於我國的。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並沒有選擇漢語,而是選擇英語作為了自己國家的第一語言。李光耀更是聲稱如果選擇漢語,那麼將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為何李光耀會發出這種言論,其中有著什麼隱情嗎?

李光耀與新加坡

早期的新加坡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後於1963年正式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但是由於治國理念等多方面的不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一直摩擦不斷。兩年之後新加坡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新的國家。

當時的新加坡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一直都是被當做貨物中轉站來使用,經濟結構也比較單一,先後依靠著英國和馬來西亞的幫助存活。

如今新加坡被獨立出去,對當地的百姓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這個時候李光耀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針對新加坡當下的狀況,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決策。

正是李光耀的這一系列決策,為新加坡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也正是因為他的帶領,新加坡才有了今天這樣經濟成就。新加坡人也一直尊稱李光耀為「國父」,從此稱謂中就可以看出李光耀對新加坡的重要程度。

國情限制

李光耀為了發展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最令李光耀驕傲的就是實行了「雙語政策」。所謂「雙語政策」就是把英語作為通用語言,然後各個民族再單獨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

這個決定在當時看起來是非常荒謬的,要知道新加坡裡有75%的居民都是華人,包括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為何要選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用漢語難道不是更方便嗎?

對於這一疑惑,李光耀並沒有做出過多解釋,只是讓下面的人堅定的執行下去。其實在新加坡獨立之初,就有不少華人商會的代表來勸說李光耀,希望他能把漢語定位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但是李光耀堅決的回絕了這些代表們,並聲稱如果把漢語定位新加坡的通用語言才是真正的害了新加坡。李光耀深知這一舉措可能會得罪很多華人商會,把新加坡放到一個不利的位置上,但是他卻未曾後悔過自己的這一決定。

李光耀做出這一決定其實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新加坡的國民並不全是華人,還有很多的馬來西亞人和印度人。如果堅持把漢語定位新加坡的話,會迎來其他民族的不滿,這對於新加坡的團結是很不利的。

再加上新加坡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很多當地的居民都會說英語。對於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來說,他們想要生活下去只能順應時代的變化。

而當時的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於新加坡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憑藉著英語,新加坡可以更好的從外國拉來投資,吸引更多資源的投入。

從未拋棄

但是李光耀也並未完全放棄漢語,在他的「雙語政策」中,另一點就是每個民族的人都必須學習本民族的語言。為了貫徹這一政策,李光耀以身作則的把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送往了漢語學校,並且自己也一直堅持學習說漢語。

真正激勵李光耀學習漢語的也是其實正是新加坡的國民環境,在新加坡裡有75%的人都是華人。

面對如此眾多的華人,僅僅只用英語演講是不能吸引所有華人的,也更不可能獲得他們的支持。在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李光耀堅持學習漢語,並堅持用漢語來給華人們演講。

除了這種功利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就是民族歸屬感。李光耀從小就接觸西方文化,自己讀書的時候也是在英國度過的,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被西方文化所影響。

但是李光耀自己卻並不能完全的接受西方的思想,但是也不能完全接受中國的思想。這對於李光耀來說是非常難受的,他時常感到自己如無葉之萍一樣。李光耀把這種感覺歸屬於自己從小沒有接觸過太多漢語的原因,從而缺少一種屬於身份上的認同。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國家,李光耀擔心如果他們和自己一樣只學英語的話,會同自己一樣缺少歸屬感。一個人如果真的失去了歸屬感,就如同失去了信仰,這樣的人很容易就會失去鬥志和骨氣。

2013年,已經退休的李光耀發表了自己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書中我們也正式了解到了李光耀當初設定「雙語政策」的原因。

從現在來看李光耀當初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正是因為他當初的決定,新加坡成功的崛起,成為如今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發達國家。從李光耀任職到其退休,新加坡的GDP翻了幾十倍,從當初被獨立出來人均450美元的GDP,到現在人均五萬多美元的GDP。這其中的變化是不敢想像的,這也證實了劉光耀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偉大。

小結

新加坡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託於李光耀當初制定的種種政策,其中部分政策直到現在也值得我們去觀摩學習。雖然當初李光耀把漢語淘汰,把英語作為了自己國家的通用語言,但是他的這一舉措也確實使得新加坡更加的繁榮,只能怪當時的中國還不夠強大吧。

如今中國的經濟和實力日漸強盛,在全球內也掀起了一股漢語熱的浪潮。漢語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並不比其他任何語言差,堅信漢語總有一天也會走向世界,正式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

相關焦點

  • 李光耀:我為什麼寧願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是一位華人後裔,不過他對祖國的情感就要淡化很多。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中華總商會的兩位華人董事康振福和郭佩弦就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遭到了李光耀的嚴詞拒絕。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記錄當時的場景:「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從這個詞條當中也能夠感受的到,新加坡居民對漢語的了解程度之高。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地處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要組成的國家,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正因如此,1965年新加坡剛剛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口回絕。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按道理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數量佔據絕大部分,而並沒有其他種族的人來能夠對其形成競爭關係,那麼,新加坡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李光耀:想華語選為國語,就先把我打倒,很慶幸統治我們的是英國
    【鶴吹牛】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這樣描述過一件事:新加坡剛剛獨立的時候,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建議,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國語。這件事並不奇怪,當時新加坡絕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漢語。但是李光耀卻回答說「你得先把我打倒!」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時,曾有華人代表找到李光耀,希望他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被李一口回絕。李光耀同樣是華人後裔,對於他的這一行為,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不明白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這突如其來的獨立建國又無法推辭,於是身負國民生存大計的國家領導人李光耀,如百爪撓心般記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李光耀十分清楚,在當前這種舉步維艱,國民住房、工作、學習、國民產業等都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如果自己不能儘快為國家找到未來的發展道路,那麼這所謂的獨立,也就意味著消亡。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要知道,在新加坡,足足有著70%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就連李光耀他自己也不例外.使用漢語不是該更加方便嗎?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困境中,不思索解決眼前困難的方法,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話,那最後必然難以收穫成功。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新加坡華人眾多,李光耀為何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我懷著比對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聖和嚴肅,去愛國家的利益—— 莎士比亞 有這樣一個國家,它的人口74%左右都是華人,然而其領導人卻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但後來,新加坡為提高在國際經貿中的競爭力,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中文淪為小學和中學的一門單獨學科。李光耀當初把英語列為「第一語言」是出於文化和經濟上的考慮。因為新加坡只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平方公裡的國家,而山西的省會太原的面積是6999平方公裡,新加坡只有太原的1/10左右。
  • 李光耀為何定英語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按照慣例,無疑應該拋棄馬來語而選擇使用人口最多的華語,但李光耀卻在審時度勢後,力推英語上位,最終確立了英文為新加坡的政府用語。要知道,他要不是一個強勢的大家長,是怎麼也做不到的。新加坡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英國當局都沒有宣布英文為官方使用語言,反而是英國撤走後,李光耀做到了。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當然,李光耀做到了,他帶領著新加坡走向了富強。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過世,新加坡舉國哀悼。一代國父的輝煌一生,就此終了,但他所帶來的話題熱度,並未有所消減。這其中,就包括了李光耀當時定英語為國語的舉措。七成華人的新加坡,英語為國語新加坡被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時,情況並不容樂觀。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不然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新加坡國父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
  • 新加坡七成人口為華人,為什麼要以英語為國語?
    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然而,新加坡的獨立已成現實。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就是,國內華人,馬來人,泰米爾人之間的種族矛盾。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