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為何定英語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華人佔了75%,其他是馬來人、印度人,1965年獨立後,面臨官方語言的選擇。按照慣例,無疑應該拋棄馬來語而選擇使用人口最多的華語,但李光耀卻在審時度勢後,力推英語上位,最終確立了英文為新加坡的政府用語。要知道,他要不是一個強勢的大家長,是怎麼也做不到的。新加坡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英國當局都沒有宣布英文為官方使用語言,反而是英國撤走後,李光耀做到了。

  李光耀有他的理由,夾縫中(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與西方之間)生存的200多萬人口的小國,必須得與當時的主流世界接軌,而要避免淪落到周圍大國的附庸,而當時主導世界的無疑是英、美兩國。馬來語不能選擇,因為只佔人口少數,75%的漢語也不能選,一是會遭到其他少數民族的反對,二是可能陷入對中國的依附。當時的北京,還一直試圖在東南亞國家發動解放全人類的共產主義革命。

  也只有「家長」李光耀才能做到對一個國家的語言制定硬性規定,這一點有如另外一位「家長」毛澤東執政後推廣普通話。現在回頭看,李光耀做出的這一選擇,恐怕比任何政治制度都更決定了後來50年新加坡的發展之路。1965年後,那些推廣華語運動的新加坡華裔積極分子從來沒有放棄過抗爭,不過,當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並號召中國人向新加坡學習時,那些鼓譟華語優先的人士才意識到,如果當初新加坡選擇了華文,新加坡可能不會那麼方便和快捷的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也就不會反過來成為中國學習的榜樣。

  這就是圍繞家長李光耀「獨裁」最激烈的爭論之一,在說到他的做法時,他說,「有人說我處處幹涉人民的個人生活,沒錯,假如我不這樣做的話,新加坡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今天的成就確實可以傲視亞洲諸國。這位家長當初選擇英語作為官方用語,還同時做了另外一件事——保留東方價值觀,甚至有意抵制西方以自由和民主選舉為主的自由主義價值觀。

  按說,語言是價值觀的載體,一個人從小接受英語教育,長大後幾乎不可能還保留東方的那些價值觀,有些東方很重要的價值觀例如「孝順」在英語詞彙中幾乎是微不足道甚至可有可無的。當李光耀選擇了英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後,他做的第二件幹涉人民生活的事就是鼓勵雙語(主要是華語)教育,並特地到美國、臺灣等地請唐德剛、餘英時、杜維明等七位融匯儒學與西學的大家到新加坡,把儒家經典與傳統文化翻譯成英文,編寫進中小學英文課本中。

  部分保留英國殖民當局留下的制度框架,同時抵制西方民主的價值觀念,一直是李光耀的兩手抓。但就我看來看去,李光耀強調的東方價值觀其實一直並沒有被他系統地說清楚過,他自己強調的主要是「五倫」——君臣有義、父子有愛、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按說還真和政治制度扯不上太大關係,可恰恰就反應在新加坡的政治上:李光耀按照憲法下臺後,經過一代領導人的過渡,「有愛」的兒子李顯龍順利接班,政權是在李家「有序」進行的,過渡性的人物也清楚 「君臣有義」的道理,很「有信」地告老還鄉,還位給已經長大的「李二代」……

  這一切對於不了解「五倫」深意的西方來說,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但我幾次到新加坡同當地人交談後,發現大多數新加坡人對此並無明顯反感。可能迄今為止,他們還認為無論是李光耀還是李顯龍,都是好「家長」吧。而且,相比我們曾經有過的好家長「父親般」的毛澤東,以及當今北朝鮮的幾位金家「家長」,李光耀堪稱無與倫比的完美啊。

  如果我們回到1965年突然獨立的新加坡,李光耀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我認為也許真的沒有,「家長」李光耀幫新加坡人做出最好的選擇。但時過境遷,老家長也會退休會老去會死亡,新加坡同李光耀這位家長無法分開的模式還能持續多久?今天的新加坡的反對黨也漸漸坐大,我認為總有一天可能會有更多民眾要求更公正公平的選舉。當然,這個不應該是國際社會來決定的,而是全部通曉英語,對外面消息和資訊都相當清楚的新加坡人來決定。

  我反而關心的是,這些年,中國有那麼多人鼓譟新加坡模式,他們知道新加坡模式其實是一位「家長」奠定,並與之一生相伴的嗎?也許,你需要的不是新加坡模式,而是新加坡這樣一位李光耀式的「家長」,可是,從中國面積、人口、國民素質以及世界格局等等來看,有多少人相信中國還可能出現一位李光耀式的「家長」?一個民族與國家在民眾素質較低的幼年時期,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家長」都有可能,中國也出現過家長式的毛澤東,但滄海桑田,當今世界還有可能出現 「家長」嗎?

  李光耀也許是世界上最後一位大家長吧,沒有李光耀這樣的「家長」,新加坡模式何去何從?中國又向何處去?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李光耀: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這是為什麼?
    在被馬來西亞趕出來以後,新加坡只能自己獨立建國。當時很多人建議,要求將華語定為官方語言,該建議被李光耀斷然拒絕。李光耀說:假如新加坡全部都是華人,沒有馬來人和印度人,把華語當成國語、行政語言,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誰願意來和我們做生意,我們該怎麼繼續下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把華語作為官方語言,新加坡必定會分裂。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臺的中心,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
  • 新加坡華人眾多,李光耀為何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我懷著比對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聖和嚴肅,去愛國家的利益—— 莎士比亞 有這樣一個國家,它的人口74%左右都是華人,然而其領導人卻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李光耀:我為什麼寧願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是一位華人後裔,不過他對祖國的情感就要淡化很多。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中華總商會的兩位華人董事康振福和郭佩弦就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遭到了李光耀的嚴詞拒絕。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記錄當時的場景:「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
  • 李光耀為何說:如果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
    漢語不僅在我國通用,在中國周邊很多國家也都通用,尤其是以旅遊著稱的「新馬泰」,更是把漢語看做了自己國家的第二語言。在「新馬泰」三國之中,新加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國家,新加坡中近75%的人都是華人,其開國元首李光耀的祖籍也是屬於我國的。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並沒有選擇漢語,而是選擇英語作為了自己國家的第一語言。
  • 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地處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要組成的國家,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正因如此,1965年新加坡剛剛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口回絕。
  • 李光耀直言:漢字「缺陷」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日本、韓國都深受影響,然而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卻不是漢語,新加坡人口主要由4大族群構成,華人、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其中華人就佔了新加坡總人口的74.2%,若是將漢語定為工作語言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李光耀晚年在與老友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聊天時,施密特問他這輩子幹過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李光耀回答:「我把英語而非華語作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這些人大都是廣東和福建一帶移民的後裔。
  • 新加坡為何一獨立就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
    1965年8月9日上午10點,新加坡廣播突然播放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身份宣布新加坡獨立。這是無比悲傷的時刻,李光耀晚年也承認了這是生平最大的一次挫折。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人均GDP剛到450美元。更糟糕的是,新加坡實在太小了,連淡水都依靠進口。這可如何之好?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國化,他關閉了傳播中華文化的南洋大學,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在李光耀看來,漢語有一個大缺陷,就是非常難學,而英語是國際社會通行語言。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喜歡看新聞聯播的人們大都知道李光耀,他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也是他一手主導了將英語變為新加坡通用語言這件事。他認為,在新加坡,漢語語言劣勢很明顯,因而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此外,他實施的語言政策,推行英語為工作語言,也令一些華人頗為不解。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李光耀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唯一的官方語言。 ▲李光耀舊照 01 在李光耀採取這一系列措施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提出建議,他們認為將漢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很有好處。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那就是,李光耀決定把英語定位為官方語言,這一行為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因為新加坡原本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其本土國民少之又少,多達%74.2的人口是從中國南方的廣東福建一帶移居過去,有著絕大多數的華人血統。而其他部分也絕大多數是印度尼西亞血統和歐洲血統以及馬來西亞血統。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李光耀祖上是廣東梅州人,骨子裡他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並且新加坡75%的人都會漢語。在設立國語的時候,理應將漢語作為國語。可沒想到的是李光耀卻說將華語定位新加坡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為何李光耀會這樣說呢?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其實,對於新加坡來說,這杯水象徵的應該是四種語言——英語、馬來語、漢語、泰米爾語,也就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可能會有人疑惑:新加坡為什麼有這麼多官方語言?新加坡四大語言之源新加坡原屬馬來半島的柔佛王國,原住民主要是馬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