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2020-12-10 黃門左侍郎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

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這是與新加坡的歷史與特殊地理位置有著非常大的關係的。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面積724平方公裡,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8世紀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裡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被英國佔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佔;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建國之初,在確定國家語言時,新加坡的建國者李光耀就說過,漢語絕對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身為華人的李光耀,對待自己的母語為何如此「絕情」?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有過「申辯」:「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必須把英語作為我們的工作語言。」

李光耀辯稱:「儘管新加坡人口以華人為主,但事實上華語絕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雖然我們當時是被馬來人包圍的多民族國家,但是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來這裡開發產業,我們的國民必須講一種他們能懂的語言,這種語言就是英語。」

雖然他堅信:「語言政策可能會成為經濟成功的關鍵,它確實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成敗。」但是,他也明白:「掌握母語會給人一種文化上的歸屬感,增強自信和自尊。」

為了調和這樣一對矛盾,李光耀在這個多民族的城市國家才做出了推行雙語政策的決定。雙語的理念,落實到學校就是實行雙語教育:所有公立學校的學生必須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把自己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也就是說,華人學生必須學習英語和華語,馬來學生要學習英語和馬來語。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華人與華人也有不同,他們被區分為「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傳統華人說華語,海峽華人則講英語。傳統華人就是靠自己多年的奮鬥創業,已經積累了雄厚的財力的成功華人,比如以陳嘉庚等成功華人為代表的,都自稱是自己是中國人,所以,講的是華語。海峽華人則指是是那些靠給西方企業打工的年輕人,所以英文比華語說得好,甚至不會說華語。

如今的新加坡,土生土長的新加坡華人,基本上用英語來交流,而新移民則是說著一口純正的華語當然也有中英文切換自如的。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正是因為實行了靈活的語言政策,才讓這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能很快融入國際社會。新加坡建國至今僅僅55年,如今卻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快速。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2019年11月,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第三位;「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第一位。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將近75%公民都是華人的國家,英語卻是第一語言,漢語只能排第三
    全球190多個國家中,海外華人數量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亞,有767萬海外華人,其次是泰國,海外華人數量706萬,第三名是馬來西亞,海外華人數量639萬人,中國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前十中,只有美國,加拿大秘魯這三個國家不屬於東南亞,其他都是東南亞國家。
  • 75%都是華人的國家,第一語言卻是英語,漢語只能排到第三位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華人最多的應該還是東南亞地區。首先這邊的文化跟中國沒有很大的差距,其次這邊離中國比較近。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國家,可以說是75%都是華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國家完全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翻版」。畢竟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因此講漢語的人肯定非常多。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0%,無數華人為新加坡的獨立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伊始,有很多居住於新加坡的華人富商為了傳承和宣傳中國文化,創辦了很多中文學校。然而,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在上臺之後,卻對漢語採取了一系列禁止措施,不僅廢除了漢語,禁止漢語的相關學習,還停辦了南洋大學(近代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其實,對於新加坡來說,這杯水象徵的應該是四種語言——英語、馬來語、漢語、泰米爾語,也就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可能會有人疑惑:新加坡為什麼有這麼多官方語言?新加坡四大語言之源新加坡原屬馬來半島的柔佛王國,原住民主要是馬來人。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為何一獨立就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
    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人均GDP剛到450美元。更糟糕的是,新加坡實在太小了,連淡水都依靠進口。這可如何之好?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國化,他關閉了傳播中華文化的南洋大學,把官方語言從漢語轉為英語。在李光耀看來,漢語有一個大缺陷,就是非常難學,而英語是國際社會通行語言。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可以說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是一個急需發展的情況,雖然說國內主要的構成是華人,但因為本國並沒有強大的基礎實力支撐,它能夠依靠的就是向外發展,加強與世界聯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了英語。    至於為何不將漢語或者馬來西亞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考慮到,新加坡是由多層國民結構的,如果以漢語或者馬來西亞語又或者以印度語為主,勢必會造成其他國民結構的不滿,最終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而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則不會有這種問題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臺的中心,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
  • 新加坡超7成華人卻廢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劣勢,英語有一大優勢
    於是,李光耀開始實施「去中國化」的政策,把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他又關閉了在東南亞傳播中國文化的唯一一所大學——南洋大學。在李光耀看來,新加坡雖然華人居多,但是漢語也個劣勢,漢語有平翹舌音之分,且一個詞語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非常難學,倘若將漢語作為新加坡通用語言,那國民可能要再繼續學習英語以便與外商更好的交流討論,這將是一個異常痛苦和困難的語言轉變。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可想而知,當時多數為華人的新加坡人對於漢語的依賴以及對於英語的陌生,李光耀推行如此政策一定會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可在他的堅持下,以推行英語為國語的「去中國化」行動還是逐步的展開,不過,在之後的歲月中,李光耀的苦衷也開始被更多的新加坡人理解。
  • 新加坡華人佔比超75%,英語卻仍然是官方語言,這是為何?
    相信很多人在去到不同國家旅遊的時候,都能夠看到華人熟悉的身影,其實這已經是最為常見不過的事情,他們的腳步遍布世界各國,在早期的時候為了謀劃生計便走出了國門,去到發展更好的國家找工作賺錢,時間長了便自然而然留了下來,甚至還跟當地人結婚生子,而其中的代表國家之一就是新加坡。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在當時新加坡的居民結構中,由7成華人和3成的印度人及馬來西亞人共同組成。所以在本國哪種語言的使用率最高則可得出分曉。 不過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考慮到,本國畢竟由這三種人群組成,所以採用漢語、馬來西亞語和印度語這三種中的任意一種作為官方語言,都會引起其他群體的不滿。 恐怕會滋生許多禍端、甚至引起暴亂什麼的。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
  • 新加坡華人高達74%,為何國語是英語卻不是漢語?三個原因很重要
    正因為新加坡的歷史因素較為複雜,當地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只不過大家所熟知的只是新加坡華人較多。為何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根據了解,上個世紀末,新加坡的華人高達230萬,佔據總人口的77.3%,其中閩南人有20%;客家人不足10%。
  • 世界各國官方語言數量排名.最多的37種官方語言,中國不止漢語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這個國家最常用的語言。但是呢,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國家都不止有一門語言是常用語言。這時候,有個國家就有很多個官方語言了。中國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的官方語言不僅僅只有漢語。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過,在紙質人民幣上面其實總共有7種語言。
  • 世界各國官方語言數量排名。最多的37種官方語言,中國不止漢語
    中國的官方語言有:漢語,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和壯語、英語和葡萄牙語。在中國,漢語和自治區本民族語言都屬於官方語言。為啥多了葡萄牙語和英語?葡萄牙語是澳門的官方語言之一,英語是香港的官方語言之一。世界有多個官方語言的國家再看看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多個官方語言。排名第一的是南美洲的玻利維亞,這個國家有37種官方語言。包括西班牙語和其他35種當地的本土語言。
  • 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為何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
    這些新移民國家基本上都繼承了原來國家的文化,特別是語言。今天的世界,有英國人後裔建立的國家基本上都是英語國家,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西班牙人建立的南美洲國家基本上都是講西班牙語的,就算一個小小的葡萄牙,它的殖民地巴西也繼承了葡萄牙語。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