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2020-09-21 用戶一顆紅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美酒當前,人生在後,一切思量,皆在酒醒之後。沉溺於苦難過往,縱然再美的往後亦有所懈怠。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


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其實,對他而言,他的故鄉,一直都是新加坡,當然,當時的新加坡,還屬於馬來西亞。


待李光耀升學之時,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最為頂尖的學府之一。待其在就讀高中學業之際,日本軍入侵,他的學業不得已被中斷。幸好不久之後,戰爭結束,他也獲得赴英留學的獎學金。


在英國期間,李光耀先是在倫敦經濟學院內深造,後轉入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學位。截止此時,他還沒有和新加坡的政治扯上關聯,直至1950年,他加入了名為「馬來亞論壇」的組織,此項組織的目標是爭取馬來亞的獨立。


1952年,李光耀因一次與政府的談判而名聲大噪。一個紮實的群眾擁護基礎,便是其從政的最有利武器。次年,他便順利當選了當地立法議院的委員一職。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後來,李光耀一直在致力於促進馬來亞聯合邦合併成立馬來西亞。這一切的規劃,他儼然是已經提上行程,在一步步非常有計劃性的完成。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中。這種行為,無疑是難堪的。李光耀本人對於新加坡的獨立,是如此提及的,他直言新加坡的獨立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加的。他也未曾預料到,自己會在四十來歲的年紀去承擔獨立管理一個國家的責任。


李光耀奉命脫離了馬來西亞,要求自行摸索一條前行的道路。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壓力。他的每一個舉措,可能都關係到新加坡所有人民的生計和安危。


當然,李光耀做到了,他帶領著新加坡走向了富強。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過世,新加坡舉國哀悼。一代國父的輝煌一生,就此終了,但他所帶來的話題熱度,並未有所消減。這其中,就包括了李光耀當時定英語為國語的舉措。


七成華人的新加坡,英語為國語

新加坡被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時,情況並不容樂觀。沒有有力的商業,沒有豐富的資源,一個彈丸之地,舉步維艱。但新加坡,硬生生便開闢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道路,令自己成為發達國家。


當時的新加坡,人口不過兩百萬,這對一個國家而言,無疑是一個十分微末的人口總量。放在現在,中國一個省份也不止這點人數,可在當時,就是如此局面。而在這些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皆是華人。


這樣的高數量佔比,無疑是在宣告華人在人數上的主導地位。而新加坡,又恰逢變革,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算盤和心思,多少人以為自己能夠撼動些什麼墨守成規的東西。其中便例如,國語。


當然,新加坡七成多的華人佔比,對當時的國情而言顯然不容樂觀。這個國家周遭的很多國家,都對華人滿含惡意。想要發展,必然會受到這些惡意的攻擊。李光耀的執政,很大程度上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


如何消減自己的弱項,而後發展自己的強項。更加糟糕的是,新加坡的淡水飲用都依託於進口,這樣的社會現狀,無疑是重重難題、座座高山,壓得李光耀無法喘氣。


當時,新加坡當地的中華總商會代表們組團前去遊說李光耀,旨在希望將國語定為漢語。其實,他們的主張,並不難以理解。畢竟佔據絕對主導人口,漢語定為國語必然是有利於治理和國內穩定的。


但李光耀,選擇了拒絕,他所想的,要來的更加深遠。他對那些代表們說,除非打倒他李光耀,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


李光耀清晰的知曉,新加坡經濟結構單一,作為一個轉口的貿易之地,這片土地所擁有的優勢,可謂十分不顯。而單純的依靠轉口貿易,必然就無法發展國內的工業基礎。這一切,都是一個連帶性的反應。雖然殘忍,卻是事實。


面對如此重重困境,李光耀政府首先做出的決定,是將英語定為國語。此舉一出,當時國人為之震動,畢竟當時許多人儼然是默認了漢語成為國語的可能性。但李光耀背道而馳,其意欲何為呢?


面對國內的一番議論之聲,李光耀並未給出任何回應,只是繼續著自己的治國之舉。他明確分析了新加坡的優劣,尋找到了一條生路——吸引外商投資。


新加坡所能依仗的,只有這些外來的商人來推動本國的經濟。於是,他前去多個發達國家遊說,吸引了許多大型企業前去新加坡發展或鋪設生產線。


有了基本運轉的工業,那麼,人才的重要性便提上日程。李光耀為了國家發展,開始以高薪吸引留學的學子們。他知道,出去容易回來難,真正有實力的人,渴望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


於是,他給錢給機會,就是為了讓那些吸收國外先進知識的學子們去往新加坡發展。並且,他還會定期選拔優秀的學生去往發達國家學習。


這樣的治理,很好的兼顧了多方發展。新加坡也開始騰飛,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世界提及這個國家,亦是豎起大拇指的誇讚。而關於將國語定為英語的問題,李光耀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了回應。


李光耀明確表示,將英語定為新加坡國語,是為了一個姿態,一個新加坡擁抱西方的標誌。這樣的姿態,有利於他之後的舉措實行,為新加坡的發展「大開方便之門」。當然,關於他直言的除非打倒他,不然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之類的語言,眾人不需多加揣測。


新加坡的英語推行十分順利,畢竟一度是被英國所統治的情況之下。用英語作為國語,和世界更好接軌,亦讓新加坡在國際舞臺上更具競爭力。這一切,便是李光耀的解讀。

相關焦點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不然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新加坡國父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
  • 李光耀:新加坡7成是華人,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李光耀:漢語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前言 百度上有一個詞條,關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去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好奇的驅使,許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點入瀏覽。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華人眾多,一度成為新加坡自治的阻礙之一。"局勢的逼迫,讓新加坡的分離政治自我成立國家變得尤為艱難。李光耀是一個優秀的掌舵者,他在動蕩不安,交雜反覆的國際關係中,找到合適的鏈條,相互搭建,最終華人眾多的馬西亞聯邦將其分離,新加坡也利用好時機正式成為自知自主的新國家。
  • 李光耀:新加坡七成是華人,只要有我在,漢語就永遠不會是國語
    相信大家對於新加坡都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國家的人口組成是以華人為主的,因此天然就有非常親近的感覺,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華人大國,但是對於華人的態度卻不怎麼友好,反而對西方非常的親近,而且新加坡的國語是英國,那麼為何不把漢語作為第一語言呢?
  • 新加坡獨立初,華人建議把漢語定為國語,李光耀:除非打倒我
    當時新加坡的中華總商會代表成員為了自身組織的長遠發展,曾多次遊說其總理李光耀,建議把漢語定位新加坡國語。雖然李光耀的祖籍也在中國,身體裡流淌著一部分中華民族的血液,但是經過反覆思考,李光耀給出中華總商會成員們的答覆卻是:"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可能成為國語"。這一回應讓商會成員們倍感失望,也讓同有一處中華血統的中國人感到寒心。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李光耀:我為什麼寧願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是一位華人後裔,不過他對祖國的情感就要淡化很多。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中華總商會的兩位華人董事康振福和郭佩弦就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遭到了李光耀的嚴詞拒絕。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記錄當時的場景:「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只要我在位一天,漢語就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74.2%左右,漢語曾經這這片土地上流行了許久,只不過隨著一人的上臺之後,這裡就變了,甚至此人還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01深知這個國家人民的厲害這個人就是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的國父,自他上臺以後,就直接將漢語廢除了,並且還全面禁止了有關漢語的學習項目,甚至連當時有名的南洋大學都關閉了,之後他便開始大力宣傳英語的好處,並且積極推動,讓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由於新加坡的華人數量佔比比較大,所以其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母語」卻是英語。因為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把英語納入了新加坡人的母語範疇。新加坡獨立之前,曾經長期被英國人、日本人殖民統治。殖民時期,英語至上,只會講華語的人得不到公平的教育、工作機會,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
  • 李光耀:漢語沒有競爭優勢,不能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
    李光耀晚年在與老友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聊天時,施密特問他這輩子幹過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李光耀回答:「我把英語而非華語作為新加坡的主導語言。」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這些人大都是廣東和福建一帶移民的後裔。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小國家。雖然老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於新加坡人民來說,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要知道,在新加坡,足足有著70%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就連李光耀他自己也不例外.使用漢語不是該更加方便嗎?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成為了一個小國家。 雖然老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對於新加坡人民來說,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針對新加坡目前的現狀,李光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在這些政策中,有一條看起來是無比地令人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國語。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而這僅僅是李光耀針對於新加坡國語政策推行的前奏而已,之後,在新加坡正式獨立成國之時,李光耀宣布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而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他對外宣稱:將漢語作為新加坡國語絕對不可能
  • 新加坡七成人口為華人,為什麼要以英語為國語?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再次獨立,對於新加坡來說,再次獨立並不是那麼高興的一件事情,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到:「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許許多多的人……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然而,新加坡的獨立已成現實。獨立後的新加坡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就是,國內華人,馬來人,泰米爾人之間的種族矛盾。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0%,無數華人為新加坡的獨立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伊始,有很多居住於新加坡的華人富商為了傳承和宣傳中國文化,創辦了很多中文學校。然而,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在上臺之後,卻對漢語採取了一系列禁止措施,不僅廢除了漢語,禁止漢語的相關學習,還停辦了南洋大學(近代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地處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要組成的國家,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正因如此,1965年新加坡剛剛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口回絕。
  • 華語為何不能作為新加坡國語?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從這個詞條當中也能夠感受的到,新加坡居民對漢語的了解程度之高。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本以為這個華人比重如此高的國家,將漢語當做國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李光耀: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中,華人所佔比例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七十五。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一拒絕。當時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李光耀本人也是華人後裔,他為何堅決不同意把漢語選為新加坡國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