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數點黃梅雨,啟幼又逢重五。在今年這樣一個全球面臨著新冠疫情大考驗的特殊年份,啟明星幼兒園為協調、豐富教職工們的工作與生活,讓他們感受到源自啟幼大家庭的關懷、體味「每逢佳節」的溫馨,從而持續增強整體團隊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2020年6月23日下午在三樓多功能廳,值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特開展「疫去歸來在啟幼,千山萬水』粽』是情」的慶端午活動,以教職工們齊聚一堂、親手包粽子的方式共度端午。
門插艾「旗」招百福 粽葉青青粽米香
當走近多功能廳入口處,門楣兩端懸垂的艾草伴著輕微的風,發散出淡淡的清新的香。從古至今,在門楣上或是門楣兩端插上艾草寓意招納百福,可使闔家身體健康。嗅著艾草的香,最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啟明星幼兒園對其家人質樸的無聲祝福。
進入多功能廳,圍拼成「U型」的數張長桌上擺放著六打青青的粽葉、六盤浸泡過的糯米、一簇簇剪斷的五色新絲,還有六盤用作餡料的蜜棗、蛋黃和醃製好的肉塊。眼前的一切,吸引著視線,更溫暖著心田,渲染出端午獨特的傳統節日氛圍。
一「粽」傳承
工會主席王惠萍、李鶴和寧靜老師擔當本次活動的主持人。在後勤主任鄧文鳳致辭宣布活動正式開始之後,主持人邀請幼兒園包粽子技藝高超的保育老師朱懷莉和關幸華,分別講解南方的三角粽和北方的四方粽不同的包法和技巧,並現場示範操作,為教職工們包粽子提供技術參考和指導。
「桃兒紅、杏兒黃、粽子香,包五穀;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這首過去的歌謠,唱出粽子作為從春秋時代就傳承下來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食物,被賦予的文化內涵,是緬懷先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珍惜。「粽味飄香,古風流長」,此時此刻,啟明星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工將在擼起袖子包粽子的積極參與中、在熱火朝天地親身實踐下對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加以傳承,對端午文化進行發揚。
一「粽」鄉愁
聆聽、觀看兩位保育老師包粽子的講解、指導後,各位老師們躍躍欲試,結合各自家鄉的風俗,快速進入到包粽子的實操狀態。
粽葉飄香,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眷念親情,想起團圓,想起家的味道。然而眼前每一個低頭凝神的表情,每一次抓捏、每一次纏繞,將對家的思念都消解在包粽子的認真執著中。以共聚的方式代表團圓,以親手操作傾訴思念,自己動手包粽子,是一種情感慰藉,一種精神寄託。
十全十美 滿載而歸
有的放蜜棗做餡兒,有的放蛋黃做餡兒,有的放肉塊做餡兒,有的放蛋黃、肉塊做餡兒,老師們把自己的喜好包進粽子裡。有的老師為紀念第一次親手包粽子,還特地拍照留念。一個一個又一個……終於包好十個,十個就可以裝袋帶回家,每一位老師都滿載而歸,近兩個小時的包粽子活動也在此時畫上圓滿的句號。
此次「疫去歸來在啟幼,千山萬水』粽』是情」的慶端午活動,不只讓全體教職工們見識到我國南北包粽子的不同技法,也為他們提供親身參與包粽子、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的契機。五色新絲纏角粽,粽還是自己包的香。這種齊聚親手包粽子、共度端午的方式,讓啟明星幼兒園今年的端午節顯得猶為情濃。
(撰稿人:祁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