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校長傳媒」免費訂閱
【邵長宇專欄】
爸爸,我們家好冷
原創作者|邵長宇(北京雨仁法治教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校長傳媒專欄作者/全國生命教育形象大使)
眼前是一幅畫,描繪了原始森林的風景畫,中間被一排柵欄分割開來。近處,地理空間比較小,這邊是恐龍蛋化石挖掘現場,另一邊是用欄杆圍在一起的三具恐龍骨骼化石;遠處,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鬱鬱蔥蔥的林間是一群恐龍,原始森林的中間有一片水域,水裡住著兩隻恐龍,傍邊還有兩隻鱷魚。在挖掘的現場和森林之間有一扇大門相連,遊客們正在柵欄外欣賞眼前的美景……
這是一幅景致別異,生機勃勃的畫作,描繪了一幅遠古時期森林裡的一個場景片段,有高大的樹木、恐龍,一片生機盎然;這又是一幅穿越歷史的畫卷,似乎眼前的考古現場,穿越時空,還原映襯了幾億年前的那個場景,今天和昨天就在眼前。
作品出自一名初一的學生——王凡。王凡是一名平凡的學生,卻是一個「不平凡」的孩子。進入初中,媽媽眼裡的王凡「麻煩」不斷。和其他初中孩子的媽媽一樣,最讓媽媽頭疼的是王凡的成績——語數英三科成績不過百。這樣的成績怎讓媽媽不上火?晚上,每當回到家裡,看著慵懶無學、無所適從的王凡,再看看家裡地板沙發上的雜亂堆放衣服、飯桌上的無人洗刷的碗筷……忙累了一天的媽媽氣不打一處來,無奈無助的怒火瞬間自燃,立馬「閃爆」整個客廳,媽媽不僅言語中傷,而且拳腳相向,這怒火燒著了自己,也灼傷了孩子,情緒的「爆燃」過後,母子兩人相擁而泣……本個學期,這樣的情景,在這個家裡持續「上映」。
媽媽急了?
「邵老師,我該怎麼辦?」
千裡之外,媽媽打來電話。
王凡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三歲的時候,媽媽和爸爸離婚了,一張不足百字的離婚證明書揭開了一個家庭的命運轉折的序幕。爸爸婚姻的「出軌」也引來孩子生命成長的「出軌」。王凡判給男方,和奶奶爺爺生活在一起,爸爸不務正業,媽媽不在身邊,王凡的生命在風雨中飄搖,無法紮根,何談健康成長。該入學了,媽媽為了孩子的未來,接到身邊。媽媽苦於掙錢養家,加緊了匆匆行走的腳步,起早貪黑,更無暇照顧孩子心理的成長,把能有的一點時間都盯在了孩子的分數上。
「我經常惹媽媽生氣,媽媽看見我的成績不好就著急。」
「考試落後了,媽媽就知道打我」
「我小時候在奶奶家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媽媽看了老是埋怨我,我心裡也知道,有時改不了……我對不住媽媽。」
「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爸爸,從小沒有一點爸爸的印象。」
「爸爸,你在哪裡?我們家好冷!」
坐在我面前的王凡說著哭了,他流淚了……平時,挨媽媽打罵都強忍淚水的王凡,這次真的哭了,哭的那麼的傷心,哭的那麼的難過。他哭的或許是對自己不公的遭遇,或許是對媽媽的悔,或許是對爸爸的恨……
讓我們再回到這幅畫,其實,這是一個沙盤遊戲。我們從王凡擺放的這幅畫中仿佛看見一個隱含在畫裡的孩子,他渴望親人的陪伴,內心充滿了向上生長的力量,他希望交流和溝通,內心是孤獨寂寞的。
毋庸置疑,單親家庭孩子的內心是最痛最苦的。今天,王凡在學習上已經出現了厭學抗拒的排斥,明天,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單親孩子+青春期的疊加反應,「毛病」會接踵而至,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後天就會是一個「問題孩子」。
如何讓問題到此為止?
單親孩子是「冷」的。這是一種孤獨的冷,冷在悲涼;這是一種心靈的冷,冷在悲憫;這是一種懼怕的冷,冷在悲哀。人是情感動物,生命成長不僅需要物質的需求,而且更不能丟失心靈的撫養。物質養育和心理撫育兩者必不可少。媽不在旁,爸不在邊,看似最普通的一句爸媽,卻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撫慰。有的孩子甚至一年都撈不得喊一句媽,叫一句爸。媽媽的一句話,爸爸的一個擁抱,一杯茶,一桌餐……這些父母的呵護更是一種奢望。聽聽爸媽的故事,講講學校的事情只能是夢中的渴望。我害怕了,能對誰說;我難過了,誰來安慰我——這些連大人都不能承受之痛,卻無情的在戳痛孩子心靈,他們甚至都無法也不能喊出一聲痛來,只能默默的承受在心。是的,單親家庭苦於這樣那樣困難,無法照料和陪伴孩子,難道這些大人的錯誤非要無辜的孩子們來買單嗎?他們真的很冷——人冷,心更冷。所以,單親孩子缺少的就是溫暖。暖,是心理療愈的最好良藥。暖發源於愛,來自於陪伴。單親往往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庭缺失溫度,親情缺乏溫暖,生活缺少溫馨。一個是家庭的生活,一個是家庭的生命,孰輕孰重,不言自明,因此,爸媽真的不能讓愛釋手,給孩子加衣驅寒慰暖。爸媽能做的只有還回曾經的愛,找回曾經的溫暖,撿回曾經的陪伴。
單親孩子是「懵」的。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特別是進入青春期以後,身心發展的困擾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加之身邊沒有大人的指導和幫助,單親孩子很容易會迷失自我,誤入歧路。這一時期,孩子很容易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自閉自卑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單親孩子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哪裡,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單親孩子更容易逆反。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自閉自卑和叛逆造就了單親孩子「懵」的生命狀態,這是一種混沌的生命狀態,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我在哪裡?他也在極力的定位自己,尋找生命的方向。他和平常孩子唯一不同的是:單。在這個生命漩渦裡沒有人能給他指指方向,沒人能給他伸出一隻手,沒人能在背後推他一把,更沒有人能對著他喊一聲:孩子你真棒!「懵」最需要的是「醒」,喚醒這個懵懂的生命。爸媽能做的就是喚醒眼前的這個陷入漩渦裡的生命,給他一個向上生長的生命力量。
單親孩子是「懦」的。「你也許不能控制你的環境,但你可以控制你對環境的反應。」康多莉扎•賴斯曾經說過。「懦」最需要「強」。是的,單親孩子沒有別的選擇,唯一能選擇的就是改變。這種改變需要內力的驅動,源自內心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不是附加的,而是萌發於自我。是自我的革弊,自我的覺醒,自我的爆發。這種自我起始於自信。所以,變強是從自信開始的。爸媽要做的是一點一滴的長養孩子的自信。單親爸媽極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瞧不見孩子一點的優點和進步。張嘴都是你怎麼怎麼樣,開口就會不能這不能那,孩子整日在否定和批評的環境裡,哪來的自信自強。改變要用欣賞的眼光,讚譽的角度,發現美的方式去肯定認可孩子,放大孩子的優點,為孩子開啟一條自信陽光堅毅的生命成長大道。
話又說回來,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單親孩子具有獨特的優勢,這種突來的變故讓他們逆風飛揚。古今中外教育史表明,單親家庭子女成才,是歷史上不可忽視的現象。也就是說,對於子女成才來說,單親家庭不僅有負面的因素,同時也有正面的因素。首先就表現為,這樣的家庭讓孩子從小就面對逆境,在逆境中成長,逆境中更容易形成有利於成功的品質。溫斯頓邱吉爾曾說:「著名人物通常是不幸童年的產物。在缺乏對目標的無情恪守和不息的天生智慧的情況下,宏偉大業是很少能實現的,為了這種恪守和智慧,童年環境的強烈壓抑、不幸的悲痛、輕視和奚落的刺激都是必需的。」邱吉爾本身就出生於一個不太正常的家庭:他母親第一次再嫁,繼父比丘 吉爾只大兩個星期;第二次再嫁,繼父比邱吉爾倒小三歲。 其次,單親家庭環境,對兒童形成某些特殊的心理品質有所助益。這些都是單親孩子的天然優勢,因此,爸媽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利用好孩子的優勢,順「勢」而為,借「勢」生長,「單」同樣可以綻放更美精彩。
「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單」的態度!
春暖花開,希望王凡的家庭今天不冷!
▲作者邵長宇近照
(本文為邵長宇老師原創投稿)
延伸閱讀:
我,在哪裡
校長室的「衝突」
孩子,別逼媽媽來上學
打Call,教育的呼喚
教育,如何教?怎樣育呢?
教育的心情
化解孩子生命成長的「憂喜了」——二胎
教育的味道
販賣希望——寫給身邊的人
查殺孩子生命成長的「病毒」——網癮
搬開孩子生命成長的「絆腳石」——單親
打開孩子生命成長的「紅蓋頭」——早戀
清除孩子生命成長的「攔路虎」——自殺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品質)之溝通篇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之抗挫篇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之友善篇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之責任篇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之習慣篇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之規矩篇
舌尖上的隱患是生命成長的最大隱患
「分數在你們的眼裡就那麼重要嗎?」
教育就是喚醒生命的一瓢引水
爸爸去哪了 ——《摔跤吧!爸爸》家庭教育啟示
孩子,考好考壞,媽媽都等你回家吃飯!
人生的結果,都與童年相關!
校園的蘆葦
24個培育孩子的機會
教育就是喚醒智慧
激發孩子內驅力的三重境界
打「龍」記:別讓孩子的心靈裡結出了傷疤!
教師不妨看臉色「行事」
萬祖嬋:堅強的阿妹
中國教育的希望,取決於能否留住35歲以上的這批教師!
反省自己——家長要補的功課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教育圈興趣部落」輕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