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影響,導致很多人失業,很多人半年都是沒有收入的,最近地攤經濟的開啟,很多人想,要不要創業?想做做地攤生意?
其實民間都流行一句話「打工只能溫飽,創業才能致富」,估計很多人都有一個創業夢的。不管是賺更多的錢,還是為了別人叫一聲「老闆」的虛榮心,都覺得創業是很好的。
加上今年確實國內國際的大環境不好,很多公司大量裁員:美團、網易裁員、甚至很多公司的部門被「連根拔起」,甚至還有網友爆料說公司內部要求降薪,增加工作……
所以很多人被裁員,或者被降薪後,就想不如出去闖一番天地,給自己工作,怎麼想都划算。
但其實換個角度想,這個階段經濟不景氣,我們可能就面臨缺少投資、缺少消費這些情況,因為大家的收入少,所以消費都克制了,因此在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進行創業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
在你創業前給你潑一個冷水:
找不到好工作就去創業,你是認真的嗎?打工這種單一工作和人際關係,你都處理不好,當你面對創業那種複雜綜合的程序,你極有可能是炮灰,你當創業比工作簡單麼?
抗壓低的人,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大家以為上班的壓力就很大了,其實不然,對於創業來說,上班的壓力就是毛毛雨。
上班只是需要面對領導的工作安排,最多就是加班趕工。
再難一點就是這個工作超過自己的技術範圍,需要自己去學習,或者需要請求外部支援。但這也只是某個方面的技術要求,就是對某個點單一的技能要求。
創業不然,創業面臨的可不止這些。
首先,創業需要資金,自己公司運作的資金,其次員工場地的資金,再次一些辦公損耗品也需要錢。這還只是資金的壓力,創業不止資金的壓力。
創業還有:怕創業方向選錯的壓力、產品賣不出的壓力、找不到合作商、找不到供應商。生意差怕沒人買,生意好又怕材料短缺,創業是一個綜合的複雜的難題,僅僅是某方面特別厲害是很難創業成功的,創業是需要綜合的素質和資源。
說一個身邊朋友的故事,之前他們看別人做奶茶店很賺錢,於是自己去租店鋪,打算做小吃賣,想著別人一個月都能破萬,自己不比別人笨,怎麼都沒問題吧。
說幹就幹,於是,選址裝修,很快就開業了,開業做了半年就關門了,還賠了大概10萬。
首先店鋪和設備就很貴,其次選址沒選好,定價又高,生意一直虧本,不僅沒賺錢,還搭進去自己和老婆的人工成本。
最後感嘆,創業真的比打工燒腦。
如果抗壓能力不強的人,還真別輕易創業,生意不好的時候,愁得你睡都睡不著,更別說被人催款的時候,要面對的各種壓力了。
怕苦怕累的人,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很多人上班的狀態,上班如上墳,每天都心情不好,工作也是拖拖拉拉的懶散,能偷懶就偷懶。
想想這樣的狀態去創業,那真是不敢想像。
畢竟幫別人打工的時候是別人花錢請你做事,就算失敗了是老闆承擔這個失敗的損失,但是你現在自己創業,在上班的時候沒學到經驗,還懶懶散散的,更別想創業能成功了。
我自己上班打工的時候就知道,一到周五就很開心了,有一個盼頭了,周末可以不管工作,自己安心的玩耍。但是創業了,就沒周末這個說法了,這些都是自己的工作,不管周一還是周日反正都是要你去處理的。
再者很多經理處理不了的難題,最後還是回到老闆這裡做決策的,所以做老闆面對的就是最複雜和最難選擇的決定。
如果怕思考,怕麻煩還怕累,那真是別去創業,我見過太多創業者通宵加班的,就是為了趕一個最後的日期,真是半個月都吃不好睡不好。
創業沒想像中的體面,創業就是人前光鮮,人後受累。
覺得打工受委屈的人,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如果連打工裡面的人際都處理不好,覺得自己受委屈了,還是謹慎創業。
因為創業要受的委屈更多,就像馬雲說的:「企業家的內心都是被委屈撐大的,一個人做老闆要承受的委屈,要比他打工時承受的委屈多無數倍。」
一個老闆的要受的委屈不只是公司內部的,還有外部的,甚至不止人際的,還有可能資源的協調,更甚至是自己和自己較勁。
而打工可能受的委屈就是簡單的和領導的矛盾,或者對另外一個同事懟了了,比較簡單的委屈,笑一笑就過了。
可創業不是,如果不解決,可能面臨的是失去訂單,這個訂單少則數千,多則幾百上千萬。
不止如此,還有各層級員工的關係,合伙人的關係,投資人的關係,媒體的關係,你和ZF的關係,都是需要處理的。
如果上班連基本的上下級或者同級的同事關係都處理不好關係,創業後你就廢了。
總之
抗壓差的人,怕苦怕累怕麻煩的人,覺得打工受委屈的人,如果你上面這3種人,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最後,如果你是不到南牆不回頭的勇士,那就去吧:一個人總要為想要的東西去爭取一下。
我是@多多職場說,歡迎關注,4年管理經驗,曾任上市公司經理,每天和你分享職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