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普通人面對經濟寒冬,是繼續打工還是創業?這3種人別去創業

2020-12-15 多多職場說

今年的疫情影響,導致很多人失業,很多人半年都是沒有收入的,最近地攤經濟的開啟,很多人想,要不要創業?想做做地攤生意?

其實民間都流行一句話「打工只能溫飽,創業才能致富」,估計很多人都有一個創業夢的。不管是賺更多的錢,還是為了別人叫一聲「老闆」的虛榮心,都覺得創業是很好的。

加上今年確實國內國際的大環境不好,很多公司大量裁員:美團、網易裁員、甚至很多公司的部門被「連根拔起」,甚至還有網友爆料說公司內部要求降薪,增加工作……

所以很多人被裁員,或者被降薪後,就想不如出去闖一番天地,給自己工作,怎麼想都划算。

但其實換個角度想,這個階段經濟不景氣,我們可能就面臨缺少投資、缺少消費這些情況,因為大家的收入少,所以消費都克制了,因此在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進行創業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

在你創業前給你潑一個冷水:

找不到好工作就去創業,你是認真的嗎?打工這種單一工作和人際關係,你都處理不好,當你面對創業那種複雜綜合的程序,你極有可能是炮灰,你當創業比工作簡單麼?

抗壓低的人,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大家以為上班的壓力就很大了,其實不然,對於創業來說,上班的壓力就是毛毛雨。

上班只是需要面對領導的工作安排,最多就是加班趕工。

再難一點就是這個工作超過自己的技術範圍,需要自己去學習,或者需要請求外部支援。但這也只是某個方面的技術要求,就是對某個點單一的技能要求。

創業不然,創業面臨的可不止這些。

首先,創業需要資金,自己公司運作的資金,其次員工場地的資金,再次一些辦公損耗品也需要錢。這還只是資金的壓力,創業不止資金的壓力。

創業還有:怕創業方向選錯的壓力、產品賣不出的壓力、找不到合作商、找不到供應商。生意差怕沒人買,生意好又怕材料短缺,創業是一個綜合的複雜的難題,僅僅是某方面特別厲害是很難創業成功的,創業是需要綜合的素質和資源。

說一個身邊朋友的故事,之前他們看別人做奶茶店很賺錢,於是自己去租店鋪,打算做小吃賣,想著別人一個月都能破萬,自己不比別人笨,怎麼都沒問題吧。

說幹就幹,於是,選址裝修,很快就開業了,開業做了半年就關門了,還賠了大概10萬。

首先店鋪和設備就很貴,其次選址沒選好,定價又高,生意一直虧本,不僅沒賺錢,還搭進去自己和老婆的人工成本。

最後感嘆,創業真的比打工燒腦。

如果抗壓能力不強的人,還真別輕易創業,生意不好的時候,愁得你睡都睡不著,更別說被人催款的時候,要面對的各種壓力了。

怕苦怕累的人,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很多人上班的狀態,上班如上墳,每天都心情不好,工作也是拖拖拉拉的懶散,能偷懶就偷懶。

想想這樣的狀態去創業,那真是不敢想像。

畢竟幫別人打工的時候是別人花錢請你做事,就算失敗了是老闆承擔這個失敗的損失,但是你現在自己創業,在上班的時候沒學到經驗,還懶懶散散的,更別想創業能成功了。

我自己上班打工的時候就知道,一到周五就很開心了,有一個盼頭了,周末可以不管工作,自己安心的玩耍。但是創業了,就沒周末這個說法了,這些都是自己的工作,不管周一還是周日反正都是要你去處理的。

再者很多經理處理不了的難題,最後還是回到老闆這裡做決策的,所以做老闆面對的就是最複雜和最難選擇的決定。

如果怕思考,怕麻煩還怕累,那真是別去創業,我見過太多創業者通宵加班的,就是為了趕一個最後的日期,真是半個月都吃不好睡不好。

創業沒想像中的體面,創業就是人前光鮮,人後受累。

覺得打工受委屈的人,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如果連打工裡面的人際都處理不好,覺得自己受委屈了,還是謹慎創業。

因為創業要受的委屈更多,就像馬雲說的:「企業家的內心都是被委屈撐大的,一個人做老闆要承受的委屈,要比他打工時承受的委屈多無數倍。」

一個老闆的要受的委屈不只是公司內部的,還有外部的,甚至不止人際的,還有可能資源的協調,更甚至是自己和自己較勁。

而打工可能受的委屈就是簡單的和領導的矛盾,或者對另外一個同事懟了了,比較簡單的委屈,笑一笑就過了。

可創業不是,如果不解決,可能面臨的是失去訂單,這個訂單少則數千,多則幾百上千萬。

不止如此,還有各層級員工的關係,合伙人的關係,投資人的關係,媒體的關係,你和ZF的關係,都是需要處理的。

如果上班連基本的上下級或者同級的同事關係都處理不好關係,創業後你就廢了。

總之

抗壓差的人,怕苦怕累怕麻煩的人,覺得打工受委屈的人,如果你上面這3種人,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

最後,如果你是不到南牆不回頭的勇士,那就去吧:一個人總要為想要的東西去爭取一下。

我是@多多職場說,歡迎關注,4年管理經驗,曾任上市公司經理,每天和你分享職場經驗

相關焦點

  • 普通人一輩子是繼續打工,還是選擇創業呢?關鍵是這幾點
    在當前社會經濟形勢下,每一個打工者都有創業的夢想,只不過有的人義無反顧去幹了,有的人只能空想一輩子。那麼,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是一輩子繼續打工,還是選擇創業呢?我認為,下面幾點是關鍵。做不到這一點,或者就是跟風跑,看別人賺錢了你自己也去幹,這樣就不適合創業,還是安心打工為好,如果一定要選擇創業那就是糟蹋錢,基本可以確定。能力優勢創業就是競爭。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你選擇創業,那就是拿棒子去砸別人的飯碗。如果你沒有實力,沒有優勢,沒有實實在在的能力,那不是找死嗎?
  • 30而立,是創業還是打工?面對迷茫與現實,該如何選擇?
    30歲了,創業好,還是繼續去打工呢?30而立,面對迷茫與現實,怎麼做選擇?都說30而立,大家對於30而立的標準是什麼?是有車有房有穩定工作,還是結婚生子有家庭?30而立,出自《論語·為政》。打工還是創業?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職場人。我們先來分析以下各自的利弊。一.打工的好處:1.  風險性不大。
  • 實現年入百萬,打工還是創業?
    普通人想通過自己的勤奮打拼突破階層,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首先你的能力要特別出眾,要懂市場,懂營銷,懂管理,第二你要在公司待足夠長的時間。沒有五年以上想都不用想,第三老闆要高度認可你的人品,信任你。普通人想通過打工這條路突破階層相當的困難。創業在很多人心裡遙不可及,很多人對創業產生恐懼。
  • 創業還是打工,很多年輕人都在糾結,你覺得自己適合打工還是創業
    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很多人可能都在糾結自己適合創業還是去踏實打工賺錢,當然,這裡說的創業有點太大,我們把它說成自己當老闆比較合適,畢竟擺個地攤也是自己當老闆,月薪幾萬也是給別人打工,實際上,選擇自己當老闆,首先的條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問題
  • 普通人賺到100萬有多難,打工?買房?創業?
    我們可以從打工、買房、創業、投資理財這四個方面去探討: 打工 打工族很少會去奢望賺到100萬,但是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每個普通人一生都可以賺到屬於自己的100萬。
  • 普通人創業改變命運?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的現實
    他所謂的創業成功,是要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或者做到一家公司的副總裁。跟我們普通人所謂的創業成功差天共地,有點不接地氣,可能在人家老總的感覺,不當個副總裁還好意思說創業成功嗎?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運氣吧!就像一個地方先來開店的賠了很多錢關門不幹了,而後來的人可能硬體和軟體都不如前一個人,但是最後卻開得特別紅火,特別玄學。不過,創業最最重要的還是勇氣。沒有勇氣走出第一步,其他的就都不用談了。
  • 普通人可以通過創業改變命運嗎?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
    他所謂的創業成功,是要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或者做到一家公司的副總裁。跟我們普通人所謂的創業成功差天共地,有點不接地氣,可能在人家老總的感覺,不當個副總裁還好意思說創業成功嗎?(好吧,也可能是我的格局小了) 但是興興覺得普通人的創業成功的概念來說的話,就拿開個小吃店來做例子的話,應該是有個兩家或者三家,能在自己的地區開個連鎖的話就算是成功了吧。
  • 北初說創業:打工好還是創業好?----致在創業路上一直迷茫的粉絲們
    【北初說創業】今天跟大家聊一個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去創業還是打工?我發現很多朋友都有一種矛盾的心理,既有創業的激情,同時又擔心創業失敗了怎麼辦?所以很多朋友會思考很長一段時間,一個月過去了,一年又過去了,最後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難以自拔,只好認命打一輩子工。還有的朋友認為先找個兼職做做,要是辭職去創業是不是風險太大了?
  • 不適合創業的七種人,沒事就別去瞎折騰,老老實實上班為好
    有不少讀者和朋友都問過我:自己想去創業,但是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當前的工作還不錯,不想辭職。如果創業失敗了該怎麼辦,猶豫要不要去創業。其實在鼓吹自由職業的今天,創業似乎成為了一個成功人士的標配,你打工賺多少錢,都比不上創業沒賺錢。仿佛打工的錢不是自己的,創業的錢才是自己的一般。
  • 「果農二代」,選擇城市打工還是返鄉創業?
    此外,還有一群人叫「果農二代」顧名思義「果農二代」的「背景」就是家裡的果園。我國城市化進程將大批「果農二代」帶入城市。現今一方面:水果經濟價值逐漸提升,國家提出振興鄉村;另一方面:農村老齡化愈發嚴重,農村需要新的主人!「果農二代」面對城市打工和返鄉創業,怎麼選擇?
  • 2018繼續在城市打工還是回農村創業,看過後90%的人想回農村
    在外打工真的比農村創業強嗎?有些習慣打工的穩定生活的小夥伴已經不屑於農村的「小生意」,那麼到底是打工好還是農村創業好呢?我們通過簡單的數據分析一下打工和農村創業的差異,先說說打工僅供參考:打工開支:房租:一般情況租一間小套間至少得1000元/月;夥食費:還包括了燃氣、水電等,開支一般為1000元/月;
  • 不想打工,又沒錢創業,3個無本創業項目讓你人生開掛
    不想打工,但是又沒錢創業,該怎麼辦呢?現處於這種狀態的人不在少數,一方面覺得打工沒前途,消耗自己寶貴的時間為老闆創造財富,自己只拿一點點,一方面又瞻前顧後,猶猶豫豫不敢下決定,還天天做白日夢,這種人註定窮一輩子!
  • 大學畢業選擇打工,還是創業?
    對於未來的職場是應該找個公司去上班呢,還是說應該創業呢?對於很多人來說,畢業之後一開始選擇的就是上班打工,找一個好的單位。因為相對來說,打工上班我們只需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就可以了,沒有創業失敗,賠錢的風險也沒有。
  • 有人說能創業就不要打工,打工很難變有錢,你怎麼看?3點分析
    「打工是不可能有錢的」,這句話確實說中了很多底層打工者的心聲,很多人都覺得,打工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要想發財就得創業。阿祖在鎮裡的單位幹了幾年,太過於安穩,他找上我說要辭職,問我要不要一起創業。他說:待在單位裡實在賺不到什麼錢,有本事的人都創業去了。
  • 假如你手上有10萬存款,你會選擇創業還是繼續打工?
    想要創業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真正創業的人很少,阻礙創業行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資金、項目等都是打算成為創業的人面臨的一個難關。現在做個小調查:假如你手上有10萬存款,你會選擇創業還是繼續打工我隨便問了身邊幾個朋友,他們的回答基本一致,當今社會十萬存款算什麼,隨便租個門面或者進點貨就花完了,這點錢哪能創業呀,還是選擇繼續上班吧。
  • 職場乾貨:是創業好?還是上班打工好?借鑑馬雲創業成功之路
    我們看到了成功人士的光輝,但也不能忘記了其背後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很多人卻不是這樣想的,見到別人功成名就,就一股腦熱,也搞起了創業計劃。家裡有錢的,沒有所謂,輕鬆開店創業;家裡沒有錢的,就算是到處借錢也要做生意。
  • 該不該放棄打工去創業?
    或許,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是不會在意這些的,只求一人吃飽即可,但是,年齡大了之後或許就會專門去想如何多掙錢。近日,有網友提問:自己已經30多歲了,目前只是拿著一份死工資,面對家庭與房貸支出,不知道未來是該打工還是創業。那麼,30多歲的年紀裡,該打工還是創業呢?
  • 不想給別人打工了,一定要明白這3點再去創業
    35歲了真的不想打工了,咋辦呢?想創業的朋友看過來有朋友閒聊的時候,今年35歲了真的不想打工了,有什麼好辦法啊?別說35歲了,現在很多30歲的人都已經開始想這個問題,20多歲的年輕人很多都直接創業去了。但是35歲這個年齡還是比較尷尬,很多人已經有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想要脫離打工身份需要權衡很多因素,千萬不要貿然行動。
  • 人性商業策劃:到底是創業安全,還是打工安全?
    有人說在當代中國,一個普通人至少有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次是高考,一次便是創業,你抓住了一次嗎?商業的本質是一種交換!打工的實質其實也是一種交換,只不過,創業你交換的對象是市場,而打工你交換的對象是老闆,對嗎?
  • 北初說創業:2020年你是選擇打工還是創業?選對路很重要!
    【北初說創業】我們是要繼續選擇打工,還是選擇創業,我來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你就知道怎麼選擇了。我們人算是一種生物,生物的本能永遠會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個方面,像那種文化,教育,他會閹割一個人的自信,從而影響一個人的智商,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