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超全的日本語言學校信息哦
之前有很多成功升學的同學跟我們分享了他們的升學經驗,這次梳理了三位考入日本頂尖大學的前輩想跟大家分享的考學歷程,如果你在求學之路上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來看看他們的經驗哦~
早稻田大學修士在讀同學的考學經驗:
我對大家考學的建議是,面對考試,揚長避短,放大自己的閃光點。在日語水平上和日本人相比,肯定是遜色很多。在英語水平上和歐美留學生相比,也很難有優勢。中國大學和中國高中的教育優勢體現在知識的深度和強度,所以我認為專業課是我們取勝的關鍵。語言上不建議大家浪費太多時間。只要面試順利溝通就可以。
在報考的順序上,我個人建議先決定學校,再根據學校裡的教授的研究方向選定教授。根據教授的方向,寫研究計劃以及志望。最好和教授一直保持聯繫,直到考試。(此處適用於理科)。
在報考的初期階段,我想強調的是一定要掌握足夠的情報。簡單來講,就是看清學校的考試資格、考試要求、語言級別要求、出願時間、過去問和每年的錄取比例。這些情報的搜索量巨大,沒有人能夠幫你完成。就算是諮詢老師也不如自己去調查。
東京大學修士在讀同學的考學經驗:
如果已經決定了要出國的話,最好早些做語言成績的準備。像考文科大學院的話,日語N1和託福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N1都是遠遠不夠的。
另外考學時的出願真的很重要。距出願再提早兩個月仔細閱讀出願材料是十分必要的(考慮到託福寄成績也需要一個月以上時間,很多人出願失敗都是託福沒有寄成功)。對於學校的選擇可以依據「衝刺」「正常水平發揮」「保底」來報,可以適當考慮成績出結果的順序選擇報名。
廣島大學修士在讀同學的體會:
在日本學習當地地理學那門課的時候,老師真的帶我們去爬山,帶著望遠鏡去觀察。我稱它為「知識的體驗」。進入院生(也就是國內的研究生,在日本一般稱修士,master,院生,官方稱博士課程前期)以後,「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老師負責啟示」就是我所感受到的東西。
筑波大學修士在讀同學的體會是:
我的專攻修士兩年必須修滿30個學分,由於修士2年主要是磨修士論文,所以大部分學分最好在修士1年修完,所以壓力是相當大的。平均一周是15節課,一節課時長75分鐘,大學院生的作業基本以レポート,也就是發表論文為主,於我個人是平均一周5篇發表,而這5篇發表幾乎佔據我閒暇時間的70%。剩餘的零星時間我需要閱讀專業的相關書籍以及參與必要的社交。
頭一個月,我過得充實且絕望,每天都在輾轉於研究室和圖書館,我身邊考上別的學校的同學也是如此,每天的動態就是苦不堪言。由於我的本科是數學,日語算是自學的,在發表的時候最害怕教授提問題,因為我多半回答地很磕巴,真的相當窘迫,所以一定要好好學習日語,把基礎打紮實了,在大學的生活真的會輕鬆很多。
看完前輩們的分享,有很多同學在想,是不是從國內讀完本科再去日本學習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如果你已經本科在讀了,那就讀完本科再去日本留學最好。本科期間有非常多時間來學日語,學英語,甚至水平夠的話還可以直接聯繫教授套磁,如果不夠的話申請語言學校不用很慌亂。等你把路都鋪好了,畢業就能去日本了~
如果你是高中在讀的孩子,想去日本留學的話可以等高中畢業後去日本讀本科。如果你早就決定去日本留學的話,可以在高二會考結束後就和學校商量不去上課,在家學日語學留學生考試內容。這樣最快高三下學期4月就能去日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