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我在做什麼,反正不是接送孩子上學就是在孩子上學的路上走著,從早上6:00起,直到孩子寫完作業中的最後一個字至少得晚上8:30,每天長達14.5個小時一直都在忙忙碌碌著,可這份工作不但沒有工資,而且沒有任何功勞。」開始才第2周,毛毛媽媽就絮絮叨叨開了。
「就是就是,上周才接送了四天,我就渾身疼痛,跟孩子爸提起卻被他懟回來『有什麼累的!』,他也不想想,家離學校不遠不近的800米,開車吧,在校門口添堵,走路吧,來來回回的8趟,一天下來光在孩子的上學路上就要走了6.4公裡,還要買菜做飯搞衛生,能不累嗎?」梅梅媽媽也附和起來。
「我嫌麻煩,直接把孩子交給午託了,反正花不了多少錢,我只要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下午放學後去接回來寫作業就好了,中午由午託中心去接孩子吃飯午休送回學校,這樣就父母就輕鬆自在多了。」軒軒媽媽無不傲嬌地說到。
公立學校不提供午餐,孩子只能接回家吃飯午睡。自從教育減負後,孩子在學校的時間一減再減,總共也不過5小時,我們來看看孩子們在校的時間,8:00進入校園,11:25中午放學,14:30進入校園,16:15放學。接送孩子的家長每天很是忙碌呀,上午還好,把孩子送進學校後有3個多小時,倒是可以做到想做的事;下午就不行了,時間太短,把孩子送進學校回到家想眯一睡都很倉促。
筆者有也上小學的娃,每天奔波在接送的路上,更新文章都快堅持不下去了,每天的時間被接送娃、買菜、做飯、家務等分割得支離破碎。難怪每天中午校門口接送孩子的情況:午託中心就接走了約一半孩子,剩下一半的孩子,大部分由爺爺或奶奶或外公或外婆接,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爸爸或媽媽接。
開學伊始,每當上學放學,校門口的家長們個個興奮得很,但隨著時間漸漸推移,興奮勁消失,只剩下無可奈何的累了。有些爸爸或媽媽抱怨:一天跑八次接送太麻煩了。時間全浪費在照顧孩子上,根本顧不了工作。難怪有網友嘲笑如今的育兒現象:父母生完孩子照常上班掙錢,祖輩養大子女還要為孫輩操心費力。
難怪放開二胎,也仍有不少父母不敢邁開二胎這一步, 生孩子養孩子太不容易了。不單是經濟壓力大,更主要的是在照顧孩子的漫漫長路上需要不斷權衡不斷妥協,當工作與家庭擺在面前只能二選一時,多少女性是多麼的心不甘情不願。相比於在家做全職媽媽,我想更多女性寧願到職場上與男人一拼高低。
有人問,現在哪個行業最不差客源?我想非教育行業(包括午託服務)莫屬了,學校附近的午託服務機構,個個都是人滿為患,為什麼客源這麼好呢?對於沒有老人幫忙的家庭來說,接送孩子上學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不僅孩子上學放學時間與父母工作時間有很大的衝突,尤其是中午時間,有工作的父母根本不顧不上管孩子,而且工作不像上學,時間固定地點不變,工作的變動就是出差、開會、見客戶等,很不方便照顧孩子。
把孩子送到午託服務機構,照顧孩子飲食和午休,下午放學,還可以輔導孩子做作業。家長下班後接孩子回家,只需要檢查作業,抽查學習情況。一個學期花幾千塊錢就可以解決日常瑣碎事,落得皆大歡喜的結果。這也是近些年來,午託越做越紅火的根本原因。
不過,把孩子送去午託,並不是百利無害的,其實很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的大量時間沒有和父母相處,而是與同齡人以及午託機構的工作人員長時間在一起,孩子很容易受他們影響,無論習慣還是思想,這樣對以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將會有影響。
一旦父母的要求或看法與孩子長期受影響的觀點不一致,就會和父母產生矛盾,或者偏激地認為父母對TA不好,這樣就會產生不少親子隔閡與衝突。就拿玩手機事情來說吧,孩子在託班,父母為了隨時能聯繫上孩子,肯定會給孩子手機電話手錶,午託機構只要孩子不打鬧影響別人,才不會管孩子怎麼玩電子產品呢!當父母要幹涉時,孩子就會很生氣,發火,甚至拿生命對抗。尤其是孩子慢慢步入青春期,對父母的管束會更厭煩、牴觸、故意作對等。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父母最好就是陪著孩子一起長大,見證孩子一點點變化,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了,互動也多,親子關係也能親密無間。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在教育或引導孩子時,就不會太抗拒。教育孩子的路上,有些事情可以讓別人代替,但建立親子關係無可替代,良好親子關係才是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