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闕名彩畫《白衣觀音圖》(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最著名的三十三觀音形象:觀音菩薩慈悲度生,隨類應現。為了教化不同環境,根據不同根機眾生的需求,菩薩常變化成不同身份的形象,特別是佛法傳來我國並東傳日本後,其顯化事跡不勝枚舉,從佛弟子的信仰普及為民間的信仰。三十三觀音是我國唐宋時代及日本民間信仰之觀音集合而成。
三十三觀音並非化現各種形像,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變化形相,只是以姿態、場景與所持法器來區別。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數,這應與《普門品》、《楞嚴經》所述觀音應化數有關。此類觀音各相之間區別並不太大,很多特徵也不是唯一的,有些觀音圖像既可作此解,亦可為彼說。據載清代卓峰曾繪出三十三觀音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延寶七年鶴州筆《觀音變相》繪藝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