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樣的爸爸,很多男人還不自知

2020-09-05 小雪媽媽育兒經

有句話說得好「爸爸的格局,媽媽的修養,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孩子的成長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優秀的爸爸能夠撐起整個家,帶領孩子走向更高的高度,而沒有責任感的爸爸,則容易養出懦弱、自卑、叛逆的孩子。

尤其是平時喜歡說這幾句話的爸爸,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很多爸爸還不自知仍舊引以為傲,看看你都聽過沒?

第一, 找你媽去,別煩我

小飛吐槽:從小隻要我有事情,喊我爸爸問問題,他每次都是不耐煩的揮揮手說「找你媽去,別煩我」,感覺爸爸從來不關心我,對這個家也不負責,就算是大學畢業了,父子兩個人關係仍舊非常僵,平時話都不會多少兩句。

這種爸爸生活中不算少數,在家裡很少會關心孩子的成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高興了哄孩子兩下,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爸爸絲毫沒有威嚴,在自己心中地位很低。

爸爸的不耐煩,是對親子關係最大的傷害,很難被孩子心裡所認同,孩子安全感缺失,性格容易變得內向、孤僻。因此爸爸不能忽視自己對孩子陪伴,應該樹立起好的榜樣,帶給孩子成長更多的力量。

第二, 沒有我,你們娘倆都喝西北風去

小李回憶:從記事開始,爸爸的脾氣就非常火爆,經常晚上喝酒撒酒瘋,吵得鄰居都睡不好覺,讓自己感覺很丟人。更讓自己自尊心受不了的是,每次爸爸喝完酒和媽媽吵架,都會罵「沒有我,你們娘倆都喝西北風去」,試圖證明自己在家裡的地位

這種感覺讓自己很抬不起頭,心裡對爸爸的怨恨也多過感激,畢業後發奮工作,以後賺錢了在大城市立足,把母親接過來,讓爸爸自己一個人在老家隨便耍酒瘋。

這種爸爸往往脾氣差、沒耐心,總覺得自己家裡是一家之主,所有人都必須聽從他的命令,壓制孩子的性格成長。如果犯錯動輒打罵,很容易激發孩子叛逆心理。這樣的孩子或多或少有些暴力傾向,或者性格懦弱,今後生活受影響很大。

有本事的爸爸,從不是在嘴上說說,而是在每一件小事上,讓孩子看到自己深厚的肩膀,挑起整個家的生活,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第三, 你看看誰誰誰,我怎麼生了你這個窩囊廢

小輝提起父親:總是能想起被父親拿來比較的日子,上學那會被同學欺負,別的家長都是出面幫孩子找場子,而自己的父親從來只是罵和指責。你看那誰誰誰,只有他欺負別人得份,從來沒有別人欺負他,我怎麼生了你這個窩囊廢

絲毫不顧及孩子受傷的心靈,無視孩子渴望的安全感,這樣環境長大下的孩子,性格會更敏感,偽裝堅強包裹脆弱的內心,很少有知心的朋友。

愛比較的爸爸,看似是激勵孩子成才,實則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感覺還不如外人,時間久了對爸爸的感情也就沒那麼深了,所以爸爸應該多鼓勵多誇獎,而不是只知道比較和批評。

有以上行為的爸爸們要注意了,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做一個讓孩子驕傲的好爸爸,讓妻子信賴的好丈夫。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越沒出息的爸爸,越喜歡做以下事,孩子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
    文|秘籍君爸爸在一個家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都時刻影響著孩子。自身的行為和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教育、改變孩子。有出息的爸爸,他們身上是帶著光的,可以影響孩子,讓他們也同樣優秀。若是沒出息的爸爸,越喜歡做一些沒出息的事情。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後也很難有出息。沒出息的爸爸都喜歡做以下幾件事,希望你不是這樣的爸爸。
  • 沒本事的爸爸,最喜歡做這3件事,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工作後,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巴結領導身上,對本職工作不太關心,結果每份工作幹不長久就被辭退,30多歲還沒什麼工作。3、「缺席型爸爸」有一些父親總是借著自己工作太忙,需要養家餬口,對孩子的教育上不上心,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性格上很難獨立,對今後的生活影響很大。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能有出息,而且現在的家庭都比較注重家庭教育,想讓孩子聰明、智商高,所以,從娃出生開始,父母就開始想提升孩子智商的方法希望能管用。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在他們小時候就能看出端倪,只不過家長沒有抓住機會而已,北大退休老教授曾經說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們對照看看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為父母,可以說他們都是很愛自己孩子的,尤其是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對很多父母而言,那就是自己的命根兒。平日裡更是怎麼嬌慣怎麼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父母不注意,可能就會親自毀掉孩子。孩子長大後沒出息不說,甚至會「啃老」各種不靠譜,到那時候父母再後悔,真的是黃花菜都涼了。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還是很有道理的
    文/文兒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一直都是父母們茶餘飯後不經意間就會談起的一個話題。畢竟有了孩子,多數父母的生活重點也都有了轉移,慢慢地孩子在自己生活中所佔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上升。父母關心自家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自然也會留意什麼樣的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很多人都說,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其實從他們小時候就是能夠看出端倪的。那些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
  • 3種看似聰明,實則是「假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難有出息
    所以說,很多家長都會根據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將來能否有出息。因為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容易變得越來越自私,雖然他們小時候看起來很聰明,但實際上他們的這種「聰明」最後是會害了他們的,這種孩子長大後往往都會因為目光短淺,心胸狹窄而難有出息。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多半都有一些令人疑惑的「怪癖」,外人看來甚至會覺得「這孩子智力有問題」。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①注意力「太集中」很多孩子注意力「太集中」,以至於在看電視或玩玩具的時候,家長怎麼叫都聽不見。
  • 爸爸這樣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的一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導讀:爸爸這樣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的一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這樣的性格,會毀掉孩子的一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小時候如有這些「節儉」行為,長大後很難有出息,不值得炫耀
    ,那孩子就算長大了,也很難有大出息,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節儉」行為,長大後很難有出息:1.這種方式是一種非常讓人厭惡的節儉方式,孩子經常這樣做,只會引人反感,會讓覺得孩子素質很差。所以說,這種孩子將來也很難有出息,因為他們無法融入到社會之中。
  • 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導讀: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於以下家庭,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其實想想,這裡面的孫子其實還蠻可憐的。小時候驕縱,有父母寵著,還以為是愛,卻不知是導致自己長大沒出息的根源。爸爸也是如此,看似是愛孩子,沾沾自喜是為孩子討回公道,實則助紂為虐。這也提醒大家,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於這幾種家庭,家長別不在意。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李玫瑾教授身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小編有個朋友,他的孩子很乖,爸爸經常帶著她一起看書。對待事情時,爸爸也是教會了她如何面對。因此她相較於其他孩子顯得更加成熟和穩重。但恰恰其他孩子更有天性,因此當她被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她總是感覺到很委屈。但她一直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是那些孩子的問題。長大後她因為自己溫文爾雅的氣質成為了一個音樂老師。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有成就。不過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那是二十年後的事,現在誰也不知道。但是這也不一定,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性格特徵就能知道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看到這個情況後,有人說:孩子餓了吧?看著那麼著急。聽到有人說這話,孩子家長笑著說:孩子一直就這樣,比較護食!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常孩子基本上智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能否吃得開,那就要看一個人的情商了,而從小情商就高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差不了。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 越沒本事的爸爸,身上的這3個特徵就越明顯,孩子長大也難有出息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其實孩子長大之後是否優秀,和家長平日的舉動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應該先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修正。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你爸你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可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有出息」,同時也將自己的期望都託付孩子身上,其實這很好理解,畢竟,每個父母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於是,家長就開始培養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補習班、開發智力等等,但是你這樣的做法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很多家長對於聰明都有誤解,認為孩子耍小聰明、愛佔便宜這些都是聰明的表現,其實則不然,李玫瑾教授表示: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 哈佛研究發現:小時候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的家長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只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現在更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變得有出息,過上有品質的生活。,還總是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但家長不知道的是,其實孩子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怪癖」,其實是智商高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