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員請就位》這檔綜藝頻繁上熱搜。從導師點評到演員表現甚至是節目規則,簡直就是「行走的熱搜榜」。
節目一開始就先請一批製片人把這40位演員按照知名度、表演實力、個人形象等作為市場評級標準劃分了等級。
從最優到相對弱為S-A-B。S級坐的是沙發座,A級是靠背椅,B級直接是冷板凳。
而評級的結果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有實至名歸的,有出人意料的,有認同結果的,有心裡不服的。
雖然面上大家依舊談笑風生,但心裡的翻江倒海屏幕上依然嗅得到氣息。
這個市場評級直接撕開了四條血淋淋的生活真相。
1
第一條,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這個市場評級還不只如此簡單評出三個等級。更要命地還赤裸裸地分了先後順序,也就是1-40名。
而名次的先後決定了挑選角色的先後。本來演員們以為來參加綜藝可以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演,卻沒想到依然要面臨與現實一樣的殘酷現狀。
坐在B級席位的唐一菲說:「突然就明白了,好演員會更好。擺在他面前的角色更多。他可以選擇他想塑造的角色,跟好的團隊合作,這是個良性循環。」
而轉眼她自己想選的三個角色前後都被別人選走了。
市場就是這麼殘酷,而職場絲毫不輸。
最簡單的,為什麼績效考核裡的提成總是分級的,越往上比例越高。業績好的業務員往往會越來越好,提成越拿越多,公司出於信任分到的資源也會越來越優,形成良性循環。
弱雞型的業務員只會越來越弱,可以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小,直至被淘汰。
在直播界也是如此,頭部主播粉絲基數大,跟供應商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可以拿到商品更低價,這樣可以吸引來更多的粉絲,帶貨能力越強。這整個就是一個強者越強的循環。
頭部效應在職場裡無處不在。
《馬太福音》裡有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職場裡不奮勇擠上去,就會被人直接推下來。
2
第二條,看實力,不看資歷
看著《三十而已》演林有有的張月走上了S級的座席,唐一菲不禁再次感慨張月才出道了兩年多,只因為在大熱劇裡演了一個比較出彩的角色就能受到市場的認可。
馬蘇說:「我今年第十八年當演員。」卻又不得不說::「時間可以淡化一個演員。」
然而,事實證明,資歷沒用。市場看的從來都不只是資歷,而是實力。
鞏俐的鞏皇地位,絕不是她出道夠早給她奠定的。而是每一次她的角色塑造總能讓市場心服口服。最近《奪冠》裡她詮釋的郎平再次印證。
職場裡,資歷的作用是什麼?
除了部分公司有按工齡遞增的小几百的工資,那個更多的是象徵性的出於公司對忠誠度的安慰獎,並無其他。
資歷更多時候反而不是加分項,而是減分項。
職場招聘中有一條不成文的分水嶺。35歲之後的往往被拒之門外。
為什麼?
因為這會兒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招一個被生活瑣事困擾的中年人,不如招一個初出茅廬精力無限學習力強的畢業生,工資還可以開得更低,性價比顯然更高。
所以,職場中絕不會因為你的資歷為你加分。因為職場從來就鄙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一說。
只有拿出過硬的業務實力才是證明自己的唯一路徑。
3
第三條 ,個人口碑是保險槓
馬蘇說兩年前她還比較搶手,有大把的劇本送上門給她挑,她可以自由選擇。
而轉眼過了兩年,她就淪落到參加演技比拼還居然被劃分到了最低等級。說到這她也只能尷尬地乾笑兩聲。
為什麼?
因為這兩年她自己把名聲給敗了!自從李小璐做頭髮事件爆光後,馬蘇的口碑急轉直下。
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這兩年她基本被市場放棄了。所以她自己說,她得重新得到市場的認可。
職場中也一樣,不珍惜自己羽毛的人一定會被反噬。
淘寶總裁蔣凡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今年原配在網上手撕小三的精彩戲碼讓一眾網友興奮吃瓜。
這個一直被傳為阿里下一個接班人的王興口裡絕頂聰明的人,在私事上出了問題,導致職場上滑了鐵盧。而被阿里處理的直接後果就是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降級、扣年度獎金、記過處分。
大家都說,重罰了。有些人說,男女這點私事,至於嗎?
至於!
因為關鍵時刻,公司只會棄車保帥,公司的市場口碑、信譽比保個人問題來說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就算你業務能力再能打,就算你管理能力再牛,無論你過往有多少輝煌戰績,只要你個人問題釐不清,有汙點,被抓到,被放大,哪位老闆敢重用你?
對內,老闆怕哪天你的原配小三跑到公司幹架一場,看著鬧心。
對外,老闆怕你的個人名聲直接給公司的市場形象抹黑。
所以,珍惜個人聲譽,潔身自好,才能讓自己不成為職場裡人人避而遠之的定時炸彈。
4
第四條 ,成績只代表過去
馬蘇拿過飛天、金鷹、白玉蘭三料視後。倪虹潔《武林外傳》裡的無雙成為一代人童年記憶。溫崢嶸過去塑造的惡女人形象深入人心。
那又如何?三人依然被評為B級。
市場不會讓你一直躺在過去的光榮榜上餘蔭未來。
過去的成績只代表過去的你付出的努力,卻不能代表你的未來。它可能可以成為你進入某個領域的敲門磚,卻絕不是保障。
只有不斷地在職場中重新塑造新的價值,才能證明此刻的你配得上。
說到底,其實還是職場中任何時候的一種「歸零心態」。
只有隨時敢於清零,敢於以新人的姿態重新學習,接納新事物,才有可能源源不斷積累新的能力。
畢竟,工作中,倚老賣老不思進取的職場老油條最讓人看不上。
就像幾位中年女演員就這麼被無情地劃入最低等級,追憶過去輝煌的光景毫無用處,唯一可以拯救她們的依然是她們自己的業務實力。
唯有在接下來的演技比拼中讓自己觸底反彈,讓導師看到現在的實力,才有可能重新得到市場的認可。
最後,職場不相信眼淚,不相信過去,只在乎現在。
只有重拾自己,重燃鬥志,持續努力,抱定長期主義,每個人才有可能給自己機會重新在職場上定義自己。
作者:阿菜,湯小小寫作班學員,走過四大洲30多個國家的人文寫者,前國內知名商學院項目總監,專注書評、影評、人物稿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