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昨天的「雄風III」反艦飛彈誤發射事件在兩岸掀起熱議,大陸網友紛紛笑稱「統一隻差200公裡」、「可惜錯過了兩岸統一的好機會」、「解放軍從不開第一槍,但向解放軍開一槍的結果非常嚴重」,諸如種種。而對臺灣百姓而言,這次誤射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要這顆飛彈真擊中了廈門,那不就給大陸「武統」的口實了嗎?還是趕快收拾細軟跑路吧。
其實,說起臺軍的烏龍事件,還真是不少。特別是在李登輝執政的1994年,伴隨著當時李登輝上臺後「臺獨」思潮在臺灣政壇的興起,對臺軍上下思想衝擊巨大。當年臺軍可謂多事之秋,先後發生了陸軍M48H「勇虎」主戰坦克碾死新聞記者事件、陸軍少尉販賣手榴彈案件、海軍上校尹清楓謀殺案及相關的軍購貪汙案、軍機洩密案,海軍烏丘島最高指揮官陸戰隊李凱少將自殺、金門海軍指揮部中尉通訊官郭心元持槍搶劫臺北華南銀行等案件。一年中發生如此多案件,可謂件件驚人!
而這還不是全部,更嚴重的事件還在後面。在當年「漢光11號」軍事演習中,當著觀禮的大大小小將校的面,海軍最新銳的「成功」號飛彈護衛艦用「密集陣」防空系統將拖著長長靶標的拖靶機給揍了下來,造成4名空勤人員死亡,在臺島內掀起軒然大波。不光打自己人,後來還接連又發生了小金門臺軍炮擊測試,結果誤轟廈門,造成廈門多人受傷的嚴重事件。
圖片:金門獅嶼,位於小金門西北,是六離島中面積最小的,僅0.007平方公裡,對面就是廈門的高樓大廈。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先從誤轟廈門說起。應該說,從1987年臺灣解嚴後(指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發布命令,宣告臺灣地區,包括臺灣本島和澎湖地區,自明日零時起解除戒嚴),兩岸關係是非常的好,經濟交流更是形成了互補共贏。即使是1989年中國受到了歐美國家的抵制,但臺灣到大陸的觀光旅遊和商業投資都沒有受到影響。特別是金門和廈門,兩邊雖然理論上都還處於敵對狀態,但互相之間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烽火硝煙。
為了發展旅遊業,乘船看金門更是廈門當地的一項特色。有段子稱:金門國軍接到電話:「你們反攻大陸的標語掉色了,麻煩刷一下。」國軍疑惑:「你是誰啊?」答曰:「廈門旅遊局。」金門立馬回答:「哦好,我們馬上刷」。真可謂是「過去是戰爭,現在是生意」。
但就是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下,1994年11月14日上午11點,廈門市郊黃塔頭村,卻突遭小金門島守軍炮擊,造成數人受傷。
據當年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國務院臺辦發言人今天就廈門市郊遭臺灣當局在小金門的駐軍炮擊、居民被傷一事發表談話。發言人說,我們對這一事件表示嚴重關注,認為這是一起破壞海峽兩岸和平氣氛的惡性事件。發言人強烈譴責臺灣當局的罪惡行徑,堅決要求臺灣當局迅速查明情況,公布事實真相,並嚴懲肇事者。」
圖片:金門的美制遠程榴彈炮。
和這次「雄風III」飛彈誤擊後的反應一樣,金門炮戰早已經不知道是猴年馬月前的事情了,多年未聽炮聲的金門和廈門的百姓先蒙了,這一炮打了廈門,這是要兩岸開戰嗎?別說彈丸之地金門就在廈門眼皮子底下,真要再來次戰爭,可就不是過去炮擊那麼簡單了,被「東風」洗地那已經是最輕的了。
嚇出一身汗的臺灣社會立刻行動起來,立法委員質詢官員,監察委員開展調查,臺灣媒體大幅報導趕緊撇清關係。最緊張的還是金門防衛司令部(以下簡稱「金防部」),炮彈是從金門陣地打出去了,咱說好的「嚴防死守,不讓一發炮彈打出去的啊」,哪個混小子開的炮!經過調查,發現問題確實出在金門守軍身上。由於金門當時還裝備著二戰時期美制的40毫米高炮,並部署在一線陣地上,但火炮嚴重老化,需要不斷維護。事情就出在這個該死的二戰老炮上。
圖片:金門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根據事發後臺軍的調查:當天,金門來了個陸軍總部的「兵整中心五級火炮檢修小組」,到金門駐軍158師的40毫米高炮陣地上進行檢修。一門40毫米高炮修復後,檢修小組士官長黃奎鈞,沒有按照金門戰備規定向金防部打報告,就打算試射炮彈以鑑定火炮是否已確實修復。
其實,當時為了怕引發兩岸衝突,金門火炮射擊都需要經過金防部核准的,連師長都無權進行射擊。所以,當時在場的營長一開始也是反對試射的,並表示對面就是廈門,還有廈門機場的飛機正在正常起降,這個時候試射高炮會影響飛行安全的。但這位來自總部的黃奎鈞士官長堅持要試射,並表示這種老式火炮的射程打不到廈門,而且使用空炸引信也不會落到對岸,試射一下沒有關係的。營長這才勉強同意,後來這門炮一共打出了61發炮彈。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當時正好風向朝西,風勢強勁,以致炮彈飛到了射程外。而原來應該空炸的炮彈,因為年歲實在太久了,多枚炮彈的引信居然失效了,沒有在空中引爆,導致這些炮彈飛向廈門市郊的黃塔頭村落地爆炸,造成了數人受傷。
幸好當時臺灣當局還沒有直接提出所謂的「兩國論」,大陸方面也從善意出發,等待臺方的調查結果。很快,臺灣「海基會」就向大陸通報了事件調查情況,說明是軍方高炮試射誤將炮彈落向廈門,並表示承擔責任。因此,這一被臺灣媒體笑稱為是「國軍反攻大陸最後一炮」的誤擊事件,在大陸方面表示相信這是「誤擊」的善意下落幕了。當年的《國防》、《當代海軍》等諸多軍事雜誌都有報導,記憶尤深。
圖片:臺灣以美制「佩裡」級護衛艦技術生產的「成功」號飛彈護衛艦。
再說說「成功」號飛彈護衛艦將僱來的民間航空公司拖靶機幹掉的烏龍。1994年9月17日14時,臺灣海軍正在進行「漢光11號」軍事演習的預習。一架海軍僱來的民用「金鷹」航空公司的「利爾噴氣」式小型通勤飛機飛來,拖著一根長長的拖繩,尾部繫著模擬反艦飛彈的靶標。「利爾噴氣」飛向了海面上的「成功」號飛彈護衛艦。「成功」號是當時臺海軍的防空中堅,性能一度超越人民海軍艦艇。
14時01分,空中管制軍官向拖靶的「利爾噴氣」發布命令「ON TOP(飛臨上空)」,按照事先約定的,這個時候「利爾噴氣」的飛行員應該重複:「ON TOP」,待飛出軍艦火力範圍後,再向軍艦發出「CLEAR TO FIRE(可以開火)」的口令,這個時候軍艦上的「密集陣」飛彈防禦系統將向「利爾噴氣」後面的靶標開火。
圖片:釋放靶標的「利爾噴氣」拖靶機。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利爾噴氣」上面的飛行員,面對空中管制軍官的命令,回答了一句「READ(準備完畢)」。這個時候出現了理解錯誤。如果是肯定語氣,就是說一切已經好了,我準備好了。而如果是疑問語句,就是在詢問海軍是否準備好了。結果,「成功」號上的武器管制軍官明顯將其理解為肯定語氣,比規定時間提前4秒鐘,也就是14時01分55秒,開放了射擊控制系統。
隨後,進入作戰狀態的「密集陣」系統迅速將進入射擊範圍內的「利爾噴氣」飛機鎖定,「噠……」那門M61A1型20毫米6管「火神」炮,瞬間以2000發/每分的射速,將高動能穿甲彈拋灑在了「利爾噴氣」的航路上,一下就把這架沒有反應過來的飛機打成了篩子。「轟」的一聲,飛機凌空爆炸墜入海中,4名民間的空勤人員當場死亡。
圖片:臺艦尾部的「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以打飛彈的炮來打飛機,瞬間將民用飛機撕碎。
由於此次拖靶的飛機是民間航空公司的,所以這一炮打出去又捅了簍子。四名空勤人員的家屬要求給說法,島內輿論也一致譴責臺軍。經過軍方的調查認定,最後責任認定是軍艦的問題。在民間飛行員未按照規定答話後,軍艦並未作答,也未要求飛機重複口令,更沒有去理睬和分辨雷達上兩個目標的問題,貿然開火,導致飛機被擊中爆炸。
虹庫評論:
由此看來,臺軍的烏龍事件是有傳統的,這次的「雄風III」飛彈誤射事件,只是為這個可笑的「誤擊榜」再填一例而已。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