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諸子百家:藉助「外力」發展起來的雜家,為何還能入選九流之家

2020-12-22 觀文殿大學士

提及諸子百家,想必很多人都會有自己所崇拜的學術流派,無論是儒家的內聖外王、道家的清淨逍遙、法家的革故鼎新、縱橫家的霹靂縱橫、陰陽的五行玄一等等。諸子百家的學術理論,都為華夏文明的殿堂奠定了基礎,對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及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倘若沒有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盛況,華夏文明的夜空或許便不會似今日這般光輝璀璨。

而作為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的九大門派,九流之家的出現,便是對當時文化空前繁榮活躍的一大有力證明。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也無論九流之家中的各個學派是否都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傳承至今,其中大多的每一個學術流派,都有著自己獨創的一套思想理論體系,並形成了影響較為深遠的學術著作。不過,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被稱為九流之末的雜家。

雜家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的意義

雜家的定義最早出現在《漢書》之中,而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著作,便是秦朝初年由呂不韋命門客所編撰的《呂氏春秋》。從內容上來看,《呂氏春秋》的出現,的確為後世學者填補了春秋戰國時期很大的一塊兒史料空白區域,諸如農家散佚的著作,在《呂氏春秋》保存了其中的四篇,為世人在研究農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和對照。

但是,拋卻《呂氏春秋》的史學價值及文學價值不談,我們不難發現,雜家作為一門比較獨特的學術流派,不僅「雜」這個字是後世之人對其冠以的稱謂,雜家內部甚至沒有出現過任何系統的思想理論成果,主要就是說雜家並沒有獨創出來一套思想體系,只是一味的「集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融合吸收百家的理論成果,而後自成一派。那麼,這樣一個藉助「外力」發展起來的學術流派,為什麼能夠入列九流之家呢?

雜家為何而生?為何又能入列九流之家?

針對雜家為何而生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也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雜家入列九流並非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只不過業內對這造就這一趨勢的現象看法不同而已。但目前普遍能夠令大家接受的說法,就是指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成果已然達到了巔峰,但越到戰國後期,這種文化爆發的現象也就愈發趨近於飽和,再加上之後大秦建立,統一政權在帶來穩定政治環境的前提下,也對思想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和束縛,所以在那個時候,也就自然不會再出現新的學術流派。

但百家爭鳴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其中被列為四大顯學的流派:「墨家、道家、儒家、法家」,也都有各自的主張和意見,其中部分甚至還存在針鋒相對的情況。如果任其自由發展下去,這種比較分散的學術思想,很難在科技落後的封建時代完整地保存下來。舉個例子來說,同樣入列九流之家的農家,至今為止也沒有一部完整的著作流傳下來,儘管世傳農家弟子曾著《神農》二十篇,但根據考古界的發現來看,連一絲一毫的證據都不曾找到。

但好在有《呂氏春秋》這部書,其中有關農家的記載,則見於《任地》、《審時》、《辨土》《上農》四篇,將農家對於土地利用、水源灌溉、開墾播種以及農業重要性思想中的精髓,如數記錄其中,使農家最終沒有被世人所遺忘。因此,根據客觀歷史的發展的趨勢來看,當文化繁榮達到臨界點後,就會出現文化融合的現象,而雜家也就應運而生了。

由此可見,雜家的主要任務實際上就是撮合百家的思想理論,將其共同點加以利用,不同點加以分析,但雜家都會在最大程度上將各個流派之間的主要學術思想保留下來,並通過加工後使得各個流派之間的思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地步。這也為諸子百家思想源遠流長憑添了一份助力。因此,雜家這種看似「抄寫整理」而形成的一個流派,堪稱諸子百家中的一支奇葩。

所以說,雜家的出現本就是戰國末年文化融合的產物,它不僅代表的是一個學術流派,更是一個時代下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其重要程度自然不亞於其餘學派,入列九流也就當之無愧了。但不得不承認,由於儒學佔據思想主流地位的原因,雜家典籍中大部分充滿了浪漫瑰麗的神話部分,由於儒家信奉「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原則也被剔除得一乾二淨,並逐漸偏向於社會教化,這也的確讓人感到有些惋惜。

相關焦點

  • 除了儒道墨三家,「諸子百家」十二家你還知道哪幾個?
    談起春秋戰國史,除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說的比較多的就是諸子百家,個人覺得那時候的學術氛圍應該是相當濃厚,雖然當時沒有那麼多典籍供人參閱,但是學派之間的競爭交流,相互的學習溝通大大促進了文化的繁榮。那時流傳下來的文學典籍大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其內容之豐富,影響之深遠,是後世無可比擬的,像《周易》、《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鬼谷子》、《詩經》、《春秋》等等,大部分書都遠播國外,大受推崇,可見那時產生的這種智慧或者說思想的價值之高。那當時的「諸子百家」是不是真的有100家?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共計189家,有4324篇著作。
  • 雜家門派的呂不韋與諸子百家淵源
    《漢書·藝文志》這本古書在華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無論是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的作用,總會有《漢書·藝文志》的影響參與其中,而《漢書·藝文志》更像是對於先秦諸子百家當中的某些家一些點評以及總結歸納和匯總。
  • 諸子百家的思想與現實意義
    鬥轉星移,社會更替,每個社會形態的變更都會先有意識形態的變更,或者說是思想形態的變更,近的有五四運動,文藝復興,遠的有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今天就來說說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其對於現實社會的意義。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 諸子百家指哪十二家學派,它們的創始人和主要思想是什麼?
    春秋時期文化氛圍比較寬鬆,所以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學術流派,但是從影響範圍和流傳廣度來考慮,真正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大約只有12家學派,它們分別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和醫家。 一、儒家。
  • 古代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是幹什麼的?跟現代的作家有什麼區別?
    說我們是小說作家,簡稱小說家,似乎也沒什麼毛病。但陌生感在於,我們不能確定那個時候的小說家,跟現代的小說家是一個概念。實際上也正是如此,古代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跟現代的作家肯定不是一個概念。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呢?古代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到底是幹什麼的呢?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思想
    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主要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 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流派代表人物與主要思想簡述
    因此在思想意識領域中,就出現了光輝燦爛的「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盛況。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家。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關於對諸子百家的論述,在戰國時期的《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都已經有記載。
  • 雜家?別傻傻分不清楚!
    據考證,「洒家」是宋元時代北方口語。《辭海》修訂本說:「灑」(音sǎ)是「宋元時關西方言『洒家』的略語,猶咱」。「宋元時關西一帶人自稱為『洒家』。」《辭源》修訂本則說:「灑」(音zá)與「咱」「喒」同,「洒家」即「咱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陸澹安的影響,陸著《小說詞語彙釋》說:「關西人自稱為『洒家』。『灑』即『咱』之轉音。」
  • 國學知識——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各流派的起源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目前諸子百家流傳中最為廣泛的十大家,他們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諸子:以前為稱呼,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百家:是「百家姓」的簡稱。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流派,後來指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 常識小考點——諸子百家思想
    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姓韓,名非,戰國末年的韓國人,出身於貴族,為韓國的公子,生年與血親已不可考,卒於公元前233年。韓非口吃,不善於言說,而好著書。韓非見當時韓國勢弱,曾數諫韓王,但韓王不聽。
  • 一篇短文了解諸子百家
    「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諸子之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
  • 古人所說「上九流」、「下九流」,分別是指什麼人,你都知道嗎?
    古人所說「上九流」、「下九流」,分別是指什麼人,你都知道嗎?我們常常聽人說「三教九流」,「三教九流」在現代是一種貶義,那麼實際上什麼是三教九流呢?三教九流意思是指宗教和學術上的各種流派,可以說它概括了中國古代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是不含有褒貶之意的,只是講述了大千世界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東西。
  • 2020年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學知識:諸子百家-雜家
    雜家並非是獨立的一個門派,而是「兼儒墨,合名法」無所不包的學者的合稱。這些人大多是戰國至漢末時期人,聚於當世名士門下,以為門客。他們的所學甚雜,諸子皆通,百家學說兼收並蓄,因此稱之為「雜家」。雜家的學說也並非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理論,多也都是,百家學說的雜糅,因有當時名士的聚合、整理、編輯,因此保留下來。
  • 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師,你知道是誰嗎?
    諸子百家諸子百家,於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2家被發展成學派。
  • 「雜家」,學校變革中校長角色的定位
    有的認為,校長是學校發展的引領著,以自己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以及人格魅力,引領著學校不斷發展;有的認為,校長是學校發展的設計師,要想實現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有規劃、有設計。還有的認為,校長是激勵者,校長開展領導活動的重要目的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維持人的積極性,提高人的積極性……我對小學校長角色的定位是——「雜家」。雜家,不是我臆想出來的新名詞,它本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列於諸子中,是很鮮明的一派,因為它是戰國末至漢初兼採各家之學的綜合學派。
  • 古代有「下九流」之說,那麼「九流」是指什麼呢?很多人都不清楚
    古代有「下九流」之說,那麼「九流」是指什麼呢?很多人都不清楚「下九流」這個詞在我們的今天很多人都感覺是一個很不雅的詞吧!不過大家感覺到是講不好的東西,但是至於說的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那麼這到底是指什麼呢?
  • 才知道類書與雜家著作有些許相似,但有很大的不同
    類書與雜家著作一樣,兼容並包天地萬物古今之事,二者之間確實有某些相似之處。類書在子部中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歸類於雜家,所謂:「雜者,兼儒、墨之道,通眾家之意,以見王者之化,無所不冠者也。古者,司史歷記前言往行,禍福存亡之道。然則雜者,蓋出史官之職也。
  • 中國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說,那麼下九流指的是哪些人?
    那麼三教九流之說究竟代表了什麼呢,我們先說沒有爭議的「三教」,它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說到這不少人就說了,儒家只是孔夫子創立的一個學派,怎麼會是一個「教」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儒學」、「儒家」、「儒教」三者之間的區別了。
  • 新時代三家九流與行業興衰是怎麼樣的?
    有個比較好的方案,就是推廣新三家九流論。讓群眾覺得外來宗教都是下九流,自覺地厭惡和疏遠他們。 三家,就是我們常說的道儒法三家。現在講可持續發展,講環保,講碳達峰, 碳中和,講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還有西方的各種異端邪說,都被歷史證明不正確,不合理,而且非常有害。這些也都會變成垃圾。未來的文明,必然會向道儒法三家回歸。 所以現在是時候提出新三家九流說了。講完三家,接著講九流。 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