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電視購物?中老年人看直播帶貨,衝動消費使不得

2020-12-16 北青網

劉濤、汪涵、陳赫、董明珠……上周末,大量名人集中直播帶貨,一時間,眼花繚亂。利用直播平臺,以視頻直播的方式,與消費者直接交流,直播帶貨的隊伍裡,除了網紅主播,正湧入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企業家、農民甚至地方官。零食、家電、汽車、房產,消費者受到的直播「轟炸」越來越五花八門,他們關注直播越多,就越容易眼花繚亂。行業專家告訴記者,消費者在觀看直播帶貨時,一定不要過於衝動,直播很炫目,下單需謹慎,「貨比三家」總沒錯。

插圖 宋溪

前端:

直呼太累 新手用戶一盯4小時

「直播好啊,便宜。」「你別說還真挺好玩兒,看著就想買。」微信群裡的親朋好友天天聊,新手用戶老方終於忍不住,也在上周末第一次安裝直播APP,看了場直播。

5月17日,正好是電商打造的「零食節」。老方吃完晚飯,就抱著手機,開始看李佳琦的直播帶貨。沒想到,這一看就是4個小時。從7點半一直持續到11點半。老方被高節奏的帶貨頻率,整得不知所措,「手機屏幕那個閃呦,就沒停過,不停地有人在發那個……叫什麼,是評論還是叫『彈幕』?我都不知道該點哪兒。」

當晚,主播共帶貨66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介紹時間只有不到4分鐘。對老方來說,「節奏太快了,我花了一個小時,才搞明白該在哪兒下單。」

「說實話,人家主播嘴皮子確實麻利,嗶哩吧啦不停地說,我看著都累,他是真行。」直播結束,老方滴了點兒眼藥水,緩解疲勞,這一晚,他買了包從沒吃過的綠豆糕,「看都看了,總得買點兒什麼吧。」

有一搭沒一搭 深度用戶當成背景音

「下面,是螺螄粉,現在很多(螺螄粉)都是預售,沒有現貨,今晚我們現貨給大家送福利。三十八塊八毛,三大包!」

和老方一樣,格格也在看「零食節」的直播,只不過她要愜意得多。倚在沙發上,她一邊翻著時尚雜誌,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開始直播前,傍晚6點,按照慣例,格格掃了一眼公眾號上的直播預告,發現沒有特別想出手的商品。因為疫情在家「宅」著,已經胖了不少,最近,她都不打算再買零食。但對於她這樣一個直播軟體深度用戶來說,即使不看、不買,也會聽著,當成一種熱鬧的背景音樂。「突然聽到什麼感興趣的東西也許會看一眼,抽獎就趕緊參加一下。」

她只看李佳琦和薇婭這兩個網紅主播,因為「覆蓋的東西已經足夠了」。如果碰到真想買的東西怎麼辦?她說,也不用真的耗一晚上守著直播,「一般會按照預告順序播,我估摸一下時間,提前十幾分鐘拿起手機等候就行。當然,有時候順序也會有些調整。」

後端:

小主播沒效果 頭部主播請不起

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網紅主播,被稱為「頭部主播」,其直播的火爆程度已經無需贅述了。但在直播帶貨領域,這種頭部主播,其實是極少數,大量的是普通主播。

現在直播帶貨主要有兩大類——自己當主播和請網紅帶貨。北京郊區一家農產品企業老闆就是自己當主播帶貨,原因很簡單,「網紅佣金高,我們利潤低,請不起。」佣金有多高?上海一家網紅公司的李經理稱,佣金一般是銷售額的20%,此外,還根據網紅的粉絲數,收取幾千到幾十萬不等的入場費。只有錢,還不一定行。李經理說:「你要把你家店鋪的連結發過來,網紅要看你的產品類型、銷量、口碑。看上了,才會要求你發樣品,樣品試完,覺得可以,才會談下一步合作。你也可以對網紅提要求,達到一定的銷售量,但那樣,入場會更嚴格,收的入場費會更高。」

找過網紅帶貨的老馬總結:「頭部主播,是真請不起,還得要求你給他全網最低價。小主播沒粉絲、沒流量,屬於賠本賺吆喝,沒啥效果。」

6秒不抓人 觀眾就會走

小依就是一個小主播。過去兩個月,她為某商場做了8場直播活動,每場直播通常需要介紹十幾樣商品。此外,她也接過「項目類」的直播,比如做頭髮、做指甲等,每場直播會展示兩三個項目。「直播不只是動動嘴皮子。」小依說,激情澎湃介紹商品的同時,她還要時刻注意觀眾刷出的評論提問,及時作出回復。「你要照顧到觀眾的情緒,除非換衣服,或者偶爾調整一下拍攝角度、位置等,否則不能有超過10秒鐘的空檔。一旦冷場,觀眾可能就會走了。」一場考驗「體力與智力」的直播下來,她可以獲得數千元的報酬,而嗓子往往也會有些沙啞。在小依看來,除了極少數自帶流量的頭部主播或者大明星外,絕大部分主播帶貨,觀眾看重的還是貨品本身的質量與價格。

「其實這個行業九成九都是小主播。」夠選直播合伙人向國屹告訴記者,直播帶貨的模式從2016年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律。在短視頻領域,前3秒是最重要的,抓不住人,就會被「划走」。而直播呢,「其實就是長視頻」,一般是6秒,6秒不抓人,觀眾就可能換直播看。

「薇婭、李佳琦這種網紅的粉絲,平均每次看直播時長會達到60分鐘,而小主播基本上就談不上用戶粘性了。」向國屹說,普通老闆或者商家想成為直播帶貨紅人,更是難上加難,「一般人面對鏡頭,都會膽怯,技巧更是談不上。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可以當網紅的。有些需要時間錘鍊,有些真的可能是性格不合適。」

提醒:

巧用直播工具 下單前貨比三家

請不起網紅,自己又不會「妙語連珠」,就真的沒法直播帶貨了嗎?也不是。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就像廣告一樣,我們可能更關注那些代言明星,但其實,行業內更多的是產品介紹類廣告。」直播的意義,在於消費者可以更直接面對商品,甚至直接面對廠家。最終影響直播帶貨量的,依然是產品的質量和價格。

普通消費者正好可以利用直播帶貨的特點,挑選中意的產品。總結專家們的經驗,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巧妙利用直播工具,選購物美價廉的好貨:

首先,頭部網紅、大明星、知名企業家所帶的貨,相對更值得嘗試。儘管李佳琦帶貨的不粘鍋也曾經直播「粘鍋」,但相對來說,頭部網紅的入場準入更嚴苛,也更在乎自己的口碑。大明星,會讓商家更願意讓利。比如5月17日淘寶直播首秀的汪涵,就帶出一件299元的破壁機。記者搜索發現,確實屬於全網最低價。知名企業家更加特殊,他們甚至會促使直播平臺補貼。比如格力電器董明珠,4月24日,抖音首播,銷售慘澹,只有23.25萬元。除了技巧不熟,主要是董明珠堅持不讓利打折。但5月10日,她在快手就帶出去3.1億銷售額,因為快手給格力砸下了巨額補貼,促成了打折的事實,最終收益的是消費者。

其次,可以關注促銷節期間的直播。像剛剛過去的零食節,還有雙十一、618等等。在這些特定促銷節,商家和平臺都會發放福利,造成折上折的優惠局面。

最後,消費者可以自己動手搜索,而不是一味等待主播推薦。各大直播平臺都有搜索功能,可以搜到產品相關的直播介紹,完全可以貨比三家再下單。

賴陽認為,隨著直播產業的日益完善,會出現更多面向不同人群的直播服務,最終會和電視廣告一樣普通,「中老年消費者,尤其需要提高辨別能力,不要盲目下單。」

向國屹覺得,歸根結底,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裡,「直播只是工具,我們利用它,而不是被它利用。看一看、比一比、等一等,合適才下單。中老年消費者,曾經特別容易受電視購物節目的影響,現在,也應該對直播帶貨保持冷靜。衝動消費,使不得。」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李佳琦的直播帶貨,和十年前的電視購物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回答一定是「電商直播」,這兩年,直播帶貨成了網絡消費的新風口。根據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 400 萬場,全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疫情導致的線下經濟低迷也催化了線上電商的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牌新人」闖入到直播行業,羅永浩、董明珠、李彥宏,甚至央視都參與到了帶貨的大潮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 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電視臺帶貨的同時還要把高額的入場費賺回來,價格自然也就不會太便宜,這方面沒什麼競爭力。電視購物中,即便確定好的商品,也是由主持人負責帶貨,主持人本身是學播音的,帶貨賺了錢也不歸主持人,其帶貨效果也就只能走走形式。直播帶貨是把商品賣出去做考核標準,電視購物主持人是不把字念錯做考核標準,這最終的帶貨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 直播帶貨要避免翻版電視購物
    對今天的90後、00後來說,或許絕大多數都不知道「侯總」是何許人物,但相信看了上面的「侯總語錄」,很可能會聯想到今天帶貨直播間裡流行的「全網最低價」「我們直播間比免稅店還便宜」。變換了場景,不變的話術邏輯,這也難怪有人說直播帶貨就是當年的電視購物翻版,而那些響噹噹的主播,越來越像「侯總」。  稍加比較,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確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1996年北京BTV開通了大陸首個專業電視購物頻道,電視購物落地中國大陸已有24年的歷史了。2016年淘寶直播上線,定位「消費類直播」。2019天貓雙11成交額2684億,刷歷史新高,淘寶直播成交近200億,讓超過50%的商家都通過直播獲得新的增長。
  • 有沒有可能,直播帶貨是下一個電視購物
    來自艾媒諮詢的數據,2019年中國電商直播行業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6億人,直播電商銷售規模將達9160億元。鋪天蓋地的新聞,傲人的銷售數據,似乎已經證明直播帶貨這種模式是成功的。不過有意思的是,我自己從沒看過直播帶貨,詢問身邊朋友也幾乎不看。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美媒:直播帶貨蓬勃發展,但也帶來衝動消費
    來源:環球網美國CNBC網站4月29日文章,原題為「直播在中國正蓬勃發展,但在仍然受新冠病毒困擾的市場中並沒有帶來太多的銷售」。在中國人因疫情而待在家中的這幾個月裡,很多人——從名人到政府官員再到汽車製造商——加入到了已經流行起來的直播大潮之中。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人們相信眼睛不會騙人,主持人在直播間裡演示的效果令人信服;同時,在電視購物中,每檔節目只介紹一個產品,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線下購物在「比較選擇」過程中產生的猶豫情緒。那是電視直播購物的黃金年代,全國各省份幾乎都有自己的電視購物頻道。
  • 你媽都不信的電視購物,你卻迷上直播帶貨,它倆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連繳「智商稅」的地方,也從電視購物頻道一下轉移到了網上。7、8年前,我問一個來自某頂流電視臺,電視購物欄目的人,你們賺錢嗎,誰那麼,買電視上推薦的東西?他弱弱的說:「不要小看那些大媽,每個月我們能賺幾千萬!」
  • 「2020五五購物節」全球大直播上演 東方購物與李佳琦黃渤等同臺帶貨
    當晚大直播,東方購物與阿里、拼多多、美團、京東、蘇寧,百聯上汽等頭部企業,以及李佳琦、黃渤、江疏影等明星嘉賓同臺「帶貨」,展現「上海腔調」,訴說「上海故事」,在滿足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為消費者傾力推介帶來優惠好貨的同時,展現「五五購物節」與「上海品牌」的魅力。
  • 直播帶貨、線上團購……「直播帶貨」帶火消費
    疫情期間,電商服務出新出彩,新型消費加速湧現,直播帶貨、線上團購、雲旅遊……這些線上消費新業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當前,線上新型消費新在哪兒?擴大居民消費,這些線上新業態有哪些優勢?推動線上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還需要哪些政策助力?
  • 直播帶貨涼了
    來源:銷售與市場雜誌社"直播帶貨要涼了?隨著前段時間吳曉波直播一款奶粉僅賣出15罐,羅永浩帶貨量「斷崖式」下跌超過97%,這樣的說法甚囂塵下。在經過追逐直播帶貨的風口後,我們是時候對直播帶貨冷思考了。"
  • 直播帶貨系統開發為什麼那麼火?直播帶貨的優勢分析
    然而,直播帶貨系統開發模式將是一個好契機,視頻直播擁有視聽+即時互動的優勢,一是能夠全面展示商品,讓消費者更直觀的了解商品細節;二是優於傳統電商和電視購物的模式,實現商家與消費者的雙向互動,增加購物過程的即時互動性,有利於促進消費者進行消費決策。
  • ...李佳琦被指虛假宣傳 直播帶貨又翻車了 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
    直播電商有多火直播電商到底有多火?且看近日直播帶貨界悄然開打的「三國殺」。羅永浩在首秀中交出了驚人戰績——支付交易總額1.1億元。另一邊,薇婭雖沒打破去年「雙11」單日27億銷售額的紀錄,但卻在淘寶上「破天荒」地賣起了火箭。
  • 直播帶貨滋生消費新隱患
    據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調研發現,消費者吐槽最多的是以下幾方面:一是玩法多,搶紅包、搶優惠價、整點下單、註冊用戶讓人應接不暇;二是衝動消費,具有魔力的「1、2、3,上連結」「全網最低價」「限量秒殺」等字眼往往引導消費者衝動消費;三是售後難,直播帶貨中存在貨不對板、誇大宣傳等問題。
  • 2020兩會知識申論模擬題:直播帶貨與線上消費
    直播帶貨正日漸成為網民的生活日常,改變百姓的購物習慣,也為經濟增長點燃新引擎。前不久央視主播歐陽夏丹與演員王祖藍組成首席帶貨官,「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直播一晚賣出6100萬元湖北產品。但是也有一些人在直播帶貨中鎩羽而歸,成績並不理想。但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前不久發布報告顯示,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但僅有13.6%的消費者進行投訴。
  • 直播帶貨,帶出消費新活力
    平臺豐富多元,交易額持續攀升,新型網絡消費方式正在形成——直播帶貨,帶出消費新活力核心閱讀眼下,直播帶貨風頭正勁。商務部數據顯示,僅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400萬場。直播帶貨不僅成為各地農副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也帶動並形成新的消費方式。在這個背景下,各類企業紛紛試水直播帶貨,依託主播推介,加強與消費者互動,拓寬營銷渠道、提升銷售效率、強化產業鏈整合,為網際網路經濟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京東直播聯動全域帶貨,助陣「北京消費季」發出最強聲量
    啟動儀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帶貨也將亮相京東直播,屆時消費者可以在直播間搶購來自湖北等地中國優秀品牌及北京代表性企業的爆品好貨。6月6日當天,央視「最強帶貨天團」康輝、撒貝寧、尼格買提、朱廣權,加上北京衛視主持人春妮,會在王府井商圈的直播間現場直播帶貨,更有重量級嘉賓走進直播間與主播、網友進行互動。
  • 直播帶貨問題多,需要各方責任同向發力
    堂吉偉德 1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五一」小長假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網絡購物、旅遊、網路遊戲、消費券等領域。直播帶貨火爆,但品控、售後、發貨問題屢增不減。
  • 直播帶貨系統開發是傳統電商模式的升級,讓購物更便捷
    直播帶貨顧名思義,賣家通過開通直播的頻道向用戶介紹產品,與用戶交流互動,與電視銷售相比,直播帶貨用戶獲取的產品信息更豐富那麼主要體現在購物模式的升級:首先,傳統電商模式雖然改變了傳統的線下購物模式,讓購物更便捷,讓比價更方便,但是以圖片為主的形式過於抽象,消費者對商品看不見、看不全、感受不到,這無法滿足現在消費者對商品更詳盡的了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