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才是現在年輕人的唯一出路嗎?有些極端,卻令人深思!

2020-12-17 住在繁星上的人

"坐牢"才是現在年輕人的唯一出路嗎?有些極端,卻令人深思!小夥汁,奮鬥當然是有意義的,只是你奮鬥的姿勢不對而已!

虛構故事1

社畜小李每天996,從來不請假休息,生病了也儘量抗一抗,老婆在產房也是只請了半天假,這樣努力奮鬥了5年,老闆表示他很賞識小李,每年加薪20%,小李的工資從1萬漲到了2萬5,然而,房價翻了3倍,從3萬變成了9萬,小李頓時感嘆人生灰暗,奮鬥毫無意義;

虛構故事2

小李的老闆朱二蛋,每天絞盡腦汁給小李們洗腦,宣傳各種奮鬥者狼性文化,什麼小白兔、老黃牛統統裁掉,甩掉一切包袱,想盡一切辦法榨取小李們的剩餘價值,5年之內買房20套,資產從5000萬變成了2億,實現了2個小目標。深夜裡,他看著窗外的海景,覺得奮鬥太有意義了,真是天道酬勤;

順應時代潮流

這就是個故事,各位看官看看就行了,不過結果卻令人深思!現實就是這樣,難道你身邊沒有這樣的故事嗎?你會問這樣不公平呀!前面的那麼累,最後差別卻這麼大。其實這也是大勢所趨,簡單重複的勞動正在價值減少,資本,與創造無論哪個時代都不會變,個人的努力怎麼能和時代的洪流相對抗?

資本永不眠

資本(金錢)是一隻不懼疲憊,日夜不眠的**工具,如果只是被資本所利用,而不是利用資本,你就會變成他的奴隸,一生都陷在他的旋渦裡,永無寧日。你只會感覺空努力,就像上面的那個故事一樣,令人反省!最後用一句知乎上的金句結束吧!勞動力這種生產要素在社會剩餘價值的分配中所佔的權重越來越低,這是趨勢,現實規則就是這樣,如果你覺得不公平,那就換一種奮鬥的姿勢吧。

致敬每一個有夢想,且努力的年輕人!

【註: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刪。聽說點讚身負錦鯉!】

相關焦點

  • 反貪風暴4:一句「坐牢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諷刺而讓人心酸
    整部電影在劇情和風格上並沒有太多的意外,反而是張繼聰扮演的小人物阿祿那句「坐牢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啦」讓我沉思了許久。影片中他大概是這樣說的:「現在外面一個月房租至少三千多,還不算水電煤,上茶餐廳吃頓飯也要五十多,而在這裡可以省個一萬多,有什麼頭疼腦熱也不用在急診室排隊排死你,所以坐牢是香港年輕人的唯一出路。」一開始感覺這對白簡直荒唐,但再靜下心來想想,卻是點破了多少房奴的辛酸,很反應社會現實。
  • 「坐牢,才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從兩年一部到現在的一年出新,大有要成為港片為數不多「年貨」系列的架勢。   說起來這個系列的香港片名剛好是以Z、P、L、S等字母打頭,如今看來能拍齊26個字母表也說不定。
  • 那些香港街頭的年輕人,找得到自己的出路嗎?
    為了所謂的「自由」,把自己的家砸個底朝天,親手把自己的未來化作斷瓦殘垣,香港的年輕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嗎?  誠然,生活的確艱辛,生活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年輕人更是不易。從小到大競爭激烈課業繁重,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一畢業就要背上高額的學貸,大學畢業也不再意味著領到了中產階層的入門券,就業難、工資低、房價高,蟻居陋室,出路渺茫。
  • 難道負債已經成了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顯然負債已經成了當代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輕人負債常態化問題日趨尖銳,難道負債已經成了年輕人唯一的「出路」?據有關數據統計,90後平均每個人負債已達12萬元,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壓根沒有欠這麼多錢,但是每個月借個幾千塊還是很正常的。
  • 讀書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
    雖然有些行業看起來微小,但是卻不可缺少。缺少了那些行業,我們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應看輕任何一個行業。事實上只要我們可以在那些看起來微小的行業裡付出努力,我們也是可以在這些行業做出不遜色於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行業的成績的。但是,很多的父母卻不這樣想。
  • 坐牢,才是香港青年的唯一出路
    其實依然很套路。這部影片幾乎囊括了香港所有警匪片的經典元素。   《反貪風暴4》有新意嗎 《反貪風暴4》選用了這一經典模式進行敘述,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將大環境定在了極端封閉的監獄中。這是它的新意所在。   故事的起因是一場暴力拆遷引發的衝突案件,林峰飾演的富二代曹元元鋃鐺入獄,但原本的十年刑期卻因他的「良好表現」屢獲減刑。
  • 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 學鋼結構技術成就人才
    阜城老秦建築學校 免費試學一個月 雙向選擇現在的家長們堅信:考上大學,就是唯一的出路。考不上大學,就不能出人頭地。真的是這樣嗎?每年的高考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落榜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而且,現在考大學早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企業對於職業技能學校畢業的學生越來越看好,很多企業會選擇直接去對口的職業學校招收員工。阜城老秦建築學校培訓是技能加學歷,學歷是中專和大專學歷,技能主要是鋼結構設計圖紙。畢業的學員可以取得「學歷+技能」雙保證!技能培訓對於初高中生和落榜生來說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出路。
  • 年輕人考公務員真的是最好的出路嗎?
    公務員是一部分年輕人最好的出路,但絕對不是所有人的最好出路。如果你是二三本,拿著一份月入三四千的民企工作,天天加班,老闆還整天灌雞湯,那公務員就是你最好的出路;如果你是生化環材等勸退專業,或是整天在泡在車間的機械專業,或是在深山老林,忍受風吹日曬的土木專業,那公務員就是你最好的出路;
  •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看看馬雲怎麼答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看看網上大家怎麼答:「不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去參加中高考,也並不是不讀書的孩子前途光明只能出去打工,中高考從來不是決定命運的唯一標準。」「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路千萬條。」 ……1)高考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出路,它只是人生的一種選擇。在德國,參加高考上大學稱之為走學術路線。每個人都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和喜歡走學術路線。而一個完整的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走學術路線的專業精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上大學在德國是少數人的選擇。
  • 你們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麼?還是說讀書是最好的一條出路?
    所謂的出路,都是志向和欲望的結果 做一件事,不一定要得到大結果才去做,但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和真誠的態度,才能更好地完成。所謂的出路,都是志向和欲望的結果。讀書,能提高和充實自己的數字結構,增進對社會歷史的理解和認識,明白德信禮義的含意,懂得做人的立根之本。
  • 瘟疫過後,拼命工作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這個世界,最累的事情是工作,無論身在何處,一個成年人的基本職責就是工作,用價值去交換價值,然後養家餬口,我的邏輯是,最累的事情是:工作,但比工作更累的事情是:不工作現在,全國萬眾一心抗擊瘟疫的關鍵時刻,很多小夥伴還是無法工作,那些月光族、底薪族
  • 只有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嗎?
    那我們退一步說,如果你覺得一定是上學才有出路去退而求其次,在「次」中挑選了一所學校那上完真的可以如願以償,實現自己的理想嗎?現在美發行業還是比較吃香的,畢竟每個人都要理髮的,是一個不會被淘汰的行業。
  • 倒計時8天,高考還是人生唯一出路嗎?
    甚至,無數即將面臨高考的學子們,也正像曾經的老斯一樣,被一句話敲打的心神不寧:「高考是我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所以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能鬆懈」。曾經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可是現在想想,高考真的是新一代人唯一的出路嗎?
  • 出路是解決極端問題根本
    擠到跟前,發現這是一個容貌清瘦,面色有些慘白的青年,聲音嘶啞,正在扯著嗓子非常激動地比劃著講什麼。因為著急回學校,沒仔細聽他講了些什麼,聽大家說這個人是個大學生。八十年代高校入學率非常低,大學生鳳毛麟角,堪稱天之驕子,怎麼會在市場上演講呢?後來聽人說,王維勤考入了某大學生物系,但只上了40多天就被人舉報,退學後人就瘋了。那時候高考報名的條件是未婚、年齡不超過25周歲。
  • 在當下社會 上學還是唯一出路嗎?
    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學習絕對是唯一的出路。 有些人看到這你也許會有很多不讀書就能成功的例子準備反駁我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 飛機上,一隻鸚鵡對空姐說:「給爺來杯水」,豬也學鸚鵡,對空姐說:「給爺來杯水」,空姐大怒,將鸚鵡和豬都扔下了飛機。這時鸚鵡對豬說:「傻 B 了吧,爺會飛。」
  • 曾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現在變成了一條死路?
    #大連理工研究生在實驗室身亡# 我們民族是吃盡了苦頭的民族,因此我們非常信奉一句話: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我們從出生後過不了幾年就要被送進幼兒園,這還沒什麼,小孩子交交朋友,學學扭扭歪歪的畫畫,唱唱兒歌。
  • 紀錄片《出路》:父母的努力,才是孩子出路的更多選擇
    意料之中,沒過多久她就和一個表哥結婚了,在她最好的年華裡,還沒來得及嘗試,父母、家庭、甚至是這個社會階級不得已幫她選擇了她的出路,嫁人便是她「最好的出路」。和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在他們眼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也是可以找到人生比較好出路的唯一途徑。但或許父母的眼界、思想、格局一早就決定了能否在讀書的道路上走多遠。
  • 高考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嗎?出人頭地真的不容易
    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的出路!你知道中國勞動者中,本科學歷的人只佔5%麼?如果你是一本畢業,你已經秒殺了98%的勞動者了。一般的企業招聘,不是本科學歷,你連投簡歷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很多企業只要985,211了。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公,但在學校領域相對來說是最公平的,起碼你努力學習就可以得到好成績和獎學金。
  • 豆瓣8.9的華語紀錄片,值得寒門學子反思,上學真的是唯一出路嗎
    在中國,很多人都覺得考上大學就能擺脫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現狀,但有那麼一部紀錄片告訴我,教育真的是脫貧的途徑嗎?真正是那種看完有如《熔爐》一樣的沉重心情,歇斯底裡的想哭,想怒,卻不知道能怪誰?這恐怕是今年看過的「最恐怖,最壓抑」的紀錄片——《出路》!
  • 30多歲,還在工廠裡打工,這樣的人有出路嗎?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我們出社會之後唯一想做的,或許便是找一家稍微好點的公司上班,拿著穩定的工資,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拿著高工資。然後,便是輕輕鬆鬆上班,每天開開心心。這一點,相信不少人都已經發現了,這便是普通人的發展路線,雖然有些不甘,但這又是現狀。那麼,如果30多歲了,還在工廠裡打工的話,這樣的人生還有出路嗎?工廠打工,又真的丟人嗎?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更願意從事自由一點的職業,說明什麼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