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財富2701.1億元,經歷三次高考。
1982年,馬雲18歲,他第一次參加高考。但成績出來以後,他的數學只有個位數。
這時候路遙的《人生》改變了馬雲的想法,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但第二年又失敗了。
第三次高考之後,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了5分。
正當他準備以專科生的身份進杭州師範大學的時候,杭州師範大學英語系由於剛升到本科,以至於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數。
於是,校領導決定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英語成績很好的馬雲,幸運地直升本科。
歷經了三年的努力+幸運,馬雲終於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範。
關於高考,馬雲在2015年給考生們寫了一封信——《我們的運氣在其他地方》,鼓勵他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
「人生變化無常,今天的順利未必未來就一定會成功。今天不成功並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機會。如果你考進了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如果你考進或考不進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機會的。」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看看網上大家怎麼答:
「不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去參加中高考,也並不是不讀書的孩子前途光明只能出去打工,中高考從來不是決定命運的唯一標準。」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路千萬條。」
……
在德國,參加高考上大學稱之為走學術路線。每個人都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和喜歡走學術路線。而一個完整的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走學術路線的專業精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上大學在德國是少數人的選擇。據2018年數據統計,2018年中學畢業進入大學的只有33%,而大學畢業人數只有18%。
在德國,比起高考,更注重職業培訓,社會分工不同,需要的人才,只有掌握一技之長,才能更容易在社會上佔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白巖松在耶魯大學演講時曾這麼說:&34;
根據7月7日在頭條搜索發布的一條報告顯示,中西部省份用戶最關注高考,其中安徽,江西,青海排前三。
今日頭條搜索數據
這條數據告訴我們,越是經濟不發達的省份,越關注高考。因為高考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可以讓大家站在同一個起點上,也擁有了讓自己脫穎而出,改變命運的機會。
馬雲高考努力了三次後才勉強成功,但他如今的成就遠遠超過了很多高考狀元們。
哪怕高考失敗了,人生有很多美好的路值得我們去走,去努力。
去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去努力做到最好,夢想照樣可以照進現實。
我鼓勵我的孩子去上大學,是因為我認為上大學,不僅可以站上更高的山頭看更美的風景,還是一條想擁有一份平穩工作,一個安定生活最簡單的一條路。
但我也同時告訴孩子,這並非人生的唯一選項,每條路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只是相對而言這條路最輕鬆。
人生之路,去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比走最輕鬆的更有意義。
所以,我想對廣大迷茫和糾結於「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的孩子和家長們說,高考,能改變你的人生,但並不能決定你的人生。不管是否上大學,都只有努力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我是,留學紐西蘭,養娃在德國,在這裡分享我的世界觀,我的育兒觀,喜歡我你就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