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個邊」什麼意思,有這麼誇張嗎?

2020-12-12 遇見國學

「八百裡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這句話古已有之,是什麼時候,什麼人所說已無從考證。單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好象是說八百裡秦川沒有董志塬的一個邊大。

咱們細分析一下,八百裡秦川又稱為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衝積平原,因此,又稱為謂河平原。董志塬位於甘肅東部慶陽市,地處黃土高原中心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黃土塬,也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2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商周之際,不窯,公劉「教民嫁穡」,開啟了早期農耕文明。古此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和「隴東糧倉」。

自古以來,關中平原就是富庶之地,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在當時以農業立國的先民們,農業技術發達,盛產各種糧食,借用渭河之水灌溉田地,收成是足以保證當時的秦帝國的開支,為秦國的堀起奠定了強大的基礎。這裡歷經多少朝代更選,從秦到西漢,養育了無數的百姓,軍隊,浩繁,巨大的,各種開支,無不體現了關中平原的富饒,這裡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

董志塬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在涇河北岸,馬蓮河和浦河兩大河流之間,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塊黃土高原,即典型的西北隴東高原,董志塬又是隴東高原之最。董志塬土層深厚,質地鬆軟,有近百萬畝肥沃糧田,廣袤無限,盛產冬小麥,玉米,穀子,蕎麥等糧食作物。所以就有「八百裡秦川,不如董志塬」的說法。

古時周朝在此安營紮寨,分封諸王,歷代王室在西北這一塊大興土木,建築都城。砍伐嚴重,致使原本林豐草密,山巒青翠的董志塬水土流失嚴重。再加上戰亂頻繁,燒山,燒林.,極大地破壞了當地的森林資源。造成溝壑縱橫,沒有了林草的黃土高原,更加劇了水土流失的嚴重,致使面積從226O公裡銳減到910公裡。

但從遠古到如今,董志塬到底經歷了多麼大的變化?恐怕無人說的清。您若細細品味那句當地人廣為流傳的名言之後,或許您該認知三點:第一,它的確廣闊無垠;第二,它具有不可估量的存在價值。第三,它的確「瘦身」了許多。董志塬從古至今,究竟「瘦身」了多少?以後還會不會繼續「瘦身」呢?

以上是歷史怎能套路的看法,一個喜歡歷史,偶爾八卦的企鵝號。歡迎加入我們,一起談古論今。

相關焦點

  • 古代「八百裡加急」是什麼意思,有多快?和如今快遞比起來如何
    但是在古代,真的傳遞消息會非常漫長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有些消息一旦不能及時傳達,那也就失去傳達的意義了,那就是關於軍情的消息。古代為了保證軍情能夠快速的傳遞到後方,誕生了八百裡加急這樣的說法,很多人好奇古代的八百裡加急是什麼意思,它到底又有多快呢?專家表示:和現代的快遞比起來,快遞可能都沒有它快。真有這麼誇張嗎?
  • 八百裡秦川養了三千萬懶漢,陝西人是真的懶了嗎?
    你知道,對陝西人最毒的一句話是什麼嗎?那就是八百裡秦川養了三千萬懶漢。聽到這句話的陝西人是不是自己也覺得說得對對桐鄉對家鄉產生了質疑。但是今天我就要用全國公認的四川人,重慶人和陝西人做一個對比。因為川渝兩地的人是全國公認的最勤奮,最包容,最有上進心,最有創意精神的人群。2020年,四川總人口數八千四百多萬,陝西總人口數三千八百多萬。四川人口是陝西人口的2.22倍。2020年上半年,陝西GDP總額為11794。92億,四川隔壁總額為22130.27億。
  • 金針肥蛤湯,裝下了兒時的八百裡秦川
    準備一個大湯鍋,燒上熱水,把金針菇和蘑菇放入水中先煮熟。接著把早就洗乾淨,按捺不住要進入湯鍋的肥蛤放入鍋中一起燉煮,煮的過程中要浮去面上的泡沫。最後加入兩克的食鹽,三克的雞精和胡椒粉調味,撒上蔥花點綴。一道最原始味道的金針肥蛤湯就做好了。雖然是極其清淡的口味,但中國飲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加上你喜歡的調料,換了一個風格的金針肥蛤依舊是記憶中的八百裡秦川。
  • 八百裡秦川,從寶雞到潼關,人人愛吃的家常麵食,麻食
    說起關中,八百裡秦川,東到潼關西到寶雞,一提起麵食,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油潑麵、扯麵、刀削麵、戶縣軟面,岐山臊子麵、楊凌蘸水面、武功旗花面、合陽踅面、乾縣的驢蹄子面,還有流行與寶雞一帶的削筋等等,更不說那大名鼎鼎的biangbiang面了。
  • 陝西鹹陽,八百裡秦川腹地,與你一覽鹹陽著名旅遊勝地和特色美食
    那裡不僅有很多的名勝古蹟還有很多的地方特色小吃。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被稱之為「大秦帝國」位於陝西省八百裡秦川腹地的陝西鹹陽吧。禮泉昭陵,昭陵博物館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眾所周知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這座陵墓佔地面積廣大,且陪葬品居多,是歷代帝王陵墓之首,自60年代初就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到70年代末才正式開放。
  • 八百裡加急的速度怎麼推算,放到現代,順豐都比不上
    在上面,通常會有這樣的一些字眼,那就是這件事情非常緊急,需要你用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去送,請一定不能讓這件事情耽誤了。看到這裡肯定有很多人提出疑問了,這個八百裡加急有多快呢?如果和現在最快的快遞順豐比的話,誰更快一些呢。而有些專家就對此做出了很合理的解釋,這個800裡加急,如果放到現代的話,就算是最快的順豐,也未必能夠趕得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這恆河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恆河嗎表情包走一波
    這恆河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恆河嗎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9-30 16:32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恆河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恆河嗎表情包走一波 其實是一個諧音梗,其含義即時這合理嗎,最近出現的頻率不要太高,小編我都要被洗腦了 主要是由於秦川的口癖,現在已經出現大量表情包! 這恆河嗎表情包   原標題:這恆河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秦川文化】秦川詩人合輯欣賞
    2012年開始寫作,先後有《我的父親》、《難忘的教師生涯》、《變遷》、《渭北見聞》、《深圳灣公園》等作品在網絡及報刊上發表。作者人生閱歷豐富,善於洞察社會,文筆樸實,其作品平實而不誇張,擅長音樂、書法和寫作。《秦川》雜誌籤約作家。
  • 「八百裡分麾下炙」中「八百裡」到底何意?詩詞大會22位高手答錯
    對於這首詩的大意相信很多人也能說出個大概,但是真要問到其中具體字眼的意思,我們會發現還是會有很多人答錯。就像「爆竹」指的並不是我們現在燃放的煙花,而是字面意思燒竹子使其發出爆裂的聲音;「屠蘇」也不是什麼地名或者位置名,而是屠蘇酒,飲屠蘇酒是古代過年的一種習俗;「瞳瞳」也不是熱鬧非凡的樣子,而是初升的太陽亮堂堂的樣子。
  • 飽覽黃土高原震撼心靈的風景,領略三晉大地、八百裡秦川壯美景色
    -2月2日(春節檔:初三到初九)贈送:山西老陳醋每人一桶、每天一人一瓶礦泉水陝北腰鼓表演、大型音樂篝火晚會,撿瑪瑙石活動1.三晉大地、八百裡秦川行程景點【甘泉雨岔大峽谷】地點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村,約在億萬年前,陝北曾發生過一次強烈地震,黃土大山分開一條條裂縫,有寬有窄,後經暴雨導致山洪暴發,地表被切割和衝刷後慢慢形成這樣獨特的峽谷地貌。
  • 我們常說「八百裡加急」,這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急,有多快呢?
    01什麼是「八百裡加急」那麼古代的八百裡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呢?這樣影視劇中的場景在古代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加的其實是馬,急的是書信。02怎麼做到「八百裡加急」我們知道,雖然八百裡加急用的是馬,但是僅僅靠一個人一匹馬一天就走這麼遠,顯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古代的裡程,一裡相當於450米,八百裡就是360公裡,如果是這樣,不出半天,這馬估計累倒了。
  • 陰涼的小溪邊,有1種奇特的「野草」,人稱「七葉蓮」,1斤八百!
    有花友還在陰涼的小溪邊看到綠蘿這種綠色植物,它的葉片非常翠綠,觀賞價值很高,一些野生的綠蘿枝條也會很長,若是將綠蘿種植到花盆裡觀賞,那就特別美了。大部分的綠蘿都可以淨化空氣,放在室內養護,可以讓室內的空氣更好,所以花友們可以養護幾盆綠蘿在室內,不過不建議在臥室放太多綠蘿。
  • 在歷史上,八百裡加急究竟有多急?為啥土匪也不敢攔截
    自那時起就一直在思考八百裡加急到底有多快?我來給大家講講吧。著名的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曾經有一首詩叫《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威陽,暮及隴山頭。」這首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描繪的場景就是八百裡加急的情況了。這首詩充分的說明了八百裡加急的一個過程,並描述了他有多快,「平明發威陽,暮及隴山頭」早上才從威陽發出去,晚上就到了隴山。
  • 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火爆全網的這合理嗎表情包走一波
    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火爆全網的這合理嗎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8-31 13:58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火爆全網的這合理嗎表情包走一波 這合理嗎的表情包最近火了,這句話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口頭禪,相應的還有這盒裡嗎、這河裡嗎、這恆河裡嗎等說法,那麼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這合理嗎梗的出處是什麼? 這合理嗎 主播秦川的口頭禪之一   原標題:這合理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古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快的傳遞速度?
    導語:「八百裡加急」速度有多快?古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快的傳遞速度?21世紀,人們過著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所有需要的東西的日子,那麼古代人怎麼辦呢?古人常說快馬加鞭,「八百裡加急」他們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難道比現代的快遞還要快嗎?
  • 電視劇中的「八百裡加急」,是什麼意思?真的一天可以跑八百裡嗎
    想必大家在不少古裝影視作品中,都會聽過這樣一句話:"有封郵件,非常緊急,必須八百裡加急送到目的地"。按照現代人的思維,無論再緊急的事情,只需要通過網絡通訊功能,就能在幾秒鐘之內找到對方,並且說明事情的原委。可是封建時期哪裡有如今的便利條件?所以要傳遞一個訊息或者一件小物品往往要大費周折。
  • 八百裡加急有多快?即便比順豐還快,也趕不上荔枝腐壞的速度!
    不是有馬嗎,騎馬去不行嗎——不存在的,一百個考生裡面也難找到買得起馬的人家。那麼,遇到新皇登基、敵寇來犯,傳遞信息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如果還是走著去,估計等到從京城走到雲南四川,新皇早就變成先皇了。所以說,官方傳遞官文、信件等,還是要用到馬匹的。但是光有馬匹還是不行,馬匹也是動物,有血有肉,哪像現在的火車飛機呀,跑得太快、時間太長就容易累死、餓死。
  • 六百裡和八百裡加急有什麼區別?真相沒人信,五百裡是極限
    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官員送東西時常常說「六百裡加急」、「八百裡加急」,那麼這兩者有沒有什麼區別呢?他們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真的能日行八百裡嗎?這就得從古代的驛站說起,驛站是古代為傳遞軍事情報人員休息和換馬的地方,那個年代沒電話,傳遞信息只能靠人,交通工具就是馬,跑長途就需要換馬,跟車加油差不多。
  • 八百裡是信使必須做到的,還有三百裡加急,六百裡加急!
    不知道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有沒有關注過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在戰爭時期,一群大臣正在議事,突然一個人就騎馬衝來,來到近前才下馬,口中高呼:八百裡加急。那麼這個加急究竟是有多急呢?真的能有八百裡這麼遠嗎?為什麼古人總喜歡用八百裡來形容路途的遙遠呢?今天就讓小編來和大家說說關於八百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