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田間地頭的野菜,就從小農莊的園子裡常見的野菜聊起吧。
首先給大家說明一下小農莊所在的地區屬於安徽北部的黃淮地區,這裡處於南北氣候的交匯帶上,大部分的野菜在這裡都可以安家落戶。
下面咱們就挑幾樣主要的來具體說一說:
一、薺菜
這是常見的野菜之一,也是比較受歡迎的野菜之一,在全國分布的較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是一種一年生或越年生的野菜。在我們這兒採挖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早春季節 ,最常見的食用方法就是做餡用,比如包子餡、餃子餡、做菜餅等。
二、馬齒莧
在我們這兒也叫麻風菜,也有人稱之為太陽菜,意思就是再熱的天也曬不死的意思,只所以得這個名字,還有一個上古的傳說故事在裡面。大家可能都知道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故事的大概是,相傳遠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炙烤著大地,河流被曬乾了,莊稼被曬死了,人們在這十個太陽的禍害下馬上無法生存了,這時候,有一個叫后羿的大力士,做了一把大弓箭,決定要替老百姓追殺這十個毒害老百姓的太陽,后羿歷盡千辛萬險,終於把其中的九個太陽射落下來,最後一個太陽藏在了一片野草下,后羿沒有找到,這個太陽才躲過了一劫,從此以後呢,剩下的這一個太陽也安分守己的守護過這片大地。太陽為了報答這片野菜的救命之恩,向這種野菜承諾自己再強的光都不會曬死它,所以人們在實際的農耕生活中發現,這種草帶土拔起後多少天也不會死,一旦有雨水,馬上神奇的復活了。
聊了這麼一個小插曲,再來說說這種菜的採摘時間和食用方法吧。馬齒莧的採摘期集中在春末和夏季,我們這兒主要的食用方法是涼拌,當然也有炒著吃和做湯做餡的。它的分布地區和薺菜一樣也是非常廣泛的。
三、麵條棵
麵條菜又叫香爐草、燈籠草,是草本植物石竹科的一種植物,在黃河中下遊地區深受老百姓的愛戴,這種菜有些澀,一般是在草較嫩的時候食用,最常吃的方法就是蒸著吃,可食用的季節主要在冬季和早春,進入夏季後就抽花結種,無法食用了。因其花朵貌似燈籠,所以老百姓稱其為燈籠草、香爐草,其嫩棵形如麵條,人們又形象的稱其為麵條棵。
四、灰灰菜
每年的春季,滿地灰灰菜密密麻麻的扎在一起,在春寒料峭的季節裡努力的向上生長,這個時候也是採摘灰灰菜做菜的最佳季節,灰灰菜的做法也比較多,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著吃,做湯也行。但小夥伴們記住了,這種菜不可多吃,特別是皮膚易過敏的人群,過量食用灰灰菜有可能引起光感過敏反應。
五、銀銀菜
銀銀菜是莧菜類的一種植物,有野生和種植的兩類,野生的葉子褶皺比較多,種植的葉子較滑,莧菜的利用期比較長,主要食用的部位就是葉片,我們這兒最喜歡的吃法就是做麵筋湯時作湯菜用,那種有點澀味的和青氣的味道,在麵筋湯可謂稱得上絕配,種植的銀銀菜做麵筋湯就沒有這種味道啦。
六、野堇菜
野堇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學名叫做紫花地丁,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廣大地區,可食用的部位就是幼苗。可涼拌、炒食和做餡,我們這兒主要的吃法就是蒸著吃。
七、掃帚菜
一提到掃帚菜,大家就想起這種像掃帚一樣的植物,不過成熟後的掃帚的確可以用來掃地,緊急情況下替代掃帚。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的範圍很廣,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可食用的部分嫩莖葉,春季、夏季均可採摘,我們家鄉這兒主要是蒸著吃。
八、婆婆丁
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春季採摘整株食用,涼拌、炒食、煮粥都可以,也可以蒸著吃。
可以食用的野菜還有很多,如車前草、鵝腸菜、野生菜、滿天星等,您的家鄉都有哪些野菜呢?上面的這些野菜您的家鄉食用嗎?您們管這些野菜叫什麼名字,怎麼食用呢?歡迎大家分享留言。